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北汉画像中淮夷与吴越文化的遗存研究
1
作者 王猛 朱利光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3,76,共7页
今天的皖北汉画像石出土地域,在汉代隶属于不同刺史部的郡县,出土的画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类型面貌,其体现了汉代以儒家为主流意识的时代精神。先秦时期,皖北先后属于淮夷和吴越所辖地域,出土的画像也具有淮夷与吴越文化遗存的特点,反映... 今天的皖北汉画像石出土地域,在汉代隶属于不同刺史部的郡县,出土的画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类型面貌,其体现了汉代以儒家为主流意识的时代精神。先秦时期,皖北先后属于淮夷和吴越所辖地域,出土的画像也具有淮夷与吴越文化遗存的特点,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族群信仰、文化生态面貌。本文首先借助于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对皖北汉画像石出土地域进行钩沉考索,然后以图像形式语言分析汉画像的视觉表征,在此基础上,再探索其文化内涵和审美倾向,旨在对皖北地域汉画像中淮夷与吴越文化遗存的特点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汉画像 淮夷 吴越 文化遗存
下载PDF
春秋时期东夷与淮夷贵族墓葬用鼎比较研究
2
作者 丁燕杰 燕生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6,共9页
淮夷与东夷族同属周代夷人的支系,两者关系密切。东夷与淮夷邦国贵族墓葬在基本用鼎组合上具有一致性,都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偶数组合列鼎。但是,东夷族还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奇数组合列鼎,且有多套列鼎共用现象,每套鼎还有数量的差... 淮夷与东夷族同属周代夷人的支系,两者关系密切。东夷与淮夷邦国贵族墓葬在基本用鼎组合上具有一致性,都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偶数组合列鼎。但是,东夷族还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奇数组合列鼎,且有多套列鼎共用现象,每套鼎还有数量的差异。淮夷邦国普遍仅使用1套2鼎列鼎,不同等级贵族列鼎数量、套数无明显差异。另外,兽首牺鼎的使用成为淮夷群舒贵族墓葬用鼎的独特现象。这些礼俗异同折射出春秋时期东夷与淮夷邦国在文化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东夷 淮夷 墓葬 用鼎
下载PDF
淮夷生业模式的考古学观察
3
作者 汪启航 周崇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共6页
淮夷作为青铜时代一支规模庞大的族群,分布于淮河流域。研究淮夷的生业模式是了解其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考古出土资料,综合植物遗存结构、动物种群分类和农业、渔猎工具的材质和型式,认为淮夷族群的生业模式为稻作农业经济... 淮夷作为青铜时代一支规模庞大的族群,分布于淮河流域。研究淮夷的生业模式是了解其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考古出土资料,综合植物遗存结构、动物种群分类和农业、渔猎工具的材质和型式,认为淮夷族群的生业模式为稻作农业经济,擅长通过饲养猪等家畜获取肉食资源,辅之以渔猎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族群 生业模式 动物考古 植物考古
下载PDF
从兑盆铭文论淮夷称名及伯侯兼称等问题
4
作者 孔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22,共6页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所出兑盆,铭文中的“淮南夷”与“南夷”“南淮夷”“淮夷”等其他称谓皆是周人对淮水流域夷族的称谓,因单用“淮夷”不能准确地表述其区域范围,故而出现了多种称名。西周早期只见东夷,未有淮夷,原因也许不是淮夷是...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所出兑盆,铭文中的“淮南夷”与“南夷”“南淮夷”“淮夷”等其他称谓皆是周人对淮水流域夷族的称谓,因单用“淮夷”不能准确地表述其区域范围,故而出现了多种称名。西周早期只见东夷,未有淮夷,原因也许不是淮夷是东夷的组成部分,而是当时淮夷的势力相对弱小所致。盆铭中的应伯当为邦君应候。因侯为政治身份,伯为血缘排行,即使建宗有国,封侯保疆后,侯、伯仍可兼称。应伯非M95的主人应侯敔,而是其后辈。十月敔簋所记为周厉王时事,那么盆铭“唯王二祀”所言或指宣王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兑盆 淮夷 兼称 宣王
下载PDF
淮夷探论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修松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2期14-21,共8页
