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程剑峰 周琰 +1 位作者 汤铖 黄政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移,分成转移组(n=68)和非转移组(n=59)。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回声、血流信号、有无微钙化、肿瘤数量、病变腺叶、结节性甲状腺囊肿、被膜侵犯、有无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与喉前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转移组男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占比分别为75.00%(51/68)、47.06%(32/68)、55.88%(38/68)、47.06%(32/68),高于非转移组的37.29%(22/59)、16.95%(10/59)、18.64%(11/59)、15.25%(9/59),且转移组肿瘤最大径大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47%(35/68)、44.12%(30/68)、50.00%(34/68),高于非转移组的20.34%(12/59)、15.25%(9/59)、16.95%(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肿瘤太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是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肿瘤大小、微钙化、肿瘤数量、被膜侵犯以及患侧中央区、气管前、喉前的淋巴结转移,日后诊疗中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刘胜 段长恩 +2 位作者 赵伦德 尹庆雨 金巍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颈部淋巴结结核而接受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颈部淋巴结结核而接受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前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形态学特征分为结节型(21例)、浸润型(44例)、脓肿型(90例)和溃疡型(81例)4组,术前均由结核内科确诊并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以上,经影像学复查病灶无好转者选择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随访并统计4组患者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6个月以上病灶复发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4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本研究中,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6个月以上治愈率可达96.6%(228/236)。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结节型100%(21/21),浸润型100%(44/44),脓肿型97.8%(88/90),溃疡型90.1%(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复发率:结节型0(0/21),浸润型0%(0/44),脓肿型1.1%(1/90),溃疡型8.6%(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结节型0%(0/21),浸润型6.8%(3/44),脓肿型11.1%(10/90),溃疡型22.2%(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规范抗结核药物化疗后病情仍无好转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早期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结核 分期 疗效研究
下载PDF
内乳放疗对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分析
3
作者 全睿 武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预防放疗可为术后高危患者带来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的获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预防放疗可为术后高危患者带来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的获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s, IMLN)被认为是第一站淋巴结,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2]。从2016年开始,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建议≥4个ALN阳性按照Ⅰ类证据推荐行内乳淋巴结放疗,1~3个ALN阳性按照IIA类证据强烈考虑行内乳淋巴结放疗[3]。然而,乳腺癌术后行内乳淋巴结引流区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s irradiation, IMLNI)仍缺乏有力改善预后的证据,其能否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目前尚有争议,且易引起心肺相关不良反应。因此,本文旨在对比99例行乳腺癌术后预防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行IMLNI与否对乳腺癌术后ALN阳性患者的预后,以期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内乳预防照射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腋窝淋巴结 内乳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 转移部位 长期生存 高危患者 局部控制
下载PDF
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分析
4
作者 李博巍 马少寒 +4 位作者 祁馨仪 陈修鑫 李贝 张瑞琪 哈春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对淋巴结(LN)转移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通过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淋巴结状态、转移性淋巴结数量(MLN)、淋巴结转移率...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对淋巴结(LN)转移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通过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淋巴结状态、转移性淋巴结数量(MLN)、淋巴结转移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使用Kaplan-Meier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预测术后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淋巴结指标对晚期卵巢癌患术后生存的预测能力。结果120例晚期患者中淋巴结阴性有71例(59.20%),淋巴结阳性有49例(40.80%),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阳性LN状态、MLN、LNR和LODDS是影响总生存期(OS)独立危险因素。与淋巴结状态、转移性淋巴结数量相比,在预测1年、3年和5年OS时,AUC最高的变量是LODDS(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阳性LN状态、MLN、LNR和LODDS是预测卵巢癌患者OS的指标。其中,LODDS是预测卵巢癌患者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死亡率的最佳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率 阳性淋巴结对数比 预后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高危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王钊松 李世娇 夏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449-1455,共7页
子宫内膜癌作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癌症本身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都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一个原因,成为了关注点。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 子宫内膜癌作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癌症本身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都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一个原因,成为了关注点。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替代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病理超分期,发现更小的病变,如孤立肿瘤细胞和微转移,以指导进一步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剂及其注射部位有着较多的探索和研究,常用的示踪剂有吲哚菁绿等,注射部位则包括子宫颈注射及多个部位联合注射等。病理超分期也不局限于传统的伊红苏木精染色联合免疫组化,出现了基于分子检测的一步核酸扩增等方法,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依照前哨淋巴结算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低危子宫内膜癌中有着良好的前景,而对于高危子宫内膜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明确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超分期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周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13-0015,共3页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病例1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0例实施了常规的病灶清除术,作为对照组;84例实施了病灶清除术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作...