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热疗法治疗跖疣的皮肤镜下疗效及对CD3^(+)、CD4^(+)、CD4^(+)/CD8^(+)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玲 胡伟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治疗跖疣的皮肤镜下疗效及对CD3^(+)、CD4^(+)、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6例跖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温热治疗仪治疗...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治疗跖疣的皮肤镜下疗效及对CD3^(+)、CD4^(+)、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6例跖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温热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他扎罗汀凝胶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皮肤镜下疗效、治疗前后皮损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7.24%)显著高于对照组(48.28%)(P<0.05);治疗前,两组皮损积分、疼痛评分及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D3^(+)、CD4^(+)及CD4^(+)/CD8^(+)值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皮损积分、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复发率(1.72%vs 10.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疗法治疗跖疣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皮损消退,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疗法 跖疣 皮肤镜 疗效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大桥 张小明 章军 《大医生》 2023年第4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LDH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和银质针组,各6... 目的 探讨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LDH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和银质针组,各60例。常规康复组术后给予常规腰背肌功能训练,银质针组基于以上加予银质针温热疗法。评估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的腰椎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生化指标[血浆血栓烷素B_(2)(TXB_(2))、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治疗前与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 银质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比常规康复组高(P <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腰椎VAS评分、ODI评分比治疗前均降低(P <0.05),JOA评分比治疗前提升(P <0.05);两组患者的血浆TXB_(2)和血清PGF2、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 <0.05);两组随访3个月后的SF-36量表中关于总体健康(GH)、躯体角色(R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躯体功能(PF)、躯体疼痛(BP)及心理健康(MH)共8个维度评分均比治疗前提升(P <0.05),且以上指标银质针组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常规康复组(P <0.05)。结论 银质针温热疗法治疗老年LDH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腰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减少疼痛介质水平,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温热疗法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功能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瞳温热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咏东 周天球 范红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瞳温热疗法(tran spupillart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初步疗效。方法:对9例14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 目的:探讨经瞳温热疗法(tran spupillart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初步疗效。方法:对9例14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确诊为湿性ARMD(12眼为隐匿型、2眼为经典型)的患眼行TTT治疗。根据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 membrane,CNV)的范围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术后对眼底改变、视力、眼底血管造影复查,随访1~22(平均11.67)mo,以观察疗效。结果:经TTT治疗后,至末次复查时11眼(79%)出血、水肿、渗出消失、病灶斑痕化,3眼(21%)的出血、水肿、渗出明显减轻。5位患者的8眼患眼有TTT后的FFA及ICGA复查,显示其中6眼的原病灶渗漏消失、CNV消退,2眼的渗漏明显减轻。治疗后视力提高的有4眼(29%),稳定的有7眼(50%),下降的有3眼(21%)。除2位患者的2只患眼(14%)分别在第一次治疗后的第4和第5mo经造影复查后,接受了原病灶的再次TTT外,其余患眼(86%)均只进行了一次TTT。结论:TTT对湿性ARMD有较明确的疗效,经济安全,其远期疗效需更多病例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温热疗法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疗效观察 温热疗法 治疗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湿性 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green
下载PDF
铁磁微球栓塞温热疗法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正强 王建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关键词 铁磁微球栓塞温热疗法 治疗 肝癌 热疗技术 射频电容热疗 微波温热疗法 激光热疗
下载PDF
骨刺型跟痛症的离子导入疗法、温热疗法及运动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雷英 袁彦 +3 位作者 黄孝英 阮建宜 黄志调 顾秀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刺型跟痛症发病机理及综合疗法的康复效果,扩展治疗骨刺型跟痛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骨刺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电脑中频离子导入疗法;治疗组48例,增加温热疗法、运动疗法、ADL指导等综合治疗,3疗程... 目的:探讨骨刺型跟痛症发病机理及综合疗法的康复效果,扩展治疗骨刺型跟痛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骨刺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电脑中频离子导入疗法;治疗组48例,增加温热疗法、运动疗法、ADL指导等综合治疗,3疗程后采用简易(足部)行走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愈率37.50%,愈显率66.67%;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治愈率62.50%,愈显率89.58%;经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对照组为(33.33±17.05)分,治疗组为(48.08±19.4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治愈次数:治疗组为(17.50±6.57)次,少于对照组(21.61±6.03)次(P<0.05)。结论:综合治疗对骨刺型跟痛症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刺型跟痛症 离子导入疗法 温热疗法 运动疗法 治疗
