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细颗粒悬浮物矿井水的混凝沉淀参数优化
1
作者 侯嫔 秦浩铭 +4 位作者 刘昊 徐东莹 贾舒涵 张周爱 王建兵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5,共8页
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矿井水中悬浮颗粒物粒径小、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参数,分析了矿井水中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50 mg/L,非离子型... 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矿井水中悬浮颗粒物粒径小、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参数,分析了矿井水中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50 mg/L,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投加量5.0 mg/L,快速搅拌(300 r/min)时间1 min,慢速搅拌(50 r/min)时间8 min,静置时间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悬浮物(SS)质量浓度为5.0 mg/L,去除率为99.1%,相比单独投加PAC时,10μm以下的细颗粒物去除率提高了25.9%,矿井水的ζ电位由-40.9 mV降低至-16.3 mV,说明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主要为PAC吸附电中和作用和聚丙烯酰胺(PAM)吸附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细颗粒 悬浮物 混凝沉淀 参数优化 ζ电位 混凝机理
下载PDF
油田废水的混凝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金鑫 史彩通 +8 位作者 许兰洲 岳雯 商亚博 黄俊玮 许路 石烜 白雪 宋吉娜 金鹏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国内油田的开发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油田开发与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油田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石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目前,混凝工艺因其成熟、经济、实用等特点成为油田废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综述了混凝... 国内油田的开发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油田开发与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油田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石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目前,混凝工艺因其成熟、经济、实用等特点成为油田废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综述了混凝工艺处理油田废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油田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工艺,阐述了典型混凝剂在油田废水中的应用,并列举了新型复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用于提升混凝效果的工艺技术。此外,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着重分析了混凝工艺处理油田废水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油田废水混凝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废水 混凝工艺 混凝
下载PDF
新型聚镧混凝剂的制备及其在低温低浊水中的深度除磷性能
3
作者 吴兵党 潘莹露 +3 位作者 赵勤政 吴玮 许晓毅 黄天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针对铁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中深度除磷性能欠佳的问题,基于镧和磷酸根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选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镧源、有机配体和原料(酸、碱、醇、水)配比制备了一系列聚镧混凝剂(LXC),所得材料中镧的质量分数均为30%~33%,混... 针对铁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中深度除磷性能欠佳的问题,基于镧和磷酸根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选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镧源、有机配体和原料(酸、碱、醇、水)配比制备了一系列聚镧混凝剂(LXC),所得材料中镧的质量分数均为30%~33%,混凝絮体颗粒尺寸达1600μm,且在5 min内即可完成沉降过程。以LaCl_(3)和聚氯化铝(PAC)为对照样品,评估了LXC对学校河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1.0±0.1)mg/L]、阳澄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1±0.3)mg/L]和石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8±0.2)mg/L]的深度除磷、除浊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投加量下LXC对不同水样的除磷效果均优于LaCl_(3)和PAC,适宜条件下混凝出水中残余磷质量浓度低于0.02mg/L,均达到深度除磷效果。该研究为深度除磷、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聚镧混凝 低温低浊 除磷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油气田采出废水化学混凝处理技术研究
4
