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涡激力模型气动参数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翁祥颖 葛耀君 陈海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5,96,共5页
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提出识别单自由度经验非线性涡激力模型气动参数新方法。通过同伦分析法获得涡振响应二阶解析解,基于该解构造非线性拟合目标函数并采用遗传算法识别出在给定参数区间内的最优拟合结果。分别用光滑信号及有噪信号... 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提出识别单自由度经验非线性涡激力模型气动参数新方法。通过同伦分析法获得涡振响应二阶解析解,基于该解构造非线性拟合目标函数并采用遗传算法识别出在给定参数区间内的最优拟合结果。分别用光滑信号及有噪信号进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较好稳定性,并运用该方法识别出流线型闭口箱梁断面的涡激力气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参数识别 涡激力模型 VAN der pol振子 遗传算法 桥梁节段模型
下载PDF
典型带挑臂钢箱主梁涡激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朋 陈屹林 +2 位作者 蔡春声 林伟 韩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7,共11页
为研究带挑臂钢箱主梁的涡激力模型,研究中以一座主跨为160 m的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带挑臂钢箱主梁的涡振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主梁断面在不同风速下的涡振幅值,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为研究带挑臂钢箱主梁的涡激力模型,研究中以一座主跨为160 m的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带挑臂钢箱主梁的涡振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主梁断面在不同风速下的涡振幅值,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基于已验证的数值模拟结果提取了主梁的涡激力时程,并以重构的涡激力值与目标值的残差大小建立了针对带挑臂钢箱主梁的涡激力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四阶Runge-Kutta法反算出主梁的涡振响应以进一步验证所提涡激力模型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该主梁断面的涡振稳态振幅表达式.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主梁涡振锁定区间及涡振振幅值与风洞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当来流风速为7.2 m/s时,涡振幅值达到最大.对带挑臂钢箱主梁的涡激力时程作频谱分析发现,除最显著的一阶主频外,还存在二阶和三阶倍频,这种现象表明了该主梁涡激力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性.基于推导的带挑臂钢箱主梁涡振稳态振幅的表达式,发现了该主梁涡振稳态振幅随系数P12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系数P_(10)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带挑臂钢箱主梁 风荷载 数值模拟 涡激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位移测量的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识别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乐东 孙颢 +1 位作者 朱青 杜林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56,共8页
利用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近似表示涡激力是目前研究涡激共振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关于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的试验识别研究还较少,现有识别方法也有待改进。为了更方便可靠地识别非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的参数,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一种基于... 利用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近似表示涡激力是目前研究涡激共振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关于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的试验识别研究还较少,现有识别方法也有待改进。为了更方便可靠地识别非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的参数,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一种基于节段模型位移响应的气动参数识别新方法。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中央开槽箱梁断面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应用新方法识别简化非线性涡激扭矩模型中的气动参数,并对参数识别精度做出评价。将新方法与Ehsan等所建议的位移法以及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系统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基于一致的系统线性机械参数,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与Ehsan等所建议位移法的识别结果基本相同,而新方法能进一步考虑对识别结果影响较为显著的机械参数非线性特性;当新方法考虑非线性机械参数时,其识别结果和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相比也十分吻合,并且新方法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位移法参数识别 风洞试验 非线性涡激力模型 能量等效原理
原文传递
桥梁涡激共振试验节段模型质量系统模拟与振幅修正方法 被引量:70
4
作者 朱乐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4-208,176,共6页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是研究涡激共振风速锁定范围和最大振动幅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一个具有自激特性的经验线性涡激力模型,从涡激共振微分方程出发,推导了涡激共振试验节段模型质量系统模拟公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与实桥之间涡激共振...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是研究涡激共振风速锁定范围和最大振动幅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一个具有自激特性的经验线性涡激力模型,从涡激共振微分方程出发,推导了涡激共振试验节段模型质量系统模拟公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与实桥之间涡激共振幅值的换算关系,给出了涡激共振幅值的振型修正系数和阻尼修正系数公式。由此,通过合理的质量系统模拟和响应幅值换算,可在二维的涡激共振节段模型试验中考虑实桥的结构和振动的三维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与隧道工程 共振 涡激力模型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等效质量 振型修正系数 阻尼修正系数
下载PDF
涡激振动问题的有限元计算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立 廖锦翔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00-203,共4页
