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崔莉 刘芮奇 +2 位作者 孙娥 钟荣玲 魏兰福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目的优化胡桃醌普郎尼克F127(F127)/聚乙二醇琥珀酸酯(D-alpha tocopheryl polythylene glycol succinate,TPGS)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并对该混合胶束进行表征和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以包封率为... 目的优化胡桃醌普郎尼克F127(F127)/聚乙二醇琥珀酸酯(D-alpha tocopheryl polythylene glycol succinate,TPGS)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并对该混合胶束进行表征和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以包封率为指标,用单因素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优化胡桃醌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用透射电镜和马尔文粒度仪对混合胶束进行表征。用透析袋研究其体外释放度。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HE切片研究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体内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结果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药物∶载体=1∶50、F127∶FPGS=4∶5、水化体积为10 mL、水化时间为1 h、乙醇体积为1 mL。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得到胡桃醌的平均包封率为90.53%,与预测值(85.32%)偏差较小。透射电镜下混合胶束呈球形,形态完整且分布均匀。平均电位为(−3.86±3.05)mV,平均粒径为(13.91±0.15)nm,PDI为(0.092±0.009)。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显示,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的累积释放度大于胡桃醌混悬液。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干预后,小鼠DAI值下降,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得到缓解。结论经响应面优化的胡桃醌F127/TPGS混合胶束制备工艺条件稳定,且可增加胡桃醌溶解度,增强胡桃醌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Box-Behnken响应面法 F127 聚乙二醇琥珀酸酯 混合胶束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Soluplus/TPGS混合胶束的制备及评价
2
作者 夏云 徐志红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灯盏花乙素Soluplus/TPGS混合胶束(Scu-MMs)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Caco-2单层细胞转运实验评价其渗透性。方法以Soluplus和TPGS作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cu-MMs,以包封率为评价...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灯盏花乙素Soluplus/TPGS混合胶束(Scu-MMs)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Caco-2单层细胞转运实验评价其渗透性。方法以Soluplus和TPGS作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cu-MMs,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并得到Scu-MMs的最优工艺条件;采用马尔文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对Scu-MMs进行表征;用透析袋研究Scu-MMs的体外释放度;用Caco-2单层细胞转运实验比较Scu原料药和Scu-MMs的渗透性。结果Scu-MMs的最优工艺条件:Soluplus与TPGS的比值为8.3∶1、载体与Scu的比值为20.9∶1,水化体积为16.4 mL,Scu的平均包封率为91.45%。Scu-MMs的平均粒径为(19.45±0.05)nm,平均电位为(−7.95±0.72)mV;透射电镜下观察到Scu-MMs呈均匀分散的球形分布;Scu-MMs在3种不同pH介质中释放速率均先快后慢,累积释放度在pH 4.5介质中最高;Scu-MMs在Caco-2单层细胞的渗透性显著高于Scu原料药。结论制备成的Scu-MMs粒径小,可明显提高药物渗透性,为后续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混合胶束 响应面法 Soluplus/TPGS 渗透性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
3
作者 凯丽比努尔·奥布力艾散 李倩 +2 位作者 谢志 贾文彦 尹东锋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11期495-502,共8页
目的优化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处方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Pluronic P123和F127作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仑伐替尼混合胶束。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优处方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初步表征。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处方和... 目的优化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处方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Pluronic P123和F127作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仑伐替尼混合胶束。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优处方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初步表征。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P123质量百分比80%、载体材料用量90 mg、投药量10 mg、水化体积6 ml、水化时间45 min、旋蒸温度55℃。制备得到的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04.0±0.32)nm,PDI为0.22±1.19,Zeta电位为(-2.56±0.81)mV,平均包封率为83.33%±0.30%,平均载药量为8.67%±0.07%。胶束形态为分布均一的规整球形,并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性能。结论该研究开发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得载药胶束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且释放稳定,为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混合胶束 薄膜水化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白藜芦醇Labrasol/P407混合胶束稳定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4