作者 蒙思锦 袁银春 +1 位作者 张瑶 何忠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西部某油田采出废水为研究对象,以废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室内开展了化学混凝处理试验,考察了处理条件对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混凝剂对目标废水均能起到一定的处理效果,其中复合混凝剂FHR... 以西部某油田采出废水为研究对象,以废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室内开展了化学混凝处理试验,考察了处理条件对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混凝剂对目标废水均能起到一定的处理效果,其中复合混凝剂FHR-10的效果最好。适合目标废水化学混凝处理技术的最优试验参数为复合混凝剂FHR-10的加入量为80 mg/L,助凝剂膨润土的加入量为30 mg/L,废水pH值为7,试验温度为40℃,搅拌速率为80 r/min,沉降时间为10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废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可分别降低至5.3 mg/L和1.8 mg/L,能够达到污水回注的相关标准。化学混凝处理技术对目标油田采出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化学混凝 混凝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复合混凝剂中Ca^(2+)对高溶解态磷坑塘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程紫微 王涛 +5 位作者 郭忠 马龙 张俊 王玉飞 黄晨慧 徐慧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87-95,147,共10页
文章以Ca^(2+)改性后的AlCl_(3)和PACl作为混凝剂进行混凝实验,通过出水浊度、余铝、总磷、絮体粒径及有机物组成等分析改性后混凝剂的作用机理,探讨混凝剂中存在的Ca^(2+)对高磷坑塘水混凝效果的影响机制。浊度去除方面,低投加量下Ca^(... 文章以Ca^(2+)改性后的AlCl_(3)和PACl作为混凝剂进行混凝实验,通过出水浊度、余铝、总磷、絮体粒径及有机物组成等分析改性后混凝剂的作用机理,探讨混凝剂中存在的Ca^(2+)对高磷坑塘水混凝效果的影响机制。浊度去除方面,低投加量下Ca^(2+)可明显降低出水浊度。当投加量为0.10 mmol/L时,PACl出水浊度下降了33.52 NTU,AlCl_(3)出水浊度下降了28.72 NTU。余铝去除方面,当AlCl_(3)作混凝剂时,Ca^(2+)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剂的电中和能力来降低出水余铝浓度。溶解态磷去除方面,Ca^(2+)与磷酸根反应或通过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来增加溶解态磷的去除率。当投加量为0.20 mmol/L时,Ca^(2+)浓度为0.9 mmol/L,PACl溶解态磷去除率较未改性前提高16.1%。絮体粒径方面,Ca^(2+)可以促进颗粒之间脱稳凝聚,增加絮体粒径和分形维数,AlCl_(3)在0.20 mmol/L投加量下絮体粒径增加79μm。并且Ca^(2+)的加入使AlCl_(3)生成的絮体抗剪切能力更强,但是絮体受到破坏后更不容易恢复,使PACl形成絮体强度因子和恢复因子变大。有机物去除方面,Ca^(2+)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对于0.20 mmol/L投加量,Ca^(2+)为0.06 mmol/L投加量条件下AlCl_(3)改性后混凝剂荧光响应值由1100降至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高磷 CA^(2+) 复合混凝
下载PDF
扩散控制条件下铝基混凝剂除低浓度磷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能能 吴福雨 +6 位作者 张龙 樊小东 马彪 高磊 徐慧 黄晨慧 王希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AlCl_(3)和Al_(13)铝基混凝剂在深度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磷形态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AlCl_(3)表现出优异的控磷能力,AlCl_(3)能够在2 h静沉后使总磷(TP)下降至9μg/L,并可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溶解态磷,而Al_(13)对吸...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AlCl_(3)和Al_(13)铝基混凝剂在深度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磷形态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AlCl_(3)表现出优异的控磷能力,AlCl_(3)能够在2 h静沉后使总磷(TP)下降至9μg/L,并可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溶解态磷,而Al_(13)对吸附态磷的去除效果更好;AlCl_(3)和Al_(13)都有助于表层水中颗粒态磷的去除,在pH=7.5的条件下,磷以Al-P沉淀的形式得以去除;AlCl_(3)具有更优的有机物去除能力,能够在0.5 h时使DOC浓度快速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控磷药剂和投药量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原位磷污染控制策略及维护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控制 铝基混凝 磷形态 混凝 除磷
下载PDF
污水混凝处理实验PAC实验参数优化
7
作者 于志英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混凝沉淀实验工艺根据污水中胶质颗粒和细小悬浮颗粒的性质及浓度,正确选择混凝剂和控制混凝过程的工艺条件以提高混凝沉淀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污水原液配制类型、混凝剂的种类(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混凝剂及助凝剂的投加量、pH值... 混凝沉淀实验工艺根据污水中胶质颗粒和细小悬浮颗粒的性质及浓度,正确选择混凝剂和控制混凝过程的工艺条件以提高混凝沉淀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污水原液配制类型、混凝剂的种类(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混凝剂及助凝剂的投加量、pH值等因素对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优化实验参数,为降低水处理成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实验 混凝 浊度 去除率
下载PDF
基于混凝预处理的超滤净水工艺研究进展
8
作者 唐朝春 冯文涛 +3 位作者 徐豪佑 阮以宣 陈钧杰 耿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膜污染是超滤工艺大规模运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介绍超滤膜净水工艺膜污染的原理及其污染物。详述基于混凝预处理的三种超滤膜工艺:传统超滤工艺、短流程超滤工艺、一体式絮体-超滤工艺。以短流程超滤工艺为重点,阐述近年来以混凝预处理... 膜污染是超滤工艺大规模运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介绍超滤膜净水工艺膜污染的原理及其污染物。详述基于混凝预处理的三种超滤膜工艺:传统超滤工艺、短流程超滤工艺、一体式絮体-超滤工艺。以短流程超滤工艺为重点,阐述近年来以混凝预处理工艺来缓解超滤净水工艺膜污染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滤饼层结构对膜污染的影响,以及混凝预处理缓解超滤膜污染的作用原理,为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超滤 净水工艺 膜污染 滤饼层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法优化混凝-吸附工艺的条件研究
