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菌混合发酵乳清液及其乙醇发酵阶段工艺优化
1
作者 玛丽娜 敖日格乐 +1 位作者 斯木吉德 陶羽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选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CGMCC13907(以下简称马氏酵母CGMCC13907)和酿酒酵母AS2.119为混合发酵剂发酵乳清液制备乳清醋,并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PBD)和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优化乙醇发酵阶段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发酵阶段... 选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CGMCC13907(以下简称马氏酵母CGMCC13907)和酿酒酵母AS2.119为混合发酵剂发酵乳清液制备乳清醋,并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PBD)和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优化乙醇发酵阶段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发酵阶段的最优工艺为马氏酵母CGMCC13907接种量4.0×10^(6) CFU/mL,酿酒酵母AS2.119接种量4.5×10^(6) CFU/mL,发酵时间151 h,发酵温度40.0℃,发酵pH值5.6,姜粉用量0.09 g/100 m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乙醇浓度可达8.70%vol,比优化前增加了56.2%。因此,选用马氏酵母CGMCC13907结合酿酒酵母AS2.119混合发酵乳清液,可有效解决乳清醋制作过程中的乳糖发酵难题,并获得较理想的乙醇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液 乳清醋 酵母菌混合发酵 乙醇发酵 PBD试验设计 BBD试验设计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神农架猕猴桃果醋的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学娜 林聪聪 +1 位作者 刘睿 鲁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以神农架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酒精、醋酸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分析果醋的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最佳酒精发酵工艺为:酵母... 以神农架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酒精、醋酸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分析果醋的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最佳酒精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0.9%,乳酸菌接种量7%,初始可溶性固形物19°Bx,发酵温度27℃。在此优化条件下,酒精度为(8.82±0.57)%vol,乳酸含量为(12.15±0.73)mg/mL。最佳醋酸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8 d,醋酸菌接种量12%,初始酒精度7%vol,发酵温度32℃。在此优化条件下,醋酸含量为(4.34±0.17)g/100 mL,感官评分为80分。多菌种混合发酵猕猴桃果醋共检出15种氨基酸,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共检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17种,酸类5种,醛类2种,酮类5种,苯类2种,醇类4种,酚类1种,其他类1种。综上,多菌种混合发酵有利于促进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从而提升果醋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醋 多菌种混合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白酒糟中添加花生秧与玉米粉对其混合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梦丽 黄文明 +3 位作者 陈煜 李顺豪 韦艳群 左福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5-983,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秧和玉米(Zea mays)粉对浓香型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提高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和延长安全储存期。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花生秧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秧和玉米(Zea mays)粉对浓香型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提高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和延长安全储存期。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花生秧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的0、5%、10%;玉米粉的添加量分别为白酒糟(鲜重)的0、2%、4%。厌氧发酵后评定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厌氧发酵180 d时,添加花生秧显著提高了白酒糟的pH(P<0.05),对乳酸(LA)、乙酸(A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玉米粉显著降低了白酒糟的AA含量(P<0.05),对pH和L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降低了NH3-N/TN以及丙酸(PA)含量(P<0.05)。对照组的V-Score评分最低,为87.83,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处理组的V-Score评分最高,为97.23。2)未经厌氧发酵时,添加花生秧显著提高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添加玉米粉对DM、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厌氧发酵180 d时,添加花生秧和玉米粉均显著提高了DM、A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P<0.05)。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显著提高了CP、NDF的体外瘤胃降解率。综上所述,添加花生秧、玉米粉可改善白酒糟厌氧发酵品质,提高发酵白酒糟的体外瘤胃降解率;同时添加5%花生秧和4%玉米粉改善厌氧发酵品质的效果最好,同时添加10%花生秧和4%玉米粉提高发酵白酒糟体外瘤胃降解率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糟 花生秧 玉米粉 厌氧发酵 混合发酵 发酵品质 体外降解率
下载PDF
