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沿海地区城市洪(潮)涝成因及应对策略——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宗学 陈浩 +1 位作者 黄亦轩 陈文龙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期14-18,35,共6页
沿海地区受地理位置、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等影响,城市洪(潮)涝灾害频发,已成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城市水文循环过程,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等,将沿... 沿海地区受地理位置、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等影响,城市洪(潮)涝灾害频发,已成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城市水文循环过程,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等,将沿海地区城市洪(潮)涝成因概括为“先天不足—后天变化”两个方面,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高防洪(潮)和排涝能力,协调防洪、除涝、排水标准,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竖向设计,全面加强流域统一管理5个方面提出沿海地区城市洪(潮)涝应对策略,为沿海地区城市防洪(潮)、除涝工程体系建设和城市洪(潮)涝风险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洪(潮)涝灾害 成因 策略 地下空间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罗湖区“9·7”极端特大暴雨防御对策与启示
2
作者 陈文龙 张文 +1 位作者 吴辉明 陈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2023年9月7日—8日,深圳市出现超历史纪录的极端特大暴雨,其中罗湖区为暴雨中心,本次降雨打破罗湖区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7项历史极值,其中6 h、24 h面降雨量接近200年一遇,深圳河干流鹿丹村断面最大流量达到1840 m3/s,为有实测资料以... 2023年9月7日—8日,深圳市出现超历史纪录的极端特大暴雨,其中罗湖区为暴雨中心,本次降雨打破罗湖区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7项历史极值,其中6 h、24 h面降雨量接近200年一遇,深圳河干流鹿丹村断面最大流量达到1840 m3/s,为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通过复盘罗湖区“9·7”极端特大暴雨应对情况,全面检视罗湖区现有洪涝防御体系,科学评估洪涝防御薄弱环节,为提升城市极端暴雨防范应对能力提供借鉴经验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罗湖区 深圳市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 对策
下载PDF
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研究
3
作者 佟庆 郭玥锋 +2 位作者 林涵逸 林炫辰 王紫琼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针对以促进社会消费端减排为重点的碳普惠机制开展研究、出台政策。深圳市是实施生活碳普惠机制的典型城市,且生活消费部门是深圳市中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源消费部门,实施碳普惠政策措施降碳潜力巨大。基于深圳市... 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针对以促进社会消费端减排为重点的碳普惠机制开展研究、出台政策。深圳市是实施生活碳普惠机制的典型城市,且生活消费部门是深圳市中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源消费部门,实施碳普惠政策措施降碳潜力巨大。基于深圳市与碳排放有关的现状,阐述了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对比了深圳市已发布的碳普惠方法学,分析了深圳市碳普惠机制供需方,为其他城市开展碳普惠机制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普惠 深圳市 碳市场 降碳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背景下深圳市易涝点驱动因子分析
4
作者 张晨钰 王伟 +2 位作者 黄莉 张攀 赖成光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5,共11页
根据深圳市2018—2022年易涝点统计资料,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深圳市易涝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分别利用优化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所得的内涝易发度作为因变量,运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连续型驱动... 根据深圳市2018—2022年易涝点统计资料,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深圳市易涝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分别利用优化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所得的内涝易发度作为因变量,运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连续型驱动因子最优离散化处理,探测易涝点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深圳市易涝点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其分布的方向性减弱,集聚特征明显;人口经济类驱动因子对易涝点空间分布有最强解释力,气候特征类次之,暴雨日数和人口驱动因子的协同作用可以解释59.50%的易涝点分布;核密度估计所得的易发度具有更好的代表性,且对连续型因子最优离散化处理能显著提升其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易涝点 优化热点分析 核密度估计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深圳市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影响——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5
作者 焦亚楠 李飞雪 +2 位作者 陈振杰 张启舜 赵鑫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7,共12页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荔枝公园、南部皇岗公园生态连通性受其周围居住用地内连片或连续分布的带状附属绿地影响较大。2)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体现在减小廊道阻力,其中对中阻力廊道的影响最大(单位成本距离下降29.2%);使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连片;能缓解在高密度建成区中的狭窄低阻力通道处形成夹点的情况。3)不同居住用地附属绿地连通情景下、不同阻力阈值下生态网络中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被定为是最具有保护价值的一级夹点。根据不同情景下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位置的重要性等级分类,针对性提出支持城市生态连通性的保护措施。建议加强新洲路福民路交汇处等一级夹点4处,优先保护靠近源地且位于源地间拓扑连接上的、规模超过平均规模5920.22 m^(2)的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高密度城区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经验与讨论
6
作者 龙港 翁开源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目的:总结深圳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改革经验和成效,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借鉴。方法:分析深圳市DIP改革的具体措施,对实施DIP前后医保基金的安全性、住院患者费用和具体病种费用情况进行对比,对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深圳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改革经验和成效,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借鉴。方法:分析深圳市DIP改革的具体措施,对实施DIP前后医保基金的安全性、住院患者费用和具体病种费用情况进行对比,对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实施DIP后,2020年医保基金结余率有所提升,全市住院患者总费用比2019年降低2.98%。某具体病种自费病人总费用比DIP病人的总费用高16.85%,在总费用、平均住院日、检查占比和化验占比等方面高于DIP病人。结论:医保基金保持较好安全性,DIP对深圳市医保基金的结余率、住院患者总费用及控制过度检查产生了积极作用。DIP已成为主要结算方式,可建立病种分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病种库、病种分值同临床的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病种分值付费 DIP 医保基金 医保支付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异成因