下载PDF
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被引量:10
6
作者 毛祖豪 周冼苡 +4 位作者 吴中 胡永轩 韩雪 胡燕卿 卢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B组应用激光治疗;小于1 cm疣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 目的:探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B组应用激光治疗;小于1 cm疣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30例作为C组,应用光动力治疗。每组观察6个月然后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27例,复发3例;B组治愈19例,复发11例;C组治愈26例,复发4例;A组疗效优于B组(χ2=5.963,P=0.015);而A组与C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8)。A组治疗期间出现可耐受不良反应。结论: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有效而安全,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与光动力治疗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温热疗法 聚维酮碘 激光治疗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哈少平 宫传勋 +3 位作者 杨巧玲 武淑玲 徐维刚 顾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 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8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8~2.0mm,照射时间60s,能量80~300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 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结果。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者6眼,占33%;无变化者12眼,占67%。自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者16眼,眼底检查病变减轻者10眼。13眼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其中8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明显消退、渗漏减轻。结论: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疗法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下载PDF
兔视网膜脉络膜经瞳孔温热疗法生物学效应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士胜 朱彩红 +3 位作者 张琼 周颖明 王玲 王康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对8只灰兔视网膜进行照射,光斑直径1.2mm,曝光时间1min,激光功率分别为150,200,250,300mW,分别于激光后1h及1mo行光、...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对8只灰兔视网膜进行照射,光斑直径1.2mm,曝光时间1min,激光功率分别为150,200,250,300mW,分别于激光后1h及1mo行光、电镜观察。结果:150mW激光照射时,仅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轻度变化;200mW时除RPE变化外,脉络膜细胞变性,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淤滞、变形;随能量加大(250mW),RPE受损加重,外层视网膜也同时受累,晚期视细胞层及外颗粒层消失;当激光能量达到300mW时,全层视网膜均受到损伤,并可引起脉络膜出血,甚至出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结论:TTT对正常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效应与激光能量成正比,RPE及邻近脉络膜是TTT的主要作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生物学效应 视网膜脉络膜 经瞳孔温热疗法 生物学效应 半导体激光器 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临床合理应用 激光能量
下载PDF
温热疗法加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曾谊 丁建春 +1 位作者 施一峰 雷莉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加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确诊为肺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45例,随机分为两组,尽可能排尽胸水后,A组采用加热至45℃的生理盐水做胸腔内循环灌注,30分钟后局部注入顺铂40mg;B组直...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加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确诊为肺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45例,随机分为两组,尽可能排尽胸水后,A组采用加热至45℃的生理盐水做胸腔内循环灌注,30分钟后局部注入顺铂40mg;B组直接胸腔内注入顺铂40mg。每周重复1~2次,1个疗程2周,观察短期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2.6%,B组为50.0%。Karnofsky评分大于70分及小于50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温热疗法加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继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疗法 局部化疗 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温热疗法治疗肺癌癌性胸水及其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康明强 周崙 +3 位作者 陈志哲 谢建武 林培裘 陈椿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评价热疗肺癌癌性胸水的综合疗效,探讨肿瘤热疗的机制。 方法 采用43±0.5℃温盐水胸腔循环灌注60 m in,治疗30 例肺癌癌性胸水患者,随访观察对胸水的疗效、肺原发病灶变化、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评价其临... 目的 评价热疗肺癌癌性胸水的综合疗效,探讨肿瘤热疗的机制。 方法 采用43±0.5℃温盐水胸腔循环灌注60 m in,治疗30 例肺癌癌性胸水患者,随访观察对胸水的疗效、肺原发病灶变化、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评价其临床综合疗效,同时利用光镜、电镜、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原位标记(TUNEL)等技术,比较了热疗前后胸膜转移癌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 结果 全组均只经一次热疗,胸水控制有效率达100% (CR96.7% + PR3.3% ),仅1 例于热疗后1 年胸水复发,余29 例分别随访2~31 个月无胸水复发。13 例热疗后复查CT,发现肺部原发灶缩小者5 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全组1 年存活率达80.0% ,3 例分别达29,24,31 个月。28例热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光镜、电镜见胸膜转移癌细胞胞核固缩、碎裂和凋亡小体,TUNEL见带亮黄色荧光的凋亡阳性细胞。 结论 温盐水胸腔循环灌注是肺癌癌性胸水安全、有效的新疗法;凋亡介导的肿瘤细胞热杀伤作用是肿瘤热疗的独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胸水 肺癌 高温 细胞凋亡 温热疗法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士胜 王康孙 +3 位作者 王玲 朱彩红 张雷 石海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及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经眼底血管造影证实有经典型或隐匿型CNV的33例37眼AMD或高度近视患者进行TTT治疗。