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CrNiMo7-6渗碳钢超声滚压工艺及疲劳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治华 刘鸿宇 +3 位作者 李建鹏 张鸣文 郭鹏 周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59,164,共6页
为了探究18CrNiMo7-6渗碳钢的超声滚压工艺及超声滚压对试样疲劳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关于静压力、振幅、滚压遍数的正交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得到分别针对表面残余压应力、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的单工艺目标和多... 为了探究18CrNiMo7-6渗碳钢的超声滚压工艺及超声滚压对试样疲劳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关于静压力、振幅、滚压遍数的正交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得到分别针对表面残余压应力、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的单工艺目标和多工艺目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最优单目标和综合最优加工参数,综合最优组试样较原始试样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提升了3.88倍,表面硬度提升了14.8%,表面粗糙度降低了75.7%。通过拉伸试验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得到综合最优参数组试验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为1225.4 MPa、1902.7 MPa,较原始试样提升了12.5%和7.4%,疲劳极限较原始试样提高了超过190 MPa,最优参数组在应力水平1200 MPa时疲劳寿命为714656次,疲劳性能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渗碳 超声滚压 灰色关联分析 疲劳性能
下载PDF
渗碳处理对TA31钛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
2
作者 田喜明 闫钊 +2 位作者 张晨辉 吴天栋 张利军 《铸造技术》 2025年第3期296-300,共5页
TA31钛合金是一种常用的海洋工作装备用钛合金,因其硬度低耐磨性差导致实际使用寿命较低。为提高TA31钛合金的表面硬度进而改善耐磨性,对其进行渗碳处理,并研究渗碳处理对TA31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未渗碳和渗碳的TA31钛合金... TA31钛合金是一种常用的海洋工作装备用钛合金,因其硬度低耐磨性差导致实际使用寿命较低。为提高TA31钛合金的表面硬度进而改善耐磨性,对其进行渗碳处理,并研究渗碳处理对TA31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未渗碳和渗碳的TA31钛合金试样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室温拉伸、冲击吸收功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渗碳前后TA3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均为双态组织,但渗碳后次生α相发生粗化。渗碳处理后TA31钛合金表面最高硬度达到945 HV,有效硬化层超过100μm,提高了合金表面耐磨性。渗碳处理后TA31钛合金的抗拉强度降低,同时材料的塑性增高、缺口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处理 TA31钛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耐磨性
原文传递
基于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弧齿锥齿轮热处理变形半解析预测方法
3
作者 杜文龙 陈唐炜 +4 位作者 张建兴 丁撼 王智泉 荣士锋 周镇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工参数与齿面热处理变形之间的半解析泛函关系;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瞬时椭圆接触中心的渗碳-啮合耦合效应进行求解,并通过Newton-Raphson迭代法预测考虑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整个齿面的热处理变形。以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非正交弧齿锥齿轮为例,验证耦合效应对热处理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半解析预测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求解齿面热处理变形,这可为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性能要求的弧齿锥齿轮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渗碳-啮合耦合效应 热处理变形 半解析预测方法
下载PDF
15CrNiMo牙爪用钢渗碳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纪文胜 曹哲 +3 位作者 伍艳秋 黄本生 钟林 王国荣 《机械工程师》 2025年第1期142-144,148,共4页
为了使三牙轮钻头的性能能够满足油田、矿山钻井工程中的严格要求,研究了三牙轮钻头牙爪用钢15CrNiMo经渗碳热处理后的组织、碳含量和硬度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渗碳处理后,15CrNiMo的表层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过... 为了使三牙轮钻头的性能能够满足油田、矿山钻井工程中的严格要求,研究了三牙轮钻头牙爪用钢15CrNiMo经渗碳热处理后的组织、碳含量和硬度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渗碳处理后,15CrNiMo的表层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过渡层组织主要为少量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心部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少量铁素体;从表层到心部,碳含量由0.663%逐渐下降到0.18%;从15CrNiMo渗碳钢的表面到心部,显微硬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面硬度约为60HRC,最大硬度在距表面0.5mm处取得,约为60.94HRC,心部硬度最小约为26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热处理 组织 硬度 碳含量
