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古抑菌素A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和I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强 于立新 +1 位作者 邓文锋 叶俊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7-469,共3页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小鼠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IL-2表达的影响,探讨TSA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0.16、0.8、4、20、100、500nmol/L倍比浓度TSA作用于BALB/c及C57BL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不同的O...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小鼠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IL-2表达的影响,探讨TSA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0.16、0.8、4、20、100、500nmol/L倍比浓度TSA作用于BALB/c及C57BL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不同的OD值测定12、24、48h各浓度TS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相同浓度梯度TSA再作用于经丝裂霉素处理过的BALB/c淋巴细胞与C57BL淋巴细胞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以环磷酰胺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其对IL-2表达的影响。结果TSA可以抑制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及时效依赖性;TSA也显著抑制经刺激激活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IL-2的表达,并且随着TSA浓度的升高,IL-2表达逐步下降,但与CT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SA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减少激活T淋巴细胞IL-2的表达,降低T细胞的免疫活性,能够减弱对外来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细胞介素-2
下载PDF
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涛 胡军 +3 位作者 蔡振杰 李彤 王晓武 程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作为无创的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改良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与心肌内膜活检(EMB)相对照,测定淋巴细胞活性与心肌活检病理等级的相关性.结果:改良的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目的:研究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作为无创的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改良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与心肌内膜活检(EMB)相对照,测定淋巴细胞活性与心肌活检病理等级的相关性.结果:改良的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心肌内膜活检病理等级有很好的相似性.结论:改良的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可作为无创监测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移植物排斥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监测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圣豪 李俊白 郑翠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2期3363-3364,共2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混合淋巴细胞(MLC)培养体系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分别用0、2、4、8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培养体系,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混合淋巴细胞(MLC)培养体系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分别用0、2、4、8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培养体系,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胞内NF-κBP65表达。结果:(1)硼替佐米可明显抑制MLC体系细胞增殖(P<0.05),对MLC体系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关系,8nmol/L硼替佐米作用24h后细胞活性抑制率为41.35%。(2)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8nmol/L硼替佐米作用36h细胞凋亡率为(61.67±3.21)%。(3)硼替佐米作用后胞内NF-κBP65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硼替佐米能通过阻断NF-κB的活化而抑制MLC体系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活性 硼替佐米 小鼠
下载PDF
胚胎组织浸液降低无关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HLA基因表达
4
作者 李丹 张萍 +5 位作者 刘海燕 于妍 郗斌 刘方 王申五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用3—4月龄的治疗性引产胎儿的肝、胸腺制成二种组织浸液,分别加入无关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培养120小时后掺入~3H-TdR,测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用经PCR生物素掺入的HLA-Ⅰ、Ⅱ类特异性探针进行细胞原位杂交,图像扫描定... 用3—4月龄的治疗性引产胎儿的肝、胸腺制成二种组织浸液,分别加入无关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培养120小时后掺入~3H-TdR,测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用经PCR生物素掺入的HLA-Ⅰ、Ⅱ类特异性探针进行细胞原位杂交,图像扫描定量。与不含胚胎组织浸液的对照组相比,胎肝、胸腺浸液组MLC的SI明显降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细胞HLA-Ⅰ、Ⅱ类基因mRNA表达均有显著降低,胎肝浸液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组织浸液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HLA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细胞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吴圣豪 李振宇 +2 位作者 徐开林 潘秀英 曾令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凋亡、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分别用2、4、8 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反应体系,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凋亡、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分别用2、4、8 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反应体系,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12、24、36 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8 nmol/L硼替佐米作用36 h细胞凋亡率为(61.67±3.21)%;硼替佐米作用24 h后上清液中IL-2、IFN-γ、TNF-α浓度减小,8 nmol/L组的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8.27±2.76)ng/L、(57.36±2.08)ng/L、(22.19±0.88)ng/L。结论硼替佐米能诱导细胞凋亡,使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细胞分泌的Th1型细胞因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 细胞凋亡 硼替佐米 小鼠
下载PDF
