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南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生烃潜力评价
1
作者 李斌 吉鑫 +2 位作者 彭军 张昆 魏祥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6,共14页
为查明川东南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的生烃潜力,对该区10余口页岩含油井段400余件凉高山组岩样开展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凉二下亚段、凉一上亚段有机质丰度最高,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7%和0.81%;岩石热解生烃潜量为2.6... 为查明川东南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的生烃潜力,对该区10余口页岩含油井段400余件凉高山组岩样开展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凉二下亚段、凉一上亚段有机质丰度最高,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7%和0.81%;岩石热解生烃潜量为2.63~5.59 mg/g,干酪根类型以Ⅱ_(1)、Ⅱ_(2)型为主;湖相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在0.98%~1.46%,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基于凉高山组湖相有机质的地化特征,采用体积动力学原理建立了3种不同干酪根的生烃动力学模型,恢复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泥页岩的生排烃史和生烃量。模拟结果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泥页岩生烃转化率为65.0%~98.2%;生烃演化过程具有“单峰”特征,最大产烃率为5.15~18.50 mg/(g.Ma);单位生烃总量为(63.0~144.0)×10^(4)t。烃源岩生烃潜力受沉积环境控制,从滨湖-浅湖-半深湖,生烃转化率、最大产烃率和生烃总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半深湖相泥页岩是涪陵地区最优质的烃源岩,其主要分布于TL7-YX1-TY1井区,是该区最有利的陆相页岩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排烃史 凉高山组 生烃潜力 涪陵地区
下载PDF
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段金宝 潘磊 +4 位作者 石司宇 姜振学 李平平 邹玉涛 张文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8,共12页
四川盆地中部及北部发育多条北西向隐伏走滑断裂带,近年的油气勘探实践逐渐揭示出走滑断裂带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此类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本文以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为例,... 四川盆地中部及北部发育多条北西向隐伏走滑断裂带,近年的油气勘探实践逐渐揭示出走滑断裂带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此类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本文以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为例,基于最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不同构造层的变形特征及断裂-构造样式。基于断裂带两侧地层厚度变化规律及时间切片技术分析走滑作用方向、厘定走滑位移量,最终联系构造变形事件阐述隐伏走滑断裂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5号走滑断裂带在基底-寒武系盐下构造层主要为近于直立的单条断裂,平面上呈线状展布;在中下寒武统—奥陶系构造层表现为弱压扭性质,分支断裂在顶部发育,压隆段宽度较窄;志留系—下三叠统盐下构造层分支断裂最为发育,表现出正、负花状构造样式,平面上为雁列式展布。根据运动学分析结果,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中晚期右行走滑、海西晚期同沉积活动及晚燕山—早喜山期左行走滑3个主要的演化阶段。研究成果对深化川东涪陵地区走滑断裂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可为四川盆地范围内走滑断裂带发育区储层影响因素及油气成藏条件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地区 走滑断裂带 分层变形 运动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以涪陵地区凉高山组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苗苗 付小平 倪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为了查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不同岩相组合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文中基于岩心照片、普通薄片、X衍射、有机质丰度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岩相评价,通过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现场含气量测试等实验,分析了6种岩相组合的孔隙...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为了查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不同岩相组合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文中基于岩心照片、普通薄片、X衍射、有机质丰度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岩相评价,通过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现场含气量测试等实验,分析了6种岩相组合的孔隙结构和含气性。研究表明:凉高山组发育高碳纹层状页岩夹粉砂岩、中碳纹层状—层状页岩夹粉砂岩、中碳层状页岩夹粉砂岩、含碳块状泥岩夹粉砂岩、中低碳层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低碳层状粉砂岩夹泥岩6种岩相组合类型;不同岩相的孔隙度、孔径分布特征主要受层理缝、有机质丰度的影响,比表面积则受黏土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及微裂缝的共同影响;明确了高碳纹层状页岩夹粉砂岩是研究区优势岩相组合,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气富集预测提供技术支撑,为涪陵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气下步勘探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组合 含气性 页岩油气 凉高山组 涪陵地区
下载PDF