7
作者 陈丹珣 夏安桃 叶贝贝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7期152-159,共8页
参考社会地理学有关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演进。采用ArcGIS技术分析深圳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特征,并建立5大维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进... 参考社会地理学有关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演进。采用ArcGIS技术分析深圳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特征,并建立5大维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园的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较明显,从海陆位置看,市级文化产业园的分布呈现“沿海密集,内陆稀疏”的特征;从方位角看,产业园分布具有“中部密集,东西稀疏”的特点。各因素对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格局的驱动力度有所差异,科技和文化资源维度下的因素综合影响力最强,是市级文化产业园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的区域统筹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园 空间格局 文化产业 深圳市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深圳市现代化经济体系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8
作者 郭欣琪 李猛 《时代经贸》 2024年第1期153-161,共9页
本文立足深圳市层面,基于多综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视角,根据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构建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生态现代化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2012-2021年深圳市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并使用系统耦合法,分析各子系统的耦合... 本文立足深圳市层面,基于多综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视角,根据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构建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生态现代化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2012-2021年深圳市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并使用系统耦合法,分析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化体系建设水平从濒临失调阶段逐年改善至初级协调阶段,近十年深圳市经济现代化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指标成为其强大推力。结合相关结果,深圳市应落实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兼顾控制公共支出成本,完善教育医疗建设;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把握治理与发展的良性关系,助力形成治理新格局;调整能源结构,促进企业间碳减排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 深圳市
下载PDF
“科技悬赏”的政策组合与实施路径选择——以深圳市的实践为例
9
作者 庞弘燊 徐筱淇 钟秀梅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文章针对国内关于科技悬赏政策组合与实施路径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的现状,梳理国外科技悬赏成功案例主要做法,围绕科研体制与政府财政经费拨付的改革方式、项目征集方式与项目资助领域遴选方式、专家评审机制、资助对象范围、管理委员会的... 文章针对国内关于科技悬赏政策组合与实施路径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的现状,梳理国外科技悬赏成功案例主要做法,围绕科研体制与政府财政经费拨付的改革方式、项目征集方式与项目资助领域遴选方式、专家评审机制、资助对象范围、管理委员会的设立等关键问题,结合深圳市科技悬赏的实施背景和政策储备展开探讨。随着深圳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科技悬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深圳市科技悬赏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对此,通过分析深圳市实施科技悬赏的可用政策储备库,结合国内外在科技悬赏方面已采取的政策措施组合及其效果影响,提出适合深圳市的政策组合,并提出深圳市科技悬赏实施路径,为深圳市科技悬赏实施体系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悬赏 实施策略 深圳市
原文传递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化设计研究——以深圳市西丽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10
作者 刘宏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目前,新一代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正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然而,针对智慧交通枢纽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智慧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的实现路径及建设方案也各不相同,尚处于探索阶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结合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依... 目前,新一代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正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然而,针对智慧交通枢纽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智慧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的实现路径及建设方案也各不相同,尚处于探索阶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结合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依托深圳市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在阐述枢纽运营管理模式及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枢纽运营管理目前存在的诸如信息化水平低、旅客出行体验差、商业开发乏力等痛点,明确枢纽在生产运营、旅客服务、商业开发方面的智慧化需求,并据此提出智慧枢纽平台设计方案,包括平台定位、平台总体架构,以及IaaS、DaaS、PaaS、SaaS各层和云平台、云管平台、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等的具体设计,以期为类似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智慧化 设计 深圳市
下载PDF
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重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可达性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11
