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交比例对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优势树种叶片资源获取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龙靖 何小芳 +4 位作者 陆宏芳 刘楠 林永标 杨龙 王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在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种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分别为5׃5、6׃4、7׃3、8׃2)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优势乡土树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 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在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种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分别为5׃5、6׃4、7׃3、8׃2)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优势乡土树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和速生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叶片生理、结构和化学性状在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差异。结果表明,4优势造林树种的叶片性状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灰木莲的比叶面积(SLA)、光合磷利用效率(PPUE)、单位质量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_(mass))和蒸腾速率(T_(mass))以及叶片养分含量最高,说明灰木莲采取资源获取型的生态策略;尾叶桉的SLA、A_(mass)、T_(mass)及叶片养分含量最低,但具有最高的PPUE,说明尾叶桉兼顾了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的物种特征。灰木莲与尾叶桉在SLA、A_(mass)、T_(mass)、PPUE、叶片氮含量和氮磷比等叶片性状上几乎没有任何重叠,说明灰木莲与尾叶桉之间的叶片资源利用高度互补,可能是与尾叶桉混交的理想树种。物种水平上,灰木莲叶片氮含量、华润楠叶片磷含量以及干季时阴香叶片A_(mass)和PPUE随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树种混交比例对于4造林树种的叶片结构、化学和生理性状的影响不大;林分水平上,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的比叶面积、光合能力以及叶片氮磷比显著高于尾叶桉纯林,说明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能够提高林分整体的光捕获和光合能力,但同时也加剧了植物生长的磷限制。因此,建议在未来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的构建与改造中,应优先挑选与桉树资源利用互补并能够优化混交林磷素循环利用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乡土树种 混交比例 叶片性状
下载PDF
造林密度和混交比例对水曲柳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肖伟伟 王龙凤 王树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和混交比例下水曲柳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培养大径材水曲柳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帽儿山林场1998年营造的4种不同造林密度(分别为10000、4400、2500和2200株/hm^(2))的水曲柳纯林以...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和混交比例下水曲柳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培养大径材水曲柳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帽儿山林场1998年营造的4种不同造林密度(分别为10000、4400、2500和2200株/hm^(2))的水曲柳纯林以及两种不同混交行数比(分别为1∶1和3∶3)、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的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水曲柳的生长指标、形质指标和空间利用能力指标,运用改进层级分析法获得综合评价值。【结果】4400株/hm^(2)、10000株/hm^(2)纯林中水曲柳生长指标评价值和空间利用能力评价值比2500株/hm^(2)纯林分别降低3.15%、2.58%和8.62%、2.58%,2200株/hm^(2)纯林中水曲柳生长指标评价值、形质指标评价值和空间利用能力指标评价值分别比2500株/hm^(2)纯林提高21.89%、7.41%和2.94%。混交行数比1∶1和3∶3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生长指标评价值、形质指标评价值和空间利用能力指标评价值分别比2500株/hm^(2)纯林提高12.18%、9.05%、17.92%和22.98%、12.14%、25.77%。水曲柳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为混交行数比3∶3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2200株/hm^(2)纯林、混交行数1∶1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2500株/hm^(2)纯林、4400株/hm^(2)纯林和10000株/hm^(2)纯林。【结论】随着造林密度的降低纯林水曲柳个体质量显著提高,混交林能显著提高水曲柳个体质量,建议营造密度为2500株/hm^(2)混交行数比为3∶3的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人工林 形质 造林密度 混交比例
下载PDF
混交比例对西南桦和红锥早期生长与竞争的影响
3
作者 邹扬东 王春胜 +3 位作者 尹海锋 贾宏炎 董琼 曾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究混交比例对西南桦和红锥生长及其竞争状况的影响,为其合理混交配置进而实现其混交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6年生西南桦和红锥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林为对象,开展1∶1、1∶3和1∶5(西南桦∶红锥)混交处理以... 【目的】探究混交比例对西南桦和红锥生长及其竞争状况的影响,为其合理混交配置进而实现其混交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6年生西南桦和红锥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林为对象,开展1∶1、1∶3和1∶5(西南桦∶红锥)混交处理以及西南桦和红锥纯林的生长调查,采用Hegyi方法计算种内、种间竞争指数,对比分析各混交处理间林木生长及竞争差异,阐明林木生长与竞争的相关性。【结果】与纯林相比,各混交比例处理对西南桦的树高、胸径、冠幅、胸高断面积、冠长、树冠体积和树冠表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红锥而言,仅1∶1混交处理的胸径、冠幅、冠长、冠体积和冠表面积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分内西南桦的种内竞争指数随红锥占比增大而显著下降,而红锥的种内竞争指数随红锥占比增大而显著增加;西南桦的种间竞争指数以1∶1混交比例处理为最高,而红锥的种间竞争指数以1∶3混交比例处理为最高。西南桦和红锥的种内竞争指数均与其自身的胸径、树高、冠幅、胸高断面积、冠长、冠体积、冠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径比、冠比率显著正相关;西南桦的种间竞争指数与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胸高断面积、冠体积、冠表面积显著负相关,而红锥的种间竞争指数仅与树高呈负相关。【结论】综上所述,1∶1混交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西南桦与红锥混交林营建的推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比例 西南桦 红锥 效应 竞争指数
下载PDF
