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生态健康评价
1
作者 李强 伦凤霞 葛婷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淀山湖是黄浦江上游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评估淀山湖水生态健康状况,可为淀山湖水环境改善及水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3年、2016年、2019年和2022年4个年度的6月和9月在淀山湖布设6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及水体... 淀山湖是黄浦江上游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评估淀山湖水生态健康状况,可为淀山湖水环境改善及水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3年、2016年、2019年和2022年4个年度的6月和9月在淀山湖布设6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及水体理化指标监测,分析淀山湖夏初、秋初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点,并采用冗余分析法(RDA)探讨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80属169种,其中绿藻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硅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金藻门种类数较少;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的优势最明显,其中铜绿微囊藻是引起淀山湖水华的主要物种,且易在9月湖区的西南方引起蓝藻水华;6月和9月浮游植物密度变动范围分别为1.69×10^(6)~3.08×10^(6)个/L和1.31×10^(6)~128.67×10^(6)个/L,6月在湖区东北方的平均密度最高,9月在湖区西南方的平均密度最高;水华暴发年份(2016年和2019年)9月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同年6月,水华未暴发年份(2013年和2022年)9月平均密度则低于同年6月;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是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磷营养限制,其物种数量、密度及优势种主要受水温影响;采用不同指数法评价水质,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淀山湖蓝藻水华的指示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更灵敏。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淀山湖夏秋季水体总体上处于轻―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且呈轻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水生态健康 淀山湖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淀山湖片区生境质量评估及景观优化研究
2
作者 周维世 翟俊 《园林》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规模化加剧,自然流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基于开源软件InVEST模型对淀山湖片区2015年和2022年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业扩张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淀山湖生境质量整体下降。针对...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规模化加剧,自然流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基于开源软件InVEST模型对淀山湖片区2015年和2022年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业扩张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淀山湖生境质量整体下降。针对不同的威胁因素与退化程度,总结出5种景观优化策略,并以柳河上游沿岸为例,进行景观设计改造。总体上说,采用的生态模型评估方法提供了淀山湖片区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信息,并以案例设计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有助于改进城市规划和发展,促进城市河湖沿线生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景观策略 生态修复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一湖一策”水环境保护及治理浅析
3
作者 张骁 吴心艺 +1 位作者 徐义桦 陆玮 《山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调研淀山湖水质及环境现状,结合区内水利工程现状,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分类指导、共建共享”原则,分析淀山湖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以促进“一湖一策”方案落地生效,建设生态美丽淀山湖。
关键词 淀山湖 “一湖一策” 水环境 治理
下载PDF
淀山湖4种鲌亚科鱼类生长状况分析
4
作者 杜良玉 吴峰 戴小杰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为了解淀山湖4种鲌亚科(Culterinae)鱼类的生长状况,基于2018—2021年在淀山湖调查采集的鱼类样本,研究了4种鲌亚科鱼类的全长、体长、叉长和体质量组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全长-叉长-体长关系(length-length relationships,LLRs)、... 为了解淀山湖4种鲌亚科(Culterinae)鱼类的生长状况,基于2018—2021年在淀山湖调查采集的鱼类样本,研究了4种鲌亚科鱼类的全长、体长、叉长和体质量组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全长-叉长-体长关系(length-length relationships,LLRs)、幂函数回归模型拟合体长-体质量关系(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LWRs)并估算肥满度指数(K)特征。结果表明,4种鱼类全长-叉长-体长均分别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体长-体质量关系方程分别为:翘嘴鲌(Culter alburnus),W=1.510×10^(-4) SL^(2.508);达氏鲌(C.dabryi),W=5.031×10^(-6) SL^(3.174);蒙古鲌(C.mongolicus),W=1.104×10^(-4) SL^(2.580);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W=5.615×10^(-6) SL^(3.150)。其中,翘嘴鲌和蒙古鲌呈负异速生长,达氏鲌和红鳍原鲌呈正异速生长;根据K结果显示,达氏鲌和红鳍原鲌的个体生长状况一般,少数个体达到优的水平,翘嘴鲌和蒙古鲌的个体生长状况总体较差。本研究结果可为淀山湖鲌亚科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鲌亚科 体长 体质量 肥满度
