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1
作者 徐添姿 李怡 +3 位作者 刘艺欣 毛明玉 宁彪 魏永长 《医学新知》 CAS 2023年第6期417-428,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比值(RDW to ALC ratio,R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比值(RDW to ALC ratio,R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并为其风险分层提供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LR的预后价值。通过整合RLR分别建立改良的国际预后评分(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韩国预后指数(Korean prognostic index,KPI)、NK/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rognostic model of natural killer lymphoma,PINK)、列线图修订风险指数(nomogram-revision risk index,NRI)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72例ENKTL患者,不同RLR水平的ENKTL患者在年龄、ECOG PS评分、IPI评分、NRI评分、LDH水平和B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RLR组(RLR<10.2)患者3年PFS率(50.6%vs.28.8%,P=0.032)和3年OS率(79.2%vs.40.8%,P=0.001)显著高于高RLR组(RLR≥10.2)。单因素分析显示,RLR≥10.2[HR=4.120,95%CI(1.643,10.333),P=0.003]、ALC<1.0×10^(9)/L[HR=3.793,95%CI(1.712,8.403),P=0.001]、RDW≥13.6[HR=2.874,95%CI(1.199,6.886),P=0.018]均与ENKTL患者OS的预后不良相关。调整化疗方案(含天冬酰胺酶)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C<1.0×10^(9)/L[HR=3.146,95%CI(1.249,7.924),P=0.015]和RLR≥10.2[HR=3.228,95%CI(1.077,9.680),P=0.036]仍与ENKTL患者的OS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在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中,多因素分析分析显示,ALC<1.0×10^(9)/L[HR=3.970,95%CI(1.173,13.436),P=0.027]、ECOG PS≥2分[HR=4.261,95%CI(1.219,14.900),P=0.023]是早期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RLR有助于ENKTL患者的危险分层。此外,整合RLR可为IPI、KPI、PINK和NRI模型提供额外的预后信息。结论ALC可作为早期ENKTL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RLR可能有助于ENKTL患者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 预后 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淋巴细胞绝对值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吴品 邱彩玲 +2 位作者 陈祥云 林景涛 宣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9期141-143,16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确诊的100例SLE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确诊的100例SLE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IA)评分分为活动期SLE患者50例(SLEDIA评分≥5分,活动组)、非活动期患者50例(SLEDIA评分≤4分,非活动组),另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按入院先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间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Lym#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和Lym#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活动组比较,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IgM和Ly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Lym#与SLE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动态监测SLE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免疫球蛋白 淋巴细胞绝对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的比值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侯杰 耿熠 +4 位作者 赵亚宁 刘尧 汪华 闫晓红 杨乔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8期2192-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单核细胞绝对值(AMC)的比值(LM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胃癌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单核细胞绝对值(AMC)的比值(LM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胃癌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ALC、AMC、LMR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最佳临界值,根据LMR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C和AMC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3×109/L[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P﹤0.01]和0.63×109/L(AUC为0.605,P﹤0.05),LMR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最佳临界值为3.9(AUC为0.870,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LMR均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高LMR组和低LMR组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MR组和低LMR组胃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6%和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R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值 单核细胞绝对值 LMR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对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洋帆 陈先睿 +1 位作者 施惠宣 黄建琪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评价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诊断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的... 目的评价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诊断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并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描绘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最终纳入5篇研究,包括1301例患儿,合并灵敏度为0.70[95%CI(0.66,0.73)]、合并特异度为0.65[95%CI(0.60,0.6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3.36[95%CI(1.57,7.19)]、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45[95%CI(0.34,0.60)]。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Q=0.711。回归分析显示未发现研究间异质性来源。结论初诊ALC对预测诊断儿童慢性ITP仅具有中等灵敏度及特异度,ALC对于预测儿童ITP慢性发展的临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儿童
下载PDF
