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秀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1
作者 黄显斌 蔡为明 +2 位作者 陈青 金群力 冯伟林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3,共9页
以秀珍菇的“金秀漳州”菌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响应面设计方法,研究了秀珍菇液体培养基碳氮源以及其他培养条件对秀珍菇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以及菌丝球大小的影响,以期为秀珍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以秀珍菇的“金秀漳州”菌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响应面设计方法,研究了秀珍菇液体培养基碳氮源以及其他培养条件对秀珍菇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以及菌丝球大小的影响,以期为秀珍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配方是葡萄糖21.050 g·L^(-1),蛋白胨5.304 g·L^(-1),KH_(2)PO_(4)0.524 g·L^(-1),MgSO_(4)0.942 g·L^(-1)。最佳培养条件是温度25℃,恒温振荡摇床转速150 r·min^(-1),培养天数1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液体菌种 摇瓶优化 培养基优化
原文传递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繁育工艺研究
2
作者 曾志恒 戴建清 +3 位作者 陈文智 曾辉 郭仲杰 蔡志欣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8,共9页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酶活生理生化指标,确立优化配方的液体菌种最优培养时间。以平均满袋时间为指标,确立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接种量、培养基配方颗粒度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得到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最优配方为葡萄糖20 g·L^(-1)、小麦粉30 g·L^(-1)、酵母粉0.75 g·L^(-1)、磷酸二氢钾1.00 g·L^(-1)、硫酸镁0.50 g·L^(-1)、起始p H 5。培养第8天时,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1.66 g·hm L^(-1);液体培养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由12.23 mg·m L^(-1)降至1.38 mg·m L^(-1),氨基氮含量由0.09mg·m L^(-1)降至0.06 mg·m L^(-1);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在第4天最高,酶活分别为6.49、5.16 U,酸性蛋白酶酶活在第2天最高,酶活为1.80 U,漆酶酶活在第6天最大,酶活为1.63 U。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生产工艺参数:接种量为15 m L,菌包培养基配方颗粒度的粗细木屑比为7∶3,碳氮比为50∶1。【结论】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发酵液生理生化指标,判定第7天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利用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23.7 d,缩短生长周期2.7 d。本研究建立配套的制种工艺,为大球盖菇栽培种工厂化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优化 应用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宇星 董浩然 +5 位作者 章炉军 李玉 李巧珍 谭琦 赵勇 周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6.10 mm∕d,以木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84 mm∕d;以麸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为4.01 mm∕d,以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19 mm∕d。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糖蜜为主要碳源时,菌丝生物量达8.04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8.69%;以麸皮为主要氮源时,菌丝生物量达7.90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6.57%。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与发酵固形物体积比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碳氮源的菌丝生物量与菌丝接种后在木屑试管中的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糖蜜和麸皮是香菇液体菌种最佳的碳氮源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香菇液体菌种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物量 发酵固形物体积比
下载PDF
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对比试验
4
作者 覃宝山 赵媛娟 +1 位作者 蒙明月 覃勇荣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63-970,共8页
为了筛选合适的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本实验设计三个配方进行草菇液体菌种摇床培养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即马铃薯5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5 g,KH2PO4 1 g,MgSO4 0.5 g,维生素B1 10 mg,水1000 mL,pH自然。在此基础上设计... 为了筛选合适的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本实验设计三个配方进行草菇液体菌种摇床培养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即马铃薯5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5 g,KH2PO4 1 g,MgSO4 0.5 g,维生素B1 10 mg,水1000 mL,pH自然。在此基础上设计摇床转速、维生素B1添加浓度、培养基装瓶量、摇前静置时间等四个因子,进行草菇液体菌种摇床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最适合的摇床转速是130 r/min;添加的维生素B1的最佳浓度为15 mg/L;规格为250 mL的锥形瓶,培养基的最适装瓶量为80 mL;培养基静置36 h再进行摇床培养效果最好。