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8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对TMR发酵的影响
1
作者 雷毕爱 周建明 +2 位作者 杨丰 朱欣 郝俊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4,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对全混合日粮(TMR)发酵的影响。将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分别以10∶0(T1组)、7∶3(T2组)、5∶5(T3组)、3∶7(T4组)、0∶10(T5组)的比例混合作为粗饲料,再与精料以6∶4混合配制TMR,装入密封袋中...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对全混合日粮(TMR)发酵的影响。将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分别以10∶0(T1组)、7∶3(T2组)、5∶5(T3组)、3∶7(T4组)、0∶10(T5组)的比例混合作为粗饲料,再与精料以6∶4混合配制TMR,装入密封袋中厌氧发酵60 d,得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开封后第0、3、6、9、12天主要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增加,FTMR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乳酸菌数量随着饲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除T3组外,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根据各组FTMR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的动态数量变化情况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最适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比例为7∶3。综合各组FTMR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在中小型牧场乃至家庭式牧场中推荐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混合发酵的适宜比例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全株玉米 混合比 发酵 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2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不同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李小冬 于二汝 +4 位作者 洪莉平 尚以顺 裴成江 罗近平 陈才俊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20-28,34,共10页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的比例分别为8∶2(T1组)、7∶3(T2组)、6∶4(T3组)、5∶5(T4组)、4∶6(T5组)、3∶7(T6组)、2∶8(T7组),再以精粗比为4∶6(鲜重)添加肉牛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后加工制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将不同处理组的TMR样品装入青贮袋,压实密封后抽真空,遮光保存于室内,自然发酵60 d制成FTMR;分别测定并比较TMR和FTMR的营养组分含量和霉菌毒素含量,同时,测定FTMR的发酵参数,确定最优配比。[结果]①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TMR的DM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CP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NDF和ADF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E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②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DM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发酵前相比,T4组的DM损失率最低;T3组和T4组FTMR的CP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与发酵前相比,T3组与T4组FTMR的CP含量增加;各组FTMR的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发酵前相比,T1组~T4组FTMR的EE含量下降,T5组~T7组增加;T1组~T5组FTMR的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T3组NDF含量最低,与发酵前相比,T3组和T5组FTMR的NDF含量下降;T1组~T5组FTMR的A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与发酵前相比,T4组和T5组ADF含量下降。③各组FTMR样品均产生酸香味,发酵品质良好;T3组FTMR的pH值最低,显著(P<0.05)低于其余各组,T4组的pH值也较低;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L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4组含量最高,T3组次之,二者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A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5组含量最高,T4组和T3组次之;各组FTMR样品均检测到微量的PA,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6组和T7组FTMR样品检测到微量的BA,其余各组均未检出;T3组FTMR的AN/TN比值最低,除T6组和T7组AN/TN比值超过10%外,其余各组均小于10%。各组TMR样品以及各组FTMR样品中AFB1、ZEN、OTA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参考《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发酵前后样品中霉菌毒素均未超过阈值。④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TMR的AFB1和ZEN含量,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以及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AFB1和ZEN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OTA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结论]综合营养组分和霉菌毒素含量以及发酵品质分析,采用玉米秸秆混合金针菇菌糠调制FTMR的方式能高效保存利用秸秆和菌糠等副产物,二者以6∶4(T3组)或5∶5(T4组)配比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金针菇菌糠 发酵全混合日粮 营养组分 发酵品质 霉菌毒素