siRNA干扰ADAR1表达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蔡磊 霍斌亮 +2 位作者 张巍 张福琴 赵青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在小鼠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将化学合成的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处于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中的小鼠淋巴细胞,观察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细胞表型的变化... 目的:研究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在小鼠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将化学合成的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处于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中的小鼠淋巴细胞,观察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细胞表型的变化;通过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ADAR1 mRNA的变化;细胞计数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评价转染化学合成的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后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在经典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试验中,转染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可以明显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内ADAR1的表达,同时ADAR1-siRNA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在经典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试验中,化学合成的靶向ADAR1基因的siRNA能有效抑制ADAR1基因在小鼠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混合 RNA干扰 ADAR1基因 SIRNA 排斥反应
下载PDF
HLA单克隆抗体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影响
7
作者 韩放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2B期445-446,共2页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抗HLA抗体对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反应的影响,以探讨抗HLA抗体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在HLA抗体中加入双相MLC,37℃培养测其OD值。结果:抗HLA-DQ抗体在对MLC具有抑制作用,抗HLA-DR抗体增强MLC反应,抗HLA-A、B、C...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抗HLA抗体对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反应的影响,以探讨抗HLA抗体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在HLA抗体中加入双相MLC,37℃培养测其OD值。结果:抗HLA-DQ抗体在对MLC具有抑制作用,抗HLA-DR抗体增强MLC反应,抗HLA-A、B、C,HLA-DR和抗HLA-DQ三种抗体合用时,MLC反应增强。提示HLA-DR抗原和HLA-DQ抗原在移植排斥中可能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此研究结果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详细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 抗HLA-DR抗体 抗HLA-DQ抗体 抗HLA-A、B、C抗体 OD值
下载PDF
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施国海 周佩军 +3 位作者 王祥慧 徐达 施敏敏 陈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状况、细胞表型和凋亡率。结果当FTY720为400 ng/mL时,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即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47.6%(P<0.05);当FTY720为3 200 ng/mL时,其抑制率达到为51.6%,呈剂量依赖性。FTY720为1 6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FTY720在2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即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高浓度的FTY720,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调节性细胞的比例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增殖 调节性T细胞 凋亡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下载PDF
大黄素促进人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瑞涛 沈乃营 +4 位作者 仝聪 苏海波 刘昌 吕毅 于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是否可通过影响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并进行不同时间点干预,利用流式... 目的:探讨大黄素是否可通过影响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并进行不同时间点干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并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清除细胞内活性氧,流式细胞技术再次观察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高、中、低浓度组,大黄素与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共培养24h、48h、72h后,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增高,在1μmol/ml-100μmol/ml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大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提高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免疫抑制 活性氧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下载PDF
猪与人致敏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及其细胞因子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笃银 陈璧 +1 位作者 汤朝武 贾赤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 (Xeno ADM)的免疫反应机理。方法 :分离正常猪、正常人和接受Xeno -ADM复合移植的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以前两种细胞为刺激细胞、后者为反应细胞 ,通过异种混合淋巴细...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 (Xeno ADM)的免疫反应机理。方法 :分离正常猪、正常人和接受Xeno -ADM复合移植的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以前两种细胞为刺激细胞、后者为反应细胞 ,通过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Xeno -MLC)和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Allo -MLC)、3 H TdR掺入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方法 ,检测不同抗原对反应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及其IL - 2 (IU·ml-1)、IL - 4 (IU·ml-1)和IFN - (ng·L-1)的动态变化。结果 :Xeno MLC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培养 4d后的IL - 2、IL - 4、IFN - 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Allo -MLC组和空白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 :有辅助性T淋巴细胞 - 1(Th1)和Th2参与的细胞免疫和IL - 4诱导的体液免疫可能是异种移植物 (Xeno -ADM)免疫排异反应的特征 ;用预先致敏的淋巴细胞进行ML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胞真皮基质 异种移植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 免疫学
下载PDF
