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淋巴细胞来源微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宁方 赵崇山 +4 位作者 刘方 赵鹏浩 张东东 蔡卓纹 蔡芳芳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淋巴细胞来源微泡(LM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5例初诊MM患者(初诊组)及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初诊组经4疗程化疗后8例在3个月内死亡,余57例纳入化疗后组。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外周血LMP的表...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淋巴细胞来源微泡(LM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5例初诊MM患者(初诊组)及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初诊组经4疗程化疗后8例在3个月内死亡,余57例纳入化疗后组。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外周血LMP的表达及初诊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MM细胞免疫表型表达;比较化疗后不同疗效组间LM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LMP预测死亡的截断值,LMP≥截断值为High(H)组,<截断值的为Low(L)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将Kaplan-Meier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LMP组间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差异。结果 初诊组LMP、CD3^(+)LMP、CD3^(+)CD8^(+)LMP比例低于对照组,NKLMP比例、CD4^(+)/CD8^(+)LMP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组CD3^(+)CD8^(+)LMP比例高于初诊组,CD3^(+)CD4^(+)LMP比例、CD4^(+)/CD8^(+)LMP低于初诊组(P<0.05)。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组CD3^(+)LMP、CD3^(+)CD8^(+)LMP比例高于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进展(PD)组(P<0.01),而NKLMP比例、CD4^(+)/CD8^(+)LMP则低于PR+MR+PD组(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LLMP组中位生存时间(OS)较HLMP组缩短(P<0.01);LNKTLMP组中位OS较HNKTLMP组缩短(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LLMP、LNKTLMP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4.620、2.706,P<0.05)。LLMP组CD3^(+)CD4^(+)T比例、CD4^(+)/CD8^(+)T高于HLMP组(P<0.05)。LLMP组MM细胞CD117^(+)比例高于HLMP组(P<0.05)。结论 MM患者存在LMP分泌紊乱,LMP、NKTLMP与MM预后密切相关,未来靶向调节LMP分泌或可延长生存,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 预后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来源微泡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飞 晏冬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3012-3020,共9页
目的:介绍T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所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并总结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性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复... 目的:介绍T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所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并总结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性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免疫抑制环境的抑制性免疫细胞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刺激性免疫细胞共同促进或抑制了癌症的发生和进展。结论:T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确切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更多的肿瘤患者将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微环境 CD4 T淋巴细胞 CD8 T淋巴细胞 进展
下载PDF
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3
作者 石淑玲 王颖熠 +3 位作者 吴晶晶 梁天嵩 郑颖娟 杨道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新诊断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对患者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差异。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与生存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它们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62和228.8。治疗前NLR和PLR与B症状和EBV DNA拷贝数相关(P<0.05)。不同NLR、PLR分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0.009)、PLR(P=0.008)和LDH(P=0.019)是ENKT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NLR或高PLR的患者OS率较低(P<0.001)。结论:治疗前NLR和PLR可作为结外NK/T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NLR、高NLR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董长鸿 封岩 +2 位作者 江艳婷 高洁 蒋晓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使用Kapl...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88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PFS和OS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8+比值高于无反应组(P=0.038),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无反应组(P=0.036);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CD4+/CD8+比值越高,患者PFS和OS越长(P=0.001,P=0.023)。多变量Cox分析显示,治疗前CD4+/CD8+比值是预测PFS和OS的因素。此外,治疗后CD4+/CD8+比值、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越高,患者PFS越长(P=0.005,0.01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患者PFS和OS越长(P=0.001,P=0.016)。结论外周血CD4+/CD8+比值能够预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CD8+比值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抗PD-1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