一、淮夷族源考关于淮夷的起源,目前大体有三种观点.1.淮夷属东夷,起源于今山东地区.2.是鸟夷的一支,起源于今河北燕山一带.3.是淮河流域的土著居民.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合理,但必须予以进一步深入的论证.某些成说,还需修正.淮夷... 一、淮夷族源考关于淮夷的起源,目前大体有三种观点.1.淮夷属东夷,起源于今山东地区.2.是鸟夷的一支,起源于今河北燕山一带.3.是淮河流域的土著居民.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合理,但必须予以进一步深入的论证.某些成说,还需修正.淮夷的淮,甲骨文作”佳”,金文也多作“佳.《说文》:“佳,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可知,淮夷应该是以某些短尾鸟为图腾的部落集团,属于东方的鸟夷.《路史·国名纪》据《世本》定淮夷嬴姓,为少昊之后.少昊氏正是鸟夷集团的祖先.相传少昊氏“以鸟名官”,《左传》昭公十七年说少昊氏多以“鸟”名氏,另有“五雉、“九扈”,“五鸠”等以鸟为图腾的族氏.其中的“祝鸠氏”即淮夷、“佳”又作“(隹鸟)”,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祝鸠、佳,其声相转,(鸟隹)借作佳”.《说文》:“(鸟隹),祝鸠也”.《逸周书·王会解》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探论 徐夷 周王朝 缘陵 周公东征 汝南郡 陶文 《左传》 河南
下载PDF
西周南淮夷称名与军事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懋镕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1-86,共6页
南淮夷之称,仅见于西周晚期铜器铭文。由《生盨》、《敔簋》、《虢仲盨》《禹鼎》、《兮甲盘》、《驹父盨盖》等器铭可知,南淮夷军事实力强盛,作为周王朝的一支劲敌,多次侵入内地,打到今陕西商县一带,震动朝野。基于这一点,凡欲研究西... 南淮夷之称,仅见于西周晚期铜器铭文。由《生盨》、《敔簋》、《虢仲盨》《禹鼎》、《兮甲盘》、《驹父盨盖》等器铭可知,南淮夷军事实力强盛,作为周王朝的一支劲敌,多次侵入内地,打到今陕西商县一带,震动朝野。基于这一点,凡欲研究西周晚期历史,特别是军事史,周边民族关系史,无不注目于南淮夷。本文拟运用青铜器铭文,整理排列,对照文献,从南淮夷与东夷、淮夷、南夷的复杂关系中探求南淮夷的来龙去脉及其军事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南夷 周王朝 西周晚期 周南 西周中期 称名 禹鼎 军事实力 周初
下载PDF
西周中晚期淮夷入侵与周王朝的御戎机制——以新出霸氏诸器为中心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坤鹏 《古代文明》 CSSCI 2020年第4期54-61,M0004,共9页
西周中晚期由于突发的气候变冷事件以及淮夷势力的增强等原因,处于今安徽、江苏一带的淮夷族群沿着淮水及其支流汝水、颍水等持续向西、向北突进,冲击到周王朝南方诸侯国,甚至侵入晋南地区。近出西周霸氏诸器以及由北赵晋侯墓地流出的... 西周中晚期由于突发的气候变冷事件以及淮夷势力的增强等原因,处于今安徽、江苏一带的淮夷族群沿着淮水及其支流汝水、颍水等持续向西、向北突进,冲击到周王朝南方诸侯国,甚至侵入晋南地区。近出西周霸氏诸器以及由北赵晋侯墓地流出的晋侯铜人铭记载了该时期淮夷入侵及周王朝御戎之事。相关铭文内容反映,周王朝在淮水中上游及其支流一带设立军事据点,派遣王师与地方侯、伯势力联合抵御淮夷。周王朝御戎机制的主要特征是以王师作为主导力量,地方侯、伯势力加以配合,御戎战争背后有着周王朝的统一部署。这种以王师为主导的御戎机制是西周王朝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旦遭到破坏,西周王朝也就很快走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霸氏 淮夷
下载PDF
淮夷文化研究的重要发现——驹父盨盖铭文及其史实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德宽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驹父盨盖1974年出土于武功县一西周遗址,铸铭文82字.这篇铭文为淮夷文化的探讨,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线索,是淮夷文化研究资料的重要发现.1976年吴大焱、罗英杰发表了初步的释文和铭文拓片.1982年王辉同志发表了《驹父盨盖铭试释》一文... 驹父盨盖1974年出土于武功县一西周遗址,铸铭文82字.这篇铭文为淮夷文化的探讨,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线索,是淮夷文化研究资料的重要发现.1976年吴大焱、罗英杰发表了初步的释文和铭文拓片.1982年王辉同志发表了《驹父盨盖铭试释》一文,对铭文作了进一步的考证由于两文对铭文的考释尚未尽善,加之该铭文对淮夷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故再申浅见.驹父盨盖铭文分书九行,行九字,合文一,个别字有所残损,现录全铭释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重要发现 文化研究 贮积 武功 残文 夷族 拓片 卜辞 形十字
下载PDF
柞伯鼎与西周晚期周和东国淮夷的战争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凯 《四川文物》 2007年第2期83-85,共3页
新近公布的柞伯鼎铭文,提到了虢仲与“昏”地。铭文中的这场战争,应是西周晚期周与东国淮夷的战争;“昏”地在山东,不在南国。
关键词 柞伯鼎 虢仲 “昏” 淮夷
下载PDF
禹鼎、敔簋与淮夷内侵路线问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博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禹鼎铭文的'历'即春秋郑国之栎,在今河南禹州,处于颍水上游,具有重要的交通、军事地位。敌簋铭文的'泉'在今洛阳东南,伊水之畔;而'■'很有可能为颍水。西周中晚期南淮夷在汝水上游内侵成周的路线似即由汝水越... 禹鼎铭文的'历'即春秋郑国之栎,在今河南禹州,处于颍水上游,具有重要的交通、军事地位。敌簋铭文的'泉'在今洛阳东南,伊水之畔;而'■'很有可能为颍水。西周中晚期南淮夷在汝水上游内侵成周的路线似即由汝水越至颍水上游,然后经'历'(栎)、'泉'等地直抵伊洛地区。这一路线的推定,有助于深化西周王朝与淮夷间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成周