作者 董璐瑶 伍世代 屈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为探究深圳市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可获取的深圳市212所重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和74个街道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街道尺度,运用核密度分析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教育资源的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深... 为探究深圳市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可获取的深圳市212所重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和74个街道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街道尺度,运用核密度分析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教育资源的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重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可达性水平总体呈现中部高、东西两部低的分布格局,且由中部向两侧递减。(2)深圳市各区重点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福田区各街道的重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可达性均较好,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最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各街道的可达性均较差,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最弱。(3)深圳市重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呈现出明显的集聚中心,未来在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上需考虑向东西两侧倾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资源 可达性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GIS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家庭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作者 刘嘉超 叶漪舟 周荣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88-90,93,共4页
现如今,我国14多亿人口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对家庭环境美化和精神娱乐的需求,因而家庭园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选择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进行家庭园艺产业调研,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民众进行... 现如今,我国14多亿人口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对家庭环境美化和精神娱乐的需求,因而家庭园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选择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进行家庭园艺产业调研,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民众进行家庭园艺活动,但仍存在着家庭园艺概念推广不足、缺乏简便的栽培和管理设施、缺乏专业的栽培技术、家庭园艺产业链不完善、可供选择的园艺植物较少的问题。未来家庭园艺的发展将呈现概念普及化、设施智能化、技术专业化、服务产业化、植物多样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家庭园艺 发展现状和趋势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出行影响的时空特征——以深圳市为例
13
作者 项振海 李青 +2 位作者 洪良 盛杰 班鹏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7,共12页
以深圳市为例,利用共享单车OD等多源数据,从工作日、休息日多时段分析共享单车出行时空特征,并构建基于客观物质空间、主观感知体验的建成环境“5Ds”指标,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解析不同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出行流量影响的... 以深圳市为例,利用共享单车OD等多源数据,从工作日、休息日多时段分析共享单车出行时空特征,并构建基于客观物质空间、主观感知体验的建成环境“5Ds”指标,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解析不同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出行流量影响的时空异质效应。研究表明:1)时间上,工作日和休息日早、晚高峰的共享单车出行流量较其他时段整体显著,且休息日较工作日的峰值时段具有滞后性;空间上,各峰值时段的出行流量高值区域呈“多核集聚、带状延伸”的分异格局;2)各建成环境要素对共享单车出行流量影响的时段差异显著。就业设施密度、围合度及人口密度在各时段均具有高解释度,其影响力整体呈全局显著特征,其余变量则在不同时段存在局部显著效应;3)各时段影响较为显著的变量在空间作用尺度上存在分异。就业设施密度与围合度的影响力在各时段的空间变化最为稳定,街道绿视率与人口密度在不同时段呈现差异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出行 建成环境 出行流量 时空异质性 MGWR模型 深圳市
下载PDF
高发展强度城市居民宜居满意度及影响机理的探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14
作者 唐文魁 周正 +1 位作者 岳隽 高雨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当前全球城市竞争的背景下,宜居城市既是世界城市发展建设与价值提升的目标,也是我国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落脚点。深圳作为国内高发展强度城市,系统性、结构性地了解居民的宜居满意度对指导深圳未来的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 在当前全球城市竞争的背景下,宜居城市既是世界城市发展建设与价值提升的目标,也是我国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落脚点。深圳作为国内高发展强度城市,系统性、结构性地了解居民的宜居满意度对指导深圳未来的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居民宜居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基础,利用地理探测器分别从宜居因子和居民属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深圳市宜居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民对深圳宜居性总体感知差异明显,需求层次较低的生存发展因子题项解释力较高,高需求层次的环境适宜因子和服务供给因子题项解释力较低,说明深圳居民在高生活压力下呈现出需求层次倒置的现象;第二,宜居满意度在深圳不同居民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来看,非本地户籍、青年、居住年限短、民营企业员工、原特区外辖区、城中村、男性、低学历等居民群体对深圳市宜居满意度较低;第三,生存发展因子与居民的居住辖区、户籍属性交互后解释力增强最为明显。目前空间资源稀缺、人口持续流入和购房及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为深圳的宜居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能有效针对深圳原特区外辖区、非本地户籍居民的生存发展因子,特别是对住房条件方面进行改善,将最大效益提升深圳宜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居民满意度 问卷调查 地理探测器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俊阳 史海匀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目前,关于深圳市降水方面的研究较多,而涉及极端降水特征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年)中的降水数据,结合极端降水指标,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Sen′s坡度法和小波分析法等从降水量、降水强... 目前,关于深圳市降水方面的研究较多,而涉及极端降水特征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年)中的降水数据,结合极端降水指标,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Sen′s坡度法和小波分析法等从降水量、降水强度等方面分析了深圳市近40年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深圳市极端降水频率及强度整体上南部强于北部,西部的上升趋势较东部更显著。极端降水高风险区的位置随城市化进程从分散趋于集中,在福田和罗湖两区最为稳定。②极端降水高风险区的月均暴雨日数和月最大日降水量在每个年代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情况更为明显。③极端降水高风险区的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前后存在6~8年和1~2年的振荡周期;年暴雨日数稳定在3~19 d且呈减少趋势,而年最大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季节降水量较为稳定,春、夏、秋降水量均存在明显的振荡周期。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进一步准确评估极端降水风险、合理制定洪涝预防措施以及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时空演变 振荡周期 城市化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盐酸利托君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风险信号挖掘