下载PDF
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李自云 庄新娟 +2 位作者 季业 田海荣 殷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碘适宜状态饮食,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黄芪药液口服(150 mL/次,2次/d)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观察黄芪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变化幅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18例患者,每组各59例。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IL-2、TNF-α、IL-6、IL-10、hs-CRP、ESR、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其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黄芪、CD4^(+)T细胞、CD4^(+)/CD8^(+)比值升高幅度及hs-CRP下降幅度均是TPOAb下降幅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93,P=0.029;β=−0.513,P=0.010;β=−0.351,P=0.035;β=0.434,P=0.023)。结论·黄芪可改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CD4^(+)T细胞、IL-2、TNF-α、IL-6、IL-10水平及CD4^(+)/CD8^(+)比值,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黄芪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对比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6
作者 李永 崔书君 +2 位作者 杨飞 张凡 殷晓霞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基于对比增强CT开发用于预测乳腺癌(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新型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10名非特殊浸润性BC患者(训练集:147名,验证集:63名),使用Pyradiomics软件包提取患者对比增强CT图像中的高维影像组学特... 目的:基于对比增强CT开发用于预测乳腺癌(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新型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10名非特殊浸润性BC患者(训练集:147名,验证集:63名),使用Pyradiomics软件包提取患者对比增强CT图像中的高维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逐步筛选。筛选后的最优特征通过非线性支持向量机(NLSVM)方法在训练集中开发了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的判别能力进行验证。之后利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算法对模型进行全局解释与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95%CI:0.762~0.886)和0.766(95%CI:0.624~0.909),影像组学模型有3个正向影响特征与4个负向影响特征,其中log-sigma-5-0-mm-3D_firstorder_Maximum对模型的影响力最大,其值越大时,模型输出SHAP值越小。结论:基于对比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治疗前准确预测BC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促进B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乳腺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22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朱嘉莳 李红 +5 位作者 邵静波 张娜 陈凯 邹冰 王丹 蒋慧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4-118,136,共6页
目的 分析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点,探讨其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IALL患儿22例,分析其MICM分型、转归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IALL占我院急性淋巴细胞... 目的 分析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点,探讨其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IALL患儿22例,分析其MICM分型、转归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IALL占我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收治数的3.33%。22例IALL发病时中位年龄9(3~11)月,所有患儿均为B-ALL,10例CD10表达为阴性,12例合并MLL重排(MLLr)。诱导治疗第19天,19例(86.4%)骨髓获完全缓解。12例(54.6%)治疗期间合并严重感染,5例(22.7%)因严重感染而死亡。5例(22.7%)骨髓复发,预计3年累积复发率为29.6%±11.3%,合并MLLr患儿更易出现复发(P=0.04)。22例患儿预计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49.0%±10.8%,预计3年总生存期(OS)率为49.7%±10.9%。初诊年龄<6月及6~12月者预计3年EFS率分别为33.3%±19.2%、54.5%±12.8%(P=0.28),CD10阴性与阳性患儿的预计3年EFS率分别为40.0%±15.5%、56.3%±14.8%(P=0.29),MLLr阳性与阴性患儿的预计3年EFS率分别为33.3%±13.6%、68.6%±15.1%(P=0.12)。结论 IALL因其特殊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治疗相关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总体预后差,初诊年龄<6月龄、免疫表型CD10阴性及合并MLLr的患儿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CM分型 MLL重排 预后
下载PDF
初诊Ⅳ期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肖平 潘海 +2 位作者 马晴 宋丽平 钟殿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背景与目的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随营养不良,与预后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体内炎症的指标,能够预测多种疾病的营养不良风险,然而其与肺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 背景与目的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随营养不良,与预后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体内炎症的指标,能够预测多种疾病的营养不良风险,然而其与肺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NLR与初诊Ⅳ期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NLR的截断值以更好地预测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09例初诊Ⅳ期肺癌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量表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收录患者人口学信息、病理、卡氏体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体重指数、合并疾病及临床生化指标的资料。