淋巴因子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表达与肝移植免疫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必莽 唐浩然 +1 位作者 张捷 张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46-648,共3页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高发(如术后血管闭塞、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移植费用据高不下及影响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高发(如术后血管闭塞、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移植费用据高不下及影响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淋巴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的激活仍是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首要因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通过检测器官移植受体术后血浆淋巴细胞因子(lymphokine,LK)水平,作为诊断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具有可行性。但体内监测到的LK水平易受感染、缺血损伤、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特异性,从而限制了LK的临床应用。而供受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则可排除各种体内因素的影响,因此检测MLC中LK的表达水平在研究肝移植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淋巴因子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表达与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移植免疫反应 终末期肝病 淋巴因子 术后排斥反应 肝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氧化锌纳米材料对小鼠混合培养的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博 王洪波 +2 位作者 龙刚 王西墨 李国逊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5期99-100,共2页
目的评价氧化锌(ZnO)纳米材料对不同品系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影响。方法提取BALB/C和C57BL/6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IL-2水平的检测及电镜观察来研究氧化锌纳米材料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氧... 目的评价氧化锌(ZnO)纳米材料对不同品系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影响。方法提取BALB/C和C57BL/6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IL-2水平的检测及电镜观察来研究氧化锌纳米材料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加入提高了淋巴细胞增殖率及上清液IL-2水平,电镜下可见纳米材料吸附于淋巴细胞表面并促进淋巴细胞间的接触。结论氧化锌纳米材料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了免疫应答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材料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下载PDF
野黄岑甙元对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张宇 龙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3-473,共1页
野黄岑甙元能抑制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而淋巴细胞的活化与PKC的激活相关。我们先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研究表明野黄岑甙元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野黄岑甙元对异基因大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是否存在抑制作用... 野黄岑甙元能抑制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而淋巴细胞的活化与PKC的激活相关。我们先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研究表明野黄岑甙元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野黄岑甙元对异基因大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探讨可能达到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免疫抑制作用 异基因 甙元 黄岑 心脏移植模型 细胞混合培养 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牙髓干细胞MHC分子表达与体外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14
作者 聂姗姗 刘佳 +5 位作者 张瑞涵 王璇 李伯琦 孙大磊 热甫卡提 刘奕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0期8162-8167,共6页
背景:若牙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后仍然具有与未分化时相似的免疫调节能力,则有可能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目的:观察牙髓干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方法:从C57BL/6小鼠牙髓组织中分离获取牙... 背景:若牙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后仍然具有与未分化时相似的免疫调节能力,则有可能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目的:观察牙髓干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方法:从C57BL/6小鼠牙髓组织中分离获取牙髓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MHC-Ⅰ、MHC-Ⅱ的表达。以1×105/孔牙髓干细胞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1×105/孔数量的牙髓干细胞或经γ-干扰素作用后的牙髓干细胞加入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牙髓干细胞表达MHC-Ⅰ类分子,但未检测到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γ-干扰素刺激48 h后,MHC-Ⅰ表达未见明显增高,MHC-Ⅱ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异体或经γ-干扰素作用的牙髓干细胞均未能刺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说明牙髓干细胞可在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或细胞治疗中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牙髓 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混合 培养 牙髓干细胞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HC抗原 小鼠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宣旻 邱国强 谢晓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特点。方法:通过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3、5天,采...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特点。方法:通过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3、5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LC中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与MSC共孵育前后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了MSC的MLC体系中,MS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其中,CD4+T细胞亚群受抑不如CD8+T细胞亚群显著;另外,T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虽然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CD4、CD25共表达的细胞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上升趋势。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抗原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有轻度减低。结论:MSC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主要是针对CD8+T细胞(CTL)。另外,它还能下调活化T淋巴细胞上一些较特异的表面标记CD25和HLA-D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MSC)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表面标记