下载PDF
不同混合比例茅台酒糟与芭蕉叶对其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赵圆圆 樊雪莹 +8 位作者 成启明 陈超 陈玉连 李茂雅 雷耀 王佳楚函 何湘江 王志军 刘鹰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0-134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混合比例茅台酒糟与芭蕉叶对其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茅台酒糟与芭蕉叶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0%芭蕉叶单独青贮(BCK组)、20%茅台酒糟与80%芭蕉叶混合青贮(J20B80组)、40%茅台...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混合比例茅台酒糟与芭蕉叶对其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茅台酒糟与芭蕉叶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0%芭蕉叶单独青贮(BCK组)、20%茅台酒糟与80%芭蕉叶混合青贮(J20B80组)、40%茅台酒糟与60%芭蕉叶混合青贮(J40B60组)、60%茅台酒糟与40%芭蕉叶混合青贮(J60B40组)、80%茅台酒糟与20%芭蕉叶混合青贮(J80B20组)以及100%茅台酒糟单独青贮(JCK组);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青贮60 d后,对各组青贮饲料的养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与BCK组相比,各混合青贮组青贮饲料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J60B40组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J20B80组和J40B60组(P<0.05)。随着茅台酒糟添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与BCK组相比,各混合青贮组青贮饲料pH均显著降低(P<0.05);J60B40组氨态氮含量最低,显著低于除JCK组外的其他组(P<0.05);J60B40组和J80B20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J40B60组和J80B20组丙酸(PA)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J60B40组PA含量显著高于J20B80组、JCK组和BCK组(P<0.05);所有组青贮饲料中均未检测到丁酸。3)在细菌门水平上,仅JCK组青贮饲料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余各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次是变形菌门;在细菌属水平上,J60B40组和J80B20组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分别为72.76%和50.92%。在真菌门水平上,除J40B60组外,其余各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真菌属水平上,所有组的优势菌属均为其他,其次是毕赤酵母属(Pichia),且均含有少量的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综合分析得出,茅台酒糟与芭蕉叶混合青贮可以改善青贮饲料品质,其混合比例为60%茅台酒糟+40%芭蕉叶时青贮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叶 茅台酒糟 微生物群落 混合青贮
下载PDF
航空生物燃料与石油基航空燃料混合比例确定方法
5
作者 樊婕 曹桂松 +1 位作者 何敏 高金伟 《化工管理》 2024年第9期35-38,共4页
利用航空生物燃料与石油基航空燃料性能参数差异性,选取密度、运动黏度,建立了由航空生物燃料与石油基航空燃料组成的混合模型,通过逐渐增加航空生物燃料调配比例,开展混合燃料15℃密度、20℃运动黏度检测实验,绘制了混合比例与性能参... 利用航空生物燃料与石油基航空燃料性能参数差异性,选取密度、运动黏度,建立了由航空生物燃料与石油基航空燃料组成的混合模型,通过逐渐增加航空生物燃料调配比例,开展混合燃料15℃密度、20℃运动黏度检测实验,绘制了混合比例与性能参数的工作曲线,并拟合了关系式;然后结合已知生物燃料比例的混合燃料,开展密度、运动黏度检测,得到计算比例,与其已知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比例为横坐标,密度和黏度为纵坐标建立的混合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在选用该模型模拟混合燃料15℃密度、20℃运动黏度随其中生物燃料比例变化而变化时,在0%~100%范围内计算比例和实际混合比例接近,吻合很好。通过该模型建立确定混合燃料中航空生物燃料混合比例的方法,可用于指导航空混合燃料的实际生产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生物燃料 石油 混合燃料
下载PDF
高混合比双组元推进剂剩余量偏置控制研究
6
作者 刘秉 娄路亮 +2 位作者 李东 黄辉 高红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34,共9页
运载能力是火箭的核心性能指标,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大都采用高性能的双组元推进剂,推进剂的使用及剩余量控制对运载能力和运载效率影响很大,特别是入轨级。针对目前火箭常用的高性能双组元推进剂,利用系统对推进剂混合比偏差的调节能力,... 运载能力是火箭的核心性能指标,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大都采用高性能的双组元推进剂,推进剂的使用及剩余量控制对运载能力和运载效率影响很大,特别是入轨级。针对目前火箭常用的高性能双组元推进剂,利用系统对推进剂混合比偏差的调节能力,研究了3种控制模型(等概率耗尽模型、等质量剩余模型、最优剩余模型)及其对运载能力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模拟打靶及飞行数据对比,发现相较传统的氧燃推进剂等比例剩余控制策略,对于高混合比的氢氧推进剂,氧化剂和燃烧剂在非等比例剩余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推进剂剩余量,提升运载能力,等质量剩余和最优剩余差别较小,在工程上可以采用更简单的等质量剩余控制推进剂剩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运载能力 推进剂剩余偏差 混合比 双组元
