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清水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高氟水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增锋 王楚尤 +3 位作者 邱小琮 周瑞娟 杨强强 赵睿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2-473,共12页
为探明黄河流域宁夏段最具代表性的支流清水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控制因素和高氟水成因,于2022年平水期(5月)、丰水期(7月)和枯水期(12月)对清水河流域30个点位进行3次采样。分析水化学组分和氟的时空分布特征,解析高氟水的形成机制和富... 为探明黄河流域宁夏段最具代表性的支流清水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控制因素和高氟水成因,于2022年平水期(5月)、丰水期(7月)和枯水期(12月)对清水河流域30个点位进行3次采样。分析水化学组分和氟的时空分布特征,解析高氟水的形成机制和富集机制,基于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定量计算不同因素对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地表水呈弱碱性,总体上阴离子质量浓度表现为SO_(4)^(2-)>Cl^(-)>HCO_(3)^(-),阳离子质量浓度表现为Na^(+)>Mg^(2+)>Ca^(2+)>K^(+);F^(-)质量浓度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支流>水库>干流;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Cl^(-)Na型为主,其次为SO_(4)-Cl^(-)Ca-Mg型;蒸发浓缩、岩石风化、矿物溶解沉淀和阳离子交换吸附是控制高氟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地形和水化学组分是控制高氟水富集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是清水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的关键驱动因子,对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组分的贡献占77.56%,人为活动主要贡献了TP(59%)、SO_(4)^(2-)(10%)和Ca^(2+)(10%);自然物源对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组分的贡献表现为硫酸盐矿物风化>硅酸盐矿物风化>碳酸盐矿物风化>岩盐风化,其中F^(-)的主要贡献源是硫酸盐矿物风化(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地表水 水化学 富集
下载PDF
有机苹果“烟富6号”在秦安县清水河流域的生产技术要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凯芸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7期130-131,165,共3页
秦安县清水河流域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有机苹果的种植区域,以“烟富6号”为研究对象,从选地建园、苗木选择、苗木定植以及园间管理等技术要点对“烟富6号”的生产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通过这些技术要点的实施,旨在提升有机苹果“烟富6... 秦安县清水河流域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有机苹果的种植区域,以“烟富6号”为研究对象,从选地建园、苗木选择、苗木定植以及园间管理等技术要点对“烟富6号”的生产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通过这些技术要点的实施,旨在提升有机苹果“烟富6号”的品质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苹果 烟富6号 清水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下宁夏清水河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帅 魏虹 +4 位作者 刘媛 马文超 顾艳文 彭月 李昌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2-1260,共9页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水资源变化最直接的因素。应用SWAT模型对干旱半干旱区小流域宁夏清水河流域径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以历史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和CA-Markov模型分别设置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以决定系数R2和Nash-Sutcliff...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水资源变化最直接的因素。应用SWAT模型对干旱半干旱区小流域宁夏清水河流域径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以历史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和CA-Markov模型分别设置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以决定系数R2和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Ens(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来衡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拟合度,并评价模型在清水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韩府湾站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2分别为0.80和0.71,Ens分别为0.77和0.69,泉眼山站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2分别为0.66和0.63,Ens分别为0.62和0.56,表明构建的SWAT模型可以用于清水河流域的径流模拟。对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径流的模拟结果显示,径流变化主要由降水变化主导,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的综合作用对流域径流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由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未来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径流量将均会呈现明显增加变化。与2010年相比,到2020年,自然增长情景流域径流将增加17.04%,林地保护情景径流将增加14.44%,规划情景径流将增加13.98%;综合降水、气温和土地利用的结合变化情景显示,未来流域径流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规划情景和气候变化的结合情景的径流下降最为明显,而有意增大林地和加强生态保护的林地保护情景对减缓流域径流下降具有一定作用。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根据水资源利用管理目标,可通过调整流域管理措施,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和改善区域小气候来减缓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负面效果,以此来改善流域径流和生态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宁夏清水河流域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下载PDF
晋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清水河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7
4
作者 唐丽霞 张志强 +2 位作者 王新杰 王盛萍 查同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0-810,共11页
水资源短缺是黄土高原面临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河川径流演变对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基础。该文以黄河流域中游山西省吉县境内的清水河流域(面积436km2)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统... 水资源短缺是黄土高原面临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河川径流演变对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基础。该文以黄河流域中游山西省吉县境内的清水河流域(面积436km2)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统计秩检验法(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和跃变参数分析法,对该流域1959-2005年的年径流量、降水量和潜在蒸发散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点验证;用遥感数据判读和解译的结果分析了该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并采用FDC曲线法分析了二者对高、中、低流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年径流量在1959-2005年的47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突变点出现在1980年,但该流域降水量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而以Hamon公式计算的流域年潜在蒸发散则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突变点出现在1997年。该流域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6.79%和53.2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潜在蒸发散增加和乔木林地面积增加是导致该流域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清水河流域 径流量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清水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被引量:21