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病例1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0例实施了常规的病灶清除术,作为对照组;84例实施了病灶清除术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作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6%、82/84)显著高于对照组(85%、34/4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9)。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切口甲类愈合率(90.5%、76/84)显著提高(62.5%、25/4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76%、4/84)较对照组(17.5%、7/40)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QOL得分(52.83±2.19)显著高于对照组(39.12±2.08),两组患者的QOL得分(t=8.92,P=0.001)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病灶清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治愈率,使病人的伤口得到更好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该文章主要针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手术的治疗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同时能够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杨志敏 张丽 郑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术中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术中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6.52±6.29)ml]少于对照组[(89.74±7.35)ml],手术时间[(62.35±6.25)min]、拔管时间[(4.35±0.49)d]及住院时间[(8.63±1.12)d]短于对照组[(69.74±6.48)min、(5.24±0.67)d、(10.39±1.35)d],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外旋[(76.24±5.73)°]、内旋[(74.14±5.82)°]、屈曲[(150.32±9.82)°]、外展[(137.52±9.43)°]及肩关节Neer评分[(86.32±6.15)分]高于对照组[(68.78±5.42)°、(67.06±5.49)°、(138.97±9.37)°、(122.37±9.26)°、(80.54±6.07)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d1、d3、d7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21±1.17)分、(3.15±0.46)分、(1.42±0.29)分]低于对照组[(6.87±1.22)分、(3.87±0.52)分、(2.04±0.32)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CD3^(+)[(65.28±6.19)%]、CD4^(+)[(43.76±4.28)%]、CD4^(+)/CD8^(+)[(1.90±0.29)]高于对照组[(60.14±6.05)%、(40.15±4.19)%、(1.49±0.28)],CD8^(+)[(23.04±2.25)%]低于对照组[(26.81±2.34)%],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减轻对乳腺癌患者的机体创伤,降低手术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且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8
作者 刘泽洲 梁岩松 +7 位作者 赵金鑫 于慧敏 张宏涛 徐克 李慧娟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别接受传统术中实时计划(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和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D90、V90、V100、V150及肠管和腹主动脉的D2cc剂量参数的差异及两组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V1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150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余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和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6.2%(6/13;P=0.226)。两组均未出现腹膜炎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提高粒子剂量分布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剂量区范围,为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近距离治疗 淋巴结转移 125Ⅰ粒子 剂量 疗效
下载PDF
清扫淋巴结数对pT1~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生存的影响
9
作者 董跃华 魏玉磊 +3 位作者 高永山 王贵刚 何明 齐战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根治(R0)术后pT1~3N0M0期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R0术后pT1-3N0M0期、术后生存≥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88例。分别研究清扫淋结数量、纵隔淋巴...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根治(R0)术后pT1~3N0M0期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胸段食管鳞癌单纯胸腹两野R0术后pT1-3N0M0期、术后生存≥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88例。分别研究清扫淋结数量、纵隔淋巴结情况和病理分期与患者总生存率(OS)、无疾病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 至随访期结束,全组术后3、5年OS为72.7%和62.2%,DFS为64.1%和57.4%。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清扫淋巴结数影响OS和DFS;亚组分析清扫淋巴结数以12~15枚者OS和DFS最高(P<0.05),清扫淋巴结数<12枚或>15枚OS和DFS均有降低趋势。结论 清扫淋巴结数影响pT1~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生存,清扫淋巴结数以12~15枚者生存率最高,过少或过多均可能不利于生存,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鳞癌 食管切除术/二野 清扫淋巴结 生存
下载PDF
模仿IgG4相关淋巴结病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易误诊病例的鉴别诊断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李春艳 刘国荣 +2 位作者 常丽君 李秀博 丁文双 《广州医药》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通过学习1例少见的组织学特征与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类似的浆细胞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PC-iMCD),总结两种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要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C-iMCD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淋巴... 目的通过学习1例少见的组织学特征与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类似的浆细胞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PC-iMCD),总结两种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要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C-iMCD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淋巴结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分析免疫表型及EB病毒(EBV)感染状态,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其与IgG4相关淋巴结病的鉴别诊断。结果48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皮肤瘙痒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IgG、IgA、IgM及IgE水平均升高,血清IgG4显著升高(14.7 g/L),白介素-6(IL-6)异常升高(150.84 pg/mL)。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生发中心萎缩,套区淋巴细胞呈“洋葱皮”样围绕生发中心排列,滤泡间区扩张,其内见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呈片状浸润,灶区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gG4阳性浆细胞数大于100/高倍视野,IgG4阳性细胞/IgG阳性细胞比值>40%,Kappa及Lambda轻链呈非限制性表达;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EBER)阴性。结论部分PC-iMCD与IgG4相关淋巴结病具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单纯根据组织学及免疫表型难以将两者鉴别,正确诊断需结合IgG4相关病变诊断标准、排除性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IgG4相关淋巴结 淋巴结 浆细胞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超声造影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
11