下载PDF
不同混合比例对杂交狼尾草与桑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池宙 邓铭 +4 位作者 孙宝丽 刘德武 李耀坤 柳广斌 郭勇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30-4739,共10页
本试验将不同比例的杂交狼尾草和桑叶混合进行青贮,研究二者的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设计3个杂交狼尾草与桑叶的混合比例,按原料鲜重计算分别为100∶0(P100)、70∶30(PM73)、50∶50(PM55),在青贮3、7、14、30 d后的分析青贮品质,... 本试验将不同比例的杂交狼尾草和桑叶混合进行青贮,研究二者的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设计3个杂交狼尾草与桑叶的混合比例,按原料鲜重计算分别为100∶0(P100)、70∶30(PM73)、50∶50(PM55),在青贮3、7、14、30 d后的分析青贮品质,每个混合比例的不同青贮时间均设3个重复。结果显示:随着青贮时间的增加,青贮饲料的乳酸、氨态氮(NH3-N)含量逐渐增加,pH、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逐渐降低,乳酸菌、酵母菌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桑叶添加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的pH、乳酸、粗蛋白质(CP)、真蛋白质(TP)含量显著增加(P<0.05),NDF、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3、14、30 d时,PM55处理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PM73和P100处理(P<0.05)。青贮7、30 d时,随桑叶添加比例的增加,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3、7、14 d时,PM55、PM73处理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P100处理(P<0.05)。青贮30 d时,PM55处理的WSC、乳酸含量及TP/CP比值最高。综上所述,以50%杂交狼尾草+50%桑叶混合青贮时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桑叶 混合比 青贮品质
下载PDF
混合比例对酒糟和高粱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霄霄 任海伟 +3 位作者 南亭植 王昱 范文广 张丙云 《酿酒科技》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利用青贮原理将酒糟与甜高粱秸秆连续混合贮藏160 d,设置5个不同质量比例组(高粱秸秆(S)∶酒糟(D)=5∶1、2∶1、1∶1、1∶2、1∶6),每间隔40 d分析其贮存品质。对比5个处理组的营养组分、木质纤维组分和发酵特性,... 为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利用青贮原理将酒糟与甜高粱秸秆连续混合贮藏160 d,设置5个不同质量比例组(高粱秸秆(S)∶酒糟(D)=5∶1、2∶1、1∶1、1∶2、1∶6),每间隔40 d分析其贮存品质。对比5个处理组的营养组分、木质纤维组分和发酵特性,发现在混合固态发酵体系中随着酒糟质量比例的增加,5组中的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纤维素组分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得到有效保存;pH值逐渐下降,乳酸含量逐渐上升。研究发现酒糟比例增加有助于发酵品质的提升。当高粱秸秆(S)∶酒糟(D)=1∶6时混贮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秸秆 酒糟 青贮 发酵品质 混合比
下载PDF
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混合比例对猫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诚 范秋苹 +4 位作者 董桂红 刘娟 董晓桐 郭慧君 刘建柱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不同混合比例对猫砂性能的影响。以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不同混合比例为单因素试验,设计D组(100%豆腐猫砂)、DP1组(豆腐猫砂:膨润土=7:3)、DP2组(豆腐猫砂:膨润土=5:5)、DP3(豆腐猫砂:膨润土=3:7)、P... 本试验旨在探究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不同混合比例对猫砂性能的影响。以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不同混合比例为单因素试验,设计D组(100%豆腐猫砂)、DP1组(豆腐猫砂:膨润土=7:3)、DP2组(豆腐猫砂:膨润土=5:5)、DP3(豆腐猫砂:膨润土=3:7)、P组(100%膨润土猫砂)共5个处理组,每组重复3次,并对各处理组的猫砂进行吸水性、结团性、粉尘率和除臭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豆腐猫砂和膨润土猫砂的吸水率均超过200%,粉尘率在3%~6%之间,结团重量在20~30 g,结团强度为5~9次,但豆腐猫砂的吸水率和粉尘率显著高于膨润土猫砂,而结团重量和强度则显著低于膨润土猫砂(p<0.05),随着膨润土猫砂混合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组猫砂的吸水率和粉尘率逐渐降低,结团质量与结团强度逐渐增加。豆腐猫砂对氨气与硫化氢气体的清除率显著高于膨润土猫砂(p<0.05),随着膨润土猫砂混合比例增加,各处理组对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清除率逐渐降低,每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D组和DP1组对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清除率超过了90%,而其他组均低于90%。综合考虑,选择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的混合比例为7:3,制备的混合猫砂在各项性能上具有良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猫砂 膨润土猫砂 混合比 吸水性 除臭
下载PDF
