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时空性分布特征
1
作者 陈振瑜 何超 +3 位作者 李加强 付明亮 徐加臣 李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为研究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的CO、CO_(2)、N_(2)O、CH_(4)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使用2021年昆明市高速公路客车交通流量数据、机动车GPS信息数据获得了高速公路网上的车型构成、车流量等基础数据,应用本土化修正后MOVES模型计算了昆明市高... 为研究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的CO、CO_(2)、N_(2)O、CH_(4)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使用2021年昆明市高速公路客车交通流量数据、机动车GPS信息数据获得了高速公路网上的车型构成、车流量等基础数据,应用本土化修正后MOVES模型计算了昆明市高速公路的机动车CO、CO_(2)、N_(2)O、CH_(4)排放因子。基于实际交通流量数据、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昆明市高速公路实际道路信息,构建了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对其排放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2021年高速公路机动车CO、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量分别为20337.1、2575677.1、33.8和72.9 t,总计CO_(2)当量为2626212.5 t。按排放标准划分,国Ⅳ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是4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按车辆类型划分,小型客车是CO、CO_(2)、N_(2)O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大型客车是CH_(4)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按燃料类型划分,汽油车是CO、CO_(2)、N_(2)O的主要贡献车型,柴油车是CH_(4)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时间分布特征为排放强度与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呈正相关,在24 h内呈现双高峰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为排放强度与路网密度和区域交通流量密切相关,路网密度较高和交通流量较高的区域排放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ES模型 温室气体排放 排放清单 时空性特征 高速公路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
2
作者 高尚洁 刘杏认 +1 位作者 李迎春 柳晓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5-949,共15页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增温潜势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增温潜势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桓台县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增温潜势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增温潜势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桓台县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中开展了3年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①对照(CK);②施用生物炭9.0t·hm^(-2)·a^(-1)(C);③全量秸秆还田(S);④秸秆还田配施9.0 t·hm^(-2)·a^(-1)生物炭(CS)。4个处理均施等量的氮磷钾化肥,其中氮肥为尿素,用量为200 kg·hm^(-2)·a^(-1),磷肥为过磷酸钙,用量为55 kg·hm^(-2)·a^(-1),钾肥为硫酸钾,用量为40 kg·hm^(-2)·a^(-1)。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通量并计算净全球增温潜势(N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析连续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1)综合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与CK处理相比,S和CS处理的年平均生态呼吸排放量(Re)分别增加了47.8%和67.9%(P<0.05);C处理的年平均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0.3%(P<0.05),而S和CS处理的N_(2)O年平均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3.6%和41.4%(P<0.05)。(2)与CK处理相比,C、S和C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年平均变化量(ΔSOC)均有显著增加,其中CS处理增幅最大,增加了150.6%(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ΔSOC均有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21.7%、20.8%和17.8%。各处理的NGWP和GHGI均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NGWP分别降低了163.5%、171.7%和273.0%(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NGWP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73.4%、58.8%和54.7%。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GHGI分别降低了236.2%、253.3%和388.9%(P<0.05),C、S和CS处理第3年的GHGI较第1年分别降低了126.3%、98.2%和108.6%(P<0.05)。就产量而言,C、S和CS处理的作物产量保持相对稳定,有轻微增长,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在施化肥的基础上添加生物炭、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的措施均能够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抑制增温潜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农田增温潜势,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是增加农田固碳、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还田 温室气体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土壤有机碳变化量 净全球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下载PDF
“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减施氮肥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黄瑶 刘宁 +2 位作者 胡启良 黄国勤 杨滨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6-984,共9页
为探究绿肥“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并还田的条件下,设双季稻不施氮肥(CK)、施100%氮肥(150 kg·hm^(-2),N1MR)、减施20%氮肥(120 kg·hm^(-2),N2... 为探究绿肥“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并还田的条件下,设双季稻不施氮肥(CK)、施100%氮肥(150 kg·hm^(-2),N1MR)、减施20%氮肥(120 kg·hm^(-2),N2MR)、减施40%氮肥(90 kg·hm^(-2),N3MR)和减施60%氮肥(60 kg·hm^(-2),N4MR)共5个处理。在双季稻生育期内平均每7 d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绿肥混播还田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水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20%~40%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减施20%和40%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2%和23.8%(P<0.05)。在双季稻生育期,所有施氮处理均较CK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增加了N_(2)O排放(P<0.05)。氮肥减施20%处理的GWP和GHGI两季总量均为最低,且均显著低于CK、施100%、减施40%和减施60%氮肥处理(P<0.05),GWP分别降低57.9%、16.5%、23.4%和40.8%,GHGI分别降低63.9%、17.8%、24.6%和43.2%。综上,氮肥减施20%对水稻增产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因此,“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配合氮肥减施20%是一种适合当地推广的低碳稳产施肥管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为实现南方稻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绿肥混播还田 氮肥减施