5
作者 裴宏伟 杨佳 +4 位作者 张红娟 郝桂珍 刘昌明 杜娟 沈彦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共13页
海河上游清水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水资源短缺且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高度敏感。明晰变化环境下清水河流域的径流演变规律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对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确保本流... 海河上游清水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水资源短缺且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高度敏感。明晰变化环境下清水河流域的径流演变规律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对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确保本流域作为首都地区生态屏障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清水河张家口水文站和啕来庙水文站近70年的实测径流资料,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小波分析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清水河流域径流演变特性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70年清水河流域径流呈显著减少趋势,径流深年均减少0.6mm;各月径流亦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以春夏两个汛期的减少最为显著;(2)径流在1979年前后发生突变,径流变化的第一、二主周期分别为27a、8a;(3)径流年内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明显增加,春汛(3月-4月)占全年径流总量的比例增加,而夏汛(7月-8月)占全年径流总量的比例则呈现减少态势;(4)双累积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类活动(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清水河流域 径流演变 驱动力
下载PDF
五台山清水河流域植被垂直带水循环过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飞 贾仰文 +2 位作者 牛存稳 唐颖复 刘佳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55-1164,共10页
五台山为华北地区最高峰(海拔3058 m),发源于五台山的清水河流域,海拔梯度大,植被垂直分异显著,目前关于植被垂直带的水循环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研究尚显不足。为此,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拟清水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分析不同植被... 五台山为华北地区最高峰(海拔3058 m),发源于五台山的清水河流域,海拔梯度大,植被垂直分异显著,目前关于植被垂直带的水循环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研究尚显不足。为此,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拟清水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分析不同植被垂直带的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受气温显著升高影响,高海拔地区的季节性冻土消退、活动层变厚及土壤蓄水容量增加,促进降水入渗。海拔1500 m以下区域蒸散发主要受降水影响,而海拔1600 m以上区域则主要受能量的影响。不同植被垂直带的水循环过程差异显著,径流系数表现为:耕地>亚高山草甸>荒漠草地>常绿针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水循环 植被垂直带 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 五台山
下载PDF
北京清水河流域水循环垂直地带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飞 贾仰文 +2 位作者 牛存稳 刘佳嘉 韩春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共5页
为明确山区地形及下垫面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以北京市清水河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对清水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模型验证效果较好的基础上,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清水河流域不同海拔和下垫面的水循环要素通量变化情况。... 为明确山区地形及下垫面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以北京市清水河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对清水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模型验证效果较好的基础上,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清水河流域不同海拔和下垫面的水循环要素通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降水和入渗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蒸散发量和径流深则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山区水文过程呈现出在海拔较高处降水形成大量入渗,但主要在海拔较低处形成径流;不同下垫面情况的蒸散发量和径流深呈现出常绿针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草甸,而入渗量则表现为草甸>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灌木林;海拔的差异对水循环要素的影响较下垫面对水循环要素的影响更大。该结果对于山区水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植被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水循环 垂直地带性 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清水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彦威 李颖智 +3 位作者 王秀明 李胜涛 耿昕 曹福祥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水化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青藏高原融冻期内清水河源头上升泉的成因及清水河水化学类型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了清水河流域河流、湖泊水化学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清水河从源头至清水湖出口...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水化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青藏高原融冻期内清水河源头上升泉的成因及清水河水化学类型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了清水河流域河流、湖泊水化学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清水河从源头至清水湖出口段河水的水化学类型由HCO3.Cl-Na.Ca型过渡为Cl.SO4-Na.Mg型;清水河中游的清水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没有碳酸盐类型的水化学特征存在,表明清水湖正处于盐化浓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清水河流域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宁夏清水河流域水库拦沙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吉山 张晓华 +2 位作者 宋天华 肖培青 焦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0-175,共6页