鱿鱼与白鲢鱼混合比例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晓慧 郭全友 +3 位作者 包海蓉 郑尧 杨絮 魏帮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3-810,共8页
为了改善鱿鱼与白鲢鱼混合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本研究通过鱼糜制品的感官评价、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水分分布、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电泳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指标,分析鱿鱼与白鲢鱼混合比例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鱿鱼... 为了改善鱿鱼与白鲢鱼混合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本研究通过鱼糜制品的感官评价、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水分分布、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电泳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指标,分析鱿鱼与白鲢鱼混合比例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鱿鱼与白鲢鱼混合比例为3∶4时,凝胶特性最好,其中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及持水性较混合比例为5∶2时分别提高了42.74%和2.93个百分点;感官评价总分、白度值显著高于其他混合比例(P<0.05),分别为76.3和72.3,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混合比例(P<0.05),且该比例下鱼糜凝胶网络结构致密均一,对水分的束缚能力强。肌原纤维蛋白电泳结果显示,混合比例为3∶4时,肌球蛋白重链交联程度高,形成了大分子聚集体。综上,当鱿鱼与白鲢鱼混合比例为3∶4时,可明显改善混合鱼糜制品的凝胶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提高鱿鱼鱼糜制品的凝胶品质及生产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 白鲢鱼 凝胶特性 混合比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考虑混合比偏差的大型双组元推进系统推进剂不可用量控制研究
11
作者 李喜晟 乔艳伟 +3 位作者 曾豪 田林 吴文瑞 马晓兵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603,共7页
针对大型航天器由于混合比偏差造成双组元推进系统的部分推进剂不可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降低混合比偏差导致的推进剂不可用量的方法。通过增加一定量燃料使密度较大的氧化剂优先消耗完,从而降低该部分推进剂不可用量。基于该优化方法推... 针对大型航天器由于混合比偏差造成双组元推进系统的部分推进剂不可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降低混合比偏差导致的推进剂不可用量的方法。通过增加一定量燃料使密度较大的氧化剂优先消耗完,从而降低该部分推进剂不可用量。基于该优化方法推导了最优燃料补加量和对应推进剂不可用量的理论公式,通过与优化前推进剂不可用量进行对比,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双组元推进剂 混合比偏差 比冲
下载PDF
翻抛频率与混合比对鸡粪槽式好氧堆肥的影响
12
作者 刘祥 李辉 +4 位作者 丁旻 张嘉昊 王飞跃 俞恒 查德翔 《农业工程》 2023年第7期35-41,共7页
为了提高和改善槽式堆肥产品品质,研究影响槽式堆肥质量的因素,将鸡粪和辅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混合比[鸡粪∶辅料(W/W),50∶50、60∶40和70∶30]的物料在3种不同翻抛频率(每12、24和36 h进行一次翻抛作业)的处理下... 为了提高和改善槽式堆肥产品品质,研究影响槽式堆肥质量的因素,将鸡粪和辅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混合比[鸡粪∶辅料(W/W),50∶50、60∶40和70∶30]的物料在3种不同翻抛频率(每12、24和36 h进行一次翻抛作业)的处理下总养分、含水率、温度和pH值4个堆肥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和比较了在14 d的好氧堆肥过程中,堆肥物料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翻抛频率和混合比对堆肥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混合比对堆肥物料的总养分、含水率变化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翻抛频率对堆肥物料含水率的变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pH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0.01≤P≤0.05),两者都对温度的变化影响不显著。另外,试验结果显示,物料在混合比为70∶30和翻抛频率为每24h翻抛一次的条件下,堆肥后总养分含量提升最明显,理化性质稳定,有利于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堆肥 好氧发酵 鸡粪 翻抛频率 混合比
下载PDF
混合比例和复合菌剂对疏叶骆驼刺与饲用甜高粱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乃比·阿不来提 颜飞宇 +1 位作者 阿曼姑·艾麦尔艾力 艾比布拉·伊马木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207,共6页
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为原料,按原料鲜重比10:0、7:3、5:5、3:7、0:10进行混合青贮,每个混合比例设无添加剂组(等量蒸馏水)和0.02 g/kg复合菌剂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 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为原料,按原料鲜重比10:0、7:3、5:5、3:7、0:10进行混合青贮,每个混合比例设无添加剂组(等量蒸馏水)和0.02 g/kg复合菌剂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饲用甜高粱混合比例的增加,青贮料中pH、乙酸、丙酸、氨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增加(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饲用甜高粱混合比例增加而增加(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添加剂组低于无添加剂组(P>0.05、P<0.05),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无添加剂组(P<0.05);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当疏叶骆驼刺与饲用甜高粱混合比例为3:7辅施复合菌剂时青贮品质最佳。由此可见,按原料鲜重比混合一定比例饲用甜高粱(70%)并施以复合菌剂能够改善疏叶骆驼刺的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饲用甜高粱 混合青贮 复合菌剂 青贮品质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对沉积物活化分子氧降解三氯乙烯的影响
