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灰质源岩气勘探突破与资源潜力
1
作者 梁兴 张磊 +11 位作者 蒋立伟 单长安 潘峰 罗瑀峰 孟阳 王高成 舒红林 朱斗星 李博硕 汪振东 姚秋昌 徐政语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5,共16页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灰质源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灰质源岩气的源内非常规勘探具有重要借鉴和示范意义。DB1H井是四川盆地针对茅一段暗色灰质源岩非常规气藏评价部署的首口水平井,通过酸化压裂试气获得高达55.6&...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灰质源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灰质源岩气的源内非常规勘探具有重要借鉴和示范意义。DB1H井是四川盆地针对茅一段暗色灰质源岩非常规气藏评价部署的首口水平井,通过酸化压裂试气获得高达55.6×10^(4) m^(3)/d的测试产量。系统介绍了渝西大安地区茅一段灰质源岩气的发现历程,展望了四川盆地茅一段灰质源岩气的资源前景。通过对渝西大安地区茅一段灰质源岩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层系岩性主要为中缓坡相深灰色—黑灰色富有机质泥晶生屑灰岩,且区域稳定分布,是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重要的海相灰质源岩地层。茅一段灰质源岩气整体经历了富有机质碳酸盐岩沉积—成岩—成烃—成储—成藏—赋存“源内一体化演变”成藏过程,具有“源储一体、原位富集、连续型展布”的成藏特征。以微米级为主体的源内微观孔隙及与断层伴生的溶蚀孔洞、微缝网体系为气体主要储集空间,构成了基质孔隙型(原生型)和裂缝—孔隙型(改造型)两类储层,建立了“源储一体为主兼构造转折带短距离运移富集”的灰质源岩气成藏模式和甜点评价体系。富有机质暗色灰质源岩的发育、有利的古隆起和现今背斜构造背景,及与古断层有关的断控型岩溶、张性应力微裂缝的发育叠置,为茅一段灰质源岩新型储层富集高产的关键。初步估算四川盆地茅一段灰质源岩气资源量可达2×10^(12)m^(3),将成为盆内现实增储上产战略意义的非常规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大安 茅一段 灰质源岩气 源内非常规勘探 源内一体化演变
下载PDF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区块龙潭组深层煤岩气压裂技术探索
2
作者 李德旗 陈钊 +9 位作者 邹清腾 龚舒婷 刘臣 王天一 赖建林 葛婧楠 江铭 潘丹丹 刘兆然 曹博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据多轮次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沉积于海陆交互环境的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也是重要的产煤层系,其中作为南方首个浅层山地煤层气代表的川南地区筠连煤层气田已成功实现商业开发,而深层煤岩气勘探评价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亟需结合深层煤... 据多轮次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沉积于海陆交互环境的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也是重要的产煤层系,其中作为南方首个浅层山地煤层气代表的川南地区筠连煤层气田已成功实现商业开发,而深层煤岩气勘探评价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亟需结合深层煤岩的构造和储层特征,建立一套适用于深层煤岩气的压裂技术体系。为此,从储层物性、岩石力学、顶底板特征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渝西区块龙潭组19号煤岩与其他深层煤岩气的地质工程差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压裂参数,形成了“小簇间距布缝(15~23 m)+单段多簇射孔(4簇)+大排量大规模造缝(施工排量18~20 m^(3)/min、用液强度32~35 m^(3)/m)+高强度加砂支撑(6.5~7.0 t/m)”的压裂工艺技术,成功实施了四川盆地首口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的压裂作业。研究结果表明:①龙潭组深层煤岩煤质呈软塑性,割理和裂缝发育,需通过小簇间距布缝、大排量大规模造缝、高强度加砂支撑的压裂工艺思路以提高缝网复杂程度和支撑裂缝导流能力;②微注入压降测试(DFIT)获取的地质参数与测井资料预测的数据吻合度好,在深层煤岩具有良好的适用性;③针对深层煤岩具有高孔隙度、发育割理和裂隙的地质特征,停泵30 min+投球暂堵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改造范围和效果。结论认为,在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区块深层煤岩气的探索实践,有助于形成深层煤岩气压裂改造技术体系,对加快推进四川盆地超压、超饱和深层龙潭组煤岩气高效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渝西大安区块 龙潭组 深层煤岩气 压裂改造 正交试验 暂堵转向
下载PDF
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兴 单长安 +6 位作者 张磊 罗瑀峰 蒋立伟 张介辉 朱斗星 舒红林 李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99,共23页