拮抗菌株混合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政刚 车永梅 +4 位作者 刘知祥 王耀斌 叶青 李伟 刘新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黑胫病和青枯病是危害烟草生长的主要土传病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F012和F028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等多种植物致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试验研究F012和F028混合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和青... 黑胫病和青枯病是危害烟草生长的主要土传病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F012和F028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等多种植物致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试验研究F012和F028混合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平板对峙试验中混合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抑菌率为77.91%,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1.7 mm;盆栽试验中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防效分别为74.49%和77.27%;混合发酵液能显著上调烟草叶片抗病关键基因NtPAL、NtEDS1、NtPR1和NtPR2的表达,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保护酶活性。由以上结果可知,F012和F028混合发酵液可以激活烟草防御系统,提高烟草对黑胫病和青枯病的抵抗能力。F012和F028菌株将是研制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混合发酵 烟草黑胫病 烟草青枯病 保护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毛利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沭洋 杨成 +5 位作者 朱振宇 俄广旭 王明根 王继姝 卢冬 郭雪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毛利润的影响。试验选取36只健康、2~3月龄、体重(26.0±2.2) kg的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100%的棉副产品全... 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毛利润的影响。试验选取36只健康、2~3月龄、体重(26.0±2.2) kg的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100%的棉副产品全价饲料,50%组饲喂50%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50%棉副产品全价饲料,80%组饲喂80%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20%棉副产品全价饲料。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组和80%组羔羊的胴体重、净肉重、胴体净肉率、屠宰率显著升高(P<0.05),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50%组和80%组羔羊的瘤胃、小肠和大肠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但其瘤胃指数、小肠指数、大肠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50%组和80%组羔羊背最长肌的pH_(24 h)值、亮度值(L^(*))、红度值(a^(*))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50%组和80%组的毛利润分别提高1.81%和25.00%。研究表明,饲喂50%和80%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能够提高育肥羔羊的屠宰性能,促进瘤胃、小肠和大肠的发育,改善肉品质,提高毛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副产品全混合发酵饲料 育肥羔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毛利润
原文传递
白菜废弃物与玫瑰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性能研究
6
作者 朱彤 杨红 +3 位作者 许国芹 张无敌 尹芳 柳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86-89,共4页
以白菜废弃物和玫瑰秸秆为原料,采用批量厌氧消化工艺,在水浴恒温(35±1)℃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发酵,探究不同配比的白菜废弃物与玫瑰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潜力和产气特性。结果表明,经过33 d的发酵周期,白菜废弃物与玫瑰秸秆以质量比0∶... 以白菜废弃物和玫瑰秸秆为原料,采用批量厌氧消化工艺,在水浴恒温(35±1)℃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发酵,探究不同配比的白菜废弃物与玫瑰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潜力和产气特性。结果表明,经过33 d的发酵周期,白菜废弃物与玫瑰秸秆以质量比0∶3、1∶2、2∶1、3∶0不同配比混合发酵,对应的总固体产气率分别为254、248、213、191 mL/g。单一玫瑰秸秆发酵的产气潜力最优,单一白菜废弃物发酵的产气潜力最差。添加花卉秸秆能够有效提升蔬菜废弃物的产气效果,白菜废弃物与玫瑰秸秆为1∶2配比组的产气潜力优于2∶1配比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废弃物 玫瑰秸秆 厌氧消化 混合发酵 产气性能
下载PDF
添加毛竹笋混合发酵对梅干菜主要功能性物质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仁杰 卞方圆 +1 位作者 黄志远 伊奎鑫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以及矿物质元素和功能性物质等指标。【结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钙、铁、镁及钾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其中铁和镁含量同时显著低于新鲜芥菜,仅磷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和新鲜芥菜,表明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单独发酵。相对于新鲜芥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膳食纤维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少量减少,而单独发酵梅干菜的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此外,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其中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功能性物质含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总体而言,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梅干菜的矿物质元素、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的含量。相比而言,混合发酵方式具有更好的提高梅干菜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梅干菜 混合发酵 维生素 矿物质元素