下载PDF
间作及减量灌溉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互作效应
4
作者 殷民兴 赵财 +1 位作者 葛丽丽 程宝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5,共12页
基于2014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设置的不同灌水水平与种植模式定位试验,设置两种灌水水平,即减量灌水(495 mm, I1)和传统灌水(540 mm, I2);3种种植模式,即玉米‖豌豆(M‖P)、单作豌豆(P)、单作玉米(M),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速率,并... 基于2014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设置的不同灌水水平与种植模式定位试验,设置两种灌水水平,即减量灌水(495 mm, I1)和传统灌水(540 mm, I2);3种种植模式,即玉米‖豌豆(M‖P)、单作豌豆(P)、单作玉米(M),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速率,并计算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2021—2022两年结果表明:(1)I1和M‖P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速率、N_(2)O排放速率、CO_(2)排放总量和N_(2)O排放总量(P<0.05),且减量灌水与间作种植模式交互效应显著(P<0.05);与MPI2处理相比,MPI1处理使土壤呼吸速率、N_(2)O排放速率、土壤CO_(2)排放总量和N_(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8.39%、33.12%、8.75%和32.84%。(2)I2处理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I1处理(P<0.05);不同种植模式下,整个生育期土壤温度整体表现为M> M‖P> P;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灌水水平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影响显著(P<0.01),表现为M‖P处理产量最高;减量灌水与种植模式交互效应对GWP和GHGI影响显著(P<0.05),MPI1处理较MPI2处理的GWP和GHGI分别降低9.45%和10.00%。在绿洲灌区,减量灌水结合玉米‖豌豆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河西灌区推广应用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减量灌水 土壤 温室气体排放 玉米 豌豆
下载PDF
怀豆和黑麦草绿肥残体还田对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5
作者 谈光野 IHSAN Muhammad +1 位作者 杨彩迪 王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3,263,共10页
以怀豆和黑麦草两种绿肥为对象,分别进行了为期63 d的不同绿肥残体还田量和残体混合比例室内培养试验,其中绿肥残体还田量试验分别设0、1、2、4、6 t·hm^(-2)共5个水平;残体混合比例试验设100%怀豆、25%怀豆+75%黑麦草、50%怀豆+50... 以怀豆和黑麦草两种绿肥为对象,分别进行了为期63 d的不同绿肥残体还田量和残体混合比例室内培养试验,其中绿肥残体还田量试验分别设0、1、2、4、6 t·hm^(-2)共5个水平;残体混合比例试验设100%怀豆、25%怀豆+75%黑麦草、50%怀豆+50%黑麦草、75%怀豆+25%黑麦草和100%黑麦草共5个处理,还田量均为4 t·hm^(-2)。采用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培养期间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 O、CH_(4))通量变化。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绿肥残体相比,绿肥残体还田土壤CO_(2)累积排放通量提高了11.3%~80.2%,土壤N_(2) O排放提高了15.8%~51.1%,综合增温潜势(GWP)提高了11.9%~79.4%(P<0.05)。随绿肥残体还田量的增加,土壤CO_(2)排放通量和综合增温潜势(GWP)均呈线性增加,土壤CH_(4)吸收通量则呈线性下降趋势,而土壤N_(2) O排放通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在还田量约为3 t·hm^(-2)时达到最大。相同还田量下添加黑麦草残体较怀豆残体具有更高的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而添加怀豆残体较黑麦草残体显著促进了土壤N_(2) O排放;(2)土壤温室气体累计通量与绿肥残体混合物中黑麦草比例存在线性相关,随黑麦草添加比例的提高,土壤CO_(2)排放通量显著增加了5.8%~19.7%(P<0.05),GWP显著增加了5.3%~17.7%(P<0.05),而N_(2) O排放通量显著下降了11.2%~41.5%(P<0.05),CH_(4)吸收通量则显著下降了13.4%~50.9%(P<0.05)。综合来看,选择非豆科作物比例较低的绿肥残体,并以较低生物量进行还田,能在保持低GWP的同时获得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豆 黑麦草 绿肥残体还田 温室气体排放 综合增温潜势
下载PDF
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现状及建议
6
作者 於华 庞可 帅伟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结合国家和地方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管理要求与技术规定,总结梳理了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实施情况;围绕温室气体核算对象、评价内容、核算方法、减污降碳技术措施、排放评价指标及对标分析、... 结合国家和地方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管理要求与技术规定,总结梳理了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实施情况;围绕温室气体核算对象、评价内容、核算方法、减污降碳技术措施、排放评价指标及对标分析、排放监测监管等方面,剖析了行业目前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存在评价要求不完善、核算方法不统一、减污降碳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推动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统筹融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行业 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 试点
下载PDF
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某产业园区为例
7
作者 秦勇军 苏晴 +3 位作者 喻元秀 朱小龙 张健 廖若鸿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为有力发挥规划环评效能,引导产业园区低碳高质量发展,以重庆某产业园区为例,采用温室气体核查数据及重新核算方式统计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产业园区温室气体现状排放量。并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方法,确定核算范围,预测规划年限温... 为有力发挥规划环评效能,引导产业园区低碳高质量发展,以重庆某产业园区为例,采用温室气体核查数据及重新核算方式统计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产业园区温室气体现状排放量。并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方法,确定核算范围,预测规划年限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结果表明:该产业园区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261.47万tCO_(2)e,其中,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净调入电力、油气系统甲烷逃逸、废弃物处理对应的排放量分别占85.0%、7.0%、7.0%、0.7%和0.3%。研究还对评价中存在的核算方法无法上下衔接、与《重点行业碳评指南》评价指标难以衔接、调整建议较难实现定量化等主要难点和制约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优化核算方法、合理确定评价指标、针对性地实施管控措施等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深化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持续强化减污降碳源头管控
