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进行口底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列线图构建。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进行口底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列线图构建。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方差分析对训练集及验证集的基本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通过生存分析及logistic回归,对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预后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淋巴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建立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本研究共纳入1946例患者,其中训练集1362例,验证集584例。方差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变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相较于无淋巴转移者,伴有淋巴转移者预后较差(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种族、Grade分级、是否为首要恶性肿瘤、T分期、M分期及肿瘤大小与淋巴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年龄小于等于60岁、较高的Grade分级、为首要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肿瘤尺寸,是口底鳞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成功构建了预测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风险的列线图。ROC曲线、校准曲线及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及较高的临床获益。本研究确定了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了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作为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评估工具。展开更多
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最早和最常转移的部位之一是盆腔淋巴结。本文探究基质刚度对于前列腺癌淋巴管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探讨盆腔淋...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最早和最常转移的部位之一是盆腔淋巴结。本文探究基质刚度对于前列腺癌淋巴管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探讨盆腔淋巴转移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疾病复发和预后生存的影响;(2)应用剪切波弹性超声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淋巴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肿瘤组织的外部组织力学参数;(3)利用GEO2R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String获得PPI关系及其中的关键基因,同时进行GO、KEGG、生存分析等。(4)配置不同硬度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以模拟体内前列腺癌的组织刚度变化。结果(1)Kaplan-Meier曲线显示淋巴转移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降低;(2)伴有淋巴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基质刚度显著增加,伴随胶原纤维沉积。(3)通过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力学信息传导和细胞外基质分布等,KEGG通路富集于P53信号通路等。(4)将细胞培养在具有不同刚度(15、40、70 k Pa)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表面,前列腺癌细胞在硬基质上培养时淋巴管生成和转移能力显著增加。结论基质刚度通过影响前列腺癌淋巴管生成而促进转移,为前列腺癌恶性生物学进展和治疗靶点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进行口底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列线图构建。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方差分析对训练集及验证集的基本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通过生存分析及logistic回归,对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预后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淋巴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建立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本研究共纳入1946例患者,其中训练集1362例,验证集584例。方差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变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相较于无淋巴转移者,伴有淋巴转移者预后较差(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种族、Grade分级、是否为首要恶性肿瘤、T分期、M分期及肿瘤大小与淋巴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年龄小于等于60岁、较高的Grade分级、为首要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肿瘤尺寸,是口底鳞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成功构建了预测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风险的列线图。ROC曲线、校准曲线及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及较高的临床获益。本研究确定了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了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作为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评估工具。
文摘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最早和最常转移的部位之一是盆腔淋巴结。本文探究基质刚度对于前列腺癌淋巴管形成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探讨盆腔淋巴转移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疾病复发和预后生存的影响;(2)应用剪切波弹性超声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淋巴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肿瘤组织的外部组织力学参数;(3)利用GEO2R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String获得PPI关系及其中的关键基因,同时进行GO、KEGG、生存分析等。(4)配置不同硬度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以模拟体内前列腺癌的组织刚度变化。结果(1)Kaplan-Meier曲线显示淋巴转移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降低;(2)伴有淋巴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基质刚度显著增加,伴随胶原纤维沉积。(3)通过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力学信息传导和细胞外基质分布等,KEGG通路富集于P53信号通路等。(4)将细胞培养在具有不同刚度(15、40、70 k Pa)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表面,前列腺癌细胞在硬基质上培养时淋巴管生成和转移能力显著增加。结论基质刚度通过影响前列腺癌淋巴管生成而促进转移,为前列腺癌恶性生物学进展和治疗靶点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