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煤泥混合燃烧过程中N和S污染物迁移规律
1
作者 时振翔 钟文琪 周冠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6-464,共9页
为探究污泥/煤泥混合燃烧过程中N、S污染物的排放机理,开展N、S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基于热重-质谱分析仪获得的污泥/煤泥混合燃烧时气态污染物的基础生成规律,建立污泥/煤泥混合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污泥质量分数、温度下污泥/煤泥混... 为探究污泥/煤泥混合燃烧过程中N、S污染物的排放机理,开展N、S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基于热重-质谱分析仪获得的污泥/煤泥混合燃烧时气态污染物的基础生成规律,建立污泥/煤泥混合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污泥质量分数、温度下污泥/煤泥混合燃烧的SO_(2)、NO的排放规律,并通过对4个不同阶段燃烧产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研究N、S官能团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质量分数为40%时固硫固氮效果最明显;随污泥质量分数增加,吡啶类氮更多转化为吡咯类氮,使HCN产量增加以及胺类和腈类生成量增加,导致总NO排放量随污泥质量分数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有机硫类释放更为完全,燃烧产生的含S污染物增多,灰分中硫酸盐含量同步增长,因此总SO_(2)的释放量随污泥质量分数增加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煤泥 混合燃烧 污染物迁移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下载PDF
煤气—煤粉混合燃烧器燃烧特性数值模拟
2
作者 熊璟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149-0152,共4页
火力发电厂进行灵活性调峰改造已是大势所趋,而火电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存在煤粉燃烧强度不足、燃烧效率不高、污染物产生较多等的问题。并且我国机组在能源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如何节省燃料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大型火电锅炉低负... 火力发电厂进行灵活性调峰改造已是大势所趋,而火电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存在煤粉燃烧强度不足、燃烧效率不高、污染物产生较多等的问题。并且我国机组在能源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如何节省燃料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大型火电锅炉低负荷新型稳燃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使用FLUENT软件对煤气—煤粉混合燃烧器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寻煤气煤粉混燃燃烧器稳燃的原理,将为煤气—煤粉掺烧锅炉优化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助燃 煤气—煤粉混合燃烧 数值模拟 煤粉燃烧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和混合燃烧特性的氢混燃机精细化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敏 叶佳南 +3 位作者 何知纯 何润泉 刘明波 宁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19-4339,共21页
随着混氢天然气技术发展,氢混燃机成为未来电-混氢天然气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节点。为此,该文分别对混氢天然气网和氢混燃机进行特性分析,并搭建考虑多气体组分混合的混氢天然气网与氢混燃机耦合架构。从多学科信息融合角度出发... 随着混氢天然气技术发展,氢混燃机成为未来电-混氢天然气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节点。为此,该文分别对混氢天然气网和氢混燃机进行特性分析,并搭建考虑多气体组分混合的混氢天然气网与氢混燃机耦合架构。从多学科信息融合角度出发,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和系统热力学分别对氢混燃机的碳排放和混合燃烧出力特性精细化建模,并基于实例参考范围验证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将氢混燃机模型应用到优化调度中,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计及城市配电网、混氢天然气网以及用户单元内部运行约束,建立电-混氢天然气城市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以耦合混氢天然气系统的某实际城市配电网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电转气的天然气网掺氢运输和本地储氢供应均能有效提高电网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其风电利用率之差不超过2.12%,但前者的总运行成本比后者少4.31%,能够降低系统总运行成本的同时有效促进用户侧低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氢天然气 氢混燃机 碳排放 混合燃烧 阿伦尼乌斯方程 系统热力学 城市综合能源系统
原文传递