9
作者 朱晓彦 王丽丽 樊开青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1期86-89,105,共5页
以江苏省句容市某污水厂的进水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曲面法对混凝-吸附组合工艺强化一级处理时脱氮除磷和“碳捕捉”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借助Design-expert软件中的Miscellaneous模型建立了以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 以江苏省句容市某污水厂的进水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曲面法对混凝-吸附组合工艺强化一级处理时脱氮除磷和“碳捕捉”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借助Design-expert软件中的Miscellaneous模型建立了以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去除率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对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吸附剂硅藻土(DE)的复配比、水力条件-搅拌强度2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吸附组合工艺降碳、脱氮、除磷效果均优于单一吸附工艺和常规的混凝工艺,其效果主要受药剂间的复配比的影响,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显著性,预测结果与工程实际有较好的吻合度。经模型优化,在总投药量不变的情况下,PAC和DE最佳复配比为1∶1.92,最佳水力条件——搅拌强度为388 r/min,此时CODCr、NH3-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4%、52.1%和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强化混凝 聚合氯化铝 硅藻土
下载PDF
CFRP-UHPC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汪振坤 王西来 《福建建材》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碳纤维(CFRP)、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普通混凝土构件进行了静态模拟,着重探讨了UHPC加固和CFRP加固对混凝土柱轴向抗压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UHPC与CFRP加固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碳纤维(CFRP)、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普通混凝土构件进行了静态模拟,着重探讨了UHPC加固和CFRP加固对混凝土柱轴向抗压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UHPC与CFRP加固的混凝土柱相较于未加固柱在承载力上显著提升,尤其是采用CFRP包裹加固方式,其承载能力相比仅用UHPC加固提高19.9%。研究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有效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UHPC)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 混凝土柱 轴向压缩性能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污水处理高密池混凝加药预测研究
11
作者 马帅印 王晨 +4 位作者 卢津 孔宪光 殷磊 陈改革 张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高密池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关键且复杂的一个环节,而混凝加药过程在高密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针对混凝加药非线性、大迟滞性、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性,为实现加药量的预测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提出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 高密池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关键且复杂的一个环节,而混凝加药过程在高密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针对混凝加药非线性、大迟滞性、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性,为实现加药量的预测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提出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以及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残差组合预测方法,PCA降维和LSTM残差优化能够有效提高ELM的预测精度,同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得到最优方法。利用污水处理数据进行验证,所提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4%,均方误差根为0.63%。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预测精度上明显优于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预测方法,为混凝加药量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池 混凝加药 组合预测 极限学习机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镧离子辅助混凝沉淀去除水体中氟离子的研究
12
作者 刘雨秋 代林莉 +2 位作者 张永奎 刘小龙 王雅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在含氟废水中投加可溶性镧盐,形成La-F胶体,再利用氯化铁-氧化钙-聚丙烯酰胺(PAM)混凝体系沉淀去除水体中的氟离子。利用较优的除氟工艺,即La^(3+)∶F-(摩尔比)=2∶3,pH=5,PAM∶F-(质量比)=5∶1,处理初始氟离子浓度为20~200 mg/L的... 通过在含氟废水中投加可溶性镧盐,形成La-F胶体,再利用氯化铁-氧化钙-聚丙烯酰胺(PAM)混凝体系沉淀去除水体中的氟离子。利用较优的除氟工艺,即La^(3+)∶F-(摩尔比)=2∶3,pH=5,PAM∶F-(质量比)=5∶1,处理初始氟离子浓度为20~200 mg/L的含氟废水,可将出水氟离子浓度控制在1 mg/L以下。由于La^(3+)与F-之间较强的亲和作用,二者在水中可形成以LaF_(x)(OH)_(3-x)形式存在的胶体颗粒,后续加入的氯化铁和氧化钙破坏了胶体体系的稳定状态,并通过Fe^(3+)和PAM的凝聚-絮凝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氟离子。该工艺的沉淀副产物可作为染料废水脱色用吸附剂,其对模拟污染物刚果红的吸附容量达337.8 mg/g,且大部分有效吸附发生在前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离子 含氟废水 胶体 混凝沉淀
