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推进器失效的深海工程船舶动力定位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骆寒冰 舒德健 +2 位作者 谢芃 樊鹤 于文太 《中国海洋平台》 2019年第5期22-29,40,共9页
基于PID控制器的动力定位数值模拟方法,开发控制参数自动整定程序,采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分配推力,考虑推进器转角限制以及推进器失效情况,实现对动力定位船舶的控制。针对某动力定位深海工程船舶,在风、浪、流组合海况下,开展平面运动... 基于PID控制器的动力定位数值模拟方法,开发控制参数自动整定程序,采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分配推力,考虑推进器转角限制以及推进器失效情况,实现对动力定位船舶的控制。针对某动力定位深海工程船舶,在风、浪、流组合海况下,开展平面运动响应及其定位能力的预报和对比研究工作,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典型海况下的运动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力定位能力和运动响应预报方面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 动力定位 PID控制器 运动响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6-218,222,共4页
深海工程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世界科学技术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阐述了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背景和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对我国维护主权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结合本创新实验基地的特点,分析了其主要功能及其能够解决... 深海工程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世界科学技术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阐述了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背景和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对我国维护主权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结合本创新实验基地的特点,分析了其主要功能及其能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 模型试验 创新实验基地 实验装置
下载PDF
深海工程力学专题序
3
作者 高福平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3-1004,共2页
海洋资源开发及空间利用等工程实践不断迈向更深和更远的海域,面临深水极端环境载荷和复杂海床地质条件的严峻挑战。《力学与实践》组织出版“深海工程力学”专题,包括2篇邀请综述论文[1-2]和10篇研究论文[3-12]。本专题旨在聚焦深海工... 海洋资源开发及空间利用等工程实践不断迈向更深和更远的海域,面临深水极端环境载荷和复杂海床地质条件的严峻挑战。《力学与实践》组织出版“深海工程力学”专题,包括2篇邀请综述论文[1-2]和10篇研究论文[3-12]。本专题旨在聚焦深海工程开发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刊登我国学者在深水工程结构系统设计与安全保障技术、深海超常环境力学等方面取得的若干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深海矿物资源开采[1]、深水管道及立管多相流动与分离调控[2-4]、管道结构力学响应及优化设计[5-6]、深水工程结构基础系统(包括深水拖曳锚[7]、深水防波堤[8]及海上漂浮式风力机[9])、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10-11]以及深海陆坡地层稳定性[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开发 综述论文 矿物资源 管道结构 多相流动 环境载荷 环境力学 深海工程
下载PDF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深海工程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4
作者 乔东生 周道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0期164-165,共2页
目前高校研究生普遍较为缺乏创新和创业能力。针对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深海工程技术,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系统完善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研素质结构,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协调... 目前高校研究生普遍较为缺乏创新和创业能力。针对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深海工程技术,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系统完善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研素质结构,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体系改革 深海工程技术
下载PDF
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服务支撑行业发展——“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案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桂华 殷敬伟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5年第6期27-29,共3页
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保障,聚集优质资源,最终达到优化创新环境、服务支撑行业发展,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 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保障,聚集优质资源,最终达到优化创新环境、服务支撑行业发展,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由船舶学科特色鲜明的行业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汇聚了国内外最优秀资源,积极探索机制体制改革,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构建"校校、校企、校地"创新平台,重点开展深海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共性前沿技术重大创新任务的协同攻关,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学科建设,成为促进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中心 深海工程 高技术船舶
原文传递
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若干共性水动力学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缪国平 朱仁传 《上海造船》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开展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相关项目的研究,不仅能深化对深海环境条件与浮式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深海资源开发的技术手段,而且可有效地缩短与国外在深海开发技术方面的差距,直接为深远海水域重大工程的... 开展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相关项目的研究,不仅能深化对深海环境条件与浮式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深海资源开发的技术手段,而且可有效地缩短与国外在深海开发技术方面的差距,直接为深远海水域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在海洋资源开发相关的水动力学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认识,就今后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主要是水波动力学)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装备 水动力学 共性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借鉴“航天工程”经验推进“深海工程”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薇 栾维新 +1 位作者 曹月朦 乔璐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11-119,共9页