多元低热值煤混合燃烧特性热重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波 王勤辉 +2 位作者 卢鑫耀 程乐鸣 吴迎春 《能源工程》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为了实现风化煤、煤矸石、煤泥的大规模利用,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多元低热值煤在不同升温速率、掺混比例下的着火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并采用改良Coats-Redfern方法分析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可以改善低热值煤的燃烧特性;... 为了实现风化煤、煤矸石、煤泥的大规模利用,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多元低热值煤在不同升温速率、掺混比例下的着火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并采用改良Coats-Redfern方法分析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可以改善低热值煤的燃烧特性;煤泥、风化煤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混煤的燃烧,随着二元混煤中风化煤比例由10%增至90%,混煤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由1.73×10^(-8)增至1.41×10^(-7);随三元混煤中煤泥比例由20%增至80%,混煤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由8.77×10^(-8)增至1.57×10^(-7)。与煤矸石相比,混煤的活化能更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更高,具有更好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多元低热值混煤在循环流化床中的大规模利用及其工业装置的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煤矸石 煤泥 热重分析 混合燃烧特性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回转窑废气-煤粉气固两相燃料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5
作者 宋雨莳 刘鹏 +1 位作者 战洪仁 张先珍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为了描述回转窑-矿热炉工艺中回转窑内部煤粉-炉气间气固两相传热传质机理和燃料混合燃烧特性,建立了三维气固两相燃料混合燃烧计算模型,揭示了气固两相的传热传质机理,探究气-固燃料的混合燃烧对粉煤燃烧速率、火焰特性和烟气成分等的... 为了描述回转窑-矿热炉工艺中回转窑内部煤粉-炉气间气固两相传热传质机理和燃料混合燃烧特性,建立了三维气固两相燃料混合燃烧计算模型,揭示了气固两相的传热传质机理,探究气-固燃料的混合燃烧对粉煤燃烧速率、火焰特性和烟气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气固燃料的混合燃烧有助于增强燃料的湍动性,促进煤粉挥发和燃烧,提高窑内高温区范围,提高燃料利用率,焙烧区范围由11.4 m增加到22.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余热余能回收 气-固两相 混合燃烧
下载PDF
烘焙芝麻秸秆与煤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焦然 邢献军 +2 位作者 陈涛 张学飞 常珠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9,共7页
文章以烘焙芝麻秸秆(torrefied sesame straw,TSS)和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不同掺混比例和不同升温速率下样品的燃烧特性,利用Flynn-Wall-Ozawa(FWO)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计算样品的活化能大小。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以烘焙芝麻秸秆(torrefied sesame straw,TSS)和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不同掺混比例和不同升温速率下样品的燃烧特性,利用Flynn-Wall-Ozawa(FWO)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计算样品的活化能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烘焙预处理有利于燃烧反应的进行;烘焙芝麻秸秆的掺混有助于改善混合物样品的燃烧性能;升温速率的提高会产生热滞后现象,但对样品的总失重影响不大;烘焙芝麻秸秆与煤混合燃烧时会出现协同效应,且高温阶段更加显著;烘焙芝麻秸秆掺混比为70%的混合物样品活化能最小,FWO法和KAS法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60.51、51.4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焙 芝麻秸秆(SS) 混合燃烧 协同效应 动力学
下载PDF
水葫芦和无烟煤粉混合燃烧烟气排放特性分析
7
作者 刘珍荣 王俊桦 +4 位作者 孟俊全 高成君 胡愉伟 谭超 陈蓉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7期182-187,共6页
水葫芦作为常见的水生物质,显示出良好的燃烧特性,将其与煤混合燃烧可以将两者的优势互补,改善其燃烧特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选取无烟煤和水葫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烟气排放特性,研究了燃烧温度、混合比例对SO_(2)和NO_(x)的释放影响,... 水葫芦作为常见的水生物质,显示出良好的燃烧特性,将其与煤混合燃烧可以将两者的优势互补,改善其燃烧特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选取无烟煤和水葫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烟气排放特性,研究了燃烧温度、混合比例对SO_(2)和NO_(x)的释放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并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不同掺混比例的混合物料中水葫芦的比例越高,SO_(2)和NO_(x)的排放量越低,其中物料比例为5/5时SO_(2)的释放量最低,物料比例为4/6时NO_(x)的释放量最低。不同温度下燃烧时,SO_(2)和NO_(x)的总释放量在900℃最高。影响SO_(2)和NO_(x)释放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物料比例>温度,SO_(2)和NO_(x)释放量最低的因素水平组合:物料比例1.037,温度为725.72℃。为实现水生生物质与煤的优化耦合燃烧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价值,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无烟煤粉 混合燃烧 烟气排放特性
下载PDF
