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混粉电火花加工热力学仿真及表面形貌研究
1
作者 董颖怀 张少剑 +2 位作者 王岩 牛跃博 周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为了研究超声振动和混粉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基于传热理论,结合超声和混粉特性建立了超声混粉电火花传热模型。基于建立的传热模型对超声混粉电火花加工去除材料过程进行瞬态热力学仿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和... 为了研究超声振动和混粉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基于传热理论,结合超声和混粉特性建立了超声混粉电火花传热模型。基于建立的传热模型对超声混粉电火花加工去除材料过程进行瞬态热力学仿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普通电火花、超声电火花、混粉电火花和超声混粉电火花四种加工方式,结果表明超声混粉电火花加工效率比普通电火花加工效率提高了23%。加入混粉和施加超声可以减少加工表面积碳,提高表面质量;可以使放电凹坑变得更加规则,使表面粗糙度降低。混粉电火花加工相对于普通电火花加工其表面粗糙度平均降低了8.9%,超声混粉电火花表面粗糙度相对于普通电火花平均降低了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混粉 温度场 表面形貌 高斯热源
下载PDF
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混粉理化特性分析
2
作者 方东方 蔡芳 +6 位作者 李少斌 宦吉运 施建斌 隋勇 蔡沙 熊添 梅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可以根据扫描电镜中的颗粒形状明显区别原粉及混粉,混粉平均粒径(10.68~13.05μm)均比野葛淀粉(9.47μm)高。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分别为C型及A型晶体结构,混粉后并未改变其结构及红外光谱图。混粉的糊化起始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更难糊化。混粉抗氧化能力降低、多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冲调黏度增大;混粉后硬度增大,最高达到2410.46 g,质地硬化,凝胶性能变差;混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0.37%~1.59%)相对野葛淀粉较低(5.65%)。木薯淀粉的掺入对混粉影响较大,有利于从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为鉴别野葛淀粉中是否掺有木薯淀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淀 木薯淀 混粉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摇动辅助的混粉电火花深微小孔加工研究
3
作者 高聪明 刘文 +2 位作者 陈烨 夏恒 余祖元 《电加工与模具》 2023年第4期20-29,67,共11页
提出了一种摇动辅助的混粉高速电火花加工深微小孔的方法,探究了不同混粉粒径、不同浓度混粉溶液条件下,摇动辅助对电火花加工深微孔时的孔入口与出口直径差、材料去除率、电极相对损耗率、表面粗糙度和重铸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提出了一种摇动辅助的混粉高速电火花加工深微小孔的方法,探究了不同混粉粒径、不同浓度混粉溶液条件下,摇动辅助对电火花加工深微孔时的孔入口与出口直径差、材料去除率、电极相对损耗率、表面粗糙度和重铸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摇动辅助的情况相比,摇动辅助加工减小了深微孔的入、出口直径差,显著降低了孔的锥度;同时增大了材料去除率、降低了电极相对损耗率;虽然表面粗糙度和重铸层厚度略微增大,但整体加工效果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微小孔 混粉电火花加工 高速电火花加工 摇动
下载PDF
TiN陶瓷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实验平台设计
4
作者 周永强 高翔 +1 位作者 韩建庆 张勤河 《电加工与模具》 2023年第5期54-58,共5页
氮化钛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行业。由于传统机械加工氮化钛存在刀具损耗现象、常规电火花加工陶瓷材料的效率低,提出了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氮化钛的方法,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 氮化钛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行业。由于传统机械加工氮化钛存在刀具损耗现象、常规电火花加工陶瓷材料的效率低,提出了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氮化钛的方法,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声振动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并利用振幅测量仪和阻抗分析仪对超声主轴进行性能测试;接着,利用Fluent流仿真软件对混粉颗粒循环系统进行油箱流场仿真分析;最后,分别采用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普通电火花加工、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及混粉电火花加工四种方式加工盲孔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加工氧化钛的表面粗糙度最低、材料去除率最高、加工表面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陶瓷 混粉电火花加工 超声振动 平台设计 仿真分析
下载PDF
SiC混粉介质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研究
5
作者 马秀丽 滕凯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79,共5页