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以“航天工程”为借鉴,将“深海工程”纳入大科学工程框架体系及与“航天工程”的特殊可比性,以大科学工程的6个维度总结航天工程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深海工程”存在的差距及深层次原因,提出“深海工程”的构想、... 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以“航天工程”为借鉴,将“深海工程”纳入大科学工程框架体系及与“航天工程”的特殊可比性,以大科学工程的6个维度总结航天工程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深海工程”存在的差距及深层次原因,提出“深海工程”的构想、内涵及体系架构,探索运用大科学工程思想推进“深海工程”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工程 深海工程 大科学工程 创新体系建设
下载PDF
ROV在深海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继安 维维 《海洋开发与管理》 1989年第1期77-78,共2页
早在1950年,美国就开始着手研究可用水下电视来控制的遥控潜水器(下简称ROV)。1958年间,美国海军首先研制出有缆控制的可回收式ROV(下简称CURV)。1966年美国采用CURV从869米的海底打捞上来一枚失落的氢弹,曾轰动于世。自那时起ROV的效... 早在1950年,美国就开始着手研究可用水下电视来控制的遥控潜水器(下简称ROV)。1958年间,美国海军首先研制出有缆控制的可回收式ROV(下简称CURV)。1966年美国采用CURV从869米的海底打捞上来一枚失落的氢弹,曾轰动于世。自那时起ROV的效用和优越性即为世人所公认。1970年中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 ROV 遥控潜水器 水下电视 美国海军 回收式 拉索 深海作业 桩腿 作业功能
下载PDF
基于深海气田工程评价及优化探究
9
作者 许振斌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5期92-94,共3页
为了满足深海气田开发建设的需求,推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海发展,由于深海气田勘探开发难度加大,对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某深水海工装备有限公司负责我国南海某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对海上油田建设工程评价... 为了满足深海气田开发建设的需求,推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海发展,由于深海气田勘探开发难度加大,对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某深水海工装备有限公司负责我国南海某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对海上油田建设工程评价和成本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和资源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油田 深海工程技术 海底管道 压裂改造
下载PDF
深海石油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巍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9期9-14,共6页
深海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深海钻采平台及辅助装备、物探装备、水下工程装备、深海运载与作业装备、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等。半潜式平台是在坐底式平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深水浮式平台,解决了固定式平台不适于深水开发的问题。张力腿平... 深海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深海钻采平台及辅助装备、物探装备、水下工程装备、深海运载与作业装备、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等。半潜式平台是在坐底式平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深水浮式平台,解决了固定式平台不适于深水开发的问题。张力腿平台是在半潜式平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深水顺应式平台,解决了传统移动式平台的运动性能和定位难以满足深水作业需求的问题。单柱式平台的优点是运动稳定,安全性好,动态定位方便,便于拖航和安装,造价低。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使海上油田开发避免了远距离长输管道和终端设施建设所需的工程投资,生产系统投产快、投资低,可转移重复使用,实现了油田的全海式开发。另外,随着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在深海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水下工程装备需求迅速上升。我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升式钻井平台、坐底式钻井平台、导管架式平台三个技术系列,"海洋石油708"勘察船和"海洋石油981号"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我国在役的半潜式平台3座、FPSO船14艘。虽然我国海工企业已具备建造深海半潜式平台、FPSO的能力,但在规模、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 半潜式平台 张力腿平台 浮式生产储卸油船 深水作业 水下工程装备
原文传递
近三十年修建的深海穿越工程和从中获得的教训 被引量:1
11
作者 Gusro.,Y 刘伟 《隧道及地下工程》 2000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分析了近三十年来建成的四座大型海底隧道并回顾了从这些工程中获得的教训。
关键词 水下隧道 规划 施工 成功指标 深海穿越工程
下载PDF
烟台市污水深海排放工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玉强 王文喜 《环境导报》 2002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烟台市 深海排放工程 污水排放
下载PDF
深海爬游机器人概念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虹 王心亮 +4 位作者 魏伟 刘智 马哲松 郑超 唐平鹏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6,共8页
深海机器人是深海工程领域的重要装备。对比分析目前已研制的深海机器人的特点,以深海复杂海底大范围移动和精确稳定探测作业为应用目标,提出一种既可在深海游动又可在海底爬行的新型爬游机器人概念,并对爬游机器人方案、技术指标和主... 深海机器人是深海工程领域的重要装备。对比分析目前已研制的深海机器人的特点,以深海复杂海底大范围移动和精确稳定探测作业为应用目标,提出一种既可在深海游动又可在海底爬行的新型爬游机器人概念,并对爬游机器人方案、技术指标和主要特点进行介绍。在分析其使用环境和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传统水下机器人的爬游机器人特有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运动姿态调节、多肢多关节协同抗扰流、低能耗运动规划、运动关节高压密封以及总体集成与优化等。最后,介绍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 深海潜水器 深海爬游机器人
下载PDF
海底热液硫化物——深海采矿前沿探索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六怀 陈新明 高宇清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结合深海采矿的现状,以海底热液硫化物这一潜在开采对象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动态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海底热液硫化开采远景,在剖析海底热液硫化物开采研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海底热液硫化物是我国海洋采矿发展的新契机... 结合深海采矿的现状,以海底热液硫化物这一潜在开采对象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动态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海底热液硫化开采远景,在剖析海底热液硫化物开采研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海底热液硫化物是我国海洋采矿发展的新契机,并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大洋战略逐步完善我国深海基础机电产品及工程装备研发体系,结合海底热液硫化物探测技术的发展,同步开展开采系统的前期研究工作,从而引导并推进我国深海采矿及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海底热液硫化物 开采环境 深海基础机电产品及工程装备研发体系:海洋工程技术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参加第二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