下载PDF
Cr-Co-Mo轴承钢的渗碳层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
5
作者 李海宏 朱留平 +3 位作者 庞学东 孙勇 迟宏宵 谷金波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4-269,共6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及Thermo-Calc软件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经1060℃淬火、-73℃冷处理两次和540℃回火两次的Cr-Co-Mo渗碳轴承钢的渗碳层组织特征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在980℃经50 h低压脉冲渗碳处理后,渗碳层...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及Thermo-Calc软件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经1060℃淬火、-73℃冷处理两次和540℃回火两次的Cr-Co-Mo渗碳轴承钢的渗碳层组织特征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在980℃经50 h低压脉冲渗碳处理后,渗碳层主要含有M_(23)C_(6)碳化物,同时也含有M _(7)C_(3)和M 6C碳化物。渗碳显著提高了试验钢的硬度,表面硬度提高约230 HV,渗层深度约为1.52 mm。试验钢未渗碳时的摩擦因数较大,且磨损体积约为渗碳钢的5倍。经渗碳后的渗碳层仅发生轻微磨损,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主要磨损机制仍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渗碳 组织 碳化物 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渗碳引入的不同表面硬度对液压马达定子导轨疲劳寿命的影响
6
作者 汤永杰 李纯金 +3 位作者 夏正文 许宏锐 刘成宇 姜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7,共8页
为研究渗碳引入的不同表面硬度对内曲线液压马达定子导轨疲劳性能的影响,借助Deform软件进行热处理,分析渗碳工艺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并用Thomas硬度公式验证仿真结果;利用表面渗碳层硬度的压痕表征方法将硬度表征到有限元模型中;借助Aba... 为研究渗碳引入的不同表面硬度对内曲线液压马达定子导轨疲劳性能的影响,借助Deform软件进行热处理,分析渗碳工艺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并用Thomas硬度公式验证仿真结果;利用表面渗碳层硬度的压痕表征方法将硬度表征到有限元模型中;借助Abaqus和FE-safe联合仿真,建立内曲线定子导轨疲劳寿命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表面硬度对定子导轨疲劳寿命的影响情况。同时开展表面硬度试验、粗糙度测试试验和疲劳试验来研究定子导轨表面硬度、粗糙度和疲劳情况。结果表明:表面渗碳层硬度的压痕表征方法可以准确表征渗碳工艺引入的不同表面硬度,误差低于5%;随着工件表面硬度的增加,材料屈服强度与弹性损伤系数也随之增大,进而定子导轨的疲劳寿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导轨 渗碳 硬度表征 疲劳寿命
下载PDF
18CrNiMo7-6钢中小模数齿轮的渗碳淬火处理
7
作者 李瑶 张伟 李朝青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3,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对18CrNiMo7-6钢中小模数齿轮进行不同工艺的渗碳淬火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有效硬化层深度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渗碳势1.10%条件下,扩散碳势为0.65%~0.85%时,淬火时间1.5 h,回火时间4 h,及淬火时间1.0、1.5... 利用正交试验对18CrNiMo7-6钢中小模数齿轮进行不同工艺的渗碳淬火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有效硬化层深度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渗碳势1.10%条件下,扩散碳势为0.65%~0.85%时,淬火时间1.5 h,回火时间4 h,及淬火时间1.0、1.5 h,回火时间6 h,均可使18CrNiMo7-6钢齿轮表面硬度达到59 HRC以上,且有效硬化层深度及显微组织均满足技术要求。但组织观察发现扩散碳势0.85%、淬火时间1.5 h、回火时间4 h工艺下,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均处于临界值,批量生产时有超标风险。综合考虑,确定18CrNiMo7-6钢齿轮渗碳淬火工艺为:强渗碳势1.10%、回火时间6 h,利用等值线匹配扩散碳势(0.65%~0.85%)与淬火时间(1.0~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齿轮 渗碳淬火 硬度 组织
原文传递
高性能渗碳齿轮表面完整性特征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庆志 陈易明 +2 位作者 吴吉展 张秀华 刘怀举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244,共12页
