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雨辰 雷宁 +6 位作者 郝贵杰 周冬仁 王锋 黄爱霞 崔雁娜 孙博怿 林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6-874,共9页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因病原菌种类繁多、覆盖区域广而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体表具有黑斑、肢体残损症状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因病原菌种类繁多、覆盖区域广而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体表具有黑斑、肢体残损症状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序列和特定毒力基因检测鉴定,以及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含有aer、lip、gcat、ser和OMPA I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氯霉素等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阿米卡星及复方新诺明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等10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对罗氏沼虾的半致死浓度为6.54×10~5 CFU/mL。豚鼠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条件性致病菌,研究结果揭示了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有利于丰富豚鼠气单胞菌属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豚鼠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皮肤软组织温和气单胞菌感染2例
2
作者 杨育卉 管立勋 +4 位作者 吴赛微 谭敏 郑文帅 张小娟 程龙灿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78-380,共3页
温和气单胞菌是一种罕见的低毒性病原菌,人感染后可导致胃肠炎、腹膜炎、败血症、肺炎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坏死性筋膜炎。本文报道了2例血液病患者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病例。2例患者以发热、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经... 温和气单胞菌是一种罕见的低毒性病原菌,人感染后可导致胃肠炎、腹膜炎、败血症、肺炎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坏死性筋膜炎。本文报道了2例血液病患者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病例。2例患者以发热、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经抗感染和手术干预最终治愈,提示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温和气单胞菌的免疫缺陷患者,手术干预治疗是必要的,尤其是如果出现致命性坏死性筋膜炎,更早的外科干预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温和单胞菌 外科干预
下载PDF
1株草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3
作者 陈倩倩 孙悦 +3 位作者 孙翰昌 吴泳江 邓雅心 胡广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从养殖患病草鱼组织中分离致病菌,为预防该菌所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草鱼肠中分离得到1株菌CQWL0012,进行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性、培养特征、生化特征、16Sr DNA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结果】CQWL001... 【目的】从养殖患病草鱼组织中分离致病菌,为预防该菌所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草鱼肠中分离得到1株菌CQWL0012,进行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性、培养特征、生化特征、16Sr DNA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结果】CQWL0012为两末端钝圆的短杆革兰氏阴性菌,菌落表现为浅黄色、半透明、表面光滑、略凸、边缘整齐;16SrDNA阳性产物序列长度为1422 bp,与温和气单胞菌相似率达99.85%;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等生理生化试验阳性,符合气单胞菌属的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该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对草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0^(6.73)。该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磷霉素、氯霉素、氨曲南、环丙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引起草鱼患病的菌株CQWL0012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等常见抗生素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温和单胞菌 分离鉴定 16SrDN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分子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姚东瑞 邴旭文 +3 位作者 朱明 毕可然 陈丽 张晓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6-762,共7页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gyrB及rpoD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引起养殖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细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Q090701与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相近;16SrRNA、...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gyrB及rpoD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引起养殖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细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Q090701与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相近;16SrRNA、gyrB及rpoD基因Blast序列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均与温和气单胞菌相似性最高;综合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gyrB与rpoD基因的分子特征,确认分离菌株NQ0907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养殖生产中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氟哌酸杀菌作用最好,其次为盐酸沙拉沙星;甲砜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在所试验的药物浓度范围对温和气单胞菌无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温和单胞菌 16SRRNA基因 gyrB基因 rpoD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心怡 孙正祥 +1 位作者 苏应兵 周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抑菌广谱性,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ella milieri)、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等6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在9.6~29.5 mm。菌株J2-2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K处理的稳定性。电镜结果显示菌株J2-2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细胞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通过LC-MC分析该拮抗细菌可产生至少15种不同的脂肽类化合物如杆菌霉素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2-2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维氏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安全性评价 LC-MS