多煤种混合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赵云凯 王勤辉 娄晓静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将多煤种进行混合燃烧试验,混合方式为煤矸石与风化煤、煤矸石与煤泥、煤泥与风化煤、风化煤和无烟煤,4种样品的混合质量比例均为100∶0、80∶20、60∶40、40∶60和0∶100。升温速率为20℃/min,空气气氛,流量为60 mL/min,终温为1 000℃... 将多煤种进行混合燃烧试验,混合方式为煤矸石与风化煤、煤矸石与煤泥、煤泥与风化煤、风化煤和无烟煤,4种样品的混合质量比例均为100∶0、80∶20、60∶40、40∶60和0∶100。升温速率为20℃/min,空气气氛,流量为60 mL/min,终温为1 000℃。结果表明:将风化煤加入煤矸石和无烟煤中,可以改善煤矸石和无烟煤的着火性能,并影响煤矸石、无烟煤的燃烧过程,缩短燃烧时间,煤矸石和风化煤在燃烧过程中具有加和行为。而煤泥对煤矸石的燃烧性能影响较小,风化煤可以促进无烟煤有效点火燃烧,改善燃烧性能。在以无烟煤为主要燃料的发电厂,混配使用挥发分较高的煤种可以改善起火、稳定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种 混合燃烧 着火性能 燃烧性能
下载PDF
燃煤与半焦混合燃烧过程中燃尽风配风位置对燃烧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阮志龙 廖伟辉 +3 位作者 吕兴城 郭嘉威 何晓燕 马仑 《发电设备》 2023年第6期368-374,共7页
以某2.4 MW旋流燃烧炉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煤粉与半焦混合燃烧过程中燃尽风配风位置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尽风配风位置对燃尽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燃尽风配风位置越靠近主燃区下游,燃料在主燃区的停留时间越长,在燃尽... 以某2.4 MW旋流燃烧炉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煤粉与半焦混合燃烧过程中燃尽风配风位置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尽风配风位置对燃尽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燃尽风配风位置越靠近主燃区下游,燃料在主燃区的停留时间越长,在燃尽区的停留时间越短,未燃尽焦炭反应越不充分,其燃尽程度越差。因此,在实际运行或改造中,在确保氮氧化物(NO_(x) )排放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建议尽量使燃尽风配风位置靠近主燃区,该方式有利于改善半焦的燃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 半焦 混合燃烧 燃烧特性 燃尽风 配风位置 燃尽率
下载PDF
气液双燃料燃气轮机燃烧室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李江恒 高翀 +1 位作者 陈光 刘潇 《应用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为解决双燃料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的混合燃烧问题,对某原型燃油燃烧室进行了双燃料混合燃烧的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实验可知,在2种燃料混合燃烧的过程中,不断降低的液体燃料流量以及雾化压力导致的液体燃料雾化特性恶化以及气体燃料不断升高... 为解决双燃料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的混合燃烧问题,对某原型燃油燃烧室进行了双燃料混合燃烧的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实验可知,在2种燃料混合燃烧的过程中,不断降低的液体燃料流量以及雾化压力导致的液体燃料雾化特性恶化以及气体燃料不断升高的喷射速度在径向上压缩液体燃料雾化空间是影响燃烧室混合燃烧性能的主要原因。在本文计算的混合燃烧过程中,燃烧室性能变化存在临界点,随着气体燃料占比增加,燃烧室火焰先缩短后延长,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先降低后升高,两者均在气体占比40%时达到最佳,而燃烧室液体燃料雾化质量、出口平均温度、效率均逐渐下降,且在气体燃料占比为70%时下降幅度最大,但在气体燃料占比100%时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燃气轮机 双燃料燃烧 双燃料喷嘴设计 燃料切换 混合燃烧 燃料掺混 雾化特性 燃烧室性能
下载PDF
“立式烧嘴型”EDC裂解炉氢气-天然气混合燃烧的应用
11
作者 王春祥 路麒麟 《中国氯碱》 CAS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介绍了VCM生产过程中“立式烧嘴型”裂解炉中段燃烧区域输入氢气燃料,取代一定量的天然气燃烧,实现氢气与天然气的混合燃烧,以达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效果。
关键词 “立式烧嘴型”裂解炉 氢气燃烧 混合燃烧
下载PDF
污泥与煤、木屑的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武宏香 赵增立 +1 位作者 李海滨 王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77,97,共6页
通过热天平分析装置对城市污水污泥、煤及木屑单独或混合燃料的燃烧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料的燃烧过程分为脱水干燥、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残余挥发分与焦炭的燃尽三个阶段;污泥的着火温度低,燃尽温度高,灰分产量高,燃烧放热量较低... 通过热天平分析装置对城市污水污泥、煤及木屑单独或混合燃料的燃烧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料的燃烧过程分为脱水干燥、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残余挥发分与焦炭的燃尽三个阶段;污泥的着火温度低,燃尽温度高,灰分产量高,燃烧放热量较低,挥发分与固定碳燃烧的活化能分别为26.67 kJ/mol和32.12 kJ/mol;污泥单独燃烧性能较差,综合燃烧指数较低为0.161×10-11 K-.3min-2,加入煤或木屑后能明显改善其燃烧性能,缩短燃烧温度范围,提高燃烧速率,降低灰分产率,但同时使挥发分与固定碳燃烧的活化能增加,燃烧对温度的敏感度增加。污泥与煤或者生物质废弃物混燃是污泥燃料资源化利用的较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木屑 混合燃烧
原文传递
