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金发 齐宁 +1 位作者 张琪 曲占庆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8,共3页
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和油井产液剖面,基于调剖堵水“2+3”理论提出了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对堵剂的选择性堵水作用、渗透率对注入压力的影响、堵剂的耐冲刷性和可动性进行了室内实验,制定了堵剂施工段塞设计以及堵剂粒径的选择... 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和油井产液剖面,基于调剖堵水“2+3”理论提出了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对堵剂的选择性堵水作用、渗透率对注入压力的影响、堵剂的耐冲刷性和可动性进行了室内实验,制定了堵剂施工段塞设计以及堵剂粒径的选择方案。实验表明,注入大剂量、低浓度、多段塞的体膨性堵剂可达到堵水和驱油的双重作用。在平方王油田滨17块进行了2口井的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试验,调剖后平均日注入量为86.5m3,平均注水压力提高了3.5MPa,对应10口油井有5井次见效,见效初期日增油17t,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进一步提高大厚层区块的调驱效果及进行多轮次调剖技术工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堵剂 深度调驱 大剂量 多段塞 剖堵水
下载PDF
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曼如 王江波 +2 位作者 李洛锋 许七林 王敏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第18期37-39,21,共4页
应用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柳135-1等3口井开展交联聚合物驱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有效提高存在裂缝带或者大孔道区域的注水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技术将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关键词 靖安油田 长6油藏 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
下载PDF
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江波 何曼如 +2 位作者 李洛锋 许七林 王敏 《国外测井技术》 2012年第5期47-49,4,共3页
应用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柳135-1等3口井开展交联聚合物驱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有效提高存在裂缝带或者大孔道区域的注水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技术将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关键词 靖安油田 长6油藏 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
下载PDF
三元复合深度调驱技术在魏岗四区Ⅴ断块油藏应用
4
作者 张宁 郑展蔚 张君 《科技资讯》 2008年第28期242-,244,共2页
魏岗四区Ⅴ断块油藏采用一套井网不分层系开发,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致使注入水在平面上沿河道方向选择性舌进和纵向上向高渗透层突进现象较严重,油、水井之间存在注入水的无效循环,注入水的利用效率低,注水波及体积小,存水率呈下降趋势... 魏岗四区Ⅴ断块油藏采用一套井网不分层系开发,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致使注入水在平面上沿河道方向选择性舌进和纵向上向高渗透层突进现象较严重,油、水井之间存在注入水的无效循环,注入水的利用效率低,注水波及体积小,存水率呈下降趋势,油藏压力保持水平下降、递减加大、开发效果变差。三元复合调驱是改善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实现区块稳产的有效手段。通过现场应用6口井,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区块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同时也解决了三元复合调驱中含油污泥污染环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非均质性 三元复合深度调驱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应用
5
作者 王江波 何曼如 李洛锋 《内江科技》 2011年第8期133-133,121,共2页
应用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柳135-1等3口井开展交联聚合物驱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有效提高存在裂缝带或者大孔道区域的注水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技术将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关键词 靖安油田 长6油藏 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
下载PDF
FY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耘 彭森 +1 位作者 丁浩 范风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是由FYJ凝胶调驱体系和FYF分子膜调驱体系组成的.介绍了FYJ凝胶调驱体系中交联剂的合成、凝胶调驱的机理、凝胶调驱体系性能;FYF分子膜调驱体系中调驱剂的组成、FYF分子膜调驱剂的作用机理、FYF分子膜调驱体系性能... 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是由FYJ凝胶调驱体系和FYF分子膜调驱体系组成的.介绍了FYJ凝胶调驱体系中交联剂的合成、凝胶调驱的机理、凝胶调驱体系性能;FYF分子膜调驱体系中调驱剂的组成、FYF分子膜调驱剂的作用机理、FYF分子膜调驱体系性能.室内调驱试验结果表明: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可以有效提高调驱压力,FYJ凝胶调驱体系与FYF分子膜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经调剖注水后,7口采油井均明显见效,见效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体系 保护型深度调驱 凝胶 分子膜剂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多相渗流理论 被引量:4
7
作者 龙运前 朱维耀 +2 位作者 宋付权 宋洪庆 岳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12-1819,共8页
采用岩心驱替装置进行渗流规律实验,建立反映纳微米聚合物颗粒水化膨胀、渗流阻力变化、堵塞、相对渗透率变化、颗粒沉淀破碎、残余阻力系数和黏度特性等的渗流特性方程,并建立反映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过程中水、油和纳微米聚... 采用岩心驱替装置进行渗流规律实验,建立反映纳微米聚合物颗粒水化膨胀、渗流阻力变化、堵塞、相对渗透率变化、颗粒沉淀破碎、残余阻力系数和黏度特性等的渗流特性方程,并建立反映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过程中水、油和纳微米聚合物颗粒之间相互作用与传输,质量的相互转换作用等特点的调驱渗流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单相流动时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具有启动压力梯度;注入段塞体积、颗粒浓度以及颗粒粒径对驱油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渗透高含水油田进行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是可行的,通过优化驱油方案,合理实施,能够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微米聚合物颗粒 深度调驱 渗流理论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姚俊材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1年第10期8-10,共3页
深部调驱技术是以深部调剖为主,在"调"的基础上又结合了"驱"的效果,并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介绍了PI选层决策技术、调驱处理半径的确定以及现场施工常用参数的确定。
关键词 深度调驱 PI决策 施工参数
下载PDF