下载PDF
三株乳酸菌混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影响分析
8
作者 冶海潇 杨洋洋 +3 位作者 王金丽 朱成林 陈娟 唐俊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00-607,共8页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菌株混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影响,选用植物乳植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对发酵乳酸度、质构特性、感官评价等进行探索,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菌株混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影响,选用植物乳植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对发酵乳酸度、质构特性、感官评价等进行探索,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发酵乳进行风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发酵时间下混合发酵组的酸度上升更快,混合发酵组的质构特性及感官特性比单菌发酵组更好,混菌发酵酸乳较单菌发酵组口感更加粘稠;GC-MS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组独有的风味化合物有4种,分别为乙醇、1-戊醇、β-蒎烯、环辛四烯;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混菌发酵组和单菌发酵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3种关键风味物质,分别为桉叶油醇、芳樟醇、(-)-4-萜品醇,对酸乳的风味形成影响较大.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对发酵乳质构特性和感官及风味特性影响较大,为后期菌株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混合发酵 发酵乳品质 质构特性
下载PDF
粟酒裂殖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柚子果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9
作者 李安宁 黄张君 +4 位作者 向玲 白津榕 吴奇霄 余松柏 黄毅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以泸州真龙柚为原料,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单独发酵及其混合发酵对柚子果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的发酵动力和果酒的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 以泸州真龙柚为原料,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单独发酵及其混合发酵对柚子果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的发酵动力和果酒的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混合发酵果酒的感官评分最高。相较于果汁,柚子果酒的有机酸总量均显著降低(P<0.05),3种果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混合发酵果酒中香气成分的种类(44种)和含量(12.30 mg/L)均最多。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粟酒裂殖酵母单独发酵果酒的主要风味来源为辛酸乙酯、1-己醇、柠檬烯和圆柚酮;酿酒酵母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果酒风味主要来源为丁酸异丁酯、丁酸丁酯、月桂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感官评分和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OAV)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3-羟基-2-丁酮、癸醛等物质与果酒的香味、滋味和典型性均呈正相关。酿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混合发酵能促进果酒香气成分的生成,增加柚子果酒香气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 果酒 酿酒酵母 粟酒裂殖酵母 混合发酵 品质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米曲霉混合发酵提升酱油品质的研究
10
作者 洪钦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5-260,共6页
该研究采用两个不同特性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分别进行制曲,再进行混合发酵,以获得一款感官质量更优的酿造酱油。结果表明,米曲霉HT.AS1202和HT.AS1205按1∶1混合发酵,发挥了两个菌种在蛋白酶、果胶酶、谷氨酰胺酶等酶系互补的... 该研究采用两个不同特性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分别进行制曲,再进行混合发酵,以获得一款感官质量更优的酿造酱油。结果表明,米曲霉HT.AS1202和HT.AS1205按1∶1混合发酵,发挥了两个菌种在蛋白酶、果胶酶、谷氨酰胺酶等酶系互补的作用,获得的酱油与单菌发酵酱油相比,总酸含量(1.94 g/100 m L)低、总糖含量(5.6 g/100 m L)高,全氮含量(1.80 g/100 m L)、氨基酸态氮含量(1.08 g/100 m L)均达到特级酱油国标要求,谷氨酸含量高,口感上呈现鲜味较突出,酸味协调,咸味适中的特点;香气成分种类85种,相对两个单菌株发酵酱油(79种、81种)均有增加,既保留了酱香的特点,还带有轻快的花果芳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 混合发酵 酿造酱油
下载PDF
葡萄与李子混合发酵果酒的生产工艺优化
11
作者 徐旻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4期104-106,共3页
本研究对葡萄与李子混合发酵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研究。重点关注了原料选择、发酵技术、后处理以及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通过比较不同发酵条件(包括酵母种类、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对果酒品质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旨在提高果... 本研究对葡萄与李子混合发酵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研究。重点关注了原料选择、发酵技术、后处理以及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通过比较不同发酵条件(包括酵母种类、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对果酒品质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旨在提高果酒整体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的最优发酵工艺流程。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发酵工艺能显著提升果酒的稳定性和口感,为混合发酵果酒的商业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李子 混合发酵 果酒 生产工艺优化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马铃薯渣产蛋白饲料 被引量:30