原文传递
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英文)
16
作者 余美霞 刘迅 +6 位作者 周咏明 程艳香 程静 邱宇珍 邢晓磊 姚春红 白如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1255,共5页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后,用75 Gy Co-60照射HL-60细胞,杀死HL-60细胞,保留抗原性作为刺激细胞,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不同浓度HL-60细胞刺激健康人单个核细胞,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MG132上调HL-60细胞表达CD86,MG132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耐性和时间依耐性。结论:高浓度的MG132对HL-60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低浓度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有增殖作用。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能促进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共刺激分子 抗原 CD86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下载PDF
构建体外联合培养条件下抗原诱导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模型
17
作者 魏福岭 胡军 +3 位作者 谢鑫 常祺 祝岩 张仁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20-122,F003,共4页
目的:观察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抗原能否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自愿者新鲜血液用于分离外周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抗原能否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自愿者新鲜血液用于分离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以同种异体外周淋巴细胞分作供体和受体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电镜、姬姆萨-瑞氏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D组:首次混合培养淋巴细胞(PMLC),即受体淋巴细胞(R)+用丝裂霉素处理过的供体淋巴细胞(DBm)混合培养72h所得,A组(PMLC+DBm)、B组(PMLC+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C组(PMLC+DBm+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等4组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活性变化的原因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①4组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在电镜、显微镜下变化:均可见细胞质染色浓集、核固缩裂解、凋亡小体形成。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活性即刺激指数:B组和C组比A、D组明显减弱(3.152±0.322,1.802±0.115,4.293±0.269,3.709±0.278,P<0.05);C组细胞活性比B组也明显减弱(P<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Bf组和Cf组高于Df对照组和Af组(11.25±0.78)%,(31.65±1.33)%,(5.95±0.24)%,(2.15±0.0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反应 抑制模型 培养条件 抗原诱导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 外周淋巴细胞凋亡 培养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 淋巴细胞凋亡率 第四军医大学 混合培养 活性变化 健康自愿者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霉酚酸及其衍生物对人T淋巴细胞及混合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怡 杨滨燕 +1 位作者 王慧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霉酚酸及霉酚酸衍生物对人T淋巴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在抗CD3刺激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加入或不加霉酚酸及其衍生物共培养,应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目的探讨霉酚酸及霉酚酸衍生物对人T淋巴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在抗CD3刺激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加入或不加霉酚酸及其衍生物共培养,应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活化和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刺激后,PBMC产生的细胞因子明显增加,加入霉酚酸及其衍生物后,IFN-γ及TNF-α明显降低,IL-2产生略有增加。在混和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3种细胞因子产生皆被抑制。抗CD3刺激和混和淋巴细胞反应后,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及CD69表达增加,加入霉酚酸及其衍生物共培养24、48 h后,T细胞CD25及CD69的表达并未被抑制。霉酚酸及其衍生物可抑制抗CD3刺激下和混和淋巴细胞反应后T细胞的增殖。结论霉酚酸及其衍生物对T淋巴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体系中因子的产生和细胞增殖都有抑制作用,为其在临床自身免疫疾病及移植排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 T细胞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Foxp3转染对大鼠CD4^+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维胜 黄赤兵 +6 位作者 张艮甫 金欢胜 王平贤 范明齐 冯嘉瑜 肖亚 方针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99,104,共4页
目的探讨Foxp3基因转染对大鼠CD4+CD25-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Foxp3基因进入大鼠CD4+CD25-T淋巴细胞,以TGF-β诱导Foxp3基因表达。通过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评价转染效率,将转染Foxp... 目的探讨Foxp3基因转染对大鼠CD4+CD25-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Foxp3基因进入大鼠CD4+CD25-T淋巴细胞,以TGF-β诱导Foxp3基因表达。通过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评价转染效率,将转染Foxp3基因的大鼠CD4+CD25-T淋巴细胞、CD4+CD25+T淋巴细胞、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同系大鼠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液体闪烁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水平。结果Foxp3组增殖水平(3 354.18±203.73)略高于调节性T细胞组(2 919.25±137.91),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2 706.06±967.47)。结论经逆转录病毒介导Foxp3基因可在CD4+CD25-T淋巴细胞高表达,并使该细胞获得与CD4+CD25+T淋巴细胞相似的免疫无能及免疫抑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调节性T细胞 TGF-Β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含黄芪血清对淋巴细胞增殖及IL-2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群豪 林志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7-20,共4页
黄芪煎剂浓缩液和含黄芪小鼠血清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及IL2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表明黄芪煎剂在体内外均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及IL2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 黄芪 血清药理学 淋巴细胞转化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IL-2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