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轮虫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家新 黄祥飞 刘建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关键词 淡水轮虫 繁殖生物学 褶皱臂尾轮虫
下载PDF
淡水轮虫批量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金秋 潘连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50,共9页
淡水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它在天然水体中分布广、数量大,是淡水鱼类仔鱼及虾、蟹等无脊椎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仔鱼在从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时,酶系统发育很不完善,必需摄取活饵料以利用其酶完成消化。有的作者还提... 淡水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它在天然水体中分布广、数量大,是淡水鱼类仔鱼及虾、蟹等无脊椎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仔鱼在从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时,酶系统发育很不完善,必需摄取活饵料以利用其酶完成消化。有的作者还提到动物性活饵料能促进仔鱼酶系统的发育,增强仔鱼的生命力[60]。Rottmann[43]和Marrnox[62]的研究也表明,目前最好的人工饵料也不及活饵料,而在活饵料中又以轮虫为最佳。海水轮虫的批量培养技术已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淡水轮虫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远为逊色。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以往的淡水养殖不太注重工厂化育苗有关。但随着淡水养殖鱼类、虾蟹类工厂化育苗及提早繁殖技术的日臻成熟与展开,生产上急待解决其幼体期活饵料的供应问题,所以,淡水轮虫批量培养的迫切性也日益明显。例如,鲤仔鱼在主动摄食的前几天,每百万尾每天需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轮虫 批量培养 活饵料 浮游动物
下载PDF
五种淡水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金秋 李德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在32℃培养条件下,实验研究了5种淡水常见浮游轮虫的种群增长参数。通过编制生命表计算其内禀增长率rm(h(-1))、净生殖力(R0)和世代时间T(h)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0.091、14.1和34.1;壶状臂尾轮虫-0.055、6.9和38.4... 在32℃培养条件下,实验研究了5种淡水常见浮游轮虫的种群增长参数。通过编制生命表计算其内禀增长率rm(h(-1))、净生殖力(R0)和世代时间T(h)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0.091、14.1和34.1;壶状臂尾轮虫-0.055、6.9和38.4;角突臂尾轮虫-0.035、4.9和50.9;臂尾水轮虫-0.038、4.3和46.1以及裂足臂尾轮虫-0.017、2.1和43.7。其中,萼花臂尾轮虫内禀增长率大,繁殖率高,可作为批量培养的首选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淡水轮虫 种群增长参数
下载PDF
3种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在淡水轮虫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飞 郭建林 +4 位作者 张爱菊 刘士力 王雨辰 黄鲜明 张宇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运用小球藻培养基SE、BG11和复合肥(CF)进行小球藻的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并研究5种不同浓度的CF培养基对小球藻及淡水轮虫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1 d和7 d时,BG11效果最好... 运用小球藻培养基SE、BG11和复合肥(CF)进行小球藻的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并研究5种不同浓度的CF培养基对小球藻及淡水轮虫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1 d和7 d时,BG11效果最好,CF次之,SE最差,培养16、20和24 d,BG11效果最好,SE次之,CF最差,差异均极显著。5个不同浓度CF培养基中以60 mg/L的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和淡水轮虫效果最好,培养的淡水轮虫密度可达(324.67±37.22)ind/m L,且与其他浓度的培养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小球藻 淡水轮虫
下载PDF
淡水轮虫土池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飞 郭建林 +4 位作者 张宇飞 胡廷尖 黄鲜明 刘士力 王雨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786-9787,共2页
淡水轮虫是淡水水产动物育苗的优质饵料之一.在总结传统的土池水花鱼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确立了土池培育淡水轮虫的技术,旨在建立一种高效低耗的淡水轮虫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22 ~ 25℃下利用豆浆对浮游植物和轮虫进行同步培育,投... 淡水轮虫是淡水水产动物育苗的优质饵料之一.在总结传统的土池水花鱼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确立了土池培育淡水轮虫的技术,旨在建立一种高效低耗的淡水轮虫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22 ~ 25℃下利用豆浆对浮游植物和轮虫进行同步培育,投入豆浆后第6天轮虫密度可达高峰期,所培育的轮虫高峰期时密度可达40 ~50个/ml.将培育的轮虫运用于花鱼骨和黄尾密鲴的苗种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土池中进行淡水轮虫培育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使传统的淡水鱼苗培育技术更具有科学性和确定性,同时也可为工厂化的水产动物育苗提供优质、适口的生物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轮虫 土池培育 应用