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小平 刘苗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在岩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全岩矿物X衍射、有机地化、薄片鉴定、储集物性、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开展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研究,并分析其与页岩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 在岩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全岩矿物X衍射、有机地化、薄片鉴定、储集物性、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开展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研究,并分析其与页岩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纹层状泥岩微相(MF1)指示安静、淡水、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块状泥岩微相(MF2)指示弱还原—还原的浅湖环境,水体较MF1浅;粉砂质泥岩微相(MF3)、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微相(MF4)及细砂岩微相(MF5)表征有一定物源供给的浅水环境,古生产力低下,不利于有机质富集;介壳灰岩微相(MF6)指示受波浪改造作用强的浅湖环境。MF1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具有较高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有利于烃类生成的微相,其次为MF2;MF3—MF5石英质量分数高,TOC偏低,不利于烃类生成;MF6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TOC偏低。油气显示层厚度及占比表明,MF1与页岩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孔隙度相对较高,为优质页岩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 页岩油气 油气富集 凉高山组 涪陵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57
5
作者 王超 张柏桥 +5 位作者 舒志国 陆永潮 陆亚秋 包汉勇 李争 刘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97,共13页
页岩岩相划分及其储层品质研究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地质评价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钻井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全岩X-衍射、镜下薄片等资料建立了海相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并结合总有机碳含量、孔隙结构、孔渗特征、纹层特征和含气性等地化测试资... 页岩岩相划分及其储层品质研究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地质评价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钻井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全岩X-衍射、镜下薄片等资料建立了海相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并结合总有机碳含量、孔隙结构、孔渗特征、纹层特征和含气性等地化测试资料,对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不同页岩岩相的储层品质进行系统分析。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发育3大类页岩岩相,其中主要岩相有5亚类,即粘土质硅质页岩、含钙粘土质硅质页岩、硅质粘土页岩、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和含钙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不同岩相储层品质具有较大差异,硅质类页岩具有高TOC、高孔隙度和高含气性等特征,为优质页岩岩相。沉积地质背景在控制页岩岩相发育的同时,进一步影响了页岩储层品质发育特征。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一段下部硅质页岩沉积期,频繁的火山活动为浮游生物爆发提供了大量富营养物质,并形成贫氧和厌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发育富碳硅质页岩;龙马溪组一段中部和上部发育的混合类页岩和粘土类页岩分别受底流和陆源碎屑物质供给影响,沉积环境渐变为富氧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总有机碳含量较低,含气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储层品质 页岩 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49
6
作者 周德华 焦方正 +2 位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魏志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采用页岩气目标优选评价综合分析方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着重...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采用页岩气目标优选评价综合分析方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着重定量评价了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含气量、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岩石矿物成分、岩石力学参数等评价指标,初步证实该区页岩与美国Bakken页岩具有类似特征。涪陵大安寨泥页岩与灰岩、砂岩互层频繁,半深湖-深湖页岩为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岩相。大安寨上亚段灰岩厚10~30 m,物性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特征;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夹薄层灰岩、砂岩,微孔缝发育,孔隙度高。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3%,粘土矿物平均含量为51.7%~56.1%,石英平均含量为33%,现场实测平均含气量为1.66 m3/t,处于凝析油-湿气的高成熟阶段;杨氏模量为29 GPa,泊松比为0.30,有利于压裂形成网络裂缝。大安寨段中部浅湖相区岩性组合特征更有利于裂缝发育,是大安寨段页岩气勘探有利地区,评价优选出有利区面积82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富含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 大安寨段 侏罗系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有机孔与无机孔孔径分布——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军 金武军 +3 位作者 王亮 武清钊 路菁 郝士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页岩有机孔隙具有强烈亲油性,无机孔隙具有强烈亲水性。基于页岩孔隙润湿性差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确定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孔径分布。步骤如下:将页岩岩心分别在饱和油与水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观测,确定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横... 