杉木樟树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光强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胸径均逐渐增大。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其各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均呈现模式D林分(樟树纯林)的>模式B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3∶7)的>模式A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6∶4)的>模式C林分(杉木纯林)的;相同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绝大部分在不同混交模式林分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20~40 cm土层的,最低为40~60 cm土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樟树 混交比例 林分生长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罗俊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1期168-171,共4页
为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的影响,以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地点,以杉木-枫香混交林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交比例下混交林杉木和枫香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枫香的生长速... 为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的影响,以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地点,以杉木-枫香混交林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交比例下混交林杉木和枫香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枫香的生长速度总体较杉木快,枫香的比例对混交林的生长过程影响较大,不同混交比例处理组杉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由大到小均为A、B、C、D,且差异显著(P<0.05);枫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由大到小也均依次为A、B、C、D,但差异较小,树高和胸径差异不显著,只有材积差异显著。杉木-枫香混交林建设过程中,枫香比例在20%以下有利于混交林的生长。以期为杉木枫香混交林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比例 杉木 枫香 生长状况
下载PDF
模拟楠木杉木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对净生产力和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田晓 刘苑秋 +4 位作者 魏晓华 张桧 王伟峰 郑吉 胡靖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森林生态学家J.P.(Hamish)Kimmins教授主持开发的混合型模型FORECAST,模拟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混交比例下(楠木纯林、楠木杉木混交比为5∶1、4∶1、3∶1、1∶1、1∶3以及杉木纯林)林分在未... 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森林生态学家J.P.(Hamish)Kimmins教授主持开发的混合型模型FORECAST,模拟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混交比例下(楠木纯林、楠木杉木混交比为5∶1、4∶1、3∶1、1∶1、1∶3以及杉木纯林)林分在未来300年内净生产力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模拟结果显示:楠木杉木混交比为3∶1所获得的净生产力要高于其他混交比例,也明显高于杉木纯林,在较好立地、中等立地下分别达15.24 t/(hm2·a)和13.28 t/(hm2·a)。楠木×杉木混交比例3∶1的树干碳储量和乔木碳储量的累积将达到最大。楠木纯林以及楠木与杉木混交比例大于1的混交林的土壤碳储量在300年的模拟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杉木纯林以及楠木与杉木比小于1的混交林的土壤碳储量在300年的模拟时间内则呈现下降趋势,且混交林中随着楠木比例的减少土壤退化趋势越严重。较好立地的净生产力和碳储量要优于较差立地,且楠木杉木混交比例为3∶1时净生产力和固碳能力最强,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获得最大干材量的经济角度还是从维持森林生产力角度来讲,楠木杉木混交比例3∶1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CAST模型 楠木 混交比例 净生产力 碳储量
下载PDF
杉阔混交林混交比例确定的新途径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思祖 黄宝龙 +1 位作者 洪伟 俞新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根据Lotka Volterra种间竞争的原理确定混交比例。结果表明 :目的树种 (杉木 )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依混交树种不同而异 ,目的树种与同一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亦因立地条件而变化 ,它们的混交比例的变动系数依混交树种而异。采用这种方法... 根据Lotka Volterra种间竞争的原理确定混交比例。结果表明 :目的树种 (杉木 )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依混交树种不同而异 ,目的树种与同一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亦因立地条件而变化 ,它们的混交比例的变动系数依混交树种而异。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目的树种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 混交比例 树种 立地条件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安落叶松与白桦最佳混交比例——以阿尔山林区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菁 骆有庆 石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43-4949,共7页
选取内蒙古阿尔山林区7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松桦混交林,包括落叶松纯林、白桦纯林及5种不同比例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和昆虫种群丰富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种群在乔木层混交状况梯度下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和昆虫种... 选取内蒙古阿尔山林区7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松桦混交林,包括落叶松纯林、白桦纯林及5种不同比例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和昆虫种群丰富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种群在乔木层混交状况梯度下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和昆虫种群分布受乔木层混交状况影响显著。同时,郁闭度能改变其分布状况及决定于松桦比例。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比例介于5∶5和7∶3之间时最有利于森林多样性,是进行林分疏伐的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白桦 混交比例 经营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杉木与红锥混交林生长量及混交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云鹏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对红锥纯林、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的10年生林分的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7杉3锥林分蓄积量最大,8杉2锥林分次之,... 对红锥纯林、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的10年生林分的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7杉3锥林分蓄积量最大,8杉2锥林分次之,9杉1锥林分再次之,红椎纯林的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红锥树种数量的增加,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水溶性N、速效P含量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7杉3锥是3种混交比例中最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杉木 混交比例 生长量
