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俗字”略谈——兼论清代书法创作中的俗字应用问题
1
作者 荆子洋 《中国书画》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当代书法大型展览频频举办,为创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书法的文字字法是否规范是一件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书法以相对繁难的古代文字为依托,在文字的选取中为了表现的需要,除了基本字形之外,往往会选用异体或俗字。... 当代书法大型展览频频举办,为创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书法的文字字法是否规范是一件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书法以相对繁难的古代文字为依托,在文字的选取中为了表现的需要,除了基本字形之外,往往会选用异体或俗字。在作品中异体或俗字的出现是否合宜,便会涉及一个宽容度的问题。异体或俗字的出处往往出自碑刻文字,清代经历了由崇帖到尊碑的创作路径转换,研究清人作品中的用字问题或许可以给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清代书法 大型展览 展示平台 古代文字 宽容度 当代书法 异体
下载PDF
“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特展举办
2
作者 杨婷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0期7-7,共1页
不久前,江苏省美术馆(主办单位)、南京博物院联袂策划的“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特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此次展览通过经典生动的展览叙事与丰富珍贵的展品,充分... 不久前,江苏省美术馆(主办单位)、南京博物院联袂策划的“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特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此次展览通过经典生动的展览叙事与丰富珍贵的展品,充分展示美术收藏和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为契机加强馆藏与馆际美术资源的研究和活化,培育馆藏精品的品牌效应,增强馆藏展览和活动的持续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美术馆 清代书法 美术资源 书道 南京博物院 品牌效应 馆藏精品 美术收藏
下载PDF
清代书法笔法类型特征及其审美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明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3-19,32,共8页
清代书法笔法中蕴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观:遗民书家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善画书家笔法杂糅各体、自出新意;帖学书家笔法点画持据、使转有度;碑学书家笔法沉劲厚重、不躁不滞;馆阁书家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清代书家在笔法上不断开掘... 清代书法笔法中蕴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观:遗民书家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善画书家笔法杂糅各体、自出新意;帖学书家笔法点画持据、使转有度;碑学书家笔法沉劲厚重、不躁不滞;馆阁书家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清代书家在笔法上不断开掘,以线的分动、墨的润华,抒写着迥然相异的深层精神追求,探寻着文化生命的幽妙之境,迹化出主流审美意识嬗递演变的轨道,可谓清代审美意识嬗变轨迹的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笔法 类型特征 审美意识 嬗变轨迹
下载PDF
帖学不继 碑学未成 碑帖相融的稚弱——清代书法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兰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8-82,共5页
清代书法分帖学和碑学两大创作流派和发展阶段。帖学未能很好继承前朝成就,碑学理论和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后期沈曾植等人在碑帖相融方面作出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尚显稚弱。反思清代书法,可为当今书法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清代书法 帖学 碑学 碑帖相融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清代书法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全有 王申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关于清代书法史研究,近年来学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取得了累累硕果。同时,也存在不足:无论在研究者队伍上、研究方法上,还是在研究内容、对象、视角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清代书法 回顾 反思
下载PDF
“扬州八怪”绘画与清代书法的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显良 《中国书画》 2021年第9期40-47,共8页
何香凝美术馆2021年7月开幕的“领异标新——‘扬州八怪’与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可以清楚地了解清代扬州三百年绘画的历史,而从其题跋亦可窥见清代书法的变迁,是清代书法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清代初期说起清代书法,大家首先就会想到... 何香凝美术馆2021年7月开幕的“领异标新——‘扬州八怪’与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可以清楚地了解清代扬州三百年绘画的历史,而从其题跋亦可窥见清代书法的变迁,是清代书法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清代初期说起清代书法,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碑派书法,有人认为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扬州八怪 清代初期 魏碑体 清代扬州 创新性发展 何香凝 题跋