15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第二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设备研制”启动会于2014年11月1—3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龚晓南院士、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出席会议,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水... 第二届海洋工程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设备研制”启动会于2014年11月1—3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龚晓南院士、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出席会议,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部岩土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展林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本次会议。参加本次研讨会共有50余位工程地质领域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海洋工程地质 战略研讨会 龚晓南 深海工程 研制项目 科研仪器 设备研制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工程
下载PDF
深海聚合材料的使用特性
16
作者 李忠林 《现代科技译丛(大连)》 1992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深海工程 聚合材料 复合材料
全文增补中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亚军 赵德有 马骏 《船舶力学》 EI 2003年第5期65-69,共5页
将经典最优控制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受随机波浪力作用下的海洋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由于神经网络的鲁棒性、容错性和很好的泛化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是可行、有效的,并且克服了传统算法本身的时滞问题... 将经典最优控制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受随机波浪力作用下的海洋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由于神经网络的鲁棒性、容错性和很好的泛化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是可行、有效的,并且克服了传统算法本身的时滞问题,为海洋平台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海洋平台 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 最优控制 BP神经网络模型 深海工程
下载PDF
牺牲阳极材料在深海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丁枫林 李祯 +4 位作者 张一晗 张海兵 马力 马宁 张馨月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100-109,共10页
重点归纳了对牺牲阳极性能影响较大的多个典型深海环境因素,分析了适用于深海环境的牺牲阳极类型,整理了基于大数据的元素基因图谱分析方法,并总结出目前深海环境牺牲阳极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 深海环境 牺牲阳极 腐蚀 元素基因图谱 深海工程 大数据
下载PDF
我国造船业发展的新定位及海工装备用钢生产技术趋向 被引量:6
19
作者 东涛 《轧钢》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我国造船业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和海洋开发对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所调整的产业新定位,论述了我国钢铁业在海工装备用厚钢板生产中冶炼、轧制和热处理技术要点,介绍了国内外大热量输入焊接钢板、油船货油舱耐腐钢板、深海工程用耐磨耐低... 针对我国造船业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和海洋开发对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所调整的产业新定位,论述了我国钢铁业在海工装备用厚钢板生产中冶炼、轧制和热处理技术要点,介绍了国内外大热量输入焊接钢板、油船货油舱耐腐钢板、深海工程用耐磨耐低温钢板的研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船业 海工装备用钢 大热量输入焊接钢板 油船货油舱耐腐钢板 深海工程用耐磨损、耐低温钢板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he artificial seabed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ation pretrial wel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永峰 纪少君 唐长全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9年第3期246-251,共6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cent highly significant activity of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COS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 COSL conducted pretrial drilling in June of 2008.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key resea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cent highly significant activity of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COS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 COSL conducted pretrial drilling in June of 2008.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key research and new practices which led to the fabrication of related equipment which was evaluated in the trial. The market for deepwater drilling in the world has grown over the past 10 years but there are few drilling vessels or platforms suitable for drilling in deepwater or super deepwater. China needs equipment capable of deepwater drilling operations. COSL has some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s, but they are only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operations in water depths less than 475 m. An enabling technology, referred to as an artificial seabed, has been under development by COSL since 2004, and it appl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experiences of many experts in deepwater drilling. COSL hopes this technology will allow drilling to depths of approximately 1 000-1 500m with its current platforms. The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s in fabrication and necessary upgrades to equipment for extending deepwater drilling. The pretrial well was executed at a water depth of nearly 500m. COSL will drill the trial well around 2009 at the same loc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water artificial buoyancy seabed model test maximum loading forces pretrial wel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