页岩有机孔隙具有强烈亲油性,无机孔隙具有强烈亲水性。基于页岩孔隙润湿性差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确定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孔径分布。步骤如下:将页岩岩心分别在饱和油与水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观测,确定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横向弛豫时间(疋)分布谱,再利用高压汞注入与液氮吸附联测实验,建立砭时间与孔径大小定量关系(rd=52T2),以此为基础确定有机孔和无机孔孔径分布。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涪陵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孔隙评价中,页岩有机孔直径集中分布在2~50nm,峰值为10nm,少量有机孔直径分布在200—500nm。无机孔直径分布范围较宽,分布在2.5—500nm,峰值为50nm。微裂缝尺寸较大,分布在4~10μm,峰值为5μm。应用FIB—SEM识别孔隙类型及其孔径分布,并检验NMR确定的孔径分布,两者具有一致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岩心全直径测量,能较真实地反映地下页岩气储层有机孔与无机孔孔径分布,而且测量成本低,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有机孔 无机孔 页岩气 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孔隙特征及对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尧文 王进 +3 位作者 张梦吟 蔡进 卢文涛 沈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页岩孔隙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性的重要因素。综合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液氮吸附等技术,对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段上部气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对比上下部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下部气层有机碳含量高,... 页岩孔隙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性的重要因素。综合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液氮吸附等技术,对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段上部气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对比上下部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下部气层有机碳含量高,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体积基本大于0.02 m L/g,BET比表面积基本大于20 m2/g;上部气层有机碳含量低,孔隙类型主要为微裂隙、黏土矿物孔,孔体积主要分布在0.016~0.02 m L/g,比表面积主要为12~20 m2/g。结合单井含气量测试结果,发现有机碳含量与含气量相关性最好,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次之。以此为基础,开展上部气层含气性评价,认为(8)小层为上部气层含气性最佳层段,(6)和(7)小层次之,(9)小层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页岩 页岩气 五峰-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9
作者 卢龙飞 秦建中 +3 位作者 申宝剑 腾格尔 刘伟新 张庆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5,472,共7页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探区钻井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与结构特征研究。五峰组和龙马溪组...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探区钻井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与结构特征研究。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页岩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向上至龙马溪组中部和上部石英含量逐渐降低,黏土矿物含量明显增加。镜下观察到大量具清晰圈层状生长结构和针状结构的生物残体和碎屑,特别是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尤为丰富,外观具有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的典型形貌特征。前者内部具有明显的圈层和外部裙边状结构,碎屑骨架与内部充填物质均为微晶石英;碎屑间更小粒级的石英颗粒则多呈不规则球状或椭球状,自形程度低,充填在矿物基质中,应属生物硅质溶解再沉淀形成的自生石英。后者则以较完整和碎屑两种形式呈分散状分布在矿物基质中。五峰—龙马溪组高丰度硅质生物及其硅质重结晶产物的存在,为该段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具有古生产力恢复、水体沉积环境追溯、微观孔隙结构和岩石力学分析等多方面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生物成因硅 硅质页岩 五峰-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川东南
下载PDF
涪陵地区页岩总孔隙度测井预测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壮 石万忠 +6 位作者 翟刚毅 包书景 彭女佳 张晓明 王超 徐清海 王任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3-543,共11页
页岩孔隙度是决定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素,对页岩孔隙度进行定量化表征是实现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孔隙度预测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页岩气评价的基础。涪陵地区是中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块,以涪陵地区测井、测试资料为基础,探讨利用... 页岩孔隙度是决定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素,对页岩孔隙度进行定量化表征是实现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孔隙度预测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页岩气评价的基础。涪陵地区是中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块,以涪陵地区测井、测试资料为基础,探讨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孔隙度的方法。基于研究区测试资料和测井资料,建立起孔隙度的测井识别及其响应模型,研究区孔隙度与声波时差AC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83.4%,以此确定了声波时差作为孔隙度的地球物理响应参数。随后结合人造岩心的声波等测试数据,建立起单参数(孔隙度、矿物组分、围压、孔隙流体)影响的地层速度预测方程,通过分析单参数对地层速度的影响率,建立起单参数影响的孔隙度预测方程。结合涪陵地区A井的实测数据,构建起适合涪陵地区的孔隙度定量化表征方程。将涪陵地区B井的测井数据等代入方程,对方程进行检验。通过计算出的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进行对比,发现计算的孔隙度与研究区实测孔隙度吻合度高,相关性好,孔隙度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人造岩心 孔隙度 测井 涪陵地区