下载PDF
“碑为帖学,帖为碑用”——清代书法的思考
7
作者 胡新圆 韩铭 郑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12期123-124,共2页
在中国传统书法史上碑与帖是极其重要的两大部分,两者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审美风向。刻帖之风源于唐,盛行于宋,随之形成了帖学。习碑之风始于宋,盛行于清中叶以后。受明末书风的影响,清代书法进一步壮大,清代的碑帖之争是时代背景条件下必... 在中国传统书法史上碑与帖是极其重要的两大部分,两者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审美风向。刻帖之风源于唐,盛行于宋,随之形成了帖学。习碑之风始于宋,盛行于清中叶以后。受明末书风的影响,清代书法进一步壮大,清代的碑帖之争是时代背景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谁更胜一筹难以下定论,谈及清代书法许多人会笼统地概括为"碑学笼罩"。碑和帖各有各的优劣特点,两者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书法风尚。文章以清代碑帖学为例,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从乾隆、康熙年间的重帖,到光绪年间的尊碑,分析各自的利弊,以将二者结合的书家沈曾植为例反思清代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碑学 帖学 碑帖相融
下载PDF
清代书法变异的学术背景
8
作者 李廷华 《中国书画》 2006年第1期168-168,共1页
"碑学"与"帖学"的分判与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与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清代书法论著中最有影响的两大名著。二子之著,恰恰缺乏清代学人在朴学考据中"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功夫,而喜作大言奇论。包... "碑学"与"帖学"的分判与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与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清代书法论著中最有影响的两大名著。二子之著,恰恰缺乏清代学人在朴学考据中"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功夫,而喜作大言奇论。包世臣其人,做地方官吏甚有作为,性情亦倜傥豪爽,论述书法,颇见痛快之言。但他以自己与邓石如的交谊为可居之奇,将近世书家分等罗列时,在"草书"一类中,竟将邓石如草书列于王铎之上,仅此一端,即可见其为学之蔽。邓石如之书,以巨幅篆隶直接先秦两汉之风,在文人书法难以振作之际,一新当世眼目,但品其行草书,则远未入大家之门。人无完人,艺难尽美,完白山人不能任其咎;包氏滥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邓石如 行草书 艺舟双楫 完白山人 碑学 帖学 中国书法 篆隶 先秦两汉
下载PDF
小莽苍苍斋藏清代书法作品选
9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0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小莽苍苍斋 清代书法 邓石如 以字行 怀宁 刘洲 一舟 纸本 五言 口甲
下载PDF
平和守正 新风高致——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书法系列展看“碑帖融合”
10
作者 曾敏 《艺术市场》 2023年第8期38-44,共7页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重博”)经70余年的发展,馆藏体系日臻完善,其中的书画门类藏品两万余件,珍贵文物逾3500件,形成了贯穿宋、元、明、清、民国及现当代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序列,而书法墨迹从唐宋敦煌写经到明清各派各家,以及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重博”)经70余年的发展,馆藏体系日臻完善,其中的书画门类藏品两万余件,珍贵文物逾3500件,形成了贯穿宋、元、明、清、民国及现当代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序列,而书法墨迹从唐宋敦煌写经到明清各派各家,以及巴蜀地方名家作品均有庋藏。在丰富的馆藏古代书法中,清代书法的数量比重最多、涉及书家较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古代书法 碑帖融合 馆藏体系 敦煌写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名家作品
原文传递
清代书法的政教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函 《艺术品》 2019年第12期44-47,共4页
书法因为清代帝王的倡导,成为清代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自上及下在士人中间形成了善书、好书的风气。书法在清代作为"雅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突出书法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约束着士人的文化取舍。清人学术超越汉宋,成"清学&qu... 书法因为清代帝王的倡导,成为清代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自上及下在士人中间形成了善书、好书的风气。书法在清代作为"雅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突出书法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约束着士人的文化取舍。清人学术超越汉宋,成"清学"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雅文化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清代主流书法及其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永斌 王晓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清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乾隆以前,帖派独盛,乾嘉以后,碑派崛起,打破帖学的一统天下,篆隶真草、诸体大备,王铎、傅山、邓石如、何绍基等主流书家对当代书法的创作和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关键词 清代书法 当代书法
下载PDF
清代书法的风格演变
13
作者 吴永斌 《学园》 2011年第3期19-20,共2页