作者 丁姣姣 韩伟 +1 位作者 高军喜 宋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9-45,50,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节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建立预测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合理规范的...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节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建立预测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合理规范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404个结节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函数按照7∶3分为建模组(n=282)与验证组(n=12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应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构建模型显示结节边缘、声晕、多灶性、包膜下生长或侵犯包膜、消退模式是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AUC为0.747(0.690~0.804),最佳cut-off值为0.430,灵敏度0.65,特异度0.73;验证组AUC为0.778(0.697~0.860),最佳cut-off值为0.419,灵敏度0.64,特异度0.8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可个体化预测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指导高风险人群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表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孙喜燕 宁伟 +2 位作者 王谦 胡潺潺 邸海燕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249例,手术治疗前均接受ABV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LNM组98例和无ALNM组1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BVS超声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VS超声参数对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ALNM组相比,ALNM组肿瘤最大径更大,肿瘤距乳头距离更近,肿瘤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冠状面汇聚征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病理分级、分子分型以及肿瘤位置、形态、微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单独预测及三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605、0.628、0.809,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70.68%,特异度为83.04%。结论ABVS超声参数有助于预测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是否发生ALNM,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可提高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腋窝淋巴结转移 冠状面汇聚征 距乳头距离
下载PDF
CircRNA_000121在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13
作者 白超 杨雯雯 +3 位作者 祁光伟 杨柳雨 罗军 刘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研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中circRNA_000121表达情况。方法 以2022年1-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MC伴有颈部... 目的 研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中circRNA_000121表达情况。方法 以2022年1-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MC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区)[PTMC(L)组]患者30例,PTMC不伴有淋巴结转移(PTMC组)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外周血标本、术中甲状腺癌组织及一般资料。通过qRT-PCR检测2组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circRNA_000121、miR-146b-3p和MMP2的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ircRNA_000121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ircRNA-000121与miR-146b-3p、miR-146b-3p与MMP2在PTMC外周血标本、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PTMC组患者比较,PTMC(L)组患者的外周血和组织标本中circRNA_000121、MMP2呈高表达,miRNA-146b-3p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置信区间(95%CI)0.915~1.000,灵敏度0.933,特异度1.000;组织标本AUC为0.943,置信区间(95%CI)0.874~1.000,灵敏度0.900,特异度0.96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00121、miRNA-146b-3p、MMP2在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rcRNA_000121在PTMC(L)患者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呈高表达,与外周血表达一致,circRNA_000121在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有望成为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circRNA_000121
下载PDF
无症状右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1例并文献回顾
14
作者 葛鎵纬 邹存华 +3 位作者 王光宁 王丽慧 徐婉晴 赵淑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096-2099,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探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的相关因素。方法:报告一例以无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的患者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输卵管癌本身具有隐匿性,发现淋巴结... 目的:探讨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探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的相关因素。方法:报告一例以无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的患者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输卵管癌本身具有隐匿性,发现淋巴结肿大包块,应尽早行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术,以明确性质。研究影响输卵管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提高输卵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输卵管癌 淋巴结转移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15
作者 马建华 刘建伟 +2 位作者 孟丽君 王一冰 孙艳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中予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中予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单孔法组,予传统三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传统三孔法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疗效指标,于术前(T_(0))、术后3d(T_(1))、术后7d(T_(2))、术后1个月(T_(3))、术后3个月(T_(4))、术后6个月(T_(5))应用简版McGill疼痛问卷评分(SF-MPQ)评估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法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三孔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T_(3)~T_(5)的SF-M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法组患者术后T_(1)~T_(2)的SF-MPQ评分显著低于传统三孔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法组术T_(1)~T_(2)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6MWD均显著高于传统三孔法组(P<0.05),但术后T_(3)~T_(5)的肺功能各指标、6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对单孔法组患者的影响最小,恢复最快。结论早期NSCLC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显著,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3 d)对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影响显著,但1个月后心肺功能逐渐代偿,这种优势逐渐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6