下载PDF
从蚌埠双墩墓器物纹饰探古淮夷地区蛇图腾形成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彦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在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的青铜器和具有特殊的含义的金箔上,出现了大量繁复和突出的蛇的造型和纹样,从实物上证明了把蛇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上古时期淮河中游地区文化的独特现象,反映了古淮夷地区"夷"族氏族文化特征。其形成因... 在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的青铜器和具有特殊的含义的金箔上,出现了大量繁复和突出的蛇的造型和纹样,从实物上证明了把蛇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上古时期淮河中游地区文化的独特现象,反映了古淮夷地区"夷"族氏族文化特征。其形成因素,是环太平洋地区原始宗教及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是淮河中游地区原始生殖崇拜的物化表现,是本地区地理、自然环境造成的自然禁忌崇拜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古淮夷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蛇崇拜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墓 纹饰 淮夷 蛇图腾
下载PDF
淮上的争夺——春秋后期,吴、楚、晋在淮河流域的角逐及吴国与徐淮夷关系的论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恩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6-44,共9页
文章论述了春秋后期,淮河流域吴、楚、晋三国相互角逐局面的形成经过及其经济背景;分析了淮河流域的徐淮夷在这一历史时期与吴国的关系所呈现出的种种变化。
关键词 春秋后期 吴、楚、晋国 淮河流域 争夺 淮夷
下载PDF
考窥古淮夷原始装饰与图腾符号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惠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璜、陶泥塑、陶祖形支架等器物饰件,其中泥塑儿童像纹面形象以及仿动物造型的特殊器皿采用多种装饰纹样及塑造手法,装饰意识十分强烈,装饰造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在双墩器物装饰符号中有花、蚕、猪等动植物图腾,这...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璜、陶泥塑、陶祖形支架等器物饰件,其中泥塑儿童像纹面形象以及仿动物造型的特殊器皿采用多种装饰纹样及塑造手法,装饰意识十分强烈,装饰造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在双墩器物装饰符号中有花、蚕、猪等动植物图腾,这些装饰符号说明双墩先民对图腾崇拜从真实模拟自然过渡到身体装饰再延伸到器物装饰上,无一例外地象征着某种特殊的神秘含义,以求得图腾对于氏族的庇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遗址 淮夷 原始装饰 图腾 象征
下载PDF
苏北人与淮夷:同一片地域的两次族群建构
14
作者 徐峰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9-91,共3页
韩起澜(Emily Honig)的《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一书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族群理论对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被无视的人群、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进行了重建。作为过渡地带的淮北、江淮地区在历史上见证了两次相似的族群建构,一次是西周时期... 韩起澜(Emily Honig)的《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一书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族群理论对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被无视的人群、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进行了重建。作为过渡地带的淮北、江淮地区在历史上见证了两次相似的族群建构,一次是西周时期的淮夷,一次则是韩起澜论述的苏北人。两者都是在中心-边缘结构中形成的,前者相对于西周王朝,后者相对于上海,族群的建构中,移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人 淮夷 族群建构
下载PDF