12
作者 程方 李巨秀 +2 位作者 来航线 张高波 卫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1,共7页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可有效改善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其饲用价值。该文通过研究菌种对发酵马铃薯渣饲料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的影响,为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可有效改善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其饲用价值。该文通过研究菌种对发酵马铃薯渣饲料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的影响,为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饲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8株菌种对废马铃薯渣进行固态发酵,以未接菌种的培养基为对照,通过单一菌种、双菌组合、菌种比例的发酵试验,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Z9和啤酒酵母PJ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含量为41.72%,蛋白酶活为1 344.93 U/g,纤维素酶活为120.87 U/g,分别比对照组含量提高了78.69%、296.74%和1 473.77%;粗纤维含量为8.47%,比对照组降低了3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多菌种 混合发酵 蛋白饲料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生脉饮药渣生产蛋白饲料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秦岭 王向东 +3 位作者 潘朝智 刘冬梅 董福顺 谭显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以生脉饮药渣为原料,利用康宁木霉(Tk)、产黄纤维单胞菌(Cf)、产朊假丝酵母(Cu)和黑曲霉(An)多菌种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先接种20%的Tk+Cf(比例2∶1),发酵2 d后再接种20%的Cu+An... 以生脉饮药渣为原料,利用康宁木霉(Tk)、产黄纤维单胞菌(Cf)、产朊假丝酵母(Cu)和黑曲霉(An)多菌种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先接种20%的Tk+Cf(比例2∶1),发酵2 d后再接种20%的Cu+An(比例1:1),在(NH4)2SO4添加量为5 g/dL、初始pH值为6、料水比为1∶2、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发酵5 d,其发酵产物中真蛋白质量分数增加86.96%,粗纤维质量分数降低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 生脉饮药渣 混合发酵 蛋白饲料 工艺条件优化
下载PDF
蘑菇废弃菌棒及其与猪粪混合发酵对沼气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邓媛方 邱凌 +2 位作者 孙全平 井良霄 Hassanein A.AM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3-619,共7页
为了研究厌氧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和甲烷含量随厌氧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在中温35℃±1℃条件下,采用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工艺,分别用香菇、杏鲍菇和平菇废弃菌棒与猪粪混合发酵。结果表明,蘑菇菌棒具有很好的产气潜力,其中... 为了研究厌氧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和甲烷含量随厌氧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在中温35℃±1℃条件下,采用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工艺,分别用香菇、杏鲍菇和平菇废弃菌棒与猪粪混合发酵。结果表明,蘑菇菌棒具有很好的产气潜力,其中香菇菌棒TS产气量最高,为142.9mL.g-1,平均产气量664.1mL.d-1,杏鲍菇菌棒所产气体甲烷含量最高,平均63.8%;添加猪粪调节蘑菇菌棒C/N至25/1,对香菇菌棒前期严重酸化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使香菇菌棒、杏鲍菇菌棒和平菇菌棒累计产气量较单一物料分别提高了131.5%、97.9%和79.9%。研究结论为:香菇、杏鲍菇和平菇废弃菌棒均具有良好的产气潜力;添加猪粪能显著提高蘑菇菌棒累计产气量,同时提高香菇菌棒甲烷含量,降低杏鲍菇菌棒甲烷含量,对平菇菌棒甲烷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菌棒 猪粪 厌氧消化 混合发酵
下载PDF
戴尔有孢圆酵母WA19与酿酒酵母F33混合发酵在樱桃酒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华敏 孙舒扬 +3 位作者 黄萍萍 孙雪梅 车长远 刘文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3-130,共8页
以自主筛选的戴尔有孢圆酵母WA19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与酿酒酵母F33混合发酵对樱桃酒品质的影响,同时以酿酒酵母F33单独发酵的樱桃酒、商业化戴尔有孢圆酵母Viniflora Prelude和酿酒酵母F33混合发酵的樱桃酒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戴尔有... 以自主筛选的戴尔有孢圆酵母WA19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与酿酒酵母F33混合发酵对樱桃酒品质的影响,同时以酿酒酵母F33单独发酵的樱桃酒、商业化戴尔有孢圆酵母Viniflora Prelude和酿酒酵母F33混合发酵的樱桃酒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戴尔有孢圆酵母WA19和酿酒酵母F33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2种酵母均能快速适应酒体环境,迅速增殖,整个发酵周期为8 d。而酿酒酵母F33与Viniflora Prelude混合发酵则出现了相互抑制的现象。此外,戴尔有孢圆酵母WA19和酿酒酵母F33混合发酵显著提高了多种挥发性组分的含量,如β-苯乙醇、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己酸乙酯、里那醇等,能够增强樱桃酒的果香、花香和发酵香气,使樱桃酒的香气特征更加突出。鉴于戴尔有孢圆酵母WA19的优异性能,有望开发成为樱桃酒专用的产香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酒 戴尔有孢圆酵母 酿酒酵母 混合发酵 香气