下载PDF
湖相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潜力--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胡东风 魏志红 +3 位作者 刘若冰 魏祥峰 陈斐然 刘珠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120,共8页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泰页1井在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段测试获得日产气7.5×10^(4) m^(3)、日产油9.8 m^(3),油气试采效果好,实现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潜...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泰页1井在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段测试获得日产气7.5×10^(4) m^(3)、日产油9.8 m^(3),油气试采效果好,实现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潜力、实现湖相页岩油气高效规模开发利用,利用泰页1井、涪页10井等重点井的钻探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湖相页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探究了控制湖相页岩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明确了该区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潜力和有利目标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侏罗系半深湖相优质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是页岩油气富集的地质基础;②发育大型宽缓向斜、保存条件好、压力系数普遍大于1.2,是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③湖相页岩微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及后期的压裂改造。结论认为,涪陵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分布广、埋深适中,微裂缝发育,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页岩气资源量为1922×10^(8) m^(3)、页岩油资源量为2800×10^(4) t,页岩油气勘探的潜力较大,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中侏罗统凉高山组 页岩油气 富集高产 勘探潜力 资源量 泰页1井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岩石相标定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彭勇民 龙胜祥 +3 位作者 胡宗全 杜伟 顾志翔 方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4-970,共7页
利用地质、测井特征标志及特色岩石相,开展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水平井的页岩岩石相标定。根据岩性组合、炭质含量及硅质含量3大关键标志,将涪陵地区典型导眼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89m厚的大套页岩段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相。根据标志层、... 利用地质、测井特征标志及特色岩石相,开展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水平井的页岩岩石相标定。根据岩性组合、炭质含量及硅质含量3大关键标志,将涪陵地区典型导眼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89m厚的大套页岩段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相。根据标志层、炭质染手和粉砂质纹层等地质特征标志,以及测井响应的异常值、测井形态类型、挖掘效应、假挖掘现象等测井特征标志,明确了1,3和6号岩石相为特色岩石相。通过水平井"水平段垂直投影法"及垂直投影后的测井信息等结果,并与典型导眼井的岩石相特征标志、特色岩石相进行对比,确定了水平井井轨迹穿行的岩石相顶、底边界,完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相标定。依据岩石相与压裂试气产能的关系,寻找特高产、高产水平井的岩石相类型,发现1和3号富碳高硅岩石相具有高产潜力,明确1和3号岩石相为最佳岩石相。根据最佳岩石相原则,从地质角度建议水平井最佳井轨迹或靶窗着陆点宜在1号与3号最佳岩石相之间穿越。该方法已应用于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依据岩石相标定方法的产能预测与压裂试气结果的吻合率大于80%,它在反馈优化井轨迹和提高单井产能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相 水平井 页岩段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35
13
作者 胡东风 王良军 +6 位作者 张汉荣 段金宝 夏文谦 刘珠江 魏全超 王昆 潘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3,共11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以往一直都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岩,未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思路,借助于兼探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茅一段进行测试并获得了工业气流。为了...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以往一直都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岩,未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思路,借助于兼探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茅一段进行测试并获得了工业气流。为了进一步弄清该区茅一段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野外剖面实测、钻井系统取心以及实验室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涪陵地区茅一段气藏源储一体,天然气主要富集在黑灰色灰泥灰岩和瘤状灰泥灰岩中;②储集空间主要为粒缘孔(缝)、成岩收缩孔(缝)、有机质孔和裂缝;③孔隙以纳米级孔为主,主体孔径为5~50 nm,介于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之间,并且非均质性强;④气藏具有源储共生、岩性控藏、大面积层状分布的特点,表现为两段式油气差异富集——"早期层内近源富集"与"晚期层间泄压调整";⑤外缓坡相带中伴随阵发性上升流沉积的黑灰色富有机质细粒灰泥灰岩的发育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黏土矿物转化控制了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裂缝发育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高产。