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2
作者 文正燕 孙传俊 杨献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67)、肝硬化(LC)组(n=61)和肝细胞肝癌(HCC)组(n=47);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对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4组受试者PBMC中MLKL、RIPK3、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364、1009.381、159.407,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HB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组(P<0.05)。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阶段HBV感染组患者PBMC中MLKL mRNA表达与RIPK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4、0.432、0.449,P<0.01),MLKL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56、-0.378、-0.721,P<0.01),RIPK3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15、-0.400、-0.416,P<0.01)。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CHB和HCC的AUC分别为0.918、0.859和0.912,三者联合鉴别CHB和HCC的AUC为0.945。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LC和HCC的AUC分别为0.768、0.834和0.839,三者联合鉴别LC和HCC的AUC为0.895。结论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CASPASE-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非坏死性凋亡功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钺 陈东良 +1 位作者 陆远富 李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0-2106,共7页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Degterev等[1]于2005年命名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受阻时,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备用途径确保细胞死亡的进展[2]。不同于凋亡对胱天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依赖,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依赖于混合谱系激酶...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Degterev等[1]于2005年命名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受阻时,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备用途径确保细胞死亡的进展[2]。不同于凋亡对胱天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依赖,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依赖于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磷酸化。MLKL属于蛋白激酶超家族,是一种不具有激酶功能的假激酶,作为终末专属效应蛋白在坏死过程中发挥作用[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坏死性凋亡 自噬 内体转运 磷酸化 易位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中的表达及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衡 武琳琳 +2 位作者 李世杰 匡野 马兴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酰环腺苷酸诱导其蜕膜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小鼠早期妊娠子宫、蜕膜化子宫和激素处理子宫中ML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在妊娠第1~4天的子宫腔上皮表达量较低且不规律,在妊娠第5天的子宫腔上皮及其周围的蜕膜细胞中表达,妊娠第6~8天主要集中在蜕膜组织中表达,着床后表达量逐日增高并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峰,妊娠第8天表达稍有下降。(2)在人工诱导蜕膜化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表达量很高,整个蜕膜区域均有表达,而在对照组小鼠子宫中则无明显表达。MLKL蛋白的表达与mRNA相一致。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孕酮处理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KL受孕酮的调控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程序性细胞坏死 妊娠 胚胎植入 蜕膜
原文传递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在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亚会 朱媛媛 +4 位作者 杨吉平 郇宇 李燕 王亚周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一周后取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MLKL在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检测MLKL在小鼠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MLKL的亚细胞水平定位,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组织缺血坏死及水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WT小鼠大脑皮质无MLKL表达,缺血后脑损伤区的WT小鼠有大量MLKL阳性细胞,MLKL主要表达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脑缺血后脑损伤区的MLKL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电镜结果显示脑水肿区域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有大量MLKL蛋白胶体金颗粒分布; HE染色结果显示MLKL敲除可显著减轻脑水肿程度。结论:脑缺血可上调WT小鼠缺血部位MLKL表达,提示MLKL可能参与缺血后的脑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脑水肿 小鼠
原文传递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少慕 张标 冯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3-2335,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其与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我院65例NSCLC患者手术新鲜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PCR)检测N... 目的探讨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其与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我院65例NSCLC患者手术新鲜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PCR)检测NSCL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MLKL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MLKL的mRNA表达水平和NSCLC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学特征参数的关系;利用在线Kalpan-MeierPlotter网站分析癌组织中的MLKL表达水平和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在NSCLC癌组织中MLKL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0±0.13比5.69±0.49,P=0.000);NSCLC组织中MLKL的mRNA表达水平与T及N分期呈明显负相关(P=0.026、0.048),较低的MLKL的mRNA表达提示较差的组织分化(P=0.040);MLKL低表达的NSCLC总人群和腺癌人群的总生存期(OS)和进展后生存期(PPS)显著低于MLKL高表达组(P=0.000、0.006、0.014、0.014)。结论MLKL在NSCLC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与NSLCL的分化程度、T和N分期明显相关,其低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 预后
原文传递
坏死样凋亡执行分子MLKL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叙言 涂画 彭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坏死样凋亡是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之一,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介导。其中,MLKL对坏死样凋亡最终执... 坏死样凋亡是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之一,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介导。其中,MLKL对坏死样凋亡最终执行分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IPK1/RIPK3/MLKL坏死复合体的形成诱导MLKL磷酸化激活,活化的MLKL插入细胞膜双分子层形成膜孔,破坏膜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除参与坏死样凋亡外,MLKL也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如中性粒细胞特殊死亡方式(NETosis),细胞焦亡和细胞自噬]密切相关。MLKL参与多种细胞死亡通路异常相关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病理过程,有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治疗靶点。了解MLKL在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中的作用,可为多种MLKL相关疾病靶点的寻找奠定基础,也可为MLKL抑制剂的开发应用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凋亡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 心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癌症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相关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斌斌 苗瑞晗 +1 位作者 王学林 刘晓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79,共8页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系、程序性坏死标志物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水平、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二者的相关性,为制定新的脑梗死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综述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晓雪 沈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192-1195,1203,共5页
