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MS99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纯 方建培 +3 位作者 黄绍良 夏焱 周敦华 徐宏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回顾和探讨5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分型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收治的56例儿童ALL,按中山医科大学99(SUMS99)方案的分型标准,标危型ALL(standard risk-ALL,... 【目的】回顾和探讨5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分型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收治的56例儿童ALL,按中山医科大学99(SUMS99)方案的分型标准,标危型ALL(standard risk-ALL,SR-ALL)33例,中危型(middle risk-ALL,IR-ALL)12例,高危型ALL(high risk-ALL,HR-ALL)11例;所有患者按SUMS99方案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4周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SR-ALL组和IR-ALL为100%,而HR-ALL组为72.73%(8/11),6周才CR者3例。S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17.1±6.4)d,I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24.5±5.6)d,H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29.9±6.3)d。本组共死亡13例,死亡率为23.0%,其中死于骨髓复发者9例,死于感染者4例。本组目前无病存活共43例,其中SR-ALL组为90.9%(30/33),IR-ALL组为83.3%(10/12),HR-ALL组为27.3%(3/11)。SR-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75.2个月,IR-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6.8个月,HR-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5.3个月。2例HR-ALL患者进行组织相容性抗原全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均无病存活。【结论】分型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达到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本方案仍然未能解决HR-ALL的疗效,选择合适供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今后改善HR-ALL预后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急性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书霞 李雪政 栗瑞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骨髓检查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佳 朱易萍 +4 位作者 高举 李强 贾苍松 周晨燕 郭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其中按中国小儿肿瘤协作组B-VLH-2010方案化疗26例,LMB-89方案化疗例17例,中位随访时间24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化疗方案B-NHL/BALL患儿预期2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①本组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7.58岁(2.42-13.67岁),男女比例2.9:1,男女患儿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837);②本组43例B-NHL/B-ALL患儿中Burkitt淋巴瘤34例(79.0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ALL-L3型3例,其他成熟B细胞NHL 2例;③临床分期为:Ⅰ期4例(4/43,9.30%),Ⅱ期9例(9/43,20.93%),Ⅲ期23例(23/43,53.49%)和Ⅳ期(包括ALL-L3)7例(7/43,16.28%);④常见原发部位:腹腔(特别是回盲部)11例(11/43,25.58%),鼻咽部10例(10/43 23.26%),颌面部9例(9/43,20.93%),外周淋巴结8例(8/43,18.60%),其他5例如纵隔、骨髓等(5/43,11.63%);⑤本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4月(0.7-105月),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其中B-VLH-2010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79.1%±8.4%和74.1%±8.4%;LMB-89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87.5%18.3%和66.7%1 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34和0.691);LDH>2N患儿和骨髓浸润B-NHL/B-ALL患儿的2年EF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病人(P<0.05);⑥43例患儿中,1例病情未缓解并进展至死亡,8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2-9月)死亡/复发/进展组患儿年龄略大于非复发组患儿,以男性患儿多见,常伴有全身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明显,骨髓浸润及CNS浸润更为常见,分期多为Ⅲ期和Ⅳ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H>2N是B-NHL/B-ALL患儿死亡/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OR=31.129,P=0.02)。结论:短程、强化疗可提高B-NHL/B-ALL疗效,本组患儿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B-NHL-2010和LMB 89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晚期B-NHL及B-ALL患儿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熟B细胞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儿童
下载PDF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环境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红玲 白中元 +1 位作者 宋鹤 郗彦凤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9期3826-3832,共7页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LBL/ALL)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较高,其发生发展与T细胞祖细胞所处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T-LBL/ALL相关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与T-LBL/ALL的关系逐渐被揭示。同时,针对肿瘤...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LBL/ALL)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较高,其发生发展与T细胞祖细胞所处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T-LBL/ALL相关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与T-LBL/ALL的关系逐渐被揭示。同时,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疗效,为T-LBL/ALL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此外,新型靶点对于T-LBL/ALL患者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T-LBL/ALL相关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成为近年的热点,为T-LBL/ALL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淋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微环境 胸腺微环境
下载PDF
SET-CAN/WT1融合基因阳性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伴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研 张茜 +5 位作者 潘耀柱 吴涛 张晓菲 刘丽超 郑瑞瑞 魏爱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4-216,共3页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NOTCH1/FBXW7突变是其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而SET-CAN/WT1融合基因阳性的T-ALL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SET-CAN/WT1融合基因阳性的...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NOTCH1/FBXW7突变是其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而SET-CAN/WT1融合基因阳性的T-ALL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SET-CAN/WT1融合基因阳性的难治性T-ALL患者,在给予多个疗程联合化疗治疗后均无明显疗效,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发现,SET-CAN/WT1融合基因阳性的T-ALL患者较为罕见,具有难治性、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期短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CAN基因 Wilms基因 WT1基因 T淋巴细胞淋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供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血液恶性肿瘤
6
作者 颜新宇 唐晓琼 刘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 观察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供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过常规化疗方案、自体移植后复发,... 目的 观察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供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过常规化疗方案、自体移植后复发,对其实施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采集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FN-γ、IL-2、CD3单克隆抗体的刺激下进行体外培养,获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反复多次回输给患者.结果 例患者造血重建过程顺利,移植过程中患者出现出血性膀胱炎.多次输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后,患者出现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骨髓持续完全缓解.结论 供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主要的效应细胞是CD3+CD56+细胞,CD8+细胞和干扰素-γ.它可以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有效地清除微小残留病灶,延长无病生存期,而不加重移植物抗宿主病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T淋巴细胞淋巴/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