作者 韩德恩 申延利 +4 位作者 田萍 位恒超 马开 贾永艳 祝侠丽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5,共4页
目的:以白藜芦醇为对照,探讨白藜芦醇-Labrasol/P407混合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透析法考察混合胶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稀释稳定性;大鼠灌胃给药后,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3-葡萄糖... 目的:以白藜芦醇为对照,探讨白藜芦醇-Labrasol/P407混合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透析法考察混合胶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稀释稳定性;大鼠灌胃给药后,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3-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混合胶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稀释稳定性良好。与白藜芦醇混悬剂相比,白藜芦醇-Labrasol/P407混合胶束中白藜芦醇在大鼠体内C_(max)(1389.9±373.2 ng/mL)是混悬剂(188.9±58.9 ng/mL)的7.4倍,相对生物利用度是混悬剂的9.6倍;白藜芦醇-3-葡萄糖醛酸苷的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3060.7±787.4)ng/mL和(1298.1±523.2)n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24))分别为(14294.9±6085.1)ng·h/mL和(6061.5±874.4)ng·h/mL,分别下降57.59%和57.6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白藜芦醇制成混合胶束后可显著提高白藜芦醇的血药浓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3-葡萄糖醛酸苷 混合胶束 药动学 UPLC-Q-Orbitrap HRMS 相对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UPLC同时检测姜黄素-胡椒碱纳米混合胶束中姜黄素和胡椒碱的含量
5
作者 梁宇飞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文章采用了同时测定姜黄素-胡椒碱纳米混合胶束中姜黄素和胡椒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BEH C_(18)(2.1×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检测波长为430 nm(姜黄素)、343 nm(胡椒碱);流... 文章采用了同时测定姜黄素-胡椒碱纳米混合胶束中姜黄素和胡椒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BEH C_(18)(2.1×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检测波长为430 nm(姜黄素)、343 nm(胡椒碱);流速为0.15 m L·min^(-1);进样量为1μL,柱温为30℃。姜黄素和胡椒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41~198.6μg·m L^(-1)(r=0.9999)和0.62~9.9μg·m 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7%和99.82%,S_(RSD)分别为0.10%和0.17%。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姜黄素-胡椒碱纳米混合胶束中姜黄素和胡椒碱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胡椒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 纳米混合胶束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核磁共振对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志敏 张占辉 杨秋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综述了近几年核磁共振技术(NMR)对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形成和性质的研究.NMR参数提供了如下信息:化学位移的变化显示胶束的形状;扩散系数的大小判断胶束的尺寸;弛豫测量(T2/T1)提供胶束的动态信息,其中T1提供胶束粘度信息,T2表征混合... 综述了近几年核磁共振技术(NMR)对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形成和性质的研究.NMR参数提供了如下信息:化学位移的变化显示胶束的形状;扩散系数的大小判断胶束的尺寸;弛豫测量(T2/T1)提供胶束的动态信息,其中T1提供胶束粘度信息,T2表征混合胶束是否形成以及相互作用的产生;二维NOESY,ROESY,HOESY实验技术显示混合胶束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混合胶束间的距离和立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表面活性剂 混合胶束 胶束粘度 混合胶束的距离及相互作用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胶束对酯碱性水解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宪诚 李启麟 +5 位作者 陈民助 王茜 秦自明 邹萍 李干佐 皇起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605-1609,共5页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乙酯在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胶束(SDS-Brij35,DTAB-Brij-35,TTAB-Brij35,CTAB-Brij35,CTAB-Triton X-100,...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乙酯在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胶束(SDS-Brij35,DTAB-Brij-35,TTAB-Brij35,CTAB-Brij35,CTAB-Triton X-100,SDS-Triton X-100)中的碱性水解反应。复配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反应起禁阻作用,其禁阻作用比单一胶束的禁阻作用强,并讨论了复配胶束对酯碱解起禁阻作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混合胶束 碱性水解
下载PDF
醇-可聚合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法合成微嵌段缔合聚合物及其流变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柳建新 郭拥军 +5 位作者 祝仰文 杨红萍 杨雪杉 钟金杭 李华兵 罗平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57-1763,共7页