淋巴细胞绝对值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蒋琦 刘文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1日—2018年8月30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诊且经治疗达到完全反应或有效的189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1日—2018年8月30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诊且经治疗达到完全反应或有效的189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LC预测ITP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并以最佳截断值为界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ITP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89例患儿中复发60例(31.75%);复发时间为10.19(1.40,11.83)个月。ROC曲线显示,ALC预测ITP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95%CI:0.685~0.830,P<0.05;ALC最佳截断值为3.08×10^9/L,敏感度为0.600,特异度为0.77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LC<3.08×10^9/L是ITP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HR=2.468,95%CI为1.311~4.644,P<0.05)。生存分析显示,ALC<3.08×10^9/L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低于ALC≥3.08×10^9/L组(Log-rank χ^2=24.313,P<0.01)。结论ALC可作为儿童ITP复发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复发 儿童 ROC曲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细胞绝对值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在甲状腺髓样癌中的价值
6
作者 江阳珍 汤佳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8期4-5,44,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水平,探讨PLR在MTC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0例MTC患者(MTC组)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目的通过比较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水平,探讨PLR在MTC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0例MTC患者(MTC组)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检测,比较2组外周血PLR水平。结果MTC组PLR水平为(135.85±41.94),对照组为(113.41±30.67),MTC组P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外周血PLR水平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微环境紊乱,这可能在MTC的诊断中有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外周血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 炎症反应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彭光辉 李健健 +2 位作者 张米 雷素云 董兴齐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3^+与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5月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50例AIDS患者和50例HIV初感染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3^+与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5月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50例AIDS患者和50例HIV初感染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的CD4^+/CD8^+/CD3^+细胞绝对计数,在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绝对值计数,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统计分析T细胞亚群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的关联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4^+细胞呈低相关性(R=0.4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有CD3^+细胞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4^+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是临床易得指标,CD4^+/CD8^+/CD3^+细胞计数的变化对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在HIV不同感染阶段均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T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绝对值
下载PDF
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免疫球蛋白判断急性阑尾炎病情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王敏璈 俞毅君 《健康研究》 CAS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通过144例两年龄组单纯性或化脓性与坏疽性或伴穿孔急性阑尾炎患者,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对比观察,显示:单纯或化脓性问尾炎患者外周血LYM#无显著改变(P>0.05);而坏疽或体穿孔阑尾炎患者,外周血LYM#显著低下(P... 本文通过144例两年龄组单纯性或化脓性与坏疽性或伴穿孔急性阑尾炎患者,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对比观察,显示:单纯或化脓性问尾炎患者外周血LYM#无显著改变(P>0.05);而坏疽或体穿孔阑尾炎患者,外周血LYM#显著低下(P<0.001)。提示外周血LYM#一但低于1.0×109/L,应及早手术,以克阑尾坏疽穿孔影响预后,教外周血LYM#可用作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简便有效监测指标。对比结果尚提示外周血LYM#变化与患者年龄无直接关系,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均无显著改变,似可住证切除成人病变阑尾,不影响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急性阑尾炎 免疫球蛋白 机体免疫力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权政 崔春吉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5期112-112,114,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16例对照组与5 080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某些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16例对照组与5 080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某些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死亡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肝硬化肝功能A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肝功能C级组(P<0.01)和B级组(P<0.01);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P<0.01);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肝硬化 预后 肝功能损害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照射体积和时间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蔡茜茜 李红伟 +2 位作者 赵梅 胡俊杰 江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5期2990-2995,共6页