下载PDF
2000—2020年淀山湖富营养程度变化分析
5
作者 伦凤霞 肖群 李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5-809,816,共6页
2000—2020年,对淀山湖12个断面开展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呈现先恶化后好转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全湖均值在2004年达到最高,总氮、总磷在2005年达到最高,分别达到7.4、5.3、0.23 mg/L,由最初的《地表水环... 2000—2020年,对淀山湖12个断面开展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呈现先恶化后好转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全湖均值在2004年达到最高,总氮、总磷在2005年达到最高,分别达到7.4、5.3、0.23 mg/L,由最初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劣Ⅴ类、Ⅴ类分别提升至Ⅱ类、Ⅴ类、Ⅳ类。2007—2020年,随着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浓度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总体呈减轻态势,但7—9月仍是水华高发期。针对当前淀山湖总氮、总磷不能稳定达标的现状,建议结合年内变化趋势,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削减氮、磷的入湖总量,同时开展长期的生态修复,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富营养化 叶绿素A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淀山湖的形成与历史变迁
6
作者 陈力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3期69-78,96,共11页
淀山湖的形成和历史变迁与太湖平原的形成与发育密切相关。在自然力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约在战国至汉代,今淀山湖地区陆沉为谷水;至宋代与古马腾湖、谷湖等相连才逐渐形成淀山湖。宋元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围湖垦田,淀山湖的湖域... 淀山湖的形成和历史变迁与太湖平原的形成与发育密切相关。在自然力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约在战国至汉代,今淀山湖地区陆沉为谷水;至宋代与古马腾湖、谷湖等相连才逐渐形成淀山湖。宋元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围湖垦田,淀山湖的湖域面积处不断萎缩之中,其入海泄水通道亦经历了向北流入吴淞江到东南流入黄浦江的演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形成 历史变迁 治理
下载PDF
宋元时期出太湖的东南水流与淀山湖的扩张
7
作者 敬淼春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4期20-33,147,共15页
宋元时期淀山湖的变迁与太湖东部水文环境的转变有关。北宋中晚期,淀山湖因淀泖区域地壳沉降、吴淞江淤积分流与壅水积蓄得以扩展形成,主体水流沿着北部塘浦排入吴淞江,吴淞江、沿江塘浦与淀山湖构成高低地之间独特的溢流水利系统。南... 宋元时期淀山湖的变迁与太湖东部水文环境的转变有关。北宋中晚期,淀山湖因淀泖区域地壳沉降、吴淞江淤积分流与壅水积蓄得以扩展形成,主体水流沿着北部塘浦排入吴淞江,吴淞江、沿江塘浦与淀山湖构成高低地之间独特的溢流水利系统。南宋时期受吴淞江持续淤高影响,太湖泄水格局呈东南、东北两翼发展趋势,清水与潮水长期在淀山湖东北部水域相互顶托,淤积蔓延、围垦扩张,北流受阻的淀山湖壅水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元代吴淞江主干继续淤积,淀山湖来水量持续增多,随着东北塘浦淤塞与东南海塘构建阻断淀泖出水口,水流积蓄不泄造成包括淀山湖在内的淀泖区域形成停滞性汇水区,壅水东南泛溢促成淀山湖的第二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淀山湖 水环境 围垦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淀山湖富营养化时空分布研究
8
作者 刘君 戚浩强 +1 位作者 黄奔 董蕾 《红外》 CAS 2023年第3期36-41,共6页
准确监测蓝藻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的基础,可为水环境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以淀山湖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2/MSI、Landsat-8/OLI两种影像数据,并通过改进的浮游藻类指数(Floating Algae Index, FAI)监测了2019~2021年共21幅... 准确监测蓝藻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的基础,可为水环境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以淀山湖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2/MSI、Landsat-8/OLI两种影像数据,并通过改进的浮游藻类指数(Floating Algae Index, FAI)监测了2019~2021年共21幅淀山湖区域影像的水华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淀山湖富营养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淀山湖连续三年都有蓝藻水华出现,存在富营养化情况;(2)每年的6~9月份是蓝藻水华的高发期,湖体富营养化发生的面积较大、频率较高,2020年9月和2021年8月爆发水华面积超过20 km2;(3)水华爆发速度较快,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Sentinel-2 Landsat-8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海市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化学分类法研究
9
作者 刘建斌 胡俊 许佳瑜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200-203,207,共5页