低碳醇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surfmer)可以形成混合胶束,本文通过稳态荧光猝灭法(SSFQ)测定了该混合胶束中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数,并通过绝热聚合和后水解工艺合成出不同微嵌段长度的较高分子量(Mw)缔合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十... 低碳醇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surfmer)可以形成混合胶束,本文通过稳态荧光猝灭法(SSFQ)测定了该混合胶束中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数,并通过绝热聚合和后水解工艺合成出不同微嵌段长度的较高分子量(Mw)缔合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AM-NaAA-C16DMAAC)].聚合物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证实,并通过流变性实验研究了微嵌段长度对增粘性能、抗盐性能、粘弹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调节缔合聚合物中微嵌段的长度,随着微嵌段长度增加,临界缔合浓度(CAC)逐渐降低,增粘性能、粘弹性能先逐步增加后逐步降低,并且发现其对聚合物的性能的影响规律中存在最佳嵌段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缔合聚合物 微嵌段长度 混合胶束 流变性
下载PDF
混合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片仔癀中有效成分 被引量:7
9
作者 余丽双 丛日琳 +5 位作者 林诗瑶 孙照霞 李煌 林埔 褚克丹 徐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508,共4页
采用混合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ixMs-MEKC)同时分离检测片仔癀中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麝香草酚、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5种有效成分。实验发现,采用单一胶束5种目标化合物不能完全分离,当采用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C-SDS)... 采用混合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ixMs-MEKC)同时分离检测片仔癀中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麝香草酚、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5种有效成分。实验发现,采用单一胶束5种目标化合物不能完全分离,当采用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C-SDS)二元混合胶束时5种化合物达到完全分离。实验优化了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缓冲溶液pH值、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化的电泳条件下,5种化合物在16min内得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S/N=3)分别为0.2μg/mL、0.08μg/mL、0.01μg/mL、0.2μg/mL、0.2μg/mL。将该方法应用于片仔癀中上述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胶束 毛细管电动色谱法 三七皂苷 人参皂苷 片仔癀
下载PDF
混合胶束对铟(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玉兴 张建华 +2 位作者 郝金女 温美娟 王文谨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23-625,共3页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S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S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结果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 荧光酮 显色反应 混合胶束
下载PDF
汞(Ⅱ)-硫氰酸盐-罗丹明6G多元络合物混合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汞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梅 樊静 孙玉平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H2SO4介质中,Hg(Ⅱ)与硫氰酸钾和罗丹明6G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组成比为n(Rh6G):n(Hg^2+):竹(SCN^-)=2:1:4,阿拉伯胶-吐温20混合胶束可增敏该体系,据此建立了痕量汞的高灵敏多元络合光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 在H2SO4介质中,Hg(Ⅱ)与硫氰酸钾和罗丹明6G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组成比为n(Rh6G):n(Hg^2+):竹(SCN^-)=2:1:4,阿拉伯胶-吐温20混合胶束可增敏该体系,据此建立了痕量汞的高灵敏多元络合光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测定汞的线性范围为0.10~1.50μg/mL,检出限为0.08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系统考察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Fe^3+,Zn^2+,Cu^2+等少数离子干扰严重,结合巯基棉吸附处理技术,方法可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络合物 混合胶束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胶束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红 许红岩 +1 位作者 葛玲玲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6-364,共9页
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C_(12)iQuin]Br)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混合物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1H核磁共振(NMR)和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增强谱(2D NOESY)研究[C_(12)iQuin]Br与T... 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C_(12)iQuin]Br)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混合物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1H核磁共振(NMR)和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增强谱(2D NOESY)研究[C_(12)iQuin]Br与Triton X-100在混合胶束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混合胶束中,Triton X-100分子的苯环定位于混合胶束的内核,聚氧乙烯链卷曲在异喹啉环周围。本文还应用规则溶液理论和浊点法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Triton X-100混合胶束体系的相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 溴化N-十二烷基异喹啉 TRITON X-100 混合胶束 浊点
下载PDF
二维晶格模型研究皂荚素二元体系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正武 李干佐 +3 位作者 刘俊诚 关大任 廖莉玲 娄安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2,共6页