分别采用SiC混粉介质和常规介质对Cr12MoV模具钢进行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加工对比试验。在相同加工条件下,采用混粉介质相较于常规介质火花放电加工,首次切割(粗加工)时,切割速度提高22.16%,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15.05%,电极丝损耗降低21... 分别采用SiC混粉介质和常规介质对Cr12MoV模具钢进行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加工对比试验。在相同加工条件下,采用混粉介质相较于常规介质火花放电加工,首次切割(粗加工)时,切割速度提高22.16%,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15.05%,电极丝损耗降低21.87%;第二次切割(半精加工)时,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10.05%,直线度误差降低15%;第三次切割(精加工)时,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27.12%,直线度误差降低50%。研究发现,极间SiC纳米微粒的串联放电,增大了放电间隙,改善了极间排屑条件,大大提高了线切割速度和表面加工质量。极间电火花放电通道的快速扩展,减弱了电极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放电冲击力,大大提高了电极表面加工质量,降低了电极丝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线切割 SiC混粉介质 多次切割 加工效果
下载PDF
国产电火花机床混粉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安运 李积彬 王红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5,共3页
介绍利用国产普通电火花机床进行混粉电火花加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混粉电火花加工不但能显著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 。
关键词 混粉电火花加工 混粉工作液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盐酸头孢吡肟精氨酸混粉均匀度研究
7
作者 李仕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024-0028,共5页
盐酸头孢吡肟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和其它非发酵性杆菌、嗜血杆菌属、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精氨酸作为助溶剂,盐酸头孢吡肟常与适量精氨酸进行混粉,形成盐酸头孢吡肟(精氨酸)(即... 盐酸头孢吡肟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和其它非发酵性杆菌、嗜血杆菌属、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精氨酸作为助溶剂,盐酸头孢吡肟常与适量精氨酸进行混粉,形成盐酸头孢吡肟(精氨酸)(即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通过对盐酸头孢吡肟结晶过程的优化,使盐酸头孢吡肟粒度与助溶剂粒度相匹配,再通过优化与精氨酸的混合过程,使其混粉后含量均匀,优化工艺不仅操作简单,稳定可行,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头孢吡肟 精氨酸 混粉 正交试验 均匀度
原文传递
混粉电火花加工技术
8
作者 吕战竹 杨连文 《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4年第2期11-13,共3页
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提供给我们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等性能的新材料,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复杂特殊的工艺要求。电火花加工技术正是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这些需要而诞生。由于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不接触。
关键词 模具 电火花加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 表面质量 混粉工作液
下载PDF
混粉方法对SiC_p(B_4C_p)/Al复合材料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樊建中 桑吉梅 +4 位作者 张永忠 张奎 吕晋宁 张少明 石力开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采用定性和定量手段系统比较了高能球磨法与常规混合法对SiCp(B4Cp)/Al复合材料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能使增强体颗粒弥散均匀分布于基体中,是实现增强体颗粒均匀分布的最有效的方法;常... 采用定性和定量手段系统比较了高能球磨法与常规混合法对SiCp(B4Cp)/Al复合材料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能使增强体颗粒弥散均匀分布于基体中,是实现增强体颗粒均匀分布的最有效的方法;常规混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增强体颗粒的偏聚现象,颗粒偏聚程度与混粉方式和混粉时间有关,干混存在最佳混粉时间,而湿混时混合物均匀度随混粉时间延长而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粉方法 复合材料 增强体颗粒 碳化硅
下载PDF
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万生 孟庆国 +1 位作者 刘维东 王振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6-469,共4页
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 ,提高表面质量 ,使电火花加工作为精密模具制造的最终工序成为可能。从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的机理性研究和工艺性研究两方面 ,详细论述了有关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 。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镜面加工技术 混粉工作液 加工机理
下载PDF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介质击穿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白雪 张勤河 +1 位作者 李田田 张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6-192,198,共8页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以气、液、固三相流作为工作介质,能够有效改善气中加工短路率高、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以纯净气体介质的击穿理论为基础,对三相流工作介质的击穿机理进行理论分析,阐明固、液分散相的作用机制。建立混粉准干式电火...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以气、液、固三相流作为工作介质,能够有效改善气中加工短路率高、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以纯净气体介质的击穿理论为基础,对三相流工作介质的击穿机理进行理论分析,阐明固、液分散相的作用机制。建立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的极间电场强度表达式,给出三相流中加工的放电间隙计算式,从理论上证明分散相的加入使得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的放电间隙较气中加工大,指出放电间隙增大是加工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进行压缩空气中和三相流介质中的放电加工对比试验。测得两种加工介质中的放电间隙值,试验证实三相流工作介质具有放电间隙增大效果。测得放电电压波形,证实气体连续相中固、液分散相的加入能够降低短路率,提高加工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粉准干 电火花加工 三相流介质 加工稳定性 放电间隙