目的:探究照射体积和时间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方案将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放疗或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84例,其中单独放疗患者24例,同步放化疗患者60例,采用... 目的:探究照射体积和时间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方案将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放疗或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84例,其中单独放疗患者24例,同步放化疗患者60例,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放疗期间每周复查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计数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照射时间、剂量及体积与外周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放疗患者,包括同步放化疗及单纯放疗亚组,在治疗1-6周,照射时间与外周血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但在放疗第5-6周,患者放疗剂量与WBC、N、L、HB呈负相关(P<0.05),同步放化疗亚组患者照射剂量与WBC、N、L、HB呈负相关(P<0.05)。在治疗1-4周,不同照射剂量下各梯度照射剂量对应照射体积与外周血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但在第5-6周时,患者不同梯度照射剂量下各照射体积与WBC、N呈负相关(P<0.05),同时在20Gy-60Gy照射剂量,尤其20Gy和30Gy照射剂量下照射体积与L呈负相关(P<0.05)。同步放化疗亚组患者不同照射剂量下各照射体积与WBC、N呈负相关(P<0.05),同时在20Gy-60Gy照射剂量下照射体积与L呈负相关(P<0.05),而且在60Gy照射剂量下照射体积与HB呈负相关(P<0.05)。结论:放疗患者特别是同步放化疗亚组患者照射体积、照射剂量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成负相关,基线淋巴细胞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成正相关,而照射时间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射体积 时间 食管癌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和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敖小凤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7年第9期708-711,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的变化,探讨NLR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天津市海洋石油总医院内分泌肾内科住院的280例T2DM患者...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的变化,探讨NLR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天津市海洋石油总医院内分泌肾内科住院的2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指南)中关于肾功能损伤的判断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组(A组)100例,糖尿病肾病无肾功能损伤组(B组)100例和单纯T2DM组(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或合并其他任何肾病,且无肾功能损伤,C组)80例。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绝对值(L)、单核细胞绝对值(M)等,并计算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MLR)。用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NLR(2.44±0.73)明显高于B组(1.85±0.77)和C组(1.67±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2.934,95%CI∶1.349~6.377,P<0.01)和年龄增长(OR=1.186,95%CI∶1.104~1.274,P<0.01)是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胱抑素C(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和血清尿酸(U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8、0.281、0.349和0.159,P<0.05,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负相关(r=-0.392,P<0.01)。结论T2DM患者NLR升高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损伤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淋巴细胞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
原文传递
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明恩 李洋 +4 位作者 刘文洁 付荣凤 孙甜甜 吕翠翠 杨仁池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探讨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预测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初诊儿童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 目的探讨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预测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初诊儿童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初诊ALC在儿童ITP预后的预测价值,与儿童ITP预后的关系,以及预后分层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ITP患儿12个月缓解率为71.5%。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病急缓、发病前6周内感染及疫苗接种史、初诊ALC和治疗疗效是儿童慢性ITP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初诊ALC 3.005×109/L是预测儿童ITP12个月内缓解的分界值,敏感度为71.9%,特异性为83.6%,ALC〉3.005×109/L组与ALC≤3.005×109/L组3个月、12个月内未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2%比64.9%,8.3%比54.2%,/=42.13,P〈0.001),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98,P〉0.05),以中位年龄分组,2组间≤5岁组与〉5岁组12个月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371、22.177。P均〈0.01)。ALC与发病前6周内感染及疫苗接种史对儿童ITP预后分层,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个月缓解率分别为75.8%、54.1%、22.8%,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91.6%、68.4%、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867、68.802,P均〈0.001)。结论初诊ALC是影响儿童ITP预后的独立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初诊ALC、发病前6周有无感染史及疫苗接种史对儿童1TP预后分层,可以作为临床评估儿童ITP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儿童 淋巴细胞绝对值 预后
原文传递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判断急性阑尾炎病情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俞毅君 王毓敖 《综合临床医学》 1998年第3期278-279,共2页