目的针对材料牌号、加工工艺、几何结构与渗碳齿轮表面完整性关联规律不明的问题,探究不同材料、工艺、结构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对18CrNiMo7-6、9310、20Cr2Ni4A、20CrMnTi几种常用渗碳齿轮的渗碳磨削、喷丸强化、二次喷丸、滚磨... 目的针对材料牌号、加工工艺、几何结构与渗碳齿轮表面完整性关联规律不明的问题,探究不同材料、工艺、结构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对18CrNiMo7-6、9310、20Cr2Ni4A、20CrMnTi几种常用渗碳齿轮的渗碳磨削、喷丸强化、二次喷丸、滚磨光整、喷丸光整等工艺状态进行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硬度梯度等表面完整性表征,讨论材料、工艺、结构对表面完整性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在渗碳磨削、喷丸强化工艺状态下,几种常用渗碳钢的表面残余压应力、表面硬度等参数基本一致。经喷丸强化、二次喷丸、滚磨光整处理后,最大残余压应力幅值范围为1100~1400 MPa,表面硬度为660HV~720HV。通过滚磨光整改善表面微观形貌的效果最显著,能够使表面粗糙度S_(a)降至0.25μm以下。通过二次喷丸提升次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的效果明显,能够使齿轮次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提升至1200MPa。滚子和齿轮2种几何结构的试件在渗碳磨削、喷丸强化、喷丸光整等工艺状态下,其表面完整性参数基本一致。结论揭示了不同材料牌号、加工工艺、几何结构对渗碳齿轮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可为齿轮加工工艺优化和高表面完整性创成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齿轮 表面完整性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硬度梯度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高碳H13钢渗碳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9
作者 郭浩 李志龙 +3 位作者 王彪 尚勇 杨栋才 王花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2,共6页
为提高高碳H13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对高碳H13钢进行了渗碳+调质处理,并对渗碳层组织、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碳+调质处理可提高高碳H13钢的硬度;高碳H13钢经920℃渗碳、1050℃油淬和510℃回火后的硬度最高。采用该工艺处理的高... 为提高高碳H13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对高碳H13钢进行了渗碳+调质处理,并对渗碳层组织、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碳+调质处理可提高高碳H13钢的硬度;高碳H13钢经920℃渗碳、1050℃油淬和510℃回火后的硬度最高。采用该工艺处理的高碳H13钢刀圈相比仅调质处理的高碳H13钢刀圈,在同等磨损条件下的掘进距离提高约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渗碳 回火温度 硬度 掘进距离
原文传递
扩散时间对真空低压渗碳20CrMnTi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10
作者 于朋翰 严昊明 +3 位作者 杨帅 于兴福 刘永吉 代友贵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采用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对20CrMnTi渗碳钢进行表面真空渗碳处理,渗碳后进行840℃油淬及180℃回火处理,分析扩散时间对渗碳层碳浓度、硬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MnTi钢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后,当扩散处理时间较短为1125 min时,... 采用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对20CrMnTi渗碳钢进行表面真空渗碳处理,渗碳后进行840℃油淬及180℃回火处理,分析扩散时间对渗碳层碳浓度、硬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MnTi钢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后,当扩散处理时间较短为1125 min时,由于表面碳浓度梯度大,在表层与亚表层之间产生较大内应力,容易产生内裂纹。扩散时间延长至2125 min时,表层碳含量显著降低,由1.30%降低至0.80%,碳含量由表层至心部变化缓慢,表层硬度变化平缓。扩散时间较短时,淬火后表层形成大尺寸碳化物以及大量残留奥氏体,当扩散时间延长后,表层组织中碳化物尺寸及残留奥氏体含量均显著降低。20CrMnTi钢经960℃脉冲真空低压渗碳处理52 min+扩散2125 min,降温至840℃进行油淬,并在180℃低温回火2 h,渗层碳化物等级为1级,心部组织等级为2级,有效渗碳层深度约为3.12 mm,硬度由表层至心部变化平缓,满足渗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钢 真空渗碳 扩散时间 微观组织 硬度梯度
原文传递
关于举办“2025真空低压渗碳及高压气淬技术论坛”的通知
11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8,共1页
真空热处理是公认的无污染的绿色制造技术,其中,真空低压渗碳与高压气淬技术是当今热处理发展的前沿技术和热点。我国作为热处理大国和全球最大的热处理装备市场,面临诸多机会和挑战,加快发展真空低压渗碳和高压气淬技术,推进开发及应... 真空热处理是公认的无污染的绿色制造技术,其中,真空低压渗碳与高压气淬技术是当今热处理发展的前沿技术和热点。我国作为热处理大国和全球最大的热处理装备市场,面临诸多机会和挑战,加快发展真空低压渗碳和高压气淬技术,推进开发及应用已成行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处理 真空低压渗碳 高压气淬技术
原文传递
行星齿轮渗碳淬火内孔加工工艺
12
作者 吴克师 张林东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5年第2期51-53,共3页
针对行星齿轮渗碳淬火后的内孔加工特点进行工艺研究,使用高精度数控车床和数控立式磨床组合加工,提升内孔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为高精度齿轮精密加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行星齿轮 渗碳淬火 内孔 精加工 高精度 立式磨床
下载PDF