In order to screen suitable culture conditions of liquid strains for Volvariella volvacea, this experiment designed three formulas for comparative shaking table cultivation of V. volvacea liquid strains. The suitable medium formula was selected, namely 50 g of potato, 20 g of glucose, 1.5 g of peptone, 1 g of KH2PO4, 0.5 g of MgSO4, 10 mg of Vitamin B1, 1000 mL of water, and natural pH. On this basis, four factors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shaking table speed, vitamin B1 addition concentration, bottling volume of culture medium, and settling time before shaking, to conduct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n V. volvacea liquid strain shaking table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shaking table spe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V. volvacea liquid strains was 130 r/min;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added vitamin B1 was 15 mg/L;the optimal filling volume for a 250 mL conical flask and culture medium was 80 mL;the best effect was to let the culture medium stand for 36 hours before shaking it on a sha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液体菌种 摇床培养 菌丝生长
下载PDF
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覃宝山 赵媛娟 +1 位作者 农欣佩 覃勇荣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863-871,共9页
采用摇床培养的方法,以菌丝球的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说明Zn、Fe、Mn、Cu 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Fe、Mn、Cu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Zn对茶树菇... 采用摇床培养的方法,以菌丝球的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说明Zn、Fe、Mn、Cu 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Fe、Mn、Cu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Zn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Fe、Mn、Cu。这四种矿质元素可以通过单独添加发挥作用,也可以混合添加共同作用,混合添加比单独添加效果更好,促进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优组合是0.25 g/L ZnSO4·7H2O,0.30 g/L FeSO4·7H2O,0.20 g/L MnSO4·H2O,0.15 g/L CuSO4·5H2O。Using the shaking table cultivation method and using the biomass of mycelium balls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four mineral elements, Zn, Fe, Mn, and Cu, on the liquid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mineral elements, Zn, Fe, Mn, and Cu, 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mycelial growth of liquid Agrocybe aegerita strains. Among them, Zn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followed by Fe, Mn, and Cu. These four mineral elements can exert their effects by adding them alone or by mixing them together. The mixed addition has a better effect than adding them alon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to promote the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is 0.25 g/L ZnSO4·7H2O, 0.30 g/L FeSO4·7H2O, 0.20 g/L MnSO4·H2O, and 0.15 g/L CuSO4·5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元素 茶树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
下载PDF
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培养基初筛
6
作者 罗情情 彭传尧 +5 位作者 王圣铕 詹美蓉 严胜泽 谢婷 陆欢 王瑞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13-15,共3页
以巨大口蘑菌球干质量、密度、直径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其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适宜配方为酵母膏15 g、玉米芯粉15 g、大豆粉3 g、MgS_(O)40.5 g,KH_(2)PO_(4)1 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巨... 以巨大口蘑菌球干质量、密度、直径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其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适宜配方为酵母膏15 g、玉米芯粉15 g、大豆粉3 g、MgS_(O)40.5 g,KH_(2)PO_(4)1 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巨大口蘑液体菌种菌丝生物量为0.78 g/(100 mL),菌球数量为1050个/mL,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062 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口蘑 液体菌种 培养基 酵母膏 玉米芯粉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初筛
7
作者 谢婷 詹美蓉 +6 位作者 严胜泽 罗情情 吴木兰 王圣铕 王爱琴 陆欢 王瑞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初步筛选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方法:试验设7个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考察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液体菌种接入栽培料后菌丝生长速度,并确定最优配方的培养终点。结果:适宜供试大球盖菇菌株培养的... 目的:初步筛选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方法:试验设7个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考察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液体菌种接入栽培料后菌丝生长速度,并确定最优配方的培养终点。结果:适宜供试大球盖菇菌株培养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玉米粉25 g、稻草粉12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VB11 m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大球盖菇菌球生物量为1.74 g/100 mL,菌球密度为114个(/100 mL),直径为1.5 mm,菌丝生长速度为0.44 mm/d;该配方培养液体菌种终点为第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发酵终点 稻草粉 玉米粉
下载PDF