结论认为,该区茅一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气藏——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并且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已有多口井获气;该类气藏的发现,不仅拓展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领域,而且还可以为中国南方其他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 涪陵地区 中二叠统茅口组 碳酸盐岩 烃源岩气藏 灰泥灰岩储集层 致密气藏 源储一体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观音桥段成因分析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柏桥 孟志勇 +3 位作者 刘莉 李凯 刘超 舒志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7,43,共9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顶部普遍发育观音桥段地层,目前关于观音桥段地层的成因,存在2个主流观点,即浅水成因说和深水成因说。结合沉积速率、生态学等多因素分析,证实涪陵地区五峰组观音桥段为深水异地沉积,底流沉积作用是观音桥段地层...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顶部普遍发育观音桥段地层,目前关于观音桥段地层的成因,存在2个主流观点,即浅水成因说和深水成因说。结合沉积速率、生态学等多因素分析,证实涪陵地区五峰组观音桥段为深水异地沉积,底流沉积作用是观音桥段地层发育的主要原因,同时过强的底流沉积作用也是导致部分地区观音桥段地层缺失的主要原因。此外,从沉积作用、工程工艺改造等角度出发探讨了观音桥段地层对于涪陵地区页岩气开发评价工作的影响。研究认为,观音桥段地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反映了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沉积时期底流作用的活跃程度、微古地貌及距离物源区远近3个地质要素在平面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五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及其上覆顶板龙二段地层的沉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观音桥段的发育特征可作为中国南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勘探开发选区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此外,观音桥段地层工程工艺改造难度较大,且位于主力气层段内部,在优选开发井水平段穿行层位时应给与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成因 深水异地沉积 页岩气开发 观音桥段 五峰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80
15
作者 张士万 孟志勇 +2 位作者 郭战峰 张梦吟 韩驰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4,共9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勘探证实其为优质含气储层。为系统研究该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根据不同地质成因,将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孔隙、裂缝两大类,...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勘探证实其为优质含气储层。为系统研究该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根据不同地质成因,将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孔隙、裂缝两大类,前者可细分为有机质孔隙和无机孔隙,后者可细分为组构选择性裂缝(页理缝)和非组构选择性裂缝(构造缝)。进一步借助于压汞、压汞—液氮吸附联合测定、纳米CT扫描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对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并从沉积、成岩等角度剖析了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页岩储层的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4nm以下,以中孔为主,孔隙组合形态表现为四周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隙及细颈广口的墨水瓶形孔隙;2良好的沉积背景有利于有机质与页理的发育,有机质孔隙是该套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3后期埋藏—抬升过程中由于超压释放形成了大量的组构选择性裂缝(页理缝),一方面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能力,另一方面又控制着页岩储层的水平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早志留世 页岩储集层 微观孔隙 结构特征 主控因素 超压 页理缝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定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杨文新 李继庆 +1 位作者 赵江艳 黄志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2,共6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复杂,常规单一测试技术已不能准确表征页岩的微观孔隙。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吸附联测、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多尺度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焦石坝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复杂,常规单一测试技术已不能准确表征页岩的微观孔隙。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吸附联测、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多尺度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焦石坝页岩以灰黑色—黑色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页岩发育有机质孔隙、无机孔隙和微裂缝3种孔隙类型;页岩孔隙大小分布是多尺度的,主要是微孔和中孔,孔隙直径小于20 nm的占总孔隙80%以上。核磁共振分析定量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主力层孔隙半径明显大于非主力层,纵向上随井深增加,孔隙分布峰值向右偏移,页岩孔隙半径增大;平面上,主力层页岩孔隙直径峰值大于2 nm、孔隙度大于3%、含水饱和度低于40%的区块,储层保存条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纳米孔隙 有机质 微观孔隙结构 页岩 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解吸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凯 孟志勇 +3 位作者 吉婧 郑晓薇 张谦 邹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6,共7页