下载PDF
基于两级强化化学混凝沉淀法的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深度除氟研究
13
作者 李金印 杨曦 +3 位作者 黄维巍 罗本福 陈强 黄以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针对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处理厂深度除氟至1.5 mg/L的需求,充分利用CaCl_(2)和废水处理厂内PAC、PAM等常规混凝剂及投加设施,考察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端与尾端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氟、一级/两级化学絮凝沉淀法除氟的效能。结果表明:... 针对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处理厂深度除氟至1.5 mg/L的需求,充分利用CaCl_(2)和废水处理厂内PAC、PAM等常规混凝剂及投加设施,考察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端与尾端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氟、一级/两级化学絮凝沉淀法除氟的效能。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不适合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投加200 mg/LCaCl_(2)仅能将[F-]由10 mg/L降至6.8 mg/L;一级化学混凝沉淀法采用120 mg/LCaCl_(2)+600 mg/L PAC+3 mg/L PAM组合投加,能将[F-]由10 mg/L降至3.8 mg/L;两级化学混凝沉淀工艺的除氟效率明显优于一级,将120 mg/L CaCl_(2)+600 mg/L PAC+3 mg/L PAM按1:1分两段投加时,能将[F-]由10 mg/L降至1.38 mg/L,可达到深度除氟的目标浓度1.5 mg/L。研究可为含氟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提供深度除氟工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氟化物 深度除氟 化学混凝沉淀
原文传递
强化混凝耦合改性沸石过滤处理微污染水
14
作者 李砂 黄智研 +3 位作者 卢钒 孔艳丽 马江雅 聂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6,123,共7页
针对南方某市微污染水源水(XJ)低温低浊及氨氮问题,采用烧杯实验及中试动态运行实验进行复合助凝剂强化混凝耦合改性沸石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及氨氮效能研究。结果表明,配置的Fe/Si复合助凝剂在絮凝初期投加时明显提高了低温低浊水的出水... 针对南方某市微污染水源水(XJ)低温低浊及氨氮问题,采用烧杯实验及中试动态运行实验进行复合助凝剂强化混凝耦合改性沸石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及氨氮效能研究。结果表明,配置的Fe/Si复合助凝剂在絮凝初期投加时明显提高了低温低浊水的出水水质。复合助凝剂的存在起到良好的吸附架桥作用,提高混凝效果。强化混凝对氨氮去除作用有限,不足10%。改性沸石颗粒(MZK)能够利用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作用显著提高氨氮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83.1%。在连续中试动态运行中,出水浊度基本控制在0.6 NTU;在240 h的运行周期内,MZK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石英砂,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7.6%,出水处氨氮浓度均小于0.5 mg/L。强化混凝耦合改性沸石过滤为低温低浊及氨氮的水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 氨氮 助凝剂强化混凝 改性沸石过滤 耦合处理
原文传递
微纳米气泡共混凝工艺下多因素交互作用
15
作者 黄晓江 陈鲲宇 +3 位作者 张志强 李萍 李春波 卢金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754,共8页
为强化微纳米气泡共混凝工艺性能,本文以聚合氯化铝(PACl)、微纳米气泡进气量(Q_(g))以及溶液pH值为影响因素,以沉淀出水中腐殖酸(HA)去除效率和剩余Al^(3+)浓度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BBD)以及响应面法探究该工艺背景下各因素... 为强化微纳米气泡共混凝工艺性能,本文以聚合氯化铝(PACl)、微纳米气泡进气量(Q_(g))以及溶液pH值为影响因素,以沉淀出水中腐殖酸(HA)去除效率和剩余Al^(3+)浓度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BBD)以及响应面法探究该工艺背景下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ACl投加量、Q_(g)以及pH值均能够显著影响该工艺对HA的去除效率.但对于沉淀出水中Al^(3+)浓度而言,PACl投加量以及Q_(g)均不会造成显著影响,pH值为该响应值的显著影响因素.与常规混凝工艺相比,混凝过程中微纳米气泡的参与能够显著降低沉淀出水中剩余Al^(3+)浓度,提高混凝过程中PACl的利用效率.对HA去除效率及剩余Al^(3+)浓度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共混凝工艺更适用于处理pH值为中性的原水.上述结论再次突出了微纳米气泡共混凝工艺的优越性,同时也为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强化混凝 响应面法 BBD 腐殖酸
下载PDF
纯膜MBBR+磁混凝沉淀工艺在广东省某城市污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鹏飞 韩建博 +1 位作者 顾凤 周波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66-173,共8页
广东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该污水处理厂原工艺为“厌氧UASB+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池+生物絮凝沉淀池”,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升,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迫在眉睫。经过对多种工艺综合比选,确定将原工艺... 广东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该污水处理厂原工艺为“厌氧UASB+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池+生物絮凝沉淀池”,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升,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迫在眉睫。经过对多种工艺综合比选,确定将原工艺提标改造为“纯膜MBBR+磁混凝沉淀”,对提标改造工程开展工程设计,剖析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以“纯膜MBBR+磁混凝沉淀”为主体的提标改造工艺优势显著,可节省面积约为2600 m^(2),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厂能够连续稳定运行,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厂 提标改造 纯膜 MBBR 混凝 工程化应用