下载PDF
淡水轮虫的饵料配方筛选
6
作者 熊钢 王宇 +3 位作者 张建国 李峰 符周全 王晓清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67,共2页
轮虫是经济水生动物的开口饵料,其粗蛋白含量58.20%,个体大小正好作为水产动物开口饵料,其适口性、可得性、营养价值及饲养效果均优于其他饵料。在鱼、虾、蟹育苗生产中,大规模利用培养轮虫,以替代部分昂贵的卤虫无节幼体,是降低生产成... 轮虫是经济水生动物的开口饵料,其粗蛋白含量58.20%,个体大小正好作为水产动物开口饵料,其适口性、可得性、营养价值及饲养效果均优于其他饵料。在鱼、虾、蟹育苗生产中,大规模利用培养轮虫,以替代部分昂贵的卤虫无节幼体,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饵料 淡水轮虫 配方筛选 卤虫无节幼体 育苗生产 水生动物 水产动物 个体大小
下载PDF
不同饵料培育淡水轮虫试验
7
作者 熊钢 王宇 +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晓清 李峰 符周全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4期5-7,共3页
依据淡水轮虫的营养需求特性,以豆浆为基础饵料,鱼油、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为饵料添加剂,搅拌均匀后投喂。3种添加物质各设定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共设计9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黄豆91.9g、鱼油8.0g、维生素C0.1g和维生素E0.0g为最佳饵料... 依据淡水轮虫的营养需求特性,以豆浆为基础饵料,鱼油、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为饵料添加剂,搅拌均匀后投喂。3种添加物质各设定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共设计9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黄豆91.9g、鱼油8.0g、维生素C0.1g和维生素E0.0g为最佳饵料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轮虫 饵料 培育
下载PDF
福建淡水轮虫新资料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友勤 陈寅山 饶小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77-80,共4页
记述了臂尾轮科淡水轮虫一新种及二个国内新记录种:锚孔臂尾轮虫(新种)Brachionusanchorporasp.nov.,腔龟纹轮虫(新记录)Anuraeopsiscoelata及棘刺臂尾水轮虫(新记录)Epiph... 记述了臂尾轮科淡水轮虫一新种及二个国内新记录种:锚孔臂尾轮虫(新种)Brachionusanchorporasp.nov.,腔龟纹轮虫(新记录)Anuraeopsiscoelata及棘刺臂尾水轮虫(新记录)Epiphanesbrachionusspinosus.还将新种与其相近种: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和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进行了比较,并提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轮虫 臂尾轮科 新种 新记录
下载PDF
淡水轮虫土池培育技术初探
9
作者 张长旭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第2期40-42,共3页
近年来,随着热带观赏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品种在苗种培育阶段都需要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淡水轮虫的培养已成为观赏鱼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积极探索淡水轮虫土池培育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现已能常年稳定高效培养出淡水轮... 近年来,随着热带观赏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品种在苗种培育阶段都需要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淡水轮虫的培养已成为观赏鱼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积极探索淡水轮虫土池培育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现已能常年稳定高效培养出淡水轮虫。1.池塘条件利用原有轮虫培养池,通过小改大、浅改深等措施,改成3口池,每口池面积400-660m^(2),总面积1400m^(2),池深1.4-1.5m,水深1.0-1.2m,池底平整,池堤坚固,保水保肥,排灌方便。池上方搭建大棚,保证夏季水温低于30℃,冬季水温高于15℃,保证轮虫常年繁殖,为观赏鱼常年繁育提供稳定而充足的轮虫。3-5口池为一个组合,这样可以轮番捕捞轮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轮虫 开口饵料 观赏鱼 苗种培育 冬季水温 养殖规模
下载PDF
关于大规模培养单细胞绿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对淡水轮虫的饵料有效性
10
作者 柳田洋一 刘宝成 《黑龙江水产》 1996年第4期38-41,共4页
前言 在该内河水面水产试验场中,目前当生产若鹭鱼、鲫鱼等苗种时,作为初期培养饵料生物的方法来说,是在养鱼池中施有机肥料,期望轮虫类、鳃足甲壳类、桡足亚纲类等浮游生物的自然繁殖,即采用粗放的方法。 但是,我们认为粗放培养方法的... 前言 在该内河水面水产试验场中,目前当生产若鹭鱼、鲫鱼等苗种时,作为初期培养饵料生物的方法来说,是在养鱼池中施有机肥料,期望轮虫类、鳃足甲壳类、桡足亚纲类等浮游生物的自然繁殖,即采用粗放的方法。 但是,我们认为粗放培养方法的现状是饵料生物的繁殖量每个鱼池都有差异,鱼苗的产量不稳定,为了进行稳定的苗种生产,特别需要有计划地开发培养所需淡水轮虫的技术,作为养鱼初期的饵料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轮虫 大规模培养 单细胞绿藻 轮虫 复合肥料 繁殖率 培养液 有效性 繁殖量 饵料生物
下载PDF
不同开口饵料对极边扁咽齿鱼仔鱼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11