下载PDF
马铃薯-小麦粉混粉的理化性质与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闫巧珍 高瑞雄 +3 位作者 邢沁浍 侯传丽 韩克 张正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73-177,共5页
以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PG)和小麦粉(WF)混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比例对混粉还原糖、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快消化淀粉含量、慢消化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及消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 以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PG)和小麦粉(WF)混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比例对混粉还原糖、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快消化淀粉含量、慢消化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及消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具有较低的还原糖含量,较高冻融稳定性、糊化温度、快消化淀粉含量和消化速率。小麦粉的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较高,消化速率较低。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比例为9∶1时,溶解度和膨胀度最高。比例为1∶9时,糊化温度最低。马铃薯全粉和小麦粉的混合比例对混粉的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 小麦 混粉 理化性质 消化特性
原文传递
粉末颗粒在混粉电火花加工中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福令 吕战竹 +1 位作者 王辉 钱志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8-671,共4页
混粉电火花加工在小脉冲能量下可稳定进行,良好的加工效果主要归因于工作液煤油中粉末颗粒.从粉末颗粒在放电间隙中引起的电场畸变入手,运用W agner模型,分析计算了粉末颗粒对放电间隙和工作液复合介电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和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在小脉冲能量下可稳定进行,良好的加工效果主要归因于工作液煤油中粉末颗粒.从粉末颗粒在放电间隙中引起的电场畸变入手,运用W agner模型,分析计算了粉末颗粒对放电间隙和工作液复合介电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和工作液的复合介电系数均有所增大,但放电间隙的增大程度更高,于是得出了混粉电火花加工放电过程稳定性提高的根本原因,即混粉电火花加工时的极间等效电容较常规电火花加工时大大减小,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程度减弱.相关的实验结果与分析计算值相一致,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 机理 模具制造
下载PDF
混粉电火花加工中极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战竹 赵福令 +2 位作者 杨连文 王辉 郭东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9-552,共4页
为研究极性效应对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影响规律 ,采用钢对钢加工、铜对钢加工两种电极组合在添加硅粉的煤油工作液及普通煤油工作液中进行实验 ,并更换不同的极性 ,考察了两极材料的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 ,结果表明负极总能得到更高的材料去... 为研究极性效应对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影响规律 ,采用钢对钢加工、铜对钢加工两种电极组合在添加硅粉的煤油工作液及普通煤油工作液中进行实验 ,并更换不同的极性 ,考察了两极材料的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 ,结果表明负极总能得到更高的材料去除率 ,而正极总能得到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值。此现象可从两极表面能量密度差异的角度予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 极性效应 能量密度
下载PDF
大面积混粉电火花加工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庆国 赵万生 赵新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04-906,共3页
论述了大面积混粉电火花加工的机理 ,分析了大面积混粉电火花加工能提高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原因 ,指出放电蚀坑大儿浅 ,并且在加工表面分布均匀是大面积混粉电火花加工提高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根本原因。通过在普通和混粉工作液中的大面积电... 论述了大面积混粉电火花加工的机理 ,分析了大面积混粉电火花加工能提高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原因 ,指出放电蚀坑大儿浅 ,并且在加工表面分布均匀是大面积混粉电火花加工提高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根本原因。通过在普通和混粉工作液中的大面积电火花加工实验对比 ,证明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粉电火花加工 大面积电火花加工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清 张勤河 张建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9-175,共7页