分析NLR与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确定预测营养不良风险的最佳NLR临界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评估NLR与营养不良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初诊Ⅳ期肺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比率为36.36%(76/209)。对NLR与NRS 2002营养不良风险评分进行分析发现,NLR与营养不良风险评分呈正相关(r=0.765,P<0.001)。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初诊Ⅳ期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最佳截断值NLR为3.94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47,95%CI:0.678-0.815,P<0.001],敏感性为55%,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68%,阴性预测值为77%。相比于NLR≤3.94组的患者,NLR>3.94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69.49%vs 23.33%,P<0.001),并且NLR为初诊Ⅳ期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初诊Ⅳ期肺癌患者中与营养不良风险有关,NLR可作为Ⅳ期肺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肺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三种干预方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及临床经济学评价
9
作者 王东莉 范继燕 +3 位作者 周蕾 靳丽霞 郑波 李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 探讨蜂蜜、低温氧气雾化及常规漱口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 选取2023年2—5月宁夏银川市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ALL患者,随机分为蜂蜜组... 目的 探讨蜂蜜、低温氧气雾化及常规漱口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 选取2023年2—5月宁夏银川市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ALL患者,随机分为蜂蜜组、低温氧气雾化组和常规漱口水组,每组43例。化学治疗期间,蜂蜜组用蜂蜜涂抹于口腔黏膜表面;低温氧气雾化组以粒细胞刺激因子为雾化液,经低温氧气雾化吸入;常规漱口水组用医嘱漱口水漱口。结果 蜂蜜组、低温氧气雾化组和常规漱口水组分别有7例(16.28%)、9例(20.93%)和20例(46.51%)患者发生CIOM,三组患者CIOM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1.598,P=0.003)。蜂蜜与低温氧气雾化对ALL患者CIOM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漱口水(均P<0.05),但蜂蜜与低温氧气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蜜组的成本低于低温氧气雾化组及常规漱口水组(均P<0.05),低温氧气雾化组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成本远高于蜂蜜组与常规漱口水组(均P<0.05)。结论 蜂蜜对ALL患者CIOM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蜂蜜 低温粒细胞刺激因子氧气雾化 费用 口腔黏膜炎
下载PDF
血清CAR LMR T淋巴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达海丽 张旭光 +1 位作者 田卫伟 解菊芬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T淋巴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10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T淋巴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10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根据MM患者治疗后随访2年是否出现复发或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n=34)和预后良好组(n=71),对比血清CAR、LMR、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R、LMR、CD3^(+)、CD4^(+)、CD8^(+)、CD4^(+)/CD8^(+)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CAR、LMR、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综合参数预测MM患者预后的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CAR、CD8^(+)高于对照组,而LMR、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CAR、CD8^(+)高于预后良好组,而LMR、CD3^(+)、CD4^(+)、CD4^(+)/CD8^(+)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CD8^(+)升高和LMR、CD3^(+)、CD4^(+)、CD4^(+)/CD8^(+)下降会对MM患者预后产生影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R、LMR、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综合参数预测MM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637、0.792、0.726、0.767、0.669、0.750、0.853,P<0.05)。结论:血清CAR、LMR、T淋巴细胞亚群在MM患者中呈异常表达趋势,检测其变化有利于为评估MM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T淋巴细胞亚群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11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
12
作者 向明丽 麻彦 +1 位作者 李艺 易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ALL患儿,采用群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分析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ALL患儿,采用群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营养管理,观察组采用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干预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N)水平,测量患儿上臂围、三角肌皮褶厚度,采用Piper疲乏量表评估癌因性疲乏程度。记录患儿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B、PA、TFN、上臂围较干预前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综合疲乏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损伤、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态系统理论指导的营养管理可有效维持ALL化疗患儿的营养状态,提高患儿化疗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生态系统理论 营养管理