下载PDF
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廷龙 刘惠茹 +1 位作者 李春涛 王庆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探明遵义金鼎镇合江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致病原因,通过对患有腹水、鳍条充血和游动缓慢等症状的黄颡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菌株MLT-1,经过回归感染证实其为黄颡鱼的致病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 为探明遵义金鼎镇合江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致病原因,通过对患有腹水、鳍条充血和游动缓慢等症状的黄颡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菌株MLT-1,经过回归感染证实其为黄颡鱼的致病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乙醇提取法获得30种中草药醇提物,固体培养基打孔测试中药醇提物对MLT-1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对MLT-1的抑菌效果较好,诃子和大黄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0.49 mg/mL,烟叶的MIC和MBC均为0.98 mg/mL,樟叶和桑白皮抑杀温和气单胞菌效果相同,MIC和MBC分别为0.195 mg/mL和3.91 mg/mL。结果表明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可用于防治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温和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中草药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杂交鲟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小倩 任朝颖 +5 位作者 邓雪玥 刘晓云 詹泽玉 张雪扬 郑永华 朱成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0,共9页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A20进行鉴定,同时探究菌株A20的耐受性、毒力基因、半致死浓度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菌株A20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菌株A20生长的最适pH为7,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较强;该菌携带hlyA、ompA、alt、aer 4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菌株A20为导致杂交鲟患病的病原菌,LD 50为1.37×10^(7)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 温和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分离鉴定 耐受性实验 毒力基因 药敏实验
下载PDF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移斌 杨秋红 +3 位作者 胥宁 董靖 刘永涛 艾晓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zy02株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斑点叉尾的半致死浓度为3.89×10~6CFU/mL。菌株zy02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克林霉素及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为斑点叉尾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 中间单胞菌(aeromonas media)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河川沙塘鳢病原杀鲑气单胞菌致病性及感染后宿主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9
作者 李杰 刘国兴 +6 位作者 钱且奇 朱玉洁 陈圳 姜群 王骏 张晓君 高晓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测定分离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后河川沙塘鳢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引起河川沙塘鳢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代表菌株G2-4-1对河川沙塘鳢的LD 50为1.8×106 CFU/mL;该病原菌感染可引起河川沙塘鳢肝脏、脾脏、肾脏和鳃组织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该菌株携带aer、hly、exu等毒力基因,且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DNA酶活性;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G2-4-1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对克拉霉素和大观霉素2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24类药物敏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MHCⅡB、MyD88、TLR和SOD在鳃、脾脏和肾脏组织中都显著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 杀鲑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致病性 组织病理 免疫相关基因
下载PDF
一起混合性气单胞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学检测
10
作者 帅小博 陈彬 +2 位作者 余雯 韩颖颖 季霄雷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究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学原因,了解气单胞菌污染食品引起聚集性事件的特征,为类似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本起疫情患者肛拭子、食品留样、食品加工工具涂抹样,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全国临床检验... 目的探究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学原因,了解气单胞菌污染食品引起聚集性事件的特征,为类似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本起疫情患者肛拭子、食品留样、食品加工工具涂抹样,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进行检验。结果在小黄鱼食物留样和两名患者肛拭子中,检出温和气单胞菌。在一份厨房用具涂抹液和其中一名患者肛拭子中,检出嗜水气单孢菌。结论这是一起罕见的混合性气单胞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示我们在肠道感染性腹泻的诊治过程中,除了考虑常见肠道致病菌外,气单胞菌等罕见致病菌也不容忽视,以免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单胞菌 豚鼠单胞菌 温和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感染性腹泻
下载PDF
40种中草药对美洲鲥源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晓华 高玮 张明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73,共7页