关键词 阑尾炎 急性 急腹症 淋巴细胞绝对值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绝对值对于新诊断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姝婷 陈玙 +3 位作者 呼小茹 赵丽东 刘先栋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于成人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成人新诊断的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ALC对于疾病...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于成人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成人新诊断的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ALC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2例新诊断ITP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50.5(27.0~63.0)岁;其中男62例,女90例,男∶女为0.69∶1.00。中位随访时间9.75(3.88~25.00)个月,复发24例(15.78%)。以疾病复发作为终点得到外周血A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LC的截点值为1.070×10~9/L,曲线下面积为0.604(95%CI 0.491~0.717)。以1.070×10~9/L为界,分为高ALC组和低ALC组,2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高ALC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ALC组(P=0.006),其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影响疾病复发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LC>1.070×10~9/L是影响新诊断的成人IT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结论:对于新诊断的成人ITP患者,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对于疾病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细胞绝对值 预后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绝对值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合并感染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明恩 李洋 +4 位作者 刘文洁 付荣凤 孙甜甜 吕翠翠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研究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评估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初诊成人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个月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评... 目的 研究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评估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初诊成人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个月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估初诊ALC在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17例成人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的感染发生率为13.8%(30/217),≥6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5.0%(14/56).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ALC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5%CI 1.150~7.298,OR 2.722; P<0.01,95%CI 6.802~80.749,OR 23.436).ALC预测感染的分界值是1.225×10^9/L(敏感性0.866,特异性0.700).ALC≤1.225×10^9/L组与ALC>1.225×10^9/L组比较,感染发生率较高(45.7%对5.3%,x2=49.151,P<0.01),持续缓解率和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0%对26.0%,x2=0.071,P>0.05; 98.6%对97.8%,x2=0.095,P>0.05).6个月内发生感染与无感染患者比较,1年生存率较低(93.3%对99.3%,x2=4.607,P<0.05),持续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对27.3%,x2=0.096,P>0.05).结论 初诊ALC可以作为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合并感染风险的预测指标.感染是影响ITP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淋巴细胞绝对值 感染
原文传递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药易萱 王欢 +4 位作者 夏珺 王婧 孙超 孙鸿丽 周新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47-351,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老年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老年MM患者57例,将患者分为ALC≥1.3 × 109/L组(n=2...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老年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老年MM患者57例,将患者分为ALC≥1.3 × 109/L组(n=24)和ALC< 1.3×109/L组(n=33),记录其ALC及各项临床指标,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外周血ALC与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老年MM患者外周血ALC与其血红蛋白含量有关(χ2=6.195,P=0.009),与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on分期、国际分期系统分期、肌酐含量、乳酸脱氢酶含量、白蛋白含量、钙离子浓度、体能状态、诊断分型均无关(均P>0.05).ALC≥1.3×109/L组与ALC< 1.3×109/L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464,P=0.6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2.843,95% CI为1.385~5.835,P =0.004)、性别(RR=2.092,95% CI为1.034 ~4.231,P=0.040)、ALC(RR=3.562,95% CI为1.539 ~8.244,P=0.003)、血红蛋白含量(RR =3.583,95% CI为1.087 ~ 11.811,P=0.036)、乳酸脱氢酶含量(RR =3.192,95% CI为1.580 ~6.452,P=0.001)及疗效(RR=5.202,95% CI为1.184 ~22.864,P =0.029)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2.672,95% CI为1.235 ~5.782,P=0.013)和ALC(RR =2.613,95% CI为1.092 ~6.250,P=0.031)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LC≥1.3×109/L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ALC< 1.3 × 109/L组(69个月∶24个月;χ2=10.171,P=0.001).结论 老年MM患者外周血ALC与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ALC是老年初发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MM的预后分层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淋巴细胞绝对值
原文传递
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绝对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学兵 汪嘉佳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3511-3515,共5页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绝对值(ALC)比值(LA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7日至2021年5月26日确诊的DLBCL患者50例,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化疗前1周内的静脉血LDH及ALC,计算出LAR。利用χ2...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绝对值(ALC)比值(LA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5月7日至2021年5月26日确诊的DLBCL患者50例,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化疗前1周内的静脉血LDH及ALC,计算出LAR。利用χ2检验分析LAR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生存分析研究LAR对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其联合LAR对DLBCL患者PFS的预测效能。结果DLBCL患者LAR与IPI和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IPI≥4分患者高LAR百分比明显高于IPI<4分患者(79.2%vs.11.5%,P<0.001),Ann Arbor分期为Ⅳ期患者高LAR百分比明显高于Ⅰ~Ⅲ期患者(56.7%vs.25.0%,P=0.02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LAR组和低LAR组患者2年累积PFS分别为15.8%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高Ki-67、高IPI、高LAR及Ann Arbor分期晚是影响DLBCL患者PF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LAR是影响DLBCL患者PFS的独立因素。