下载PDF
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张小玲 赵玉杰 +3 位作者 刘敏龙 周丽 郭蕾 马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脓毒症患者75例,依据ICU结局分为存活组(n=54)及死...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脓毒症患者75例,依据ICU结局分为存活组(n=54)及死亡组(n=2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诊断脓毒症当天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外周血液标本TNF-a、IL-10及CD8+CD28-CD57+T淋巴细胞。结果 死亡组平均年龄大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较存活组有更高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休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TNF-a、IL-10较存活组更高(P<0.05)。存活组的耐药菌感染比例低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单因素还是对一系列协变量进行调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较高的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比例与高的ICU死亡率相关(OR, 1.21;95%CI, 1.10~1.33)(OR, 1.30;95%CI, 1.07~1.58);APACHEⅡ评分预后预测的AUC为0.78(95%CI 0.67~0.90),将最适诊断界点22.5分作为预测死亡可能的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9%和75.2%。SOFA评分预后预测的AUC为0.80(95%CI,0.68~0.92),将最适诊断界点9.5分作为预测死亡可能的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7.8%。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预后预测的AUC为0.91(95%CI,0.83~0.99),将最适诊断界点60.2%作为预测死亡可能的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92.6%。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高CD8+CD28-CD57+T淋巴细胞比例与ICU死亡率增加相关,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评估此类人群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CD28-CD57+T淋巴细胞 老年患者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与老年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
14
作者 曹佳真 郭林 夏祖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410-417,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及比值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眼眶DLBCL老年患者作为疾病组(眼眶...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及比值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眼眶DLBCL老年患者作为疾病组(眼眶DLBCL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PCNSL-DLBCL组),以及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常规检测的各项参数的差异。Lasso回归筛选出眼眶DLBCL的关键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确认。绘制ROC曲线,计算线下面积。结果3组之间年龄与性别相匹配(P>0.05)。相较于健康对照组,眼眶DLBCL组的单核细胞计数(M)、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L)、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PLR和LMR是眼眶DLBCL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降低(OR,11.1868;95%CI,4.222229.6401;P<0.0001)、M升高(OR,1.8990;95%CI,1.488929.6401;P<0.0001)、PLR升高(OR,1.0609;95%CI,1.02251.1009;P=0.0017)和NLR升高(OR,4.5157;95%CI,2.71277.5170;P<0.0001)是眼眶DLBCL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MR升高是DLBCL的保护因素(OR,0.3923;95%CI,0.22970.6698;P=0.006)。ROC曲线分析发现,PLR与LMR联合运用对眼眶DLBCL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77)。结论外周血PLR和LMR与眼眶DLBCL相关。PLR升高和LMR减低可能是眼眶DLBCL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疾病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初步临床检验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下载PDF
达沙替尼体外抑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增殖及BTKC481S功能
15
作者 邓媛 史玉叶 +2 位作者 李蕴劼 纪婷婷 王春玲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BMS-354825)体外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细胞系增殖及野生型/耐药突变型布鲁顿激酶(BTK)活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对CLL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BMS-354825)体外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细胞系增殖及野生型/耐药突变型布鲁顿激酶(BTK)活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对CLL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及伊布替尼处理外源性表达野生型BTK及常见突变子BTKC481S、BTKT474F及BTKT474I/C481S的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BTK及其下游靶点PLCγ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达沙替尼能显著抑制CLL细胞系MEC-1及JVM3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3.54μmol/L及0.65μmol/L;0.5μmol/L的伊布替尼及0.2μmol/L的达沙替尼可抑制野生型BTK及PLCγ2的磷酸化活化。当BCR信号激活后,BTKC481S、BTKT474F及BTKT474I/C481S均可功能性激活并磷酸化活化下游PLCγ2,这些突变子均对生理浓度的伊布替尼耐药。0.5μmol/L的达沙替尼体外可抑制BTKC481S活化并进而抑制PLCγ2活化,但不能抑制BTKT474F及BTKT474I/C481S的活化,提示沙替尼体可克服BTKC481S导致的耐药而对“守门员”位点突变无效。结论达沙替尼可抑制野生型BTK及BTKC481S激酶活化及功能并抑制CLL细胞增殖,有望解决BTKC481S引发的伊布替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伊布替尼 耐药 布鲁顿激酶 达沙替尼
下载PDF
花旗松素调节MCP-1/CCR2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16