为筛选出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测定了温和气单胞菌对乌梅(Fructus mume)、苏木(Caesalpinia sap⁃pan)、五倍子(Rhus chinensis)等40种中草药的敏感性... 为筛选出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测定了温和气单胞菌对乌梅(Fructus mume)、苏木(Caesalpinia sap⁃pan)、五倍子(Rhus chinensis)等40种中草药的敏感性,并进一步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以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对苏木、乌梅、黄连、石榴皮(Punica granatum)、五倍子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6种中草药为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20.00~28.00 mm,其中苏木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7.12±0.78)mm,对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等23种中草药为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0.00~18.00 mm;对其余11种中草药不敏感。苏木对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最强,其MIC和MBC分别为7.81、15.63 mg/mL;其次为乌梅、黄连、石榴皮和五倍子,其MIC为15.63~31.25 mg/mL,MBC为31.25~62.5 mg/mL;其余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杀效果较弱,其MIC和MBC均分别高于31.25 mg/mL和62.5 mg/mL。综上可知,苏木对美洲鲥源温和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温和单胞菌 美洲鲥 最小抑菌质量浓度 最小杀菌质量浓度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温和气单胞菌感染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健华 高志妹 张春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期281-282,288,共3页
温和气单胞菌属产气单胞菌属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为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自淡水和咸水中,可感染鱼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对于人类来说,温和气单胞菌为机会致病菌,大部分情况下可导致轻症感染如伤口感染、胃肠道感染等[1]... 温和气单胞菌属产气单胞菌属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为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自淡水和咸水中,可感染鱼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对于人类来说,温和气单胞菌为机会致病菌,大部分情况下可导致轻症感染如伤口感染、胃肠道感染等[1]。本案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开具中药处方治疗1例儿童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温和单胞菌 中医辩证
下载PDF
虹鳟杀鲑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盐酸多西环素给药方案制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博 张培 +4 位作者 彭嘉琪 程波 赵雅贤 穆迎春 孙慧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9,共11页
为科学制定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的给药方案,对3株分离自虹鳟的杀鲑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24种抗生素耐药性测定,并对其中4种敏感且批准使用的抗生素进行体外药效学实验,研究20... 为科学制定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的给药方案,对3株分离自虹鳟的杀鲑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24种抗生素耐药性测定,并对其中4种敏感且批准使用的抗生素进行体外药效学实验,研究20、30、40和60 mg/kg盐酸多西环素在染病虹鳟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3株杀鲑气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耐药,对盐酸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在2~4μg/mL之间,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为1μg/mL;恩诺沙星的MIC在0.25~1μg/mL之间,MBC为4μg/mL,MPC为1.5μg/mL;氟苯尼考的MIC为1μg/mL,MBC为8μg/mL,MPC为2μg/mL;硫酸新霉素MIC为4μg/mL,MBC为8μg/mL,MPC为12μg/mL。40 mg/kg剂量单次给药,盐酸多西环素在患病虹鳟血浆中的峰浓度为1.19μg/mL,达峰时间为4 h,且血药浓度维持在MIC以上16 h,可以满足虹鳟杀鲑气单胞菌病治疗需要。60 mg/kg剂量单次给药,盐酸多西环素在患病虹鳟血浆、肌肉、肾脏和肝脏中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分别为23、18、23.5和23.5 h,在患病虹鳟血浆、肾脏和肝脏中药物浓度维持在MPC之上的时间分别为6、23.5和23.5 h,此使用剂量既能达到虹鳟杀鲑气单胞菌治疗作用,又能有效防止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鲑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耐药 盐酸多西环素 给药方案
下载PDF
18种中草药煎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杀菌效果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梁利国 邴旭文 +2 位作者 张晓君 阎斌伦 杨家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强;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为1.56~6.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 mg/mL之间,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杀菌浓度最低,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小。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8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对防治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温和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几种中药单体和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卢静 王振宁 +1 位作者 陈锐 关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考察没食子酸等6种中药单体和诺氟沙星等3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联合抑菌作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受试物的抑菌作用,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棋盘法考察... 考察没食子酸等6种中药单体和诺氟沙星等3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联合抑菌作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受试物的抑菌作用,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棋盘法考察受试物的联合抑菌作用。6种中药单体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均达到20 mm以上,没食子酸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250μg/mL;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500μg/m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0和500μg/mL;而大黄素甲醚等4种中药单体无明显的抑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均极敏感。在联合药敏试验中,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诺氟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二者与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有助于降低抗生素的用量及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抗生素 嗜水单胞菌 温和单胞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泥鳅溃疡病及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生物学及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晓君 邴旭文 +2 位作者 姚东瑞 朱明 秦国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96-702,共7页