作者 缪有庆 王太 宋福俊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试验采用投喂单一开口饵料的方法,设置蛋黄组、淡水轮虫组、丰年虫组、微粒子组和虾奶粉组,分析不同开口饵料对极边扁咽齿鱼仔鱼全长、体重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淡水轮虫组成活率最高,为78.19%;其次为投喂丰年虫组,成活率为73.... 试验采用投喂单一开口饵料的方法,设置蛋黄组、淡水轮虫组、丰年虫组、微粒子组和虾奶粉组,分析不同开口饵料对极边扁咽齿鱼仔鱼全长、体重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淡水轮虫组成活率最高,为78.19%;其次为投喂丰年虫组,成活率为73.25%,其他几组成活率较低。另结果表明,在不同日龄分别采用淡水轮虫、丰年虫和人工饵料饲养极边扁咽齿鱼仔鱼更有利于苗种规模化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边扁咽齿鱼 开口饵料 丰年虫 人工饵料 淡水轮虫 微粒子 成活率 规模化培育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的培养及营养强化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蕴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5期18-20,共3页
轮虫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萼花臂尾轮虫隶属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为淡水轮虫,俗称灰水,系池塘、湖泊、江河中常见的浮游动物,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营养强化技术 培养 淡水轮虫 组成部分 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 半咸水
下载PDF
繁殖
13
《人与自然》 2004年第3期9-9,共1页
找个年轻的对象斯图亚特·布莱克曼/文彼得·马克斯/图雄性淡水轮虫(Epiphanes senta)喜欢年轻的对象,而且是非常年轻的。
关键词 螫螫蝎 繁殖 淡水轮虫 产卵
下载PDF
The Performance of Continuous Rotifer (Brachionus Pficatilis) Culture System for Ornamental Fish Production
14
作者 Umur Onal Gozen Topaloglu Ahmet Sepil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5期207-213,共7页
Rotifer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y organisms in the culture of altricial fish larvae. However, high density rotifer culture is often problematic due to water quality problems which results in fr... Rotifer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y organisms in the culture of altricial fish larvae. However, high density rotifer culture is often problematic due to water quality problems which results in frequent crash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a small-scale, continuous system was evaluated for culturing rotifers, Brachionus plicatilis, using concentrated nonviable green algae, Nannochloropsis oculeataas feed in a 160 L tank for a period of 90 days.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was simple and major components consisted of a protein skimmer and a pure oxygen delivery system. Although egg ratio increased from 3% on day 1 to 21.8% and 39.3% on days 7 and 9, respectively, rotifer growth was slow at start up and resulted in fluctuations in total number of rotifers between days 19-41. Rotifer densities remained 〈 400 until day 51 but increased at higher rates reaching 900 individuals/mL on day 55, 1,620 on day 60 and 2,127 on day 70. Rotifer density reached a maximum of 2,188 individuals/mL on day 85. Once the rotifer density exceeded 1,500 individuals/mL (day 60), periodical harvesting (a total of 16 harvest events) produced a total of 369,920,000 rotifers corresponding to a daily production of 12,330,667 individuals/day during the next 30 days until the experiment was terminated at day 90. As a result of periodic harvesting, water makeup and continuous protein skimming, total settleable solids and NH3-N levels remained low and ranged between 4-22 mL/L and 0.4-2.2 mg/L, respectively. The author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is inexpensive culture system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small-scale marine or freshwater ornamental fish production. Further work is required to minimize lag period at start-up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yield by better management of suspended sol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IFER Brachionusplicatilis high-density culture continuous systems concentrated alga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