浙江油田自2021年6月获得渝西地区大安流转区块以来,全力加大、加快深层页岩气勘探评价及实施,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不断深化,多口井产量测试实现工业突破,发现了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通过系统介绍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近两年... 浙江油田自2021年6月获得渝西地区大安流转区块以来,全力加大、加快深层页岩气勘探评价及实施,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不断深化,多口井产量测试实现工业突破,发现了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通过系统介绍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近两年的勘探发现历程,从区域地质特征、沉积岩相、有机地球化学、孔隙-裂缝、物性、含气性、断裂特征、地质岩石力学性质和优质储层分布特征等对地质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了通过实践创新形成的大安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大安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沉积期整体处于江南—雪峰加里东期造山带北麓上扬子前陆盆地沉积中心,下部优质页岩层为深水陆棚相,强还原缺氧环境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源储条件,有机生物富碳硅质页岩相发育、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优良、微观储集空间发育、物性好、页岩自封闭性好、含气性高,表现为过成熟度干气的超压连续型页岩气藏。基于良好的页岩顶、底板条件和隔档式褶皱构造形变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窄陡背斜断层遮挡-宽缓向斜连续分布,构造转折带与低幅背斜构造富集高产”的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富集成藏模式(埋深为3500~4500 m),体现了“多场协同、多元耦合、多素叠置”的山地页岩气富集成藏赋存理论内涵。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适用于大安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5项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包括多尺度天然裂缝精细识别与稳定性评价技术、井平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评价与设计技术、高温安全优快钻井配套技术、密切压碎缝控增储提产兼顾套变防治的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2.0工艺技术、基于高频压力连续监测和人造气藏动态评估优化的深层页岩气精细控压返排技术。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海相深层—超深层页岩气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区大安区块 深层页岩气 勘探开发历程 成藏地质条件 关键技术 高频压力监测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质特征与勘探有利区 被引量:15
4
作者 舒红林 何方雨 +7 位作者 李季林 张介辉 李明隆 芮昀 邹辰 姚秋昌 梅珏 李延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3,共14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1亚段连续获得多口高产工业气井,展示了该区块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由于该区块页岩埋藏深,勘探程度低,深层优质页岩段沉积微相类型、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不清... 近年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1亚段连续获得多口高产工业气井,展示了该区块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由于该区块页岩埋藏深,勘探程度低,深层优质页岩段沉积微相类型、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不清,页岩气有利区优选依据不充分,制约了该区页岩气的深化勘探与开发。为此,通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地球化学与物性测试、含气量测定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分析,结合钻测井资料,研究了大安区块五峰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地质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建立了深层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标准,优选了深层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碳硅质页岩微相和高碳含黏土硅质页岩微相是最优质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发育于五峰组—龙一13小层。②龙一11—龙一14小层孔隙度平均超过4%,储集性好;五峰组—龙一13小层超大孔和裂缝较发育,所占比例分别为66%和25%。③五峰组—龙一13小层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55%,可压性好;含气量平均值不低于4.0 m^(3)/t,含气条件较好;龙一11—龙一13小层各层平均总有机碳含量超过3.0%,生烃条件好;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大于1.90。结论认为:①五峰组—龙一13小层页岩储层品质最优;②Ⅰ类、Ⅱ类和Ⅲ类页岩气有利区资源量分别为3775.78×10^(8) m^(3)、2970.05×10^(8) m^(3)、599.83×10^(8) m^(3);③该区深层页岩气勘探潜力大,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能接替区,其中临江向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地区大安区块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地质特征 储层特征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