8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到2020年提出...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到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负责任大国的减排理念。在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已成为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温室气体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性挑战 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评 重要抓手
下载PDF
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9
作者 张承舟 苏垚 +1 位作者 王宇航 沙克昌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费大户,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其降碳实效关乎我国“双碳”目标全局效果。研究梳理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现状,以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试点地区为基础,提出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费大户,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其降碳实效关乎我国“双碳”目标全局效果。研究梳理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现状,以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试点地区为基础,提出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思路、内容和程序,构建了以生产工序为单元的核算边界及方法、以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值为约束的评价方法,量化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各工序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探索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减污降碳措施可行性的分析方法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可为相关技术文件的出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减污降碳
下载PDF
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
10
作者 吕晓敏 张琼文 于慧冉 《中国证券期货》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中加入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属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目前国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账户编制和信息披露的内容发展较为缓慢。对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在温室气体核算上可以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中加入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属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目前国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账户编制和信息披露的内容发展较为缓慢。对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在温室气体核算上可以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中的SEEA 2012和SEEA-EA框架构建碳循环概念,对温室气体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存量和流量进行核算;在账户编制上,可以参考SEEA 2012和SEEA-EA的碳存量账户,采用统一格式编制;在信息披露上,上市公司应在ESG信息披露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信息,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一同报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经济账户 信息披露 SEEA 2012
下载PDF
研究揭示氮钾肥施用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制
1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4期4-4,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揭示优化钾肥和氮肥施用能够减少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面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区划研究所 温室气体排放 土壤培肥 氮肥施用
下载PDF
元素碳含量检测在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的应用
12
作者 徐猛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的日益加深,元素碳含量检测在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检测技术能够精确测定燃煤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为计算温室气体总排放提供了关键数据。鉴于燃煤是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之一,准确的碳...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的日益加深,元素碳含量检测在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检测技术能够精确测定燃煤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为计算温室气体总排放提供了关键数据。鉴于燃煤是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之一,准确的碳含量数据对于评估和减少燃煤发电站的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它不仅助力企业符合环保法规,还增强了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碳含量检测 燃煤发电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下载PDF
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储霞玲 郑林秀 +1 位作者 叶高松 陈俊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70-1881,共12页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露地、设施番茄生产系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4630.09、8697.52 kg CO_(2)e·hm^(-2),设施比露地高87.85%;露地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化肥,而设施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农膜和化肥;露地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负、碳生态效率大于1,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而设施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正、碳生态效率小于1,具有负环境外部性;土地碳强度、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方面,设施种植的可持续性均低于露地种植。各省份露地、设施番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在2849.24~7524.61、5788.83~13779.69 kg CO_(2)e·hm^(-2)之间,最高省份分别是最低省份的2.64、2.38倍,露地、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固碳量、碳生态效率、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研究表明:我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的栽培方式差异和省间差异,针对露地番茄生产应优化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针对设施番茄生产除减少化肥使用量外,应推广使用增厚农膜,加大农膜回收力度,减少农膜用量。对于碳生态效率、经济效率都低的省份,重点开展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对碳生态效率低、但碳经济效率高的省份,注重开发绿色生产技术,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对碳生态效率高、但碳经济效率低的省份,注重品牌打造,以提升价格和效益;对碳生态效率、经济效率都高的省份,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番茄优势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番茄 设施番茄 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评价 空间差异