作者 朱佩玉 杨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9~84岁,中位年龄51岁;结核性肿大淋巴结17例,炎症性肿大淋巴结19例,肿瘤性肿大淋巴结16例...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9~84岁,中位年龄51岁;结核性肿大淋巴结17例,炎症性肿大淋巴结19例,肿瘤性肿大淋巴结16例。对患者行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并分组,采用上海联影1.5 T MRI行影像诊断。测量各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核性肿大淋巴结患者根据3个月抗结核诊疗效果,比较其治疗前后平均ADC值变化。结果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09±0.29)×10^(-3)mm^(2)/s,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27±0.39)×10^(-3)mm^(2)/s,肿瘤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0.87±0.26)×10^(-3)mm^(2)/s。肿瘤性肿大淋巴结组与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的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高于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后淋巴结缩小组治疗前平均ADC值为(1.14±0.23)×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为(0.99±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大小不变组治疗前平均ADC值(1.04±0.28)×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0.91±0.13)×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增大组治疗前平均ADC值为(1.12±0.10)×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为(1.13±0.22)×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炎症性肿大淋巴结及肿瘤性肿大淋巴结,还可用于评估颈部淋巴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淋巴结 MRI 表观弥散系数(ADC)
原文传递
肺结节直径及实变肿瘤比等指标在术中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金海洋 徐爱晖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11-717,共7页
目的 探究肺结节直径及实变肿瘤比等指标对早期浸润性肺癌(cT1aN0M0)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以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单发肺结节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 目的 探究肺结节直径及实变肿瘤比等指标对早期浸润性肺癌(cT1aN0M0)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以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单发肺结节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癌的患者50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亚组,分别对组间人口学、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对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肺结节直径及实变肿瘤比等指标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探究结节直径及实变肿瘤比的临界值及诊断性能。结果 502例早期浸润性肺癌患者中,共有88例(17.5%)发现淋巴结转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结节直径、CEA、病理类型、脉管癌栓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肺结节直径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大截止值为17.70mm。术前检查为部分实性结节的260例早期浸润性肺癌患者,共有28例(10.8%)存在淋巴结转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实变肿瘤比、肺结节直径、CEA、病理类型、脉管癌栓侵犯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肺结节直径、实变肿瘤比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大截止值分别为19.45 mm、0.717。结论 肺结节直径及实变肿瘤比可通过预测淋巴结转移有效指导肺结节患者术中是否需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CEA、病理类型、脉管癌栓侵犯可作为综合评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直径 实变肿瘤比 浸润性肺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行X线摄影与CT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
18
作者 王浩宇 石文达 +1 位作者 赵晓彬 崔志新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X线与CT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2例,分析发生和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同时分析X线、CT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X线与CT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2例,分析发生和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同时分析X线、CT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112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28.57%;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低分化比例、组织类型为浸润性癌比例、有脉管浸润比例、肿瘤直径≥5cm比例、组织Ki-67表达≥14%比例分别为68.75%、90.63%、28.13%、31.25%和84.38%,明显高于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病灶组织类型、脉管浸润、Ki-67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X线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500,P<0.05,一致性较差;CT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825,P<0.05,一致性较好;CT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87.50%和95.00%,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受分化程度、病灶组织类型、脉管浸润、Ki-67表达的影响;相较于X线,CT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X线 CT检查
下载PDF
颈淋巴结核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韩青松 刘佳坤 +2 位作者 张磊 李志峰 栾艳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4-256,260,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在颈部淋巴结核(CTL)术后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152例CTL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负压吸引的引流方式;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在颈部淋巴结核(CTL)术后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152例CTL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负压吸引的引流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方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再将152例CTL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复发组23例和无复发组129例,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CTL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增多,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术后复发情况与患者营养状况、术后引流方式、手术淋巴结清扫程度、是否为耐药结核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术后引流方式、手术淋巴结清扫程度、是否为耐药结核为影响CTL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负压引流为更适合CTL术后的引流方式;负压引流、彻底的淋巴结清扫、耐药结核的合理治疗,有利于降低CTL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负压引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刘菊莲 董纪秀 +2 位作者 梁惠霞 林淑媛 胡燕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患... 目的探讨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淋巴结清扫方法不同分为盆腔淋巴结清扫(PLD)组(n=44)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LD)+PLD组(n=37)。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1年复发率、3年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ALD+PL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LD组,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显著大于PLD组(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可降低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样膜癌患者的复发率,且不会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清扫 子宫内膜样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