16
作者 肖霄 唐碧雨 +3 位作者 吴建茹 魏芬芳 李丽敏 吴文宇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盐酸利托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东省药物警戒与风险管控系统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共得到775条数据记录,涉及患者698例,共发生ADR 1...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盐酸利托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东省药物警戒与风险管控系统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共得到775条数据记录,涉及患者698例,共发生ADR 1389例次,其中盐酸利托君相关的为51例、147例次。根据2015年版《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术语集》统计ADR累及系统/器官。运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法和综合标准法对盐酸利托君ADR信号进行挖掘。结果147例次盐酸利托君相关ADR共涉及12种系统/器官,54种临床表现,分别以全身疾病(36例次,24.49%)和胸闷(20例次,13.61%)最常见。以第32孕周发生ADR例次及患者数最多。胸闷、心悸、心慌、心动过速、气促、心律失常、局部颤抖、低钾血症、局部麻木9类ADR信号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闷、气促和局部颤抖为新的ADR。结论盐酸利托君的ADR多与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叠加妊娠期人体生理变化有关,临床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与时机(孕周),加强监测,关注高龄(≥35岁)孕妇用药情况,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盐酸利托君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妊娠期 先兆流产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的问题与思考——以深圳市为例
17
作者 陈雪枫 徐旭晖 《城市交通》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车站名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效应凸显而愈发受到关注,科学的站名规划方法有助于提高命名的准确性、化解站名规划的被动局面。通过对深圳市前三轮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的梳理与总结,识别既有站名规划存在的问题:线路功能层次与站名不匹配... 车站名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效应凸显而愈发受到关注,科学的站名规划方法有助于提高命名的准确性、化解站名规划的被动局面。通过对深圳市前三轮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的梳理与总结,识别既有站名规划存在的问题:线路功能层次与站名不匹配;轨道交通线网加密地区站名资源不足;原有老地名标识逐渐丢失;站名资源争夺激烈。结合中国其他城市在轨道交通站名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提出3个规划策略:车站命名应强化文化特色和稳定性,规定站名用词的优先次序;协调与轨道交通线网中不同功能层级和不同建设时序线路的关系;明确车站更名管理规定。车站命名的优先次序为:以车站附近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的历史地名命名;以车站所在的区片名称命名;以车站周边长期稳定、具有地标功能的大型城市公共设施命名;以与轨道交通线路垂直相交的道路名称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命名 优先次序 网络层级 建设时序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地籍调查技术方法及问题探讨
18
作者 张廷玉 贠银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期167-169,172,共4页
深圳市以“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为实施策略,以“归属清楚、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工作原则,进行了全市地籍调查。建立了“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的地籍调查数据库,逐步查清了土地家底、理清了土地存量,促进... 深圳市以“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为实施策略,以“归属清楚、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工作原则,进行了全市地籍调查。建立了“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的地籍调查数据库,逐步查清了土地家底、理清了土地存量,促进了土地资源空间的优化配置。本文以深圳市地籍调查项目为例,对地籍调查过程和内业数据处理中遇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和相关的合理化建议,为后续相关的自然资源调查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地籍调查 技术方法 问题探讨
下载PDF
深圳市城市管理的创新发展经验与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19
作者 金红 刘荣杰 +1 位作者 孙玮 肖丽祺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4期311-320,共10页
本研究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范例的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总结深圳市城市管理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管理、城管执法、城市照明、智慧城管等业务板块的创新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和政策文... 本研究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范例的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总结深圳市城市管理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管理、城管执法、城市照明、智慧城管等业务板块的创新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和政策文本研究法、深度访谈法、专家咨询法以及比较分析法,根据霍尔三维结构理论探索制定了涵盖城市管理六大业务板块、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要素、四大指标类型的深圳市城市管理现代化三维坐标原则,形成包含48个指标,涵盖常规型指标、先进型指标、创新型指标、赶超型指标四大类型的城市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理 深圳市 现代化水平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深圳市雷电灾害致灾性评估特征分析
20
作者 黄思琦 刘三梅 +1 位作者 庄燕洵 肖宇坤 《广东气象》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为了更系统深入地揭示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特征,为雷电灾害的气象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根据灾害风险普查的技术规范要求,应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雷电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分布特征与雷击点密度较接近,... 为了更系统深入地揭示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特征,为雷电灾害的气象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根据灾害风险普查的技术规范要求,应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雷电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分布特征与雷击点密度较接近,基本呈西高东低态势;深圳市雷电孕灾环境归一化分布较分散,高值区位于东部沿海;深圳市雷电致灾危险性区划呈西高东低形势,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特征高度一致;雷电灾害GDP风险高风险区域位于深圳市致灾危险性高值区与深圳市高GDP区的重叠区域;深圳市雷电灾害人口风险区划分布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和雷电灾害致灾危险性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雷电灾害 致灾性评估 深圳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