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1
作者 程建 刘志伟 +5 位作者 赵文津 史大年 田涛 邓世广 张克强 张若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成像 叠前度偏移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Moho界面 南羌塘坳陷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成像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庆田 黄东定 +4 位作者 侯增谦 匡朝阳 吴宣志 赵金花 史大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173-1176,共4页
大陆成矿带的深部结构对理解陆内成矿过程,建立大陆成矿理论十分重要。深地震反射技术是探测和研究大陆地壳结构的主要方法。文章系统介绍在铜陵矿集区进行的深地震反射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讨论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的关键问... 大陆成矿带的深部结构对理解陆内成矿过程,建立大陆成矿理论十分重要。深地震反射技术是探测和研究大陆地壳结构的主要方法。文章系统介绍在铜陵矿集区进行的深地震反射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讨论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的关键问题,为今后在复杂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带 矿集区 地震反射成像 地壳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