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刘豪 邱建荣 +1 位作者 吴昊 董学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在试样的质量以及其他的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在恒温下对一种典型的煤和两种典型的生物质以及它们以一定的比例所得的混合燃料进行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试验用煤中加入生物质 (质量比为 1∶1)后 ,燃料NOx 转变率降低... 在试样的质量以及其他的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在恒温下对一种典型的煤和两种典型的生物质以及它们以一定的比例所得的混合燃料进行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试验用煤中加入生物质 (质量比为 1∶1)后 ,燃料NOx 转变率降低了 2 %— 33%.燃料SOx 转变率降低了 10 %—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燃烧 排放特性 生物持 污染物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实验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豪 邱建荣 +1 位作者 董学文 李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煤炭资源并同时降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本文在STA 4 0 9C型热综合分析仪上对一种煤样和两种生物质样以及它们以不同的比例所得的混合试样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煤中加入生物...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煤炭资源并同时降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本文在STA 4 0 9C型热综合分析仪上对一种煤样和两种生物质样以及它们以不同的比例所得的混合试样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煤中加入生物质后 ,着火燃烧提前 ,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燃尽特性。生物质和煤混合后 ,发热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燃烧 实验 热分析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中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NO排放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文选 张守玉 +4 位作者 王凤君 陈传敏 韩松 赵长遂 岳光溪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一座 0 .5 MWt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 ,研究了烟气中 NO的排放特性 .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燃料配比 ,不同锅炉运行参数 ,如一次风率、过量空气系数、床温和 Ca/S比等对烟气中 NO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 在一座 0 .5 MWt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 ,研究了烟气中 NO的排放特性 .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燃料配比 ,不同锅炉运行参数 ,如一次风率、过量空气系数、床温和 Ca/S比等对烟气中 NO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试验表明对纯焦而言 ,其NO排放浓度较其他混合燃料要高得多 ,当燃料中焦煤比增大时 ,NO的排放浓度降低 .对不同焦煤比的燃料 ,随一次风率增大 ,NO的排放量增加 ;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 ,NO的排放浓度增大 ;随着运行床温的提高 ,NO排放浓度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石油焦 混合燃烧 NO 一氧化氮 排放特性
下载PDF
柴油机预混合燃烧循环变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金保 缪雪龙 +2 位作者 王先勇 洪建海 陈希颖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2,共8页
在发动机台架进行了直喷式柴油机预混合燃烧中低负荷循环变动的试验研究。分析了EGR、喷油始点和喷油压力对预混合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混合燃烧的燃烧持续期短,放热迅速,最大压力升高率较大,增大EGR和推迟喷油降低了最... 在发动机台架进行了直喷式柴油机预混合燃烧中低负荷循环变动的试验研究。分析了EGR、喷油始点和喷油压力对预混合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混合燃烧的燃烧持续期短,放热迅速,最大压力升高率较大,增大EGR和推迟喷油降低了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循环变动系数随EGR增大而增大,随喷油推迟而减小。燃烧发展期与最高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放热率、燃烧持续期和燃烧重心等参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燃烧循环变动小的点与排放较好的点参数相吻合。利用空燃比很好地反映了EGR、喷油率始点等参数对燃烧循环变动系数的影响。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在正常情况均小于10%。并提出了减小循环变动进一步降低排放可能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循环变动 压力升高率 混合燃烧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与煤混合燃烧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洪晨 杨强 +5 位作者 王志强 邢奕 沈茜 李益飞 贾蒙蒙 冯丽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0-368,共9页
以抗生素菌渣、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研究两种物质单独以及混合燃烧的燃烧特性,并采用Coats-Redfern法确定混合燃烧的动力学参数。分析菌渣掺混比和粒径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阐明菌渣与煤混合燃烧的可能以及超细... 以抗生素菌渣、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研究两种物质单独以及混合燃烧的燃烧特性,并采用Coats-Redfern法确定混合燃烧的动力学参数。分析菌渣掺混比和粒径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阐明菌渣与煤混合燃烧的可能以及超细化燃烧的优势。结果表明:抗生素菌渣与煤混合燃烧主要包括3个阶段,添加菌渣能明显改善煤的燃烧特性。随着菌渣掺混比例的增加,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呈现降低的趋势。超细、非超细混合燃烧燃尽特性指数在菌渣掺混比为30%时最高,分别为5.82×10^(-3)、5.49×10^(-3)。超细混合燃烧活化能均低于非超细混合燃烧,说明超细化燃烧有利于降低活化能。超细、非超细混合燃烧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之间均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混合燃烧 动力学 超细 非超细