利用二维晶格模型和相分离模型,由正规溶液理论首先推导出了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m)与混合胶束中组分A的超额化学位(μmE,A)的关系式:μmE,A=εmgN0(1-xA)2.然后导出εm与混合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 利用二维晶格模型和相分离模型,由正规溶液理论首先推导出了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m)与混合胶束中组分A的超额化学位(μmE,A)的关系式:μmE,A=εmgN0(1-xA)2.然后导出εm与混合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m)的关系:εm=gRTβm/N0.用该结论对皂荚素(GS)与十二烷基磺酸钠(C12H25-SO3Na)、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12H25(OC2H4)3SO4Na]、全氟辛酸钠(C7F15CO2Na)、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C12H25(EO)9OH]、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C8H17Ph(EO)10OH]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16H33NMe3Br)等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研究和计算表明: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混合胶束,εm均为负值,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表面活性剂 二维晶格模型 分子交换能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皂荚素 表面活性 混合胶束 复配增效能力 协同效应
下载PDF
石油羧酸盐及其复配体系中混合胶束对界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宏度 郑为 +5 位作者 吴一慧 王健 张群 陈亮 李红英 何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7-501,共5页
为揭示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结构成因,深入研究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规律,选取了平均碳数分别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作原料制备石油羧酸盐,优选了一种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并将其界面活性与油酸钠进... 为揭示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结构成因,深入研究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规律,选取了平均碳数分别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作原料制备石油羧酸盐,优选了一种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并将其界面活性与油酸钠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针对矿化度较高(矿化度11948.4 mg/L)、石油羧酸盐可以在低碱甚至无碱条件下单独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红岗油田,考察了石油羧酸盐和石油磺酸盐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复配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的界面活性远优于油酸钠,其原因是石油羧酸盐由不同碳链长度的分子组成,由于亲水亲油性(HLB值)的差别,长链分子和短链分子在油水界面上插入深度不同,混合胶束的极性基团之间的斥力较单一分子组成的油酸钠极性基团间斥力小,分子间排列较紧密,界面吸附量较大。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体系在矿化度较高的红岗油田具有很好的复配效果,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比单剂好,达到初始界面张力的时间明显比单剂的短。石油羧酸盐单剂体系及复配体系中的混合胶束均使界面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石油磺酸盐 混合胶束 界面活性 初始界面张力 界面吸附量
下载PDF
采用均匀设计法研制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注射液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华 陈建明 +1 位作者 梁慧君 徐莲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法研制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注射液。方法建立了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的含量测定方法,利用"归一值"对多指标进行处理,通过均匀设计法对混合胶束配方及"归一值"建立数学...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法研制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注射液。方法建立了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的含量测定方法,利用"归一值"对多指标进行处理,通过均匀设计法对混合胶束配方及"归一值"建立数学模型,对比数论网格法,探讨效应面法优化均匀设计数学模型的可行性。结果从复相关系数及F检验看,均匀设计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优化后的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稳定时间长达3 d,平均载药率达到97.12%,平均粒径11.92 nm,以算术总评"归一值"建立的均匀设计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偏差为2.00%,以几何总评"归一值"建立的均匀设计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偏差为5.41%。结论优选出的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稳定可行,可用于生产及临床,采用"归一值"也可以对均匀设计法中的多指标进行处理,对于二因素及三因素均匀设计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可以采用效应面法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混合胶束 均匀设计 数论网格法 效应面法
下载PDF
环糊精修饰混合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大黄中6种有效成分 被引量:7
16
作者 尚小玉 袁倬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98-801,共4页