作者 王瑞娟 李超 +2 位作者 段丽娟 秦凡 冯金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99-804,共6页
目的:研究花旗松素(Taxifoli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轴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LL-T淋巴细胞CCRF-CEM;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axifolin对CCRF-CEM细胞活力影... 目的:研究花旗松素(Taxifoli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轴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LL-T淋巴细胞CCRF-CEM;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axifolin对CCRF-CEM细胞活力影响,筛选本实验用Taxifolin浓度;将CCRF-CEM细胞分为control组、Taxifolin-L组、Taxifolin-M组、Taxifolin-H组、Taxifolin+rCCL2组;EDU法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侵袭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集落形成能力;RT-PCR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CCL2、CCR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CCL2、CCR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选择25、50、100μmol/L三个Taxifolin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Taxifolin-L、M、H组CCRF-CEM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CRF-CEM细胞EDU阳性细胞率、侵袭细胞数量、细胞克隆集落数、CCL2、CCR2基因表达水平、CCL2、CCR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Taxifolin-H组相比,Taxifolin+rCCL2组CCRF-CEM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CCRF-CEM细胞EDU阳性细胞率、侵袭细胞数量、细胞克隆集落数、CCL2、CCR2基因表达水平、CCL2、CCR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Taxifolin可能通过抑制CCL2/CCR2轴,从而抑制CCRF-CEM细胞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CCL2/CCR2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恶性进展
下载PDF
CAHB诱导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张佳 洪叶 +1 位作者 陈葆国 罗文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二乙酰己二胺(diacetyl hexamethylene diamine,CAHB)诱导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机制,为CAHB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AHB处理后Jurkat细胞AnnexinⅤ^(+)/PI^(-)细胞率,观察应用胱... 目的 探讨二乙酰己二胺(diacetyl hexamethylene diamine,CAHB)诱导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机制,为CAHB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AHB处理后Jurkat细胞AnnexinⅤ^(+)/PI^(-)细胞率,观察应用胱天蛋白酶(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处理后AnnexinⅤ^(+)/PI^(-)细胞率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CAHB诱导后Jurkat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染色质浓染、核固缩或碎裂等,可见典型凋亡小体。CAHB通过激活caspase-9、caspase-3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性,caspase-9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AHB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 CAHB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与激活caspase-9及caspase-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己二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组学及外显子组学研究
18
作者 王翔 徐煜皓 +1 位作者 孙宇 陆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4,234,共9页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4例为对照组。留取临床资料,收集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血清代谢物水平,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基因变化。结果:代谢组学揭示了61种代谢物有差异变化,ALL中37种表达上升,表达量上升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对甲酚和脱氧胆酸等,24种表达下降,表达量下降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1⁃吡咯啉⁃5⁃羧酸和5⁃羟色胺等,外显子组学揭示了蛋白互作数量排名前10的基因有MUC17等。结论:ALL患儿与对照组血清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涉及多种代谢通路改变,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对ALL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外显子测序提示MUC17等基因可能对ALL的发生产生一定作用,可为研究ALL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外显子组学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19
作者 吴林军 周翼 +1 位作者 蒲文杰 刘于嵩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乐山市中医医院983例CHB患者,其中中医辩证分型实证270例(湿热中阻... 目的 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乐山市中医医院983例CHB患者,其中中医辩证分型实证270例(湿热中阻证75例、瘀血阻络证195例)、虚证713例(肝郁脾虚证662例、肝肾阴虚证28例、脾肾阳虚证23例)。检测各证型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和T细胞(CD3~+、CD4~+、CD8~+)计数,分析各项指标与CHB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临床CHB频率依次升高。CHB各证型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最大,湿热中阻证患者年龄最小。各证型间肝功能相关指标和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细胞计数与湿热中阻证呈正相关(P<0.05),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相关指标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肝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