下载PDF
RBCC混合燃烧模态一次火箭对燃烧稳定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潘科玮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杨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4-548,共5页
通过RBCC三维构型的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一次火箭流量变化对于整个燃烧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RBCC逐级扩张型燃烧室,处于混合燃烧模态时,仅依靠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很难实现整个流场有效的燃烧组织和火焰稳定;一次火箭火焰羽流可以... 通过RBCC三维构型的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一次火箭流量变化对于整个燃烧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RBCC逐级扩张型燃烧室,处于混合燃烧模态时,仅依靠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很难实现整个流场有效的燃烧组织和火焰稳定;一次火箭火焰羽流可以为混合燃烧模态提供引导火焰,改变燃烧组织形式,跟凹腔配合实现二次喷注燃料与来流的充分掺混,提高流场的燃烧稳定性能,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通过RBCC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开启小流量一次火箭能够促进整个流场的燃烧稳定,燃烧性能有很明显提高。一次火箭流量还需控制在一定流量范围内,才能既有效提高燃烧室火焰稳定和火焰传播能力,又能够保证进气道的稳定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混合燃烧模态 火焰稳定 一次火箭
原文传递
循环流化床中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N_2O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文选 王凤君 +3 位作者 韩松 陈传敏 赵长遂 岳光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36-240,共5页
在一座0.5MW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了烟气中N_2O的排放特性。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的燃料配比,不同的锅炉运行参数,如一次风率、过量空气系数、床温和Ca/S比等对烟气中N_2O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 在一座0.5MW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了烟气中N_2O的排放特性。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的燃料配比,不同的锅炉运行参数,如一次风率、过量空气系数、床温和Ca/S比等对烟气中N_2O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对于混合燃料,随焦煤比增大,N_2O排放浓度增高;对纯焦而言,其N_2O排放浓度最低。对于不同焦煤比的燃料,随着一次风率的增大,N_2O排放浓度增高。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N_2O的排放浓度增加。无论焦煤比是1:1或3:1的燃料,当床温升高时,N_2O的排放浓度减小,且随焦煤比的增大,受床温的影响更敏感。焦煤比为1:1的混合燃料,随Ca/S比增加,N_2O排放浓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石油焦 混合燃烧 氮氧化物 排放特性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烟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佰仲 王擎 +3 位作者 申朋宇 刘洪鹏 秦宏 李少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6-480,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油页岩干馏残渣、烟煤及其混合物燃烧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不同比例混合燃料对着火、燃烬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混合燃烧试验TG/DTG曲线与计算各组分加权平均TG/DTG曲线的对比,分析燃烧过程中油页岩干馏残渣与烟煤相互...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油页岩干馏残渣、烟煤及其混合物燃烧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不同比例混合燃料对着火、燃烬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混合燃烧试验TG/DTG曲线与计算各组分加权平均TG/DTG曲线的对比,分析燃烧过程中油页岩干馏残渣与烟煤相互影响的机理;比较混合燃料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着火、燃烬等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燃料中烟煤比例增大,着火温度略有降低,燃烧DTG曲线峰值增大,燃烬温度降低,燃烧特性趋好;混合燃烧相互影响主要发生在燃烧低温段450~645℃之间,且燃烧试验DTG曲线峰值大于计算曲线峰值,燃烧稳定性增强;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混合燃料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燃烧着火延迟,反应向高温区移动,DTG曲线峰值增大,综合燃烧特性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干馏残渣 混合燃烧 燃烧特性指数 热重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