下载PDF
基于物种多样性的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及混交比例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奕茹 李际平 +1 位作者 曹小玉 唐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7,共8页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000株/hm^2)、中密度(B:1200~1600株/hm^2)、高密度(C:2000~2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200~1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闽楠 混交比例 林分密度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和大叶榉幼苗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查美琴 成向荣 +3 位作者 虞木奎 韩有志 汪成 江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556-8567,共12页
了解林木功能性状在不同培育模式下的变异和关联,对揭示林木生态适应性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亚热带地区两种常见人工林树种杉木、大叶榉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盆栽试验:单一杉木(4C),单一大叶榉(4Z)和杉木... 了解林木功能性状在不同培育模式下的变异和关联,对揭示林木生态适应性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亚热带地区两种常见人工林树种杉木、大叶榉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盆栽试验:单一杉木(4C),单一大叶榉(4Z)和杉木、大榉树3种混栽模式(1C3Z、2C2Z、3C1Z),研究不同混交比例对其叶、茎、根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杉木总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混栽模式下显著减小,而比叶面积显著增大;根长和比根长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叶、茎、根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在混栽模式下显著低于4C处理,不同混栽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2)大叶榉单叶面积在3C1Z处理下最高,总叶面积随大叶榉在树种组成中所占比例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比叶面积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叶干物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在2C2Z处理下最大,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2C2Z处理下最小;根长在3C1Z处理下显著增大,比根长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叶、茎、根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随大叶榉在树种组成中所占比例的降低而逐渐增大。综合来看,杉木和大叶榉混合处理中杉木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而大叶榉相反;随杉木在混栽处理中比例减少,其主要通过增加比叶面积,提高净光合速率,减少茎生物量积累来适应种间竞争关系;而大叶榉随其在混栽处理中比例的减少,显著增加叶面积和根长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地下资源分配,提高地上茎生物量积累。因此,树种混交比例将显著影响林木功能性状及其生物量积累,选择适宜混交比例对混交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比例 功能性状 种间关系 杉木 大叶榉
下载PDF
不同混交比例的杉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石昊楠 李伟坡 +2 位作者 李智华 王义贵 杨小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41,共8页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5种类型,分别监测各类型群落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混交比例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杉木比例5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胡枝子和楤木,草本层优势种为狗脊蕨等阴生性植被;在杉木比例9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为山苍子等阳生性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为瓜蒌等阳生性植被。灌草的物种多样性在杉木比例50%与60%的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2)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了pH、全钾、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混交比例的影响相似,均随杉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更多的土壤养分在杉木比例50%下达到最大。3)土壤容重、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杉木比例在50%~70%之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在与本研究区立地条件相似地区营造杉阔混交林时,可将杉木比例营造为50%~70%,本研究结果可对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 混交比例 土壤养分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种明 《武夷科学》 200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本研究通过楠杉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三个不同混交比例处理中,以楠2×杉1株间混交闽楠的树高、地径生长最好,与楠1×杉1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营造楠杉混交林提供可借鉴的科... 本研究通过楠杉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三个不同混交比例处理中,以楠2×杉1株间混交闽楠的树高、地径生长最好,与楠1×杉1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营造楠杉混交林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依据,而且楠杉混交林分具有互利双赢的良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杉木 混交比例
下载PDF
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国平 《林业科技情报》 2019年第2期23-25,共3页