下载PDF
木薯粉与糖蜜混合发酵柠檬酸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易弋 伍时华 +2 位作者 蒋常德 黄翠姬 黎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5-397,共3页
利用木薯粉进行柠檬酸发酵,研究了发酵温度、起始糖浓度、起始pH值、摇瓶发酵的装液体积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柠檬酸批式发酵的优化条件,即:35℃的发酵温度,50ml的摇瓶发酵装液体积,5.0的发酵起始pH值,12%的起始糖浓度。在此优化... 利用木薯粉进行柠檬酸发酵,研究了发酵温度、起始糖浓度、起始pH值、摇瓶发酵的装液体积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柠檬酸批式发酵的优化条件,即:35℃的发酵温度,50ml的摇瓶发酵装液体积,5.0的发酵起始pH值,12%的起始糖浓度。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了木薯粉与糖蜜混合配比的发酵实验,最终确定了木薯粉与糖蜜混合的最佳配比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粉 糖蜜 混合发酵 柠檬酸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生产酢辣椒工艺初探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邵伟 张亚雄 +1 位作者 熊泽 黎姝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介绍从市售酢辣椒分离筛选菌种,确定菌种间的比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并以鲜辣椒、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静置固态发酵,生产出色、香、味俱佳,不含任何防腐剂的纯天然醉辣椒新产品,从而为工业化生... 介绍从市售酢辣椒分离筛选菌种,确定菌种间的比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并以鲜辣椒、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静置固态发酵,生产出色、香、味俱佳,不含任何防腐剂的纯天然醉辣椒新产品,从而为工业化生产醉辣椒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辣椒 鲜辣椒 玉米粉 多菌种 混合发酵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茜 黄凤洪 +1 位作者 江木兰 万楚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0-183,共4页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来转化秸秆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者重视,特别是多菌种混合发酵是将秸秆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乙醇、乙酸等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混...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来转化秸秆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者重视,特别是多菌种混合发酵是将秸秆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乙醇、乙酸等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混合菌降解秸秆纤维,转化利用秸秆制蛋白饲料、燃料酒精、农用沼气等方面,对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已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一个亮点,正在朝着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秸秆 蛋白饲料 燃料酒精 农用沼气
原文传递
菜籽饼粕饲用品质改良菌株的筛选与混合发酵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茜 钮琰星 +2 位作者 倪光远 何江 黄凤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76,共4页
筛选出了在菜粕上生长旺盛,能有效降低硫苷和粗纤维含量的高效降解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3、纳豆芽孢杆菌N1和酿酒酵母R1,并进行单菌、混菌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混株发酵效果优于单菌株发酵,恶唑烷硫酮(OZT)及异硫氰酸酯(ITC)的降解率分... 筛选出了在菜粕上生长旺盛,能有效降低硫苷和粗纤维含量的高效降解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3、纳豆芽孢杆菌N1和酿酒酵母R1,并进行单菌、混菌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混株发酵效果优于单菌株发酵,恶唑烷硫酮(OZT)及异硫氰酸酯(ITC)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0.75%、82.14%;植酸、芥子碱、中性洗涤纤维分别减少71.37%、70.88%和26.12%;菜籽饼粕中粗蛋白的含量提高了13.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饼粕 抗营养因子 菌株筛选 混合发酵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发酵稻草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潘锋 史小丽 +3 位作者 杨树林 包晓峰 宋立卿 王晟东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1年第8期25-26,共2页
以稻草为原料 ,利用酵母菌和真菌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试验表明 :单纯通过产纤维素酶菌的培养对富集蛋白的效果并不显著 ,而经产纤维素酶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可大幅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本试验选用 2株真菌、3株酵母与白地霉共培养 ... 以稻草为原料 ,利用酵母菌和真菌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试验表明 :单纯通过产纤维素酶菌的培养对富集蛋白的效果并不显著 ,而经产纤维素酶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可大幅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本试验选用 2株真菌、3株酵母与白地霉共培养 ,发酵后产物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 2倍 ,并含有多种氨基酸 ,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 2 9.49% ,17.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蛋白饲料 纤维素 稻草 多菌种混合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