渗碳层深度的测定(硬度法)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13
作者 许雪芹 《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2025年第1期2-5,共4页
文中介绍了实验室参加渗碳层深度的测定(硬度法)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从人员、设备、样品、检测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制定实施了纠正措施,通过测量审核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提升了检测人员的技术... 文中介绍了实验室参加渗碳层深度的测定(硬度法)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从人员、设备、样品、检测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制定实施了纠正措施,通过测量审核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提升了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层深度 硬度法 能力验证 纠正措施
下载PDF
钎具钢23CrNi3Mo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永明 刘雅政 +2 位作者 周乐育 徐盛 王国存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采用固态渗碳法,从碳浓度分布、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和显微组织等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下23CrNi3Mo钢的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状态.结果表明,23CrNi3Mo渗碳过程中,渗碳温度选择910-930℃时表面碳浓度较高,利于... 采用固态渗碳法,从碳浓度分布、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和显微组织等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下23CrNi3Mo钢的渗碳规律及显微组织状态.结果表明,23CrNi3Mo渗碳过程中,渗碳温度选择910-930℃时表面碳浓度较高,利于渗碳过程中碳原子由表面向心部的扩散.在渗碳过程中,表面碳浓度应控制在0.80%~0.90%,碳浓度≥0.90%时,在淬火过程中易出现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下降,降低钎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CrNi3Mo 固态渗碳 渗碳层深度 渗碳温度 渗碳时间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三次渗碳体和游离渗碳体对低碳钢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琼 刘西峰 +5 位作者 袁月 彭兴东 赵磊磊 辛春燕 王亮 王正康 《热处理》 CAS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生产和使用中发生了两起低碳钢产品弯曲开裂:SPHC钢异形门框弯曲开裂和Q195钢热镀锌C形钢弯曲开裂。对开裂的异形门框和C形钢进行了宏观检验、金相检验和断口分析,并对热镀锌在线退火工艺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低碳钢中的三次渗碳... 生产和使用中发生了两起低碳钢产品弯曲开裂:SPHC钢异形门框弯曲开裂和Q195钢热镀锌C形钢弯曲开裂。对开裂的异形门框和C形钢进行了宏观检验、金相检验和断口分析,并对热镀锌在线退火工艺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低碳钢中的三次渗碳体和游离渗碳体与基体之间易形成孔隙和微裂纹,降低钢的弯曲性能,在弯曲力的作用下钢发生开裂;热镀锌SPHC和Q195钢带中的渗碳体来源于热轧钢带的组织遗传;为控制三次渗碳体的数量,热轧低碳钢带的终轧温度应控制在860~880℃,卷取温度控制在580~610℃,卷取后钢带应避免缓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渗碳 游离渗碳 弯曲性能 热轧态 热镀锌 在线连续退火
下载PDF
不同工艺渗碳淬火和深冷处理后20CrNi2Mo轴承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国林 王合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正火态20CrNi2Mo轴承钢分别进行渗碳油淬+回火、二次渗碳油淬+回火、渗碳气淬+渗碳油淬+回火等3种渗碳淬火+回火处理以及在上述工艺的回火前增加深冷处理的渗碳淬火+深冷+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后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 对正火态20CrNi2Mo轴承钢分别进行渗碳油淬+回火、二次渗碳油淬+回火、渗碳气淬+渗碳油淬+回火等3种渗碳淬火+回火处理以及在上述工艺的回火前增加深冷处理的渗碳淬火+深冷+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后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渗碳淬火+回火后轴承钢的组织均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渗碳气淬+渗碳油淬+回火后的马氏体更细小,残余奥氏体更少,此工艺下轴承钢的硬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高于其他2种渗碳淬火+回火工艺,磨痕宽度和深度较小;与渗碳淬火+回火相比,渗碳淬火+深冷+回火处理后轴承钢中奥氏体含量减少,硬度提高,磨痕宽度和深度减小,并且在200 N载荷下的磨损质量损失明显减少;较优的工艺是渗碳气淬+渗碳油淬+深冷+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渗碳淬火 深冷处理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940℃渗碳工艺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 朱百智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3年第19期45-46,共2页