14
作者 刘佳彧 余浩 +1 位作者 刘依然 张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3,202,共10页
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的羟自由基(HO^(·))可以有效地氧化氯代烃,然而水文动态过程对HO^(·)氧化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三氯乙烯(TCE,初始浓度为7.6μmol/L)作为代表性氯代烃,在100 g/L沉积物悬浊液体系中,探... 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的羟自由基(HO^(·))可以有效地氧化氯代烃,然而水文动态过程对HO^(·)氧化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三氯乙烯(TCE,初始浓度为7.6μmol/L)作为代表性氯代烃,在100 g/L沉积物悬浊液体系中,探究不同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0∶10~10∶0)对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HO^(·)与其降解TCE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的增加,24 h内沉积物活化O_(2)产生HO^(·)的累积浓度呈线性增加,但只有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大于4∶6时沉积物中HO^(·)氧化途径才可有效地降解TCE,并且TCE的降解效率随着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为4∶6时,TCE的去除率仅为3%,但是当其混合比例增加至10∶0时,TCE的去除率可达到22.5%;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对TCE去除的影响机制为:随着两种水体混合比例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HO~·产生,另一方面降低了Cl^(-)、HCO_(3)^(-) 和Fe(Ⅱ)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共存组分对HO^(·)的淬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混合 沉积物活化分子氧 三氯乙烯 羟自由基 氧化
下载PDF
大气中水汽混合比的Raman激光雷达探测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陶 戚福第 +3 位作者 岳古明 金传佳 胡欢陵 周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43-854,共12页
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 L625 Raman激光雷达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叙述了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使用这台激光雷达在合肥地区进行了水汽混合比垂直分布的探测,对获得的水汽混合比垂... 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 L625 Raman激光雷达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叙述了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使用这台激光雷达在合肥地区进行了水汽混合比垂直分布的探测,对获得的水汽混合比垂直廓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就 L625 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激光雷达 水汽混合比 垂直分布 大气
下载PDF
济南四大泉群泉水补给来源混合比探讨 被引量:24
16
作者 邢立亭 周娟 +1 位作者 宋广增 邢学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0-272,共13页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泉水补给来源的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泉水位及泉水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泉水补给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泉水以东南方向管道流补给为主,枯水期泉水以西南方向裂隙流补给为主;岩溶水系统排泄区的水位动态与泉水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奥陶系灰岩补给区地下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高于张夏组岩溶水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枯水期在张夏组灰岩含水层进行回灌补源并不能遏制泉水位下降的势态;根据42组水质资料计算,泉水的Ca^(2+)、Mg^(2+)、Cl^-、SO4^(2-)、总硬度等常规离子组分含量介于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和奥陶系岩溶水之间,四大泉群流量中,来自张夏组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11%~32%,凤山组—奥陶系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24%~60%,历阳湖占5%~10%,兴济河占0~6%,玉符河占1%~8%,市区回灌对五龙潭的流量有重要影响。可见,北方岩溶发育极其不均,泉水动态变化反映出北方岩溶的管道流与裂隙流并存,济南保泉回灌补源地点宜选择在奥陶系灰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 裂隙流 混合比 补给源 保泉
下载PDF