不同种类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合色素组成和特征光合色素比值,可以作为很好的化学分类学指标,用来表征具有分类学意义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基于化学分类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样品分析。本文综合分析... 不同种类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合色素组成和特征光合色素比值,可以作为很好的化学分类学指标,用来表征具有分类学意义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基于化学分类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进行大规模和高通量样品分析。本文综合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采用HPLC化学分类法对淀山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类群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化学分类法在淡水水域分析种群结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类法 光合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 浮游植物 淀山湖
下载PDF
太湖流域淀山湖水位代表站选择分析
10
作者 程公德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6期76-79,共4页
为准确计算淀山湖水位,根据环淀山湖水文资料,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了环湖13个断面的平均值,作为淀山湖平均水位;选择部分断面组合的水位平均值作为淀山湖代表站水位,并分析比较各个组合方案的离差程度,以确定最优方案... 为准确计算淀山湖水位,根据环淀山湖水文资料,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了环湖13个断面的平均值,作为淀山湖平均水位;选择部分断面组合的水位平均值作为淀山湖代表站水位,并分析比较各个组合方案的离差程度,以确定最优方案。结合淀山湖实际情况和测站现状,选择2021年全年小时水位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千灯浦、商榻、淀浦河西闸(外)3个站加权平均水位精度最高,水位数据权重分别为0.16,0.46和0.38。因此,建议将这3站的水位加权平均值作为淀山湖代表站水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水位 水位代表站 算术平均 加权平均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85
11
作者 吴阿娜 朱梦杰 +3 位作者 汤琳 朱刚 汪琴 张锦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根据2008年5-9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蓝藻水华高发期淀山湖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pH、溶解氧、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别是叶绿素a的峰值共对应了3次水... 根据2008年5-9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蓝藻水华高发期淀山湖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pH、溶解氧、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别是叶绿素a的峰值共对应了3次水华暴发过程.其叶绿素a对数与总磷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氮、TN/TP呈负相关,与总氮、氨氮等则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淀山湖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性湖泊.此外,叶绿素a与水温、pH、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叶绿素A 蓝藻水华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淀山湖轮虫多样性及生物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丽卿 程婧蕾 +2 位作者 郑小燕 王岩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6-914,共9页
研究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淀山湖轮虫种类组成、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水温、叶绿素a与轮虫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共检出轮虫53种(属),平均生物量为2514ind·L^-1或2.94mg·L^-1,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 研究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淀山湖轮虫种类组成、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水温、叶绿素a与轮虫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共检出轮虫53种(属),平均生物量为2514ind·L^-1或2.94mg·L^-1,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曲腿龟甲轮虫、长三肢轮虫、椎尾水轮虫等,2004、2005、2006年轮虫密度中优势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2.2%、82.7%和78.8%。轮虫最高密度出现在2005年3月马兰港(St6),达11700ind·L^-1。3年中轮虫生物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春季(4862ind·L^-1和5.45mg·L^-1)〉秋季(2300和3.45)〉夏季(1773和1.88)〉冬季(940和0.45);轮虫生物量水平分布表现为湖心(St4)〉金家庄和水上运动场附近(St2)〉马兰港(St6)〉淀峰(St1)〉急水港进水口(St5)〉千墩湾网围区(St3)。3年轮虫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2.27(变幅为2.08~2.50),2006年轮虫H值显著低于2004年。淀山湖轮虫密度与水体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多样性 生物量 时空变化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3
作者 连民 陈传炜 +1 位作者 俞顺章 刘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的昼夜、区域、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淀山湖上选择1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4个采样深度,进行24h的4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微囊藻毒素(MC)浓度,同时记录采样...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的昼夜、区域、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淀山湖上选择1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4个采样深度,进行24h的4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微囊藻毒素(MC)浓度,同时记录采样时的水温(TEM)、pH值、可见度(VDWB)、风向、风速.结果表明,MC分布具有明显的昼夜、区域差异,早晨和下午最高,西南水域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体现了光照、空气流动对MC分布的影响,同时MC的分布与总磷、pH值、可见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除光照、空气流动外,影响湖水MC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湖水可见度和水中总磷的含量.表明光照、空气流动、水体总磷含量是影响夏季淀山湖水体MC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生态学 淀山湖 夏季 采样 水质监测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37