渗碳的常规工艺温度一般为920~930℃,近年来,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提高热处理效率,高温渗碳有了一定的发展,渗碳温度的提高可显著地缩短渗碳时间,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但是高温渗碳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要求设备有高可靠性,二是要求... 渗碳的常规工艺温度一般为920~930℃,近年来,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提高热处理效率,高温渗碳有了一定的发展,渗碳温度的提高可显著地缩短渗碳时间,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但是高温渗碳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要求设备有高可靠性,二是要求晶粒不致粗大. 某公司引进的井式渗碳炉渗碳温度最高可支持950℃渗碳,2011~2012年在井式渗碳炉中采用940℃进行深层渗碳工艺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工艺 井式渗碳 应用 高温渗碳 渗碳温度 工艺温度 节能减排 能源消耗
下载PDF
预氧化处理对20Cr2Ni4钢渗碳淬火工艺的影响
18
作者 何业增 马成飞 +4 位作者 李云鹏 王倩 宋庆雷 刘友军 沈承金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在渗碳热处理前增加预氧化工序,可以使产品的渗层更趋均匀,并适量提高渗速。本研究在不同预氧化温度和预氧化时间下对20Cr2Ni4钢进行预氧化,再进行“渗碳+直接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热处理,检测不同工艺下所得试样的显微组织与性能,探... 在渗碳热处理前增加预氧化工序,可以使产品的渗层更趋均匀,并适量提高渗速。本研究在不同预氧化温度和预氧化时间下对20Cr2Ni4钢进行预氧化,再进行“渗碳+直接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热处理,检测不同工艺下所得试样的显微组织与性能,探究预氧化时间和温度对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硬度、渗碳层深度及耐磨性等相关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最佳预氧化时间及温度。结果表明:预氧化并不会影响试样渗碳淬火后的组织,500℃预氧化60 min后热处理试样的渗碳层不均现象得到改善,其表面硬度、渗碳速度以及耐磨性亦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层深度 20CR2NI4钢 直接淬火 低温回火 渗碳淬火 后热处理 表面硬度 冷处理
下载PDF
Nb元素对汽车渗碳齿轮用20CrMnTi钢热处理过程中晶粒粗化的影响
19
作者 郑道友 张瑞 唐恩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分析了工业生产的两种汽车渗碳齿轮钢在相同伪渗碳工艺下的晶粒长大和析出颗粒分布情况,阐明了Nb元素在汽车渗碳齿轮钢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0.02wt%Nb元素,可以减少0.02wt%Mo和0.02wt%Ti的添加量,但在960℃高温渗碳4 h后,Nb-Ti-Mo钢... 分析了工业生产的两种汽车渗碳齿轮钢在相同伪渗碳工艺下的晶粒长大和析出颗粒分布情况,阐明了Nb元素在汽车渗碳齿轮钢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0.02wt%Nb元素,可以减少0.02wt%Mo和0.02wt%Ti的添加量,但在960℃高温渗碳4 h后,Nb-Ti-Mo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略小于Ti-Mo钢,且混晶程度得到降低。此外,添加0.02wt%Nb元素,在960℃高温渗碳4 h后,Nb-Ti-Mo钢中析出颗粒体积分数略小于Ti-Mo钢,但是析出颗粒平均尺寸小于Ti-Mo钢,提供较好的钉扎作用,细化晶粒。添加0.02wt%Nb元素改善了析出颗粒的热稳定性,能够提供更优异的析出强化效果,析出强化贡献量为87.5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 渗碳 奥氏体 晶粒尺寸 析出
原文传递
20CrMnTi钢真空低压渗碳过程数值模拟
20
作者 邓小虎 宋汶娟 +5 位作者 凡园园 郭晶玉 王会珍 周乐育 徐跃明 巨东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0-224,共5页
依据温度、扩散、相变与应力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原理,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20CrMnTi钢在真空低压环境下的渗碳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过程充分考虑真空低压渗碳过程强渗和扩散交替进行的边界条件特点,分别对强渗和强渗+扩散进行... 依据温度、扩散、相变与应力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原理,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20CrMnTi钢在真空低压环境下的渗碳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过程充分考虑真空低压渗碳过程强渗和扩散交替进行的边界条件特点,分别对强渗和强渗+扩散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碳浓度、马氏体体积分数和硬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扩散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碳浓度降低,渗碳层深度增大。真空低压渗碳后的碳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说明模拟准确度较高。模拟得到了强渗+扩散工艺下真空低压渗碳后渗层马氏体体积分数和硬度,二者的分布一致。对比强渗+扩散工艺下真空低压渗碳后试样硬度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测量值略高于模拟值,这是因为模拟结果为较大区域的计算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压渗碳 20CRMNTI钢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