近年来,各相关林场在采伐人造针叶林的过程中,广泛存在针叶类树木数量下降的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状况不断恶化,对针叶林的生产运营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确保林场林地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证区域生态的多样化,各林场相继采... 近年来,各相关林场在采伐人造针叶林的过程中,广泛存在针叶类树木数量下降的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状况不断恶化,对针叶林的生产运营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确保林场林地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证区域生态的多样化,各林场相继采用针阔混交的造林模式,以促进林场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恢复与增强。以紫金县东风林场为例,简要概述了东风林场的混交林试验环境与试验条件,探讨了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模式的设计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东风林场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火力楠 混交比例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下载PDF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方式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翁金粦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9期157-159,共3页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7杉3红林分蓄积量最大,5红5杉林分次之,10杉林分再次之,红豆树纯林蓄积量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7杉3红林分蓄积量最大,5红5杉林分次之,10杉林分再次之,红豆树纯林蓄积量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中红豆树树种比重增加,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N、水溶性N、速效P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7杉3红是3种红豆树造林模式中的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杉木 混交比例 生长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比例选择及混交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随起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在福建省南平市葫芦山国有林场开展闽粤栲、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闽粤栲胸径、材积生长量和马尾松的树高、材积生长量,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闽粤栲的树高生长、马尾松的胸径... 在福建省南平市葫芦山国有林场开展闽粤栲、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闽粤栲胸径、材积生长量和马尾松的树高、材积生长量,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闽粤栲的树高生长、马尾松的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林地生产能力。10栲纯林、7栲3马、5栲5马、7马3栲、10马纯林等5种造林模式中,以7栲3马单位面积蓄积最高,5栲5马次之,10马纯林最低。适当增加闽粤栲的比例,有利于闽粤栲、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 马尾松 混交比例 效果
下载PDF
福建柏与香樟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细银 《江西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3-6,共4页
福建柏与香樟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福建柏、香樟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均有极显著影响,对福建柏树高生长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对香樟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 福建柏与香樟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福建柏、香樟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均有极显著影响,对福建柏树高生长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对香樟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混交比例与立地质量等级的交互作用明显,应根据不同的立地质量等级选择不同的混交比例,Ⅰ、Ⅱ类地以7柏3樟最好,Ⅲ类地以7樟3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香樟 混交比例 立地质量 等级 生长量
下载PDF
杉木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肇守 《绿色科技》 2016年第3期31-32,共2页
对杉木和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存在不同差异,杉枫3∶1混交林分蓄积量最大,杉枫2∶1混交林分蓄积量次之,杉枫1∶1混交林分蓄积量再次之,杉木和枫香纯林林分蓄积量最小... 对杉木和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存在不同差异,杉枫3∶1混交林分蓄积量最大,杉枫2∶1混交林分蓄积量次之,杉枫1∶1混交林分蓄积量再次之,杉木和枫香纯林林分蓄积量最小。在积极采用了营林新技术和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杉枫3∶1混交造林其林分蓄积量、生物量最大,树种结构合理,生态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枫香 混交比例 造林效果
下载PDF
枫香与杉木混交比例选择及种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4期106-109,113,共5页
枫香与杉木种间关系协调,是一个优良的混交组合,开展枫香、杉木混交,可解决杉木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枫香、杉木混交,对两者的径、高生长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以及林分蓄积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混交比例... 枫香与杉木种间关系协调,是一个优良的混交组合,开展枫香、杉木混交,可解决杉木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枫香、杉木混交,对两者的径、高生长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以及林分蓄积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混交比例间枫香和杉木的径高、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有机质、全P、全N、水解性N、速效P、速效K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5种混交比例中,5杉5枫的混交效果最好。不同混交比例,对枫香、杉木的种间关系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且这种影响随林分年龄增长呈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 杉木 混交比例 连年生长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广发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4期62-63,127,共3页
为探讨杉木枫香混交林的营造技术,特开展了杉木枫香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枫香混交林,枫香的生长速度大于杉木,枫香在林冠的上层,杉木在林冠的下层,枫香的比例决定着混交林的成败。杉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均表现为A>... 为探讨杉木枫香混交林的营造技术,特开展了杉木枫香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枫香混交林,枫香的生长速度大于杉木,枫香在林冠的上层,杉木在林冠的下层,枫香的比例决定着混交林的成败。杉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均表现为A>B>C>D,且差异显著(p<0.05);枫香的树高、胸径、材积也均表现为A>B>C>D,但差异较小,树高和胸径差异不显著,只有材积差异显著。因此,枫香的比例不宜大于20%,以10%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枫香 混交比例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