为了解宁夏清水河流域水库的拦沙作用,研究根据泥沙淤积总量来计算逐年拦沙量的方法。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清水河流域水库的基本情况,估算了水库的总拦沙量,并引入水库控制面积、土壤侵蚀强度、拦沙率3个因素建立了水库逐年拦沙量的... 为了解宁夏清水河流域水库的拦沙作用,研究根据泥沙淤积总量来计算逐年拦沙量的方法。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清水河流域水库的基本情况,估算了水库的总拦沙量,并引入水库控制面积、土壤侵蚀强度、拦沙率3个因素建立了水库逐年拦沙量的分配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至2012年,清水河流域共有具拦沙功能的水库100座,控制面积9 184.70 km^2,总库容12.23亿m^3,可淤积库容6.86亿m^3,拦沙总量5.71亿m^3,为同期泉眼山输沙量的78.25%。对模型计算结果的验证表明,在当水库数量比较多、分布比较均匀的条件下模型计算结果精度较好。根据计算结果,1979年以前时段水库拦沙量比较大,1980年以后由于水库建设速度减慢,水库的拦沙能力逐渐变小。自1960年以后水库的剩余可淤积库容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2000年以后水库的淤积比处于83.00%左右,水库的拦沙能力已经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水库 计算模型 淤积比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毕华兴 贺庆棠 +1 位作者 朱金兆 吴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6,共8页
调查、收集了清水河流域(黄河一级支流,面积为434km ̄2)的土地利用、森林资源、地形地貌等大量数据和图形资料,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制和开发了清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属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图... 调查、收集了清水河流域(黄河一级支流,面积为434km ̄2)的土地利用、森林资源、地形地貌等大量数据和图形资料,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制和开发了清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属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图形数据管理子系统、模型处理和接口技术4个子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能够在防护林体系效益评价、预测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等方面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防护林 清水河流域
下载PDF
冀西北清水河流域不同白桦林型土壤分形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俊杰 钟良子 +3 位作者 袁胜亮 曹鹤 张晨星 杨新兵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0,共7页
为探明不同白桦林型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冀西北清水河流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纯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dhtii Mayr)×白桦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 为探明不同白桦林型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冀西北清水河流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纯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dhtii Mayr)×白桦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混交林3种典型白桦林型,对林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进行测定,利用分形模型比较其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分形维数介于2.388~2.563之间,3种白桦林型平均分形维数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2.474)>山杨×白桦混交林(2.453)>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2.423)。(2)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3)3种白桦林型林下土壤均为典型的粉砂壤土,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和黏粒分别呈极显著与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极细砂粒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分形维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形维数相比其他2种林型较低,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白桦林型。因此,土壤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与土壤养分差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清水河流域 白桦 土壤分形维数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秋文 韦小茶 +3 位作者 许幼霞 周旭 张继 梁建方 《测绘工程》 CSCD 2016年第11期12-17,共6页
通过对1978年、1998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期间,农用地、难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 通过对1978年、1998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期间,农用地、难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有所减少后增多,除林地以外其它土地类型变化幅度后期都较前期大;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农用地转为低、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中覆盖度草地转为低、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低覆盖度草地转为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结果表明,近年来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土保持 遥感 时空特征 清水河流域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文哲 许小梅 刘黎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5,共2页
通过对清水河流域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提出了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和调整方案。
关键词 土地 利用 清水河流域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桂珍 宋凤芝 +1 位作者 徐利 朱贵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探讨冬奥核心区所在的清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利用SWAT模型对清水河流域进行污染模拟及特征分析。通过前期对流域内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分析可知,该流域农业非点源是重要污染来源,且降雨和径流会对水质影响较大。借助ArcGIS平... 为探讨冬奥核心区所在的清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利用SWAT模型对清水河流域进行污染模拟及特征分析。通过前期对流域内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分析可知,该流域农业非点源是重要污染来源,且降雨和径流会对水质影响较大。借助ArcGIS平台构建清水河流域SWAT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利用实测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清水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利用模型模拟结果对流域内TN、TP污染负荷进行统计,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展开分析。