单细胞蛋白生产最佳接种混合比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抗震 宋纪蓉 +1 位作者 黄洁 尹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9,共4页
以苹果渣混合菌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为例 ,利用 3个和 4个菌种分别探讨了多菌种发酵最佳接种混合比的选取问题 ,获得一种求取最佳接种混合比的有效方法 ,完善了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这类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单细胞蛋白 发酵 混合比 苹果渣
下载PDF
混合比例对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庄益芬 张文昌 +2 位作者 陈鑫珠 廖惠珍 杨贤芳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2-34,共3页
为开发利用水葫芦生产优质青贮,调制了5种混合比例的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及水葫芦青贮。5种混合青贮是按水葫芦:玉米秸秆(质量比)分别为80:20,70:30,60:40,50:50和40:60进行调制。每个处理作2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天,开封后测定青贮... 为开发利用水葫芦生产优质青贮,调制了5种混合比例的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及水葫芦青贮。5种混合青贮是按水葫芦:玉米秸秆(质量比)分别为80:20,70:30,60:40,50:50和40:60进行调制。每个处理作2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天,开封后测定青贮的pH、干物质回收率(DMR)、气体损失率(GLR)、氨态氮(NH3-N)等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混合青贮的pH均显著低于水葫芦青贮(P<0.01);70:30,60:40,50:50和40:60混合青贮的pH均低于4.2,它们的NH3-N也都显著低于水葫芦青贮(P<0.01)。可见,在水葫芦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玉米秸秆可调制优质混合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玉米秸秆 混合青贮 混合比 品质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与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及最佳混合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訾琨 涂先库 +2 位作者 张勤 陈飞 潘克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碳酸二甲酯(DMC)具有含氧量高、沸点低等特点,适合作为柴油机的燃料添加剂。对DMC和柴油的互溶性以及不同DMC添加比例下,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燃油和燃烧系统不作变动的条件下,... 碳酸二甲酯(DMC)具有含氧量高、沸点低等特点,适合作为柴油机的燃料添加剂。对DMC和柴油的互溶性以及不同DMC添加比例下,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燃油和燃烧系统不作变动的条件下,在添加比20%范围内随着DMC在柴油中添加比例的增加,排气烟度逐步下降,热效率提高;当添加比例在10%~20%时,烟度降低40%~50%,热效率增加了1%~3%,发动机功率降低4%~8%,NO。HC、CO和C02的排放变化很小。通过研究得出:DMC和柴油的最佳比例为15%;柴油和DMC的添加比在0%~15%范围内二者有很好的互溶性;上述研究对柴油机合理应用含氧燃料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混合燃料 碳酸二甲酯 互溶性 最佳混合比
下载PDF
落花与凋落叶混合比例对黄土丘陵区刺槐林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20
作者 张晓曦 刘凯旋 +5 位作者 田爽 刘洪妤 王羿人 张蔓 王星 曾磊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落花是森林凋落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在林地凋落物混合分解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林地养分的循环过程。本研究以林龄为33 a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人工林产生的落花、凋落叶以及落花占比分别为30%、20%、10%和5%的花叶... 落花是森林凋落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在林地凋落物混合分解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林地养分的循环过程。本研究以林龄为33 a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人工林产生的落花、凋落叶以及落花占比分别为30%、20%、10%和5%的花叶混合凋落物为对象,使用微生物接种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20℃~25℃、避光恒湿)进行为期62 d的早期分解实验,研究不同比例花叶混合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以及碳(C)、氮(N)和磷(P)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落花比例达到10%时,花叶混合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纯叶凋落物,且当落花比例提高到20%~30%时,混合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再次显著提高,但花叶混合并未对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产生显著的非加和效应。(2)混合物中落花比例为10%~20%时,其C、N释放率显著高于纯凋落叶,且随落花所占比例增加,上述元素的释放呈加速趋势。实验前期高落花比例混合凋落物的P释放率普遍高于纯凋落叶或低落花比例混合凋落物,而在后期则呈相反的规律。花叶混合分解倾向于对凋落物的C和N释放产生协同促进,且该效应随落花比例的增加而增强,而对凋落物的P释放产生拮抗抑制作用,且该效应随落花比例的增加先减弱后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 凋落叶 比例 混合分解 非加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