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方式赋存在页岩中,通过对页岩气的解吸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现场解吸实验,分析了解吸速率变化、解吸气量大小变化及碳同... 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方式赋存在页岩中,通过对页岩气的解吸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现场解吸实验,分析了解吸速率变化、解吸气量大小变化及碳同位素的差异性。解吸气量是指将岩心装入解吸仪之后一定时间范围内所解吸出的天然气数量,主体反映岩石中的吸附气数量及部分游离气量。通过与页岩自身品质的比较分析,解吸气量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与脆性矿物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与黏土矿物中的伊蒙混层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伊利石的含量相关性不大,与绿泥石含量具备一定的负相关性。解吸气量与微孔的孔容具备一定正相关性,与介孔的孔容具备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大孔的孔容不具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气 碳同位素 页岩气 五峰-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层构造特征与保存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罗兵 郁飞 +1 位作者 陈亚琳 丁红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9,117,共8页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造成了重要影响。系统研究了涪陵地区的构造特征和保存条件。该区发育北东向、北西向2组构造体系,主要形成于晚燕山期,受3套...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造成了重要影响。系统研究了涪陵地区的构造特征和保存条件。该区发育北东向、北西向2组构造体系,主要形成于晚燕山期,受3套滑脱层系影响,纵向上变形特征存在差异性,可划分出3个构造形变层,中构造层变形相对强烈。将构造样式、断裂规模、剥蚀程度、裂缝密度作为构造变形的主要评价指标,可将涪陵地区平面上按构造变形分为东、西2带,西带构造变形较弱,保存条件较好。为进一步落实页岩气开发有利区,在"东西分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变形定量表征和地震预测,建立了一种涪陵地区保存条件量化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在西带优选出3个有利目标区,在东带优选出2个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滑脱层 构造变形 保存评价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储层压力预测及高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亚琳 郁飞 +1 位作者 罗兵 邹贤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地层压力是反映页岩气保存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页岩气产能的重要因素。涪陵页岩气田构造特征复杂,地层压力变化大,如何准确预测地层压力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尤为重要。在对现有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Eaton法作为涪陵... 地层压力是反映页岩气保存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页岩气产能的重要因素。涪陵页岩气田构造特征复杂,地层压力变化大,如何准确预测地层压力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尤为重要。在对现有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Eaton法作为涪陵页岩气田地层压力预测的首选方法,并结合涪陵地区地质特征,通过"纵向分段、平面分区、多井联合"的方式对正常压实趋势线的建立过程进行质控,以提高单井孔隙压力预测的精度,通过广义线性反演为核心的高精度地震层速度处理技术提高三维孔隙压力预测精度。此外,基于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以及有机质演化特征、构造地质特征,对涪陵地区页岩层段的高压成因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涪陵地区志留系页岩层段的压力异常是由欠压实、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3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层压力 正常压实趋势线 广义线性速度反演 异常高压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裂缝控制因素及期次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龙 郑荣才 +1 位作者 梁西文 徐文礼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88-96,共9页
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为典型的超低孔、低渗储层,其非均质性较强,裂缝可作为主要的油气赋存空间。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成像测井等资料,以及对百余件样品进行了分析实验,认为大安寨段裂缝按成因可划分... 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为典型的超低孔、低渗储层,其非均质性较强,裂缝可作为主要的油气赋存空间。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成像测井等资料,以及对百余件样品进行了分析实验,认为大安寨段裂缝按成因可划分为构造缝、成岩缝与溶蚀缝等3种类型,并详细描述了其主要参数,包括倾角、长度、密度和有效性等。针对各类型裂缝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得出基质岩性、构造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对裂缝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之上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与声发射实验等多种手段对裂缝形成期次做出初步的判断,认为至少存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晚期3期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裂缝型储层 储集空间 控制因素 成因期次 大安寨段 川东涪陵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