从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多家渔场大量死亡的养殖泥鳅深层溃烂组织、肝胰脏及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泥鳅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RNA... 从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多家渔场大量死亡的养殖泥鳅深层溃烂组织、肝胰脏及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泥鳅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RNA和gyrB2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采用PAUP4.0的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构建了基于2种基因的MP系统发生树。根据分离菌的致病性及表型与分子特征,确定本次引起泥鳅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胞外酶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分离菌均能产生蛋白酶、卵磷脂酶、脂酶及DNA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病原菌溶血素基因片段;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9种药物耐药,对红霉素等4种药物中介,对菌必治等36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温和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下载PDF
黄沙鳖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22
17
作者 童桂香 韦信贤 +2 位作者 黎小正 吴祥庆 叶欣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从患病黄沙鳖的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菌株(NN090617),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鉴定,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表现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杆菌,葡萄糖产酸,氧化酶、触酶、V-P阳性,鸟... 从患病黄沙鳖的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菌株(NN090617),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鉴定,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表现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杆菌,葡萄糖产酸,氧化酶、触酶、V-P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脲酶、七叶苷阴性。采用BioFosun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将适当浊度的细菌悬液接种GN48板条培养16~24 h后读出结果,将结果输入BioFosun-Ⅰ软件分析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概率达99%,相似指数和距离指数分别为0.858、2.000,鉴定结果良好,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15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拉定、头孢哌酮、氧氟沙星等6种药物敏感,对苯唑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鳖 温和单胞菌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黄钧 彭民毅 +5 位作者 罗华平 胡大胜 黄艳华 温华成 施金谷 彭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78-1281,共4页
在离体条件下,以36℃培养48 h为1代,测定5株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培养基中经连续传代诱导7代后,对氟苯尼考均获得了较高且稳定的耐药性,最... 在离体条件下,以36℃培养48 h为1代,测定5株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培养基中经连续传代诱导7代后,对氟苯尼考均获得了较高且稳定的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上升了8~64倍;将已获得高耐药性的试验菌株接种在不含药物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连续传代至第5代后,MIC值呈稳定状态,但耐药性的消失速率很慢,其中As-004菌株的MIC值不变,其他4株菌株的MIC值也仅下降了50%。试验结果为水产养殖中科学选药和规范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温和单胞菌 氟苯尼考 耐药性
下载PDF
金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2
19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2 位作者 梁思成 汪开毓 何利军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90,共6页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单胞菌 金鱼 16S RRNA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中华鳖对温和气单胞菌体液免疫应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锦玉 张志育 +2 位作者 钱冬 刘问 尹文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从健康中华鳖血清中提取抗体并用Sephadex及DEAE 5 2进行了纯化 ,再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鳖抗体的抗血清 ,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酶标复合物 ,方阵滴定法确定酶标复合物的最适稀释度为 1/ 32 0 0。用温和气单胞菌TL970 42 ... 从健康中华鳖血清中提取抗体并用Sephadex及DEAE 5 2进行了纯化 ,再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鳖抗体的抗血清 ,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酶标复合物 ,方阵滴定法确定酶标复合物的最适稀释度为 1/ 32 0 0。用温和气单胞菌TL970 42 4株制成铝胶佐剂灭活苗免疫健康中华鳖 ,经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后 ,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清 ,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中华鳖对该菌苗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后 2 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 ,在测定期间内二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一次免疫组 ,表明中华鳖存在着二次免疫应答 ,但与哺乳类相比 ,中华鳖的二次应答则相对较弱。免疫后 90d对一次免疫组的鳖进行了攻毒试验 ,10d后免疫鳖 10 0 %存活 ,而非免疫对照组鳖则 10 0 %死亡 ,表明温和气单胞菌TL970 42 4株灭活苗免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苗 中华鳖 温和单胞菌 体液免疫应答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