提出一种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技术,其加工介质是气液固三相流混合物。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随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及分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脉冲间隙作用则相反,提高空气压力既有助于提高材料去除率又可降低表面粗糙度,... 提出一种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技术,其加工介质是气液固三相流混合物。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随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及分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脉冲间隙作用则相反,提高空气压力既有助于提高材料去除率又可降低表面粗糙度,电极损耗随脉冲宽度增大而减小,当脉冲宽度较大时电极损耗接近于零,随峰值电流增大而增加。由于液滴、粉末的介入,气体介质的绝缘强度降低,放电间隙会增加,有利于电蚀产物的排除,可减少短路、电弧放电的发生率,加工稳定性得到提高,从而材料去除率得到提高;由于粉末会产生放电分散效果,电蚀凹坑深度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粉 电火花加工 气液固三相流合物 放电间隙
下载PDF
琼脂混粉法的建立及其在植物叶片化感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7
作者 罗小勇 付艳红 周世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通过室内研究,建立了将植物组织的粉末混入0.5%琼脂溶液中冷凝后来测定植物化感作用的"琼脂混粉法",并利用该方法对40种园林植物叶片进行了测定。在10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各供试植物均对结球生菜幼苗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通过室内研究,建立了将植物组织的粉末混入0.5%琼脂溶液中冷凝后来测定植物化感作用的"琼脂混粉法",并利用该方法对40种园林植物叶片进行了测定。在10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各供试植物均对结球生菜幼苗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普遍对胚根的抑制大于对胚轴的抑制。其中,南天竹、海桐、金丝桃、常春藤、复羽叶栾树、石榴、矮天牛、华山松、鸡爪槭、观赏桃、合欢和萱草等植物叶片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以及南天竹和华山松叶片对胚轴生长的抑制率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混粉 化感作用 生物测定 结球生菜 园林植物
下载PDF
混粉电火花加工中粉末对工件表面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辉 赵福令 +2 位作者 吕战竹 王元刚 钱志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8-622,共5页
对不同加工条件下混粉电火花加工后工件表面的硅含量进行了对比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峰值电流小于4A时,混粉电火花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硅含量随峰值电流的增大而急剧减小,而当峰值电流大于4A时,工件表面硅含量随峰值电流的增大而缓慢增加... 对不同加工条件下混粉电火花加工后工件表面的硅含量进行了对比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峰值电流小于4A时,混粉电火花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硅含量随峰值电流的增大而急剧减小,而当峰值电流大于4A时,工件表面硅含量随峰值电流的增大而缓慢增加;混粉电火花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硅含量随脉宽的增大而增加;在其他加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的单次放电脉冲能量,混粉电火花加工获得的工件表面硅含量随峰值电流变化的关系呈近似二次曲线。引入熵的概念,对产生上述结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混粉电火花加工可以改善工件表面质量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 硅含量
下载PDF
混粉电火花加工介质击穿及放电通道位形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战竹 赵福令 杨义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回顾了流光理论的基本过程,并运用流光理论对混粉电火花加工极间介质击穿的微观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将粉末颗粒视为插入两电极之间的一串联电极,则极间距离以粉末颗粒为界分成两段,两段介质均以流光的形式击穿后,放电通道便由一电极表... 回顾了流光理论的基本过程,并运用流光理论对混粉电火花加工极间介质击穿的微观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将粉末颗粒视为插入两电极之间的一串联电极,则极间距离以粉末颗粒为界分成两段,两段介质均以流光的形式击穿后,放电通道便由一电极表面经由粉末颗粒到达另一电极表面而形成串联放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现象,研究了放电通道的位形,认为放电过程以单通道放电为主,而正极放电点面积的增大改变了正极表面的热量分布,最终确保了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混粉电火花加工 介质击穿 放电通道
下载PDF
混粉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索来春 孟庆国 +1 位作者 刘维东 赵万生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1-33,共3页
分析了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建立了混粉电火花加工回归方程数学模型,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推出混粉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经验公式,这对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混粉 电火花加工 表面粗糙度 经验公式 模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