14
作者 郑小燕 王丽卿 +3 位作者 盖建军 季高华 范志锋 张瑞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5,共8页
为帮助利用生物操纵技术进行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进行了2周年的系统调查。淀山湖浮游动物有128种,其中浮游原生动物23属29种、轮虫23属51种、枝角类1... 为帮助利用生物操纵技术进行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进行了2周年的系统调查。淀山湖浮游动物有128种,其中浮游原生动物23属29种、轮虫23属51种、枝角类15属33种、桡足类15种。年均密度6 965ind/L,原生动物和轮虫分别占62.19%和36.77%,密度高峰出现在春季;生物量年均为6.00 mg/L,以轮虫和枝角类占优势,分别占51.65%和38.38%,生物量高峰出现在夏季。4个类群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与其均匀度指数J呈显著正相关,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其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浮游动物密度及优势种组成特征判断,淀山湖水质为富营养型。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具有较好的水质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6种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9
15
作者 王丽卿 李燕 张瑞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4-1139,共6页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果都很好,主要表现为沉降吸附;金鱼藻系统和马来眼子菜系统的除氮效果较好;马来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最高;这3种沉水植物可作为淀山湖沉水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2)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氮快,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效果不显著;(3)沉水植物系统使水体中的叶绿素a大幅下降,对DO和pH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4)供试沉水植物系统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方式可分为3类:植物体吸收为主、吸附沉降为主和二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淀山湖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率
下载PDF
淀山湖不同季节营养盐含量与藻类群落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亚克 梁霞 +4 位作者 何池全 黎彬 方焰星 张绚璇 詹跃武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52,共6页
于2009年1月至12月对淀山湖浮游藻类生物量及水体中N、P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浮游藻类种类分布与环境营养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山湖全年藻类生物量呈现两次大规模增长时期,分别为春季的4月... 于2009年1月至12月对淀山湖浮游藻类生物量及水体中N、P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浮游藻类种类分布与环境营养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山湖全年藻类生物量呈现两次大规模增长时期,分别为春季的4月份(以绿藻为主)和初秋的8月份(以蓝藻为主),其中春季藻类群落最大生物量(39.68 mg/m3)明显高于秋季(29.86 mg/m3);不同季节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氮、磷营养物质含量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冬季(11-1月)以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种群的藻类群落,其生物量与水体总磷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夏季(5-8月)蓝绿藻种群占优势时,藻类群落生物量则与水体氨氮浓度变化显著相关,然而在春季(2-3月)及秋季(9 10月)藻类的两次大规模增长时期,水体N、P含量的增加却并不能明显促进藻类生长,总磷与硝态氮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群落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王丽卿 张军毅 +2 位作者 王旭晨 彭自然 王岩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4,共7页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对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评价了淀山湖水体营养状态,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3年期间,淀山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对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评价了淀山湖水体营养状态,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3年期间,淀山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29.98mg/m^3,变幅3.48—141.63mg/m^3;每年分别在4—5月和7—9月出现峰值;水平分布上,Ⅱ站点金家庄附近叶绿素a含量最高,Ⅴ站点进水日和Ⅰ站点出水日含量较低。基于叶绿素a、透明度和总磷等参数,依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淀山湖TSI平均值为71.6(〉53),全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用SPSSWin和DP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BOD5、硝酸氮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氨氮、亚硝酸氮呈显著相关,而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综合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影响淀山湖叶绿素a的主要环境因子有高锰酸盐指数、BOD5、硝酸氮、溶氧、透明度和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叶绿素A 相关性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