真核细胞死亡的机制是高度进化保守的,在维持机体发育、生理平衡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体内每天约有100~1 000亿个细胞死亡,而后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所代替,以维持整个机体的稳态[1]。《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 真核细胞死亡的机制是高度进化保守的,在维持机体发育、生理平衡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体内每天约有100~1 000亿个细胞死亡,而后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所代替,以维持整个机体的稳态[1]。《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期刊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依据细胞死亡的形态学特点,将细胞死亡分为三大经典类型:凋亡、自噬和坏死[2]。既往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和自噬是主动的可被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而细胞坏死是被动的不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动脉粥硬化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
下载PDF
MLKL蛋白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朱劲涛 曾志强 +2 位作者 韦锦涛 吕益中 唐璐霞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1-14,I0003,共5页
目的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蛋白认为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MLKL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LKL的表达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蛋白认为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MLKL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LKL的表达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MLKL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根据制定的免疫组化评分系统计算MLKL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绘制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低MLKL表达的比例分别为30.0%(6/20)及63.5%(47/74),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7)。本组研究中低MLKL表达提示乳腺癌组织分化类型不佳、肿瘤浸润、淋巴转移、TNM分期的比例较高。在74例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中,低MLKL表达的患者提示5年生存率较差(46.8%vs 77.0%,P=0.006)。结论低MLKL表达提示根治术后的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不佳,MLKL可能作为生物学标记物为乳腺癌患者提供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 临床病理特点 总体生存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锐 赵翠娟 陈吉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动中关键的一环,在NAFLD的进展中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调控及与NAFLD的作用进行概述,为NAFLD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眼科的研究进展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颜鑫霖 李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71-2276,共6页
坏死性凋亡是近十几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的重大发现。目前在眼科领域,已经从角膜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方向发现了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除了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靶点的Necrostatin-1(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之外,受体相互... 坏死性凋亡是近十几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的重大发现。目前在眼科领域,已经从角膜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方向发现了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除了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靶点的Necrostatin-1(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之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抑制剂GSK2399872A(GSK872)和针对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靶点的新型抑制剂TC13172等药物在细胞死亡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坏死性凋亡抑制剂已经在眼科的多种疾病模型中证明了其保护作用。本文重点概述了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抑制剂在眼科中的研究成果,探讨坏死性凋亡作为眼科疾病治疗新靶点的潜力,并对其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Nec-1 角膜 青光眼 视网膜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抑制剂Pexidartinib对小鼠遥远场景性恐惧记忆再巩固的影响
13
作者 王来法 王雪琴 +2 位作者 邓玲 张辉 崔艳慧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Pexidartinib对小鼠遥远场景性恐惧记忆再巩固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2组小鼠均置于场景恐惧反应箱中进行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构建场景性恐惧模型,并记录每...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Pexidartinib对小鼠遥远场景性恐惧记忆再巩固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2组小鼠均置于场景恐惧反应箱中进行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构建场景性恐惧模型,并记录每次电击后小鼠的僵直时间;7 d后,实验组小鼠给予含Pexidartinib制剂PLX3397的鼠粮喂养,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鼠粮喂养,直至行为实验结果。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后第16天,将小鼠重新放入场景恐惧反应箱中进行恐惧记忆唤起,不给予任何刺激呈现,小鼠自由探索5 min后取出,记录小鼠在此期间的僵直时间。在恐惧记忆唤起后24 h,将小鼠再次置于场景恐惧反应箱中,使其自由探索3 min,并记录其在该时间段所呈现的僵直时间。采用僵直时间百分比来表示小鼠的恐惧反应。行为实验结束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2组各取3只小鼠迅速开胸暴露心脏,将灌注针自心尖插入左心室,使用4℃预冷的40 g·L^(-1)多聚甲醛(pH=7.4)进行灌注,至小鼠全身不自主抽动消失、全身肢体僵硬为止,取脑组织,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置于蔗糖溶液进行沉糖,然后用组织包埋剂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海马中小胶质细胞数量。2组其余小鼠迅速断头取脑组织,冰上分离两侧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溴结构域蛋白4(pBRD4)、消皮素D(GSDMD)、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蛋白表达。结果在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阶段,2组小鼠的僵直时间百分比均随足底电击次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但2组小鼠第1、2、3、4、5次电击后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唤起阶段,2组小鼠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记忆检测阶段,实验组小鼠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海马CA1、CA3和DG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海马组织中pBRD4、GSDMD和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抑制剂Pexidartinib能够损伤遥远场景性恐惧记忆的再巩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下调pBRD4、GSDMD和MLK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Pexidartinib 遥远场景性恐惧 记忆再巩固 磷酸化溴结构域蛋白4 消皮素D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下载PDF