清代书坛,大体上,乾隆以前,帖派独盛,书法取法王羲之、王献之一脉,追摹唐代诸家,更多直接取法董其昌、赵孟烦。乾嘉以后,碑派开始崛起,书法家搜求临摹碑版,开辟创新,另辟蹊径,篆隶真草,各种书体都有一批卓有造诣的大家,书... 清代书坛,大体上,乾隆以前,帖派独盛,书法取法王羲之、王献之一脉,追摹唐代诸家,更多直接取法董其昌、赵孟烦。乾嘉以后,碑派开始崛起,书法家搜求临摹碑版,开辟创新,另辟蹊径,篆隶真草,各种书体都有一批卓有造诣的大家,书法风格围绕着不同的审美取向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风格演变
原文传递
金农与郑燮:清代书法领域的“怪”才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承雍 《月读》 2022年第6期63-68,共6页
在清初期到中期这个表面繁荣平静、实际开始颓唐没落的年代,敏感的知识分子在得风气之先的文化领域里,尽管还表现或抒发着当初文人那种孤独、寂寞、伤感和悲哀之情,但已经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他们以狂放怪诞、突破常格的书法外... 在清初期到中期这个表面繁荣平静、实际开始颓唐没落的年代,敏感的知识分子在得风气之先的文化领域里,尽管还表现或抒发着当初文人那种孤独、寂寞、伤感和悲哀之情,但已经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他们以狂放怪诞、突破常格的书法外在形象吸引着人们。书法成了他们不屈不挠人格的主观情感象征。这在当时秀润工整、温文恬静的笔墨世界里无疑被人视为“怪”,这种在行为上不合时俗之见,在艺术上另辟蹊径的先驱者,就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和郑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金农 主观情感 扬州八怪 郑燮 外在形象 笔墨 先驱者
原文传递
浅析清代金石学与书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思雨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2期276-276,共1页
金石学在清代可以说是一座高峰,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术界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清代书法的发展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今为止,鲜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梳理及探究。本文尝试梳理清代金石学者及其书法作品,探寻那个时期金石学... 金石学在清代可以说是一座高峰,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术界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清代书法的发展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今为止,鲜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梳理及探究。本文尝试梳理清代金石学者及其书法作品,探寻那个时期金石学与书法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先梳理了金石学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状况,然后分析清代金石学在书法艺术上发挥的作用,最后系统地阐述金石学在书法实践中起到的作用。全文紧扣清代金石学与书法的紧密联系这一线索,积极探究金石学背景下书法艺术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学 复兴 清代书法
下载PDF
清代书法(二)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维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2年第11期27-29,共3页
清代前期书坛的主流是帖学派,帖就是法帖。"帖学"的"帖"专指摹刻以二王为代表的历代名家法书于石或木上所得的拓本。因为主要是供人临摹效法,所以称为法帖。帖学起于宋代初期,元明时期继之。
关键词 清代书法 伊秉绶 梁同书 碑学派 蜀都帖 王文治 颜真卿
原文传递
清代书法条屏收藏
17
作者 田相余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59,共4页
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集藏之路,我最终选定收藏清代书法条屏这一主攻方向。书法条屏是书法艺术在形制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悬挂于厅堂中的艺术品,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崇尚和青睐。在收集到五六百幅以后,我将其归纳为四大特点:一是具有挑战性... 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集藏之路,我最终选定收藏清代书法条屏这一主攻方向。书法条屏是书法艺术在形制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悬挂于厅堂中的艺术品,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崇尚和青睐。在收集到五六百幅以后,我将其归纳为四大特点:一是具有挑战性。以前我曾痴迷于收藏民国以前的对联,尽管对联易于收集,但常常遇到不是少了上联,就是缺了下联的尴尬。书法条屏经历了近百年或百年以上的沧桑后,更难保存完整。例如一副四条屏或八条屏,其中若少了一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屏 行草 清代书法 翰林院
原文传递
稳健宽博 浑厚遒劲——清代书法家翁同龢
18
作者 悦瑾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5年第5期6-7,共2页
关键词 清代书法 宽博 翁同龢 颜真卿书法 遂良 书风 米芾 邓石如 张迁 己意
原文传递
帖意碑神:清代书法艺术
19
作者 庞思建 《读者欣赏》 2021年第2期172-201,共30页
在中国书法史上,清代被称为“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早期的书法延续了明代的帖学风格;到了中晚期,书法领域出现了重大变革,不仅突破了宋、元、明以来的帖学限制,而且随着碑学的创立与盛行。
关键词 清代书法 中国书法 帖学 书道 碑学 重大变革 艺术
原文传递
“于中正处求胜古人”——浅述清代书法的“中和”美
20
作者 苗天宝 《中国钢笔书法》 2006年第2期51-51,共1页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文化进入了批判总结时期,各门学科都提出了一些总结性、批判性的思想,书法美学亦是如此.……
关键词 清代书法 第三阶段 书法美学 中国古代书法 孙过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