下载PDF
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淀山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范志锋 王丽卿 +3 位作者 陈林兴 李燕 彭自然 季高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20,共7页
根据2004-2007年淀山湖水质参数逐月的实测结果,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淀山湖水环境状况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7年期间,淀山湖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年均值分别为4.342、4.342、4.442和4.852,水质处于IV类水,与饮... 根据2004-2007年淀山湖水质参数逐月的实测结果,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淀山湖水环境状况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7年期间,淀山湖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年均值分别为4.342、4.342、4.442和4.852,水质处于IV类水,与饮用水源功能目标相差2个级别;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叶绿素a等,相应的水质标识指数均值分别为6.84、6.14、6.04和4.72,溶解氧标识指数为1.60,始终达到水源功能要求。4年期间,各站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平均值最高出现在急水港进水口(St5),为5.053;最低值出现在湖心(St4),为4.552。4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呈现冬季较低、春季较高的规律性变化趋势。外源污染、湖泊自身性质以及湖内水环境生物等是影响水质标识指数变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水质标识指数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淀山湖夏秋季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志红 赵金明 +2 位作者 蒋颂辉 屈卫东 朱惠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6-319,共4页
为了解淀山湖夏秋季藻类和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在淀山湖选了 6个点 ,分别测定了总氮、总磷、铁、叶绿素 -A和COD的含量 ,同时记录了水温、pH值、照度、浊度 ,另外还进行了藻细胞计数和藻种的鉴定以及微囊藻毒素 -LR和类毒素 -... 为了解淀山湖夏秋季藻类和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在淀山湖选了 6个点 ,分别测定了总氮、总磷、铁、叶绿素 -A和COD的含量 ,同时记录了水温、pH值、照度、浊度 ,另外还进行了藻细胞计数和藻种的鉴定以及微囊藻毒素 -LR和类毒素 -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两种藻毒素均在 7月份污染最严重 ,微囊藻毒素 -LR在网箱分布最多 ,而类毒素 -A在急水港分布最多。广义估计方程回归分析表明 ,藻细胞总数与总氮、总磷和叶绿素 -A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5) ,藻细胞总数和水温对微囊藻毒素 -LR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1 ) ,水体浊度可显著影响类毒素 -A的分布 (P <0 0 1 )。微囊藻毒素 LR与类毒素 -A有轻度的相关关系 (P <0 0 5)。总之 ,淀山湖存在较严重的微囊藻毒素 -LR污染和较轻度的类毒素 -A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类毒素-A 分布状况 影响因素 总氮 总磷 叶绿素-A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气象水文因素探讨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铭玮 徐启新 +1 位作者 车越 杨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31,共11页
2007-2009年淀山湖的总氮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3.47~4.53mg/L和0.18~0.24mg/L,明显高于富营养化水平,成为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物质基础.MODIS影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蓝藻水华暴发频次分别为3,6,10d,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暴发后... 2007-2009年淀山湖的总氮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3.47~4.53mg/L和0.18~0.24mg/L,明显高于富营养化水平,成为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物质基础.MODIS影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蓝藻水华暴发频次分别为3,6,10d,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暴发后易于集中在湖中心、东北和东部水域.受黄浦江顶托和太浦河壅水作用影响,淀山湖6-9月间平均水位较高,换水周期较长.7-9月日均气象因素变化与暴发日气象条件的对照结果显示,气温偏高(24.2~30.5℃)、日照时间长(大于5.9h)的气象条件成为诱发蓝藻大规模增殖的气象条件;低气压(小于1 015hPa)、低风速(小于2.2m/s)以及基本无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强降水、高风速的气象条件则能够抑制蓝藻水华形成.水文气象因素是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测预警以及风险应急系统建立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水文 蓝藻水华暴发 淀山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