ROC曲线显示,IPI预测DLBCL患者P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CI(0.552,0.844),P=0.017],LAR联合IPI预测DLBCL患者PFS的AUC为0.754[95%CI(0.615,0.893),P=0.002]。结论LAR对DLBCL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可作为判断DLBCL患者PFS的指标,且联合IPI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绝对值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羚 刘玉花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444-4449,共6页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率(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5例STEMI患者(STEMI组)...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率(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5例STEMI患者(STEMI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将STE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3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STEMI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bA1c水平、RDW、NL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STEMI患者HbA1c水平、RDW、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记录STEMI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以是否发生MACE作为预后评估标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HbA1c水平、RDW、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TEMI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A1c水平、RDW、NLR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STEMI组患者HbA1c水平、RDW、NLR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STEMI患者HbA1c、RDW、NLR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TEMI患者HbA1c水平、RDW、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r=0.472、0.491、0.528,P<0.05);预后不良组STEMI患者HbA1c水平、RDW、NLR高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水平、RDW、NLR升高均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bA1c水平、RDW、NLR单独评估STEM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0.678、0.781,联合检测评估的AUC为0.786,均可作为预测指标。结论 STEMI患者HbA1c水平、RDW、NLR均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尽早检测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细胞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 冠状动脉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CEA、CA19-9水平联合淋巴细胞绝对值对胰体尾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立平 沈未艾 +5 位作者 胡春东 吴斌 费发明 陈徐艰 沈亦钰 王兢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65-468,共4页
42例胰体尾癌患者根据初次就诊时的血清淋巴细胞绝对值(ALC)、CEA及CA19-9水平被分为血清ALC低下组、CEA及CA19-9升高组及其对应的正常组,分析血清ALC、CEA、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CEA升高与... 42例胰体尾癌患者根据初次就诊时的血清淋巴细胞绝对值(ALC)、CEA及CA19-9水平被分为血清ALC低下组、CEA及CA19-9升高组及其对应的正常组,分析血清ALC、CEA、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CEA升高与伴有肝转移及TNM分期晚有相关性。血清ALC低下组、CEA及CA19-9升高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较其对应的正常组患者明显缩短。血清ALC低下组患者的CEA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血清ALC正常组患者的CA19-9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应用血清CEA、CA19-9对胰体尾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时同时考虑患者血清ALC水平可提高对胰体尾癌病情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淋巴细胞绝对值 胰腺癌 预后
原文传递
CAR-T细胞免疫疗法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LDH、ALC、CD4+/CD8+、Ki67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付艳杰 郭文静 +1 位作者 段鹏月 刘星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绝对值(ALC)、CD4+/CD8+、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92例,均经CAR-T细胞免疫... 目的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绝对值(ALC)、CD4+/CD8+、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92例,均经CAR-T细胞免疫治疗。记录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LDH、ALC、CD4+/CD8+、Ki67水平。观察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Ann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累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CAR-T治疗线数,以及治疗前LDH、ALC、CD4+/CD8+、Ki67水平。结果CAR-T免疫治疗后CR 39例(42.39%),PR 24例(26.09%),SD 18例(19.57%),PD 11例(11.96%);总有效63例(68.48%)。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71例(77.17%),低免疫球蛋白血症73例(79.35%)。经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LDH、Ki6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ALC、CD4+/CD8+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治疗无效患者年龄、AnnArbor分期、结外受累部位数量、IPI、LDH、Ki67、CAR-T治疗线数均高于治疗有效组患者,ALC、CD4+/CD8+均低于治疗有效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AnnArborⅣ期、多结外受累部位数量、高IPI得分、二线以上CAR-T以及治疗前LDH、Ki67的水平升高和ALC、CD4+/CD8+的水平降低是影响DLBCL患者CAR-T细胞免疫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建立ROC曲线,LDH、ALC、CD4+/CD8+、Ki67 AUC分别为0.823、0.835、0.873、0.849,提示LDH、ALC、CD4+/CD8+、Ki67对CAR-T细胞免疫治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CAR-T细胞免疫疗法可降低LDH、Ki67水平表达,升高ALC和CD4+/CD8+表达,且治疗前LDH、ALC、CD4+/CD8+、Ki67表达对CAR-T细胞免疫疗法疗效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乳酸脱氢酶 淋巴细胞绝对值 肿瘤增殖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