基于禹与涂山关联的淮夷与夏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宁镇疆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84-187,共4页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左传》所记禹会涂山之事,同禹娶于涂山一样,都是信而有征的。蚌埠禹会遗址的发掘成果证实了此地的龙山文化类型曾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是此前考古学上所观察到的能支持大禹以及夏文化与涂山为代表的淮夷地区关联的...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左传》所记禹会涂山之事,同禹娶于涂山一样,都是信而有征的。蚌埠禹会遗址的发掘成果证实了此地的龙山文化类型曾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是此前考古学上所观察到的能支持大禹以及夏文化与涂山为代表的淮夷地区关联的最直接证据。论证了夷、夏关系非但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势同水火,反而更可能是非常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会涂山 淮夷 夏朝 龙山文化
下载PDF
从《平淮夷雅》看柳宗元二次外放后的心态
16
作者 刘竺岩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4-45,共2页
柳宗元在二次外放期间,以个人名义向朝廷献《平淮夷雅》二首,作为对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的称颂。《平淮夷雅》不但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分析柳宗元二次外放后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柳宗元希望国家统一、政局安定,心系国家的... 柳宗元在二次外放期间,以个人名义向朝廷献《平淮夷雅》二首,作为对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的称颂。《平淮夷雅》不但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分析柳宗元二次外放后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柳宗元希望国家统一、政局安定,心系国家的心态以及希望尽快摆脱外放的困境,渴望被朝廷重新启用的积极入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淮夷 外放 心态
下载PDF
浅谈《诗经》中的淮夷文化
17
作者 吴亚霖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5-7,共3页
淮夷名称最早见于古本《竹书纪年》,《紀年》曰:"(帝相)元年,征淮夷。"[1](P6)(王国维:《太平御览》八十二引"元年征淮夷")淮夷部落兴起于西周中期,至秦统一六国才归服中原。淮夷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 淮夷名称最早见于古本《竹书纪年》,《紀年》曰:"(帝相)元年,征淮夷。"[1](P6)(王国维:《太平御览》八十二引"元年征淮夷")淮夷部落兴起于西周中期,至秦统一六国才归服中原。淮夷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因为文字记载内容有限,今人研究淮夷历史风貌多通过考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挖掘,如:兮甲盘、驹父盨、师簋等。通过研读《诗经》中淮夷的相关文字,探寻淮夷文化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以拓宽淮夷研究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淮夷 淮夷文化
下载PDF
论庄子不是楚文化的代表——兼论庄子和淮夷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翠丽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8-162,共5页
学界很多人认为庄子是楚文化的代表,但这不正确。因为:第一,从庄子是宋人看其不是楚文化的代表;第二,从无神论思想看其不是楚文化的代表;第三,从庄屈之异看其不是楚文化的代表。准确地说,庄子是淮夷文化的代表者。
关键词 庄子 屈原 宋人 无神论 楚文化 淮夷文化
下载PDF
曾侯与编钟“君匕淮夷”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欧波 《武陵学刊》 2018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文峰塔墓地出土的曾侯与编钟的时代可能为战国早期。钟铭中的"南公"与"伯适"为一人,为曾国的始封之君,但并不是南宫括,而是周初"八士"之一的"伯适",为掌管山泽的虞官。铭文"君匕淮夷"... 文峰塔墓地出土的曾侯与编钟的时代可能为战国早期。钟铭中的"南公"与"伯适"为一人,为曾国的始封之君,但并不是南宫括,而是周初"八士"之一的"伯适",为掌管山泽的虞官。铭文"君匕淮夷"当读为"君卑淮夷",是对淮夷的一种蔑称,是春秋时人对西周早期历史的一种追忆,并结合当时曾侯时代的史实有所修改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与 南公 淮夷
下载PDF
浅谈淮夷与华夏民族的融合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波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0-52,共3页
淮夷是夏商周三代时期对居住在淮河中下游民族的称呼,其与建都中原的夏商周历代王朝都有交往,西周时期是周王朝南方的主要敌人之一。淮夷通过战争和贸易等方式与华夏各国交往,加之淮夷本身的文化特质,其不断与华夏族融合,在西汉时最终... 淮夷是夏商周三代时期对居住在淮河中下游民族的称呼,其与建都中原的夏商周历代王朝都有交往,西周时期是周王朝南方的主要敌人之一。淮夷通过战争和贸易等方式与华夏各国交往,加之淮夷本身的文化特质,其不断与华夏族融合,在西汉时最终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华夏 经济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