下载PDF
粉煤灰不同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
17
作者 高鹏 陈星 +1 位作者 王维 邓明科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影响,在P·O42.5级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10%、20%、30%、50%的粉煤灰。设计混凝土、粉煤灰掺量的试验配合比,将粉煤灰掺量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作为正交试验的2个变量。试验结果表明,正常...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影响,在P·O42.5级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10%、20%、30%、50%的粉煤灰。设计混凝土、粉煤灰掺量的试验配合比,将粉煤灰掺量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作为正交试验的2个变量。试验结果表明,正常环境下10%、20%、30%时的混凝土渗透率较低,抗压强度大,50%的混凝土渗透率较高且抗压强度有所减小,冻融环境下的各个数据值均小于正常环境,说明适量掺入粉煤灰掺量能够提高混凝土材料耐久性。通过对试验数据整理可知,使用所研究方法混凝土渗透率、抗压强度与统计数据均存在最大仅为1%和0.1 MPa的误差,能够将试验研究结果作为实际工程可行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掺量 高性能混凝 正交试验 电量测量
下载PDF
软化-混凝预处理高矿化度矿井水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候振华 白成 +3 位作者 李珊 张强 薛国标 程爱华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高矿化度矿井水可回用,常采用膜技术脱盐,但运行过程中Ca^(2+)、Mg^(2+)造成的膜污染极大地影响了膜性能。开展矿井水预处理降低硬度及浊度,对减轻膜污染、提高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氧化钙-偏铝酸钠软化法耦合PAC... 高矿化度矿井水可回用,常采用膜技术脱盐,但运行过程中Ca^(2+)、Mg^(2+)造成的膜污染极大地影响了膜性能。开展矿井水预处理降低硬度及浊度,对减轻膜污染、提高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氧化钙-偏铝酸钠软化法耦合PAC(聚合氯化铝)混凝法降低矿井水的硬度及浊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沉淀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加30 mg/L CaO、15 mg/L NaAlO_(2)及20 mg/L PAC,反应60 min,沉淀20 min的条件下,水样的总硬度为56.622 mg/L,总硬度去除率为46.10%,浊度去除率为88.86%,吨水药剂费用为2.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钙-偏铝酸钠软化法 聚合氯化铝混凝 高矿化度矿井水 预处理
下载PDF
混凝投药系统中的控制方式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正昱 洪雷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8期124-131,共8页
作为净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工艺,混凝投药直接决定着出水水质。因此,混凝剂的准确投加至关重要。文章首先总结了目前净水厂常用的混凝投药系统控制方法,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控制方法在混凝投药系统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归纳,并对现有研究成果的... 作为净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工艺,混凝投药直接决定着出水水质。因此,混凝剂的准确投加至关重要。文章首先总结了目前净水厂常用的混凝投药系统控制方法,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控制方法在混凝投药系统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归纳,并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主要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投药 智能控制 神经网络
下载PDF
石油石化含油废水混凝气浮处理系统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庆吉 胡景泽 +6 位作者 孙秀梅 李东 陈曦 李颖 陆浩然 王列 魏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6,共12页
随着我国油气开发过程中主力区块油气含水率的不断攀升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深入开发,油气开采伴生废水水量逐年增加。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更迭致使废水水质呈现油含量高且乳化稳定性强、悬浮物含量高且密度变小的特性。针对乳化油、分... 随着我国油气开发过程中主力区块油气含水率的不断攀升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深入开发,油气开采伴生废水水量逐年增加。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更迭致使废水水质呈现油含量高且乳化稳定性强、悬浮物含量高且密度变小的特性。针对乳化油、分散油和轻质悬浮固体的去除成为含油废水处理工艺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概述了混凝和气浮除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综述了混凝气浮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对气浮气泡产生方式、气浮池结构以及气浮耦合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旋流场与涡流场相结合,同时强化复合功能性药剂体系在涡流场中的破胶与聚结分离效果,实现集氧化、破胶、絮凝、气浮和分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混凝气浮反应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将是未来油气田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混凝 气浮 反应装置 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