非点源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2011、2013、2015和2016年的年均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表现为TN>TP,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冬季分别是非点源污染产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各子流域的累积负荷量也呈现出汛期大于非汛期的特点;空间分布特征:污染负荷流失强度较高的关键源区为2、3、5、6、7、10、12、14号子流域,集中分布在东沟和西沟水系两侧,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各子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与降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输出负荷与降水相关性较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正沟、西沟两侧和东沟上游,该区域内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与降水密切相关,高降雨量及强降水都会引起污染物的大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文川 梅宝澜 +1 位作者 李磊 徐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17,共7页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宁夏境内直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清水河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探求一种能够高效识别主要影响因子的评价方法,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宁夏境内直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清水河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探求一种能够高效识别主要影响因子的评价方法,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清水河流域(原州区段)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原州城区与彭堡镇的生态健康状况为差,三营镇与头营镇的为较差,开城镇、中河乡以及寨科乡的为一般,评价结果与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的基本一致。这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地评价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且该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系统 随机森林算法 清水河流域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北京清水河流域径流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飞 贾仰文 +1 位作者 牛存稳 刘佳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辨析北京市清水河流域在变化环境下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气候(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清水河流域径流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汛期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导... 为辨析北京市清水河流域在变化环境下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气候(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清水河流域径流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汛期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导致年径流量显著减少;气候变化是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降水的减少,径流量减少的量逐渐变小,但减少率增大;降水不变的情况下,径流量随着气温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减少率变化不明显;降水减少是径流量减少的主因。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变化环境 径流量 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
原文传递
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裴宏伟 张红娟 +3 位作者 张良 李雅丽 张高伟 刘孟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6-1473,共8页
城镇化扩张、农业活动和生态修复等人为因素给清水河流域土地格局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变,评估并预测未来的土地格局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对于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Markov模型和GIS软件,以预测+设计的方式通过In... 城镇化扩张、农业活动和生态修复等人为因素给清水河流域土地格局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变,评估并预测未来的土地格局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对于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Markov模型和GIS软件,以预测+设计的方式通过InVEST模型模拟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结果显示:(1)清水河流域2000—2018年单位面积碳储量、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单位面积产水量分别为100.68 t/hm^(2)、800.62 t/hm^(2)、57.88 mm,除碳储量呈减小趋势外,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增长趋势;(2)2018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4.42亿元,比2000年减少了2.2%,分别为该区2018年农林渔牧业总产值、GDP的2.31、0.78倍;(3)未来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退耕还林条件下,除产水量显著减小外,流域碳储量、土壤保持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显著提升。研究表明,近20年清水河流域在气候均质条件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提升仍然不显著甚至有所下降,但在大于15°陡坡上的植树造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CA-Markov模型 退耕还林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泥石流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惜英 王礼先 温秀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文通过对影响该区土壤侵蚀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清水河流域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泥石流 防治 成因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污水淹没边缘村落耕地的治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富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6-698,701,共4页
渭河支流清水河淤塞后附近居民及工业排水对下游村民居住及耕地安全产生威胁,30年来每年损失200万元左右。清水河流域边缘村落耕地被淹的自然原因有上游排污、雨水积聚以及下游居民将干涸渠系变为耕地后河道不通畅等;社会因素有政区交... 渭河支流清水河淤塞后附近居民及工业排水对下游村民居住及耕地安全产生威胁,30年来每年损失200万元左右。清水河流域边缘村落耕地被淹的自然原因有上游排污、雨水积聚以及下游居民将干涸渠系变为耕地后河道不通畅等;社会因素有政区交叉的边缘村落居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上游居民缺乏人水和谐的生态利益自觉而以邻为壑和政区交叉协商困难。提出了治理流域水排放的具体方法,以确保清水河流域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污水 耕地 治理技术
下载PDF
北京西山清水河流域泥石流及危害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波 董桂芝 《北京地质》 1996年第3期1-14,共14页
泥石流灾害是清水河流域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在自然状态下,地质地貌是该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因素,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而人类各种不合理经济活动是泥石流促发因素.本文采用灰色理论方法进行泥石流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 泥石流灾害是清水河流域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在自然状态下,地质地貌是该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因素,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而人类各种不合理经济活动是泥石流促发因素.本文采用灰色理论方法进行泥石流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分析,并对该区未来泥石流发展的趋势及危害目标的危害度作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清水河流域 危害预测 危害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