研究涡激振动的有限元计算。应用条带假设和在锁定响应时涡激作用力的Scanlan第二经验模型可以实现涡激作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离散化;由于涡脱落激励中复杂的结构与尾流相互作用,使振动方程具有非线性的时间与频率混合项,为此本文推导... 研究涡激振动的有限元计算。应用条带假设和在锁定响应时涡激作用力的Scanlan第二经验模型可以实现涡激作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离散化;由于涡脱落激励中复杂的结构与尾流相互作用,使振动方程具有非线性的时间与频率混合项,为此本文推导了时频域混合变换的AFT方法计算涡激振动的时程响应。与传统的连续模型和随机振动理论计算涡激响应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振动 锁定 Scanlan涡激力模型 AFT法
下载PDF
有限元方法计算桥梁涡激振动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立 廖锦翔 郑忠双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2,共4页
本文研究用有限元法计算桥梁涡激振动的时程响应。应用条带假设和半经验半解析的Scanlan第二涡激作用力模型实现涡激作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离散化;针对Scanlan模型中Van der Pol性质的时间频率混合项,引入时频混合格式的AFT方法来计算... 本文研究用有限元法计算桥梁涡激振动的时程响应。应用条带假设和半经验半解析的Scanlan第二涡激作用力模型实现涡激作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离散化;针对Scanlan模型中Van der Pol性质的时间频率混合项,引入时频混合格式的AFT方法来计算涡振时程响应,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的连续模型和随机振动理论计算桥梁涡激响应方法相比,时程计算可以考虑多振型的组合作用,结构非线性等多种影响,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振动 锁定 Scanlan涡激力模型 AFT法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典型钢混Π型主梁断面的涡振特性及其响应预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艳 彭峥权 +1 位作者 李凯 胡朋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3年第4期91-102,共12页
为研究Π型主梁断面的涡振特性及预测其响应,以某大跨钢混Π型梁斜拉桥为背景,在风洞中测试了不同质量与不同阻尼比的主梁涡振特性,通过自由振动试验识别了主梁的动力参数,并提取了不同风速下主梁的幅变阻尼比及幅变频率.进一步,基于幅... 为研究Π型主梁断面的涡振特性及预测其响应,以某大跨钢混Π型梁斜拉桥为背景,在风洞中测试了不同质量与不同阻尼比的主梁涡振特性,通过自由振动试验识别了主梁的动力参数,并提取了不同风速下主梁的幅变阻尼比及幅变频率.进一步,基于幅变气动导数建立了主梁的涡激力模型,同时通过涡激力模型实现了不同阻尼比下主梁涡振振幅及涡振区间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钢混Π型主梁在不同风速范围内竖向模态参数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可划分为5个风速区间;基于Scanlan自激力模型建立了只包含H_(1)和H_(4)两个气动导数的涡激力模型,通过与风洞试验的涡振振幅和涡振区间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涡激力模型及其涡振气动导数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与不同阻尼比下的风洞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涡激力模型具有普适性.研究结论可为Π型主梁断面的涡振机理与涡激力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主梁 模态阻尼比 气动导数 涡激力模型 响应预测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from experiment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slender riser model 被引量:5
8
作者 TANG GuoQiang LU Lin +3 位作者 TENG Bin PARK HanI1 SONG JiNing ZHANG JianQi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1894-1905,共12页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predic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deepwater risers under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IV) is that it runs short of believable fluid loading model. Moreover, the hydrodynamic loading is also d...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predic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deepwater risers under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IV) is that it runs short of believable fluid loading model. Moreover, the hydrodynamic loading is also difficult to be measured directly in the VIV experiments without disturbing the fluid field. In the present work, by means of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s, the total instantaneous distributions of hydrodynamic forces together with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n the riser model with large aspect ratio (length/ddiameter) of 1750 are achieved. The steady current speeds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s of this work are ranging from 0.15 rn/s to 0.60 m/s, giving the Reynolds Number between 2400 and 9600.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are evaluated at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and in the higher order frequency components for both in-line and cross-flow direc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Root-Mean Squared hydrodynamic forces of the higher order response frequency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fundamental response frequency. Negative lift or drag coefficients are found in the numerical results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effect of fluid dam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deepwater riser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finite element method dynamic respon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