不同渗透率级差下聚合物微球调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金元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低渗透油田储层具有非均质性,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越来越强,导致注入水窜流,为了封堵注水过程中较大的渗流通道,实验室内研发了一种新型深度调驱的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具有膨胀性、弹性变形性和抗剪切性,在微球直径和孔喉直径相... 低渗透油田储层具有非均质性,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越来越强,导致注入水窜流,为了封堵注水过程中较大的渗流通道,实验室内研发了一种新型深度调驱的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具有膨胀性、弹性变形性和抗剪切性,在微球直径和孔喉直径相匹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有效封堵。利用该微球对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调驱封堵特性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最佳调驱的渗透率级差范围。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在合适的渗透率级差范围内能够实现对高渗透通道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级差 低渗透油藏 高含水期 深度调驱 聚合物微球 采收率
下载PDF
单56块蒸汽驱热敏凝胶调驱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庆 吕朝辉 康爱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57-161,共5页
注蒸汽热力采油是开采稠油油藏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长期的热力作用和地层本身的非均质性,蒸汽吞吐或蒸汽驱过程中极易发生汽窜,严重影响开采效果。热敏凝胶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可逆变化,正适于注蒸汽开采油藏的... 注蒸汽热力采油是开采稠油油藏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长期的热力作用和地层本身的非均质性,蒸汽吞吐或蒸汽驱过程中极易发生汽窜,严重影响开采效果。热敏凝胶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可逆变化,正适于注蒸汽开采油藏的深度调驱。以单56块先导试验区的地层性质数据建立地质模型,分析了热敏凝胶的调驱机理;根据数模结果研究了纵向窜流、有效厚度等地质参数以及操作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纵向渗透率、净毛比、初始含油饱和度、埋深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收率和深部调驱效果;考虑到经济因素,热敏凝胶调堵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取0.1 PV;热敏凝胶注入时机越晚,开发效果越差,而当吞吐+汽驱的总采出程度超过30%以后,开发效果大幅降低,因此当吞吐与汽驱的总采出程度低于30%前实施注热敏凝胶调驱开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 热敏凝胶 深度调驱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弱凝胶调驱技术在低渗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金元 杨彪强 +1 位作者 李育 吴若宁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8-22,共5页
为了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易发生水窜、水淹现象,影响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弱凝胶深部整体调驱技术进行矿场试验。试验区块7口注水井对应43口采油井,日产油量由9.91 t上升到17.77 t,综合含水率由60.48%下降到46.34%,一年... 为了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易发生水窜、水淹现象,影响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弱凝胶深部整体调驱技术进行矿场试验。试验区块7口注水井对应43口采油井,日产油量由9.91 t上升到17.77 t,综合含水率由60.48%下降到46.34%,一年累计增油2345.35 t,每t原油税后价格按1900元计算,投入产出比1∶2.4。有效地解决了中山川油区水窜问题。弱凝胶体系有效控制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液流转向,增大水驱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为子长采油厂中山川油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区域性水窜、水淹治理和增油降水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矿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凝胶 深度调驱 矿场试验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渗流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银珠 王正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前,新型可动微凝胶深度调驱已成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新型可动微凝胶(SMG)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并建立渗流模型,给出方程解析解;定义有效渗滤系数为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表征... 目前,新型可动微凝胶深度调驱已成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新型可动微凝胶(SMG)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并建立渗流模型,给出方程解析解;定义有效渗滤系数为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表征量,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对分析计算SMG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浓度分布、注入压力变化,明确体系作用有效范围等,具有一定的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可动微凝胶 深度调驱 渗流行为 渗滤系数
下载PDF
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在渤海聚驱后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剑 苑玉静 +2 位作者 韩玉贵 赵鹏 张晓冉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1年第10期25-29,共5页
渤海S油田具有疏松砂岩、井距大的特点,化学驱结束后出现了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以及非均质性增强的特点,为油田后续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针对渤海S油田化学驱后存在的问题,结合海上油田平台空间有限的特点,从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 渤海S油田具有疏松砂岩、井距大的特点,化学驱结束后出现了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以及非均质性增强的特点,为油田后续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针对渤海S油田化学驱后存在的问题,结合海上油田平台空间有限的特点,从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这两点出发,提出了更加适用于海上油田的聚驱后"堵+调+驱洗"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堵段塞的强封堵能力,调段塞的调剖能力,驱洗段塞的高洗油效率,将三者顺序组合起来,发挥"堵剂开路,深调相伴,全局驱洗"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利用物模实验研究的方法验证了"堵+调+驱洗"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能实现"1+1>2"的增油效果;同时,海上油田矿场试验效果也表明,BH井组在注入堵段塞后油组视吸水指数降幅达46.33%,受益井日产油量上升10%,"堵+调+驱洗"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可实现矿场应用中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从而发挥降水增油和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非均质性 化学 深度调驱 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