大豆糖蜜对斑玉蕈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赖淑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以廉价原料大豆糖蜜(soybean molasses, Sm)为试材,采用生理生化指标(生物量、菌球形态、糖代谢速度、胞外酶活力、走菌速度和出菇产量)测定比较法,研究了Sm不同添加量对斑玉蕈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值化利用廉价原料Sm制备斑玉... 以廉价原料大豆糖蜜(soybean molasses, Sm)为试材,采用生理生化指标(生物量、菌球形态、糖代谢速度、胞外酶活力、走菌速度和出菇产量)测定比较法,研究了Sm不同添加量对斑玉蕈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值化利用廉价原料Sm制备斑玉蕈液体菌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Sm的适宜添加量为1%,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Sm可以促进斑玉蕈的糖代谢速度,菌丝生长加快,培养至6 d即可达到稳定期,获得的液体菌种生物量更高,且菌球大小均一、无毛刺,菌种表观质量明显提高;液体菌种生理生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添加Sm可以促进胞外蛋白质的分泌,培养基中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漆酶活力提高,尤其是漆酶,酶活力是对照的30.4倍,从而加快对Sm中酚酸类物质的降解,培养基pH快速升高,获得的斑玉蕈Sm液体菌种菌球回接后菌丝萌发快、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比对照提高了5.3%;出菇试验表明,斑玉蕈Sm液体菌种相比对照菌丝满袋时间提早4~9 d,去头出菇产量提高6.9%。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1%Sm可以缩短斑玉蕈液体菌种制种时间,且有效提高液体菌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大豆糖蜜 液体菌种质量 生理生化活性
原文传递
金耳液体菌种制备及袋料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丽 李宾 田芳 《乡村科技》 2024年第9期69-71,共3页
金耳液体菌种制备及袋料栽培技术是实现金耳标准化、工厂化、周年化生产的重要技术,而金耳有效液体菌种的制备是金耳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对金耳栽培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多年来的生产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出一套操作简便、重复率高、出耳... 金耳液体菌种制备及袋料栽培技术是实现金耳标准化、工厂化、周年化生产的重要技术,而金耳有效液体菌种的制备是金耳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对金耳栽培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多年来的生产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出一套操作简便、重复率高、出耳率高的高效液体菌种制备及配套的袋料栽培技术,以期为金耳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液体菌种 袋料栽培技术
下载PDF
液体菌种在段木灵芝生产中应用研究
10
作者 曾凡清 吕明亮 +1 位作者 薛振文 徐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56-57,59,共3页
研究液体菌种在灵芝段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固体菌种为对照(CK),比较制备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的成本、灵芝子实体性状、产量等。结果:与对照(CK)相比,灵芝液体菌种栽培产量无显著差异,成本更低,且出芝整齐、灵芝子实体性状一致,试验为... 研究液体菌种在灵芝段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固体菌种为对照(CK),比较制备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的成本、灵芝子实体性状、产量等。结果:与对照(CK)相比,灵芝液体菌种栽培产量无显著差异,成本更低,且出芝整齐、灵芝子实体性状一致,试验为液体菌种在灵芝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 段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黑木耳液体菌种应用技术探索
11
作者 吕明亮 李伶俐 +3 位作者 薛振文 路新彦 蒋俊 曾凡清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了将黑木耳液体菌种应用于料棒接种中,分别向以不同方式灭菌的料棒接种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对栽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高压灭菌和微压灭菌的料棒接种黑木耳液体菌种后菌丝萌发情况良好。在应用黑木耳液体菌种进行生产时,料棒采用... 为了将黑木耳液体菌种应用于料棒接种中,分别向以不同方式灭菌的料棒接种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对栽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高压灭菌和微压灭菌的料棒接种黑木耳液体菌种后菌丝萌发情况良好。在应用黑木耳液体菌种进行生产时,料棒采用有压方式进行灭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液体菌种 菌丝萌发 灭菌方式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筐式栽培初探
12
作者 陆兰芳 王杰 +4 位作者 谌金吾 李琳琪 孙厚静 王明鸾 郭显会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索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株大球盖菇菌株制备液体菌种,并进行筐式栽培出菇试验,对比不同菌株的产量。结果: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可以明显缩短原种培养周期;筐式栽培中菌株S004、S010、S00L出菇时间分别为72.33 d... 目的:探索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株大球盖菇菌株制备液体菌种,并进行筐式栽培出菇试验,对比不同菌株的产量。结果: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可以明显缩短原种培养周期;筐式栽培中菌株S004、S010、S00L出菇时间分别为72.33 d、74.00 d、77.69 d,每筐产量分别为513.95 g、678.90 g、548.45 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0%、92%、75%;子实体生长性状良好、无污染。结论:液体菌种可用于大球盖菇筐式栽培,试验最适宜筐式栽培的大球盖菇菌株为S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筐式栽培 液体菌种
下载PDF
金耳液体菌种袋料栽培技术
13
作者 刘从甫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11期21-22,共2页
金耳又名黄金银耳、金木耳、黄耳、金银耳、脑耳、脑型银耳、胶耳等。金耳胶质细腻、清润可口、营养丰富。金耳不仅含有多糖,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及蛋白质,18种氨基酸总量可达到10%,此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种类齐全的... 金耳又名黄金银耳、金木耳、黄耳、金银耳、脑耳、脑型银耳、胶耳等。金耳胶质细腻、清润可口、营养丰富。金耳不仅含有多糖,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及蛋白质,18种氨基酸总量可达到10%,此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种类齐全的维生素。金耳除食用价值高以外,其保健和药用价值也十分突出,具有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延缓衰老、清肺润肠、美容养颜等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菌种 金耳 矿物质元素 美容养颜 微量元素 延缓衰老 银耳 营养丰富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液体菌种生产和栽培技术创新要点