下载PDF
气田地面集输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翔 周淑慧 +3 位作者 王军 张劲军 梁严 刘勇 《油气与新能源》 2023年第1期82-93,共12页
天然气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产销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参考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法及中国油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以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系统工艺流程特点的基础上... 天然气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产销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参考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法及中国油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以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系统工艺流程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边界,提出历史排放强度法、工艺流程法两类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并对重点设备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研究。基于Python3.9环境,开发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并以某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为例进行了核算分析,可帮助相关企业快速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对中国气田地面集输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及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地面集输 温室气体排放 流程 设备 计算模型
下载PDF
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15
作者 陈成 杨正健 +2 位作者 王从锋 郭小娟 唐金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11-4218,共8页
为分析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规律,选择典型小微黑臭水体分别设置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W1)、污染拦截(W2)和污染直排(W3)3组围隔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 为分析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规律,选择典型小微黑臭水体分别设置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W1)、污染拦截(W2)和污染直排(W3)3组围隔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散通量分别为(5671.9±1189.5)、(39.2±10.1)和(4.2±2.2)μmol/(m^(2)·h),其CO_(2)当量贡献率分别为76.51%、6.54%和16.95%;仅污染拦截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散通量分别为(1139.3±1169.6)、(102.1±35.6)和(20.0±14.1)μmol/(m^(2)·h),其CO_(2)当量贡献率分别为13.64%、15.12%和71.24%;污染直排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散通量分别为(9140.3±256.4)、(1126.8±215.1)和(1.8±1.7)μmol/(m^(2)·h),其CO_(2)当量贡献率分别为38.74%、59.04%和2.22%.实验围隔中三大温室气体释放CO_(2)总当量大小表现为:污染直排>污染拦截>生态修复.污染直排围隔(W3)中缺氧且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降解过程中消耗大量O_(2)并释放CH_(4)和CO_(2),导致其释放通量及当量贡献率较高;污染拦截围隔(W2)发生了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藻类光合作用产氧消耗CO_(2)并释放N_(2)O,导致N_(2)O较高、CO_(2)较低,N_(2)O是其当量最主要贡献者;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围隔(W1)中DO较高,抑制CH_(4)产生并加速氧化,同时抑制反硝化作用导致N_(2)O较低,减少了向大气的总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黑臭水体 温室气体排放 CO_(2)、CH_(4)和N_(2)O当量贡献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中国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欣鹏 柏兆海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93,共17页
我国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核算研究相对缺乏,相关研究多散见于农业和畜牧业部门,难以满足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减排和固碳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农业生产、产后食物供应部门的食物系统温室气体... 我国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核算研究相对缺乏,相关研究多散见于农业和畜牧业部门,难以满足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减排和固碳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农业生产、产后食物供应部门的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核算框架;通过文献综述、温室气体排放量收集和排放参数推算,剖析了各环节排放核算方法的差异和排放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粪尿和秸秆还田、农药和农膜生产、食物加工、批发和零售以及草地的碳排放(或吸收)参数的变异系数(CVs)在35%以上。未来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核算研究需:1)在农业生产部门,细化农业活动排放参数,整合基于终端能源消费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并加强农业投入品能耗研究;2)在LULUCF部门,建立适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识别食物系统相关的土地利用过程,将实地调查核算法和基于过程模型的核算方法相互校验;3)在产后食物供应部门,明确各环节排放的核算范围,有针对性地选择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EIO-LCA)、基于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法(PLCA)与终端能源消费核算法等。本文可进一步为食物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系统 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方法比较 碳中和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旱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娟娟 高晓东 +4 位作者 蔡耀辉 于流洋 宋小林 李昌见 赵西宁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72,共10页