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对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婷婷 曹瑞平 +2 位作者 叶红伟 马善峰 高琴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4,188,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ontrol,5.5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h)、高糖组(HG,30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h)、HG+Nec-1(30mmo... 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ontrol,5.5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h)、高糖组(HG,30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h)、HG+Nec-1(30mmol/L葡萄糖+100μmol/L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抑制剂Nec-1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h)组、高渗组(HPG,5.5mmol/L葡萄糖+24.5mmol/L甘露醇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h)。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DH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TNF-α、IL-6及IL-1β水平,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RIP3、MLKL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明显(P<0.01),RIP1、RIP3、MLKL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Nec-1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下降(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RIP1、RIP3、MLKL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可引起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抑制程序性坏死可减轻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心肌细胞 大鼠 高糖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下载PDF
Kongensin A抑制坏死性凋亡途径在慢性肾脏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欢 颜晓勇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513-3517,共5页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在炎症性、免疫性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但其明确的分子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热休克蛋白90 (HSP90)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底物蛋白种类繁多,广泛参...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在炎症性、免疫性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但其明确的分子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热休克蛋白90 (HSP90)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底物蛋白种类繁多,广泛参与诸多生命活动,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方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坏死性凋亡途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均受到热休克蛋白90的调控。而天然产物Kongensin A (KA)是一种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热休克蛋白90受到抑制后进而阻断了坏死性凋亡途径。进一步研究坏死性凋亡途径及其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必将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gensin A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热休克蛋白90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乳腺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研究
16
作者 纪海静 蒋临正 +6 位作者 常伟伟 杨彩霞 陈坤琳 王慧利 仲跻峰 徐银学 邢光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RIPK 3、RIPK 1)、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基因(MLKL)和Caspase 8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LKL和磷酸化MLKL蛋白(p-MLKL)表达。[结果]程序性坏死标记蛋白MLKL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表达;IL-1β、IL-6、TNF-α和RIPK1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01),RIPK 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Caspase 8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1);MLKL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p-MLKL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据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可以推断出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炎 程序性坏死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下载PDF
LncRNA NR003508通过海绵吸附miR-483-3p并靶向MLKL调控BCG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坏死
17
作者 于志瑞 张旭 +2 位作者 牛莎莎 邓光存 吴晓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49-3159,共11页
旨在探讨LncRNA NR_003508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感染中对小鼠巨噬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干扰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LncRNA NR_003508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Western blo... 旨在探讨LncRNA NR_003508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感染中对小鼠巨噬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干扰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LncRNA NR_003508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坏死相关调控因子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坏死率,以及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别预测和验证LncRNA NR_003508与miR-483-3p的靶向结合。结果表明,BCG感染巨噬细胞后,LncRNA NR_003508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转染siRNA-LncRNA NR_003508后,MLK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同时巨噬细胞坏死率也显著降低(P<0.05);LncRNA NR_003508可以与miR-483-3p特异性结合并发挥海绵吸附作用,并且干扰LncRNA NR_003508可显著上调miR-483-3p的表达(P<0.01),而过表达miR-483-3p显著抑制MLKL的表达(P<0.01),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坏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LncRNA NR_003508通过海绵吸附miR-483-3p并靶向MLKL的表达来促进BCG诱导的巨噬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R_003508 miR-483-3p 卡介苗 细胞坏死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亚丽(综述) 朱蕾(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死亡,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造成严重的肺泡结构损伤及肺水肿,应用抑制剂阻断程序性坏死可以减轻肺损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急性肺损伤(ALI)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急慢性损伤脑内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奕茗(综述) 孙凤艳(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RIPK1/RIPK3)激酶及关键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从而触发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坏死。后者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免疫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损伤等。本文就程序性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及在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 脑卒中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机制及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建生 王雯 +2 位作者 刘海旺 张欣颖 孙林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肿瘤细胞由于凋亡机制的失调而具有耐药性。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坏死性凋亡给结直肠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坏死性凋亡是一种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通常表现为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主要通过RIPK1和RIPK3调控,并且由MLKL执行完成。目前,基于坏死性凋亡的结肠直肠肿瘤靶向治疗研究正在进行,提示坏死性凋亡将为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本篇综述重点阐述坏死性凋亡,并讨论坏死性凋亡在结直肠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坏死性凋亡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