目的 分离、测定大黄样品中 6种有效成分。方法 用 2 0mmol·L- 1 硼砂缓冲溶液 (含 2 0mmol·L- 1 脱氧胆酸钠、2 0mmol·L- 1 牛磺胆酸钠和 15mmol·L- 1 β 环糊精 ) ,通过环糊精修饰的混合胶束电动色谱内标定量... 目的 分离、测定大黄样品中 6种有效成分。方法 用 2 0mmol·L- 1 硼砂缓冲溶液 (含 2 0mmol·L- 1 脱氧胆酸钠、2 0mmol·L- 1 牛磺胆酸钠和 15mmol·L- 1 β 环糊精 ) ,通过环糊精修饰的混合胶束电动色谱内标定量法测定。 结果 在 2 5min内分离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土大黄苷、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 ,对缓冲溶液pH、脱氧胆酸钠、牛磺胆酸钠和 β 环糊精浓度等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行为、精密度和回收率 ,并对生大黄和蒙古大黄样品进行了测定。结论 本法可作为鉴别大黄优劣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鉴别 环糊精修饰混合胶束电动色谱法 大黄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国庆 张轩邈 +2 位作者 郑新川 朱仝飞 何凤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制备与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影响因素情况下(磷脂比例、辅料总浓度、pH值、离子强度、水化介质温度),冬凌草甲素在混合胶束...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制备与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影响因素情况下(磷脂比例、辅料总浓度、pH值、离子强度、水化介质温度),冬凌草甲素在混合胶束中的溶解性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胶束的稀释稳定性。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了粒径分布和电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了胶束粒径及表面形态。结果:优化工艺条件为:25℃超纯水作为水化介质;磷脂比例在0~0.6范围内,增加磷脂比例,冬凌草甲素溶解度范围为(11.25±0.35)mg/mL~(4.66±0.41)mg/mL;辅料总浓度在1%~10%范围内,增加辅料总浓度,冬凌草甲素溶解度范围为(3.77±0.40)mg/mL~(19.74±0.96)mg/mL,载药量范围为(37.73±3.97)%~(19.74±0.96)%。胶束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载药胶束粒径为(10.92±2.90)nm,Zeta电位-(48.75±2.37)mV,胶束为类圆形实体,分布均一。结论: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系统能够显著增加冬凌草甲素的溶解性,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粒径分布;有望开发成为冬凌草甲素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胆盐 磷脂 混合胶束 溶解度
下载PDF
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胶束的^1HNMR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秋青 刘博谦 李秀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949-1954,共6页
利用NMR技术的自扩散、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和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以及二维NOESY谱,研究了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M)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二元混合体系中混合胶束的形成、大小变化、排列方式、复配比例和相互作用点等... 利用NMR技术的自扩散、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和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以及二维NOESY谱,研究了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M)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二元混合体系中混合胶束的形成、大小变化、排列方式、复配比例和相互作用点等.NMR的自扩散系数表明了混合胶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DM分子,T2/T1显示混合胶束堆积的较紧密,两分子的疏水链是以肩并肩的方式位于胶束核中,2D NOESY谱表明DTAC分子中与极头相连的亚甲基邻近DM分子中倒数第二个糖环,产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和分子间距的大小随DM/DTAC比例的不同而变化,DM/DTAC在1∶4和1∶8之间是较好的复配比例范围,并确定混合前后出现的相反变化T2值是混合胶束中产生相互作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混合胶束结构 相互作用点 复配比例 ^1HNMR
下载PDF
多西他赛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静 董文向 +3 位作者 吴蕾 余秋丽 王琎琎 张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44-750,共7页
目的为提高难溶性药物多西他赛的水溶性,制备多西他赛-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solutol HS15)混合胶束(docetaxel mixed micelles,DTX-MMs),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sol... 目的为提高难溶性药物多西他赛的水溶性,制备多西他赛-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solutol HS15)混合胶束(docetaxel mixed micelles,DTX-MMs),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soluplus和solutol HS15作为两亲性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DTX-MMs;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的粒径及分布;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混合胶束的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合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以自制多西他赛注射液为对照,比较两种制剂的体内外性质差异。结果由薄膜分散法制备的混合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9.91%和4.658%,平均粒径为(72.54±2.2)nm,多分散系数为0.16±0.036;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混合胶束呈球形、分散良好;测得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值为(6.76×10^(-2))g·L^(-1);与多西他赛注射剂相比,混合胶束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无溶血现象,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提高了2.638倍。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混合胶束,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显著提高多西他赛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混合胶束 薄膜分散法 体外释放 药时曲线下面积
原文传递
碳氟表面活性剂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应用——Ⅲ.全氟辛酸钠(SPFO)-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混合胶束微环境的性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敏 郑用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5-371,共7页
本文采用荧光探针、ESR自旋标记和NMR技术研究了SPFO-CTAB混合胶束的微环境性质.发现在CTAB溶液中添加SPFO,使胶束内芯的微粘度增大,微环境的极性(反映在介电常数上)减弱.由此推测SPFO插入了CTAB胶束的栅状层并与之形成混合胶束.
关键词 CTAB 混合胶束 光度分析 SPF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