【目的】综合评估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搜集关于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文献,共提取37篇文献,176组观测数据,分析... 【目的】综合评估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搜集关于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文献,共提取37篇文献,176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并解释了土壤水分分布造成土壤环境因子变化进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差异的机制。【结果】与滴灌相比,漫灌、沟灌、地下滴灌对CO_(2)排放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喷灌显著增加了CO_(2)排放量(p<0.05);漫灌、沟灌、喷灌显著增加了N_(2)O排放量(p<0.05),但与滴灌相比,地下滴灌的N_(2)O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与滴灌相比,漫灌、沟灌、喷灌、地下滴灌对CH_(4)排放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沟灌方式下,土壤温度T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铵态氮、土壤温度和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漫灌方式下,硝态氮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铵态氮、土壤温度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喷灌方式下,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硝态氮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滴灌方式下,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CO_(2)、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另外,土壤温度也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建议旱区农田灌溉减少喷灌及漫灌、沟灌的使用,大范围推广滴灌及地下滴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土壤水分分布 温室气体排放 META分析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苹果产量、品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文赞 韩建 +4 位作者 倪玉雪 李记园 尹兴 王琛 张丽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7-448,共12页
【目的】通过连续5年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苹果产量、品质以及果园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为果园提质、增效、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2021年在河北省邢台市果园进行,... 【目的】通过连续5年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苹果产量、品质以及果园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为果园提质、增效、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2021年在河北省邢台市果园进行,供试材料为13年生富士苹果。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传统施肥(CT)、推荐施肥(OPT)、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OPT25)、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OPT50),测定了历年苹果产量、品质,并在试验第5年监测了果园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1)与CT相比,OPT和OPT25处理苹果产量在后3年显著增加(P<0.05);OPT、OPT25和OPT50的苹果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产量均以OPT25最高,2021年相对CT处理显著增加28.42%(P<0.05)。2)有机肥替代处理的苹果品质优于传统施肥处理,且随试验年限的增加,较高比例的有机肥处理对苹果品质提升效果更显著;而施加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果实Vc含量、糖度与糖酸比,显著降低了果实酸度。3)OPT25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最低,为2.40 kg/hm^(2),相对CT处理显著降低6.98%;OPT50处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最高,为3987.93 kg/hm^(2),相对CT处理显著增加2.16%;果园土壤为CH4弱汇,各处理间CH4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与CT处理相比,OPT和OPT25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显著降低12.65%和15.16%,其中以OPT25处理最低,为0.071 kg/kg。【结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显著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提质增效作用表现为OPT25>OPT50>OPT>CT;有机肥替代可降低土壤N_(2)O排放与GHGI,增加CO_(2)排放。基于本试验结果,建议该地区苹果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产量 品质 有机肥替代 N_(2)O排放 CH_(4)排放 CO_(2)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下载PDF
生物炭和双氰胺对设施蔬菜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博影 郭艳杰 +4 位作者 王文赞 吕泽楠 赵宇晴 柳鹭 张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5-1948,共14页
【目的】通过探究生物炭、双氰胺(DCD)及二者联合施用对设施土壤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的综合效应,为设施蔬菜生产体系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设施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田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探究生物炭、双氰胺(DCD)及二者联合施用对设施土壤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的综合效应,为设施蔬菜生产体系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设施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CK)、传统施氮(CN)、推荐施氮(RN)、推荐施氮+生物炭(RNB)、推荐施氮+DCD(RND)和推荐施氮+生物炭+DCD(RNBD)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以及排放强度(GHGI)和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差异。【结果】与CN相比,推荐施氮条件下各处理(RN、RNB、RND和RNBD)的小油菜产量降低2.9%—29.3%,但在推荐施氮条件下,生物炭+DCD联合施用处理(RNBD)则使小油菜产量增加了34.4%,生物炭和DCD在小油菜增产方面表现出协同效果(P<0.05)。推荐施氮的各处理较传统施氮(CN)降低了29.4%—76.5%的土壤N_(2)O排放量,以RND效果最优,但对土壤CO_(2)、CH_(4)排放影响不大;与CN相比,推荐施氮的各处理总GWP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为4.3%—51.2%,以RND减排效果最优;就GHGI而言,各推荐施氮处理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结论】相同尿素施用量条件下,推荐施氮配施生物炭或双氰胺对小油菜产量影响不大,但二者联合配施可显著促进小油菜增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全球增温潜势,但二者配合施用的效果并不优于推荐施氮与双氰胺配施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双氰胺 设施菜田 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综合增温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