14
作者 汤坤鹏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9期125-127,共3页
综述了杏鲍菇工厂化液体菌种生产工艺以及栽培技术创新要点,以期进一步推动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工厂化 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与应用技术要点
15
作者 李真进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5期19-21,共3页
1食用菌产业发展演变。食用菌栽培起始于800多年前浙江省庆元县“剁花法”原生态栽培,当时菌种靠食用菌成熟后的孢子随空气流动进行传播,其“林-菇共育系统”2022年11月4日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名录。到后来发展到... 1食用菌产业发展演变。食用菌栽培起始于800多年前浙江省庆元县“剁花法”原生态栽培,当时菌种靠食用菌成熟后的孢子随空气流动进行传播,其“林-菇共育系统”2022年11月4日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名录。到后来发展到“段木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液体菌种 段木栽培 浙江省庆元县 空气流动 食用菌产业 共育 技术要点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原料及配方对北冬虫夏草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方华舟 贾瑞 +4 位作者 程利霞 安冬梅 易庆平 刘欢 宋照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9,113,共6页
为探索出北冬虫夏草液体菌种制备的适宜碳源、氮源及配方,以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及硝酸钾、硝酸铵、尿素、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等,以及马铃薯、小麦、蚕蛹粉、蛋清、鱼粉和黄豆粉等单一或复合碳源、氮源,组合不同配方... 为探索出北冬虫夏草液体菌种制备的适宜碳源、氮源及配方,以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及硝酸钾、硝酸铵、尿素、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等,以及马铃薯、小麦、蚕蛹粉、蛋清、鱼粉和黄豆粉等单一或复合碳源、氮源,组合不同配方及不同碳氮比,以单因子对照方式,比较观察菌种菌丝及其栽培发菌、抗感染及出草情况。结果表明:单一碳源中,葡萄糖最优;复合碳源居中,葡萄糖+淀粉最佳;常见碳源原料中以土豆最优;常见氮源原料中以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蚕蛹粉>蛋清液>鱼粉>黄豆>小麦;最佳C/N为5∶1。蚕蛹、蛋清、土豆等常见原料可作为菌种制备的优选原料及配方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10 g+蚕蛹粉30 g(煮汁)+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2 g+VB110 mg+水1 000 mL+pH 6.5,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10 g+蛋清液30 g+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2 g+VB110 mg+水1 000 mL+pH 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 液体菌种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白平菇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料的选择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清荣 辛晓林 +3 位作者 卜庆梅 王淑芳 蔡德华 樊玉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80,共2页
以几种常见栽培原料进行白平菇高产栽培的试验 ,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以棉籽壳为栽培料的产量最高 ,但配以苹果渣辅料也能获得很好的效益。
关键词 白平菇 液体菌种 培养料 栽培 苹果渣
下载PDF
平菇液体菌种摇瓶和发酵罐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兰青 高玉千 +2 位作者 戚元成 申进文 邱立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7-930,共4页
作者选用玉米粉豆粕粉蔗糖液体培养基,分别采用摇瓶和40 L全自动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培养平菇天达300液体菌种,两种培养方式的菌丝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均符合Logistic方程。摇瓶培养周期为8 d,最大比生长速率是0.050 h^(-1),菌丝体质量浓度... 作者选用玉米粉豆粕粉蔗糖液体培养基,分别采用摇瓶和40 L全自动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培养平菇天达300液体菌种,两种培养方式的菌丝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均符合Logistic方程。摇瓶培养周期为8 d,最大比生长速率是0.050 h^(-1),菌丝体质量浓度是1.5001 g/dL。发酵罐培养周期是84 h,最大比生长速率是0.110 h^(-1),菌丝体质量浓度是1.4750 g/dL。应用发酵罐培养平菇天达300液体菌种更为高效。然而,摇瓶培养的液体菌种菌丝球直径小,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丝球数量是发酵罐的1.4倍,可能与发酵罐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下降速度快于摇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液体菌种 摇瓶 发酵罐 动力学
下载PDF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淑芳 卜庆梅 +3 位作者 钟旭生 王爱云 辛晓林 来广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6-107,116,共3页
平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发酵料栽培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平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比固体菌种发酵料栽培菌丝粗壮、整齐,日长速快3.03mm,提前7d满袋和出菇,污染率低,生物学效率提高26个百分点。
关键词 平菇 液体菌种 发酵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志恒 程翊 +5 位作者 曾辉 杨雷 廖剑华 施肖堃 蔡志英 戴建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1),黄豆粉13.60g·L^(-1),KH_2PO_4 2.00g·L^(-1),MgSO_4·7H_2O 1.067 5g·L^(-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4℃,摇瓶转速180r·min^(-1)。在此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的菌丝体每100mL生物量可达2.35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3.05倍,平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了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液体菌种 响应面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