TTT各光斑平均功率密度为(18....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及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经眼底血管造影证实有经典型或隐匿型CNV的33例37眼AMD或高度近视患者进行TTT治疗。TTT各光斑平均功率密度为(18.32±2.23)W/cm2。定期随访视力、眼底等,平均随访(3.7±2.3)个月(1~7个月)。结果经过1次或多次TTT治疗,17眼(45.9%)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稳定或提高者32眼(86.5%),下降≥1行者5眼(13.5%);7眼于TTT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3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的新鲜出血。在行造影复查的患者(22例22眼)中,14眼(63.6%)渗漏减轻或消失。结论TTT治疗CN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疗效的最终评价以及激光参数的选择依据等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老年性黄斑变性 高度近视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海峰 董晓光 王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观察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4眼经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fun... 目的 观察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4眼经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的继发于渗出型AMD的隐匿型CNV行TTT治疗,并主要以视力、眼底检查、FFA及ICGA改变为指标,评价TTT治疗渗出型AMD的效果。结果 随访3~20个月,平均6.65个月,视力提高19眼,视力稳定13眼,视力下降2眼,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6眼,水肿明显减轻21眼,水肿无明显变化5眼,2眼水肿加重,出血吸收22眼,8眼出血减少,出血无明显变化者2例,另有2眼发生少量新鲜视网膜深层出血,第1次治疗后复查FFA及ICGA,10眼CNV消失,19眼CNV渗漏减轻,3眼无明显变化,2眼CNV增大。结论 TTT治疗可使大部分AMD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但对其确切疗效的评价,尚需与自然病程及其他治疗方法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老年性黄斑 变性 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丹 惠延年 +1 位作者 张鹏 白建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治疗。男10例11眼,女16例17眼,平均年龄40.2岁。屈光度-6.00~-12.00,均伴有不同程度矫正视力下降、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等临床症状。采用光斑直径为1.2、2.0及3.0mm光斑,功率为100~300mW的激光照射60s。6眼进行了2次治疗。随访4~40周,通过视力、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者10眼(36%),无变化者16眼(57%),视力下降者2眼(7%)。12眼注视性暗影及视物变形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眼底检查出血渗出完全消退或减轻者共6眼。复查眼底造影者中7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出血减轻。结论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出血有一定的效果,该法较安全、经济。但其治疗参数、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更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 治疗 高度近视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安全性
下载PDF
温热疗法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葛云龙 杨立庄 +4 位作者 王建交 陈赞 胡韶山 郑永日 叶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温热疗法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人胶质瘤细胞NP2 ,U2 5 1,行37℃ (对照组 ) ,4 2℃ ,4 3℃ ,4 4℃ (治疗组 )加温 1h ,用WST 1方法测定细胞生存率 ,分析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  4 3℃ ,4 4℃加温 1h ,均取得了显... 目的 温热疗法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人胶质瘤细胞NP2 ,U2 5 1,行37℃ (对照组 ) ,4 2℃ ,4 3℃ ,4 4℃ (治疗组 )加温 1h ,用WST 1方法测定细胞生存率 ,分析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  4 3℃ ,4 4℃加温 1h ,均取得了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论 温热疗法作为脑胶质瘤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疗法 脑胶质瘤 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 细胞生存率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7
15
作者 苗林 陈丽娟 +1 位作者 曹西友 宋鹤翔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应用810nin半导体激光,对52例(58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AMD合并黄斑区CNV患者进...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应用810nin半导体激光,对52例(58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AMD合并黄斑区CNV患者进行TIT治疗。激光功率130~160mW/mm光斑直径。根据视力、视网膜出血和CNV渗漏变化作为疗效评定标准,随访3~18个月。结果末次随访矫正视力提高1〉2行者19只眼(32.7%),不变30只眼(51.7%),下降〉12行者9只眼(15.5%);其中视力〉0.3者8只眼(13.7%),0.1~0.3者15只眼(25.8%),〈0.1者35只眼(60.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适反应,有3例(3只眼)病灶处视网膜可见轻微发灰,中心视力下降2~3行,2个月后完全恢复。1周时2例(2只眼)出血增加,2~3个月时2例(2只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末诊时9只眼(17.3%)机化瘢痕形成或增厚;22只眼视网膜出血中完全吸收18只眼(81.8%);6只眼(10.3%)出现新出血。FFA和ICGA复查,CNV闭合荧光渗漏消失或减轻40只眼(76.9%);加重5只眼(9.6%);新出现3只眼(5.8%)。结论TIT是治疗AMD合并CNV的一种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便宜的方法,早期诊断、治疗CNV对提高和保存有用视力意义重大,目前更适合国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经瞳孔温热疗法
下载PDF
恒河猴经瞳孔温热疗法与热休克蛋白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宏彬 彭晓燕 +1 位作者 李志辉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885-887,895,共4页
目的探讨恒河猴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后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T0)表达。方法利用恒河猴做动物模型。于1TIrr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h、1d、1周、2周、1月、4月... 目的探讨恒河猴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后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T0)表达。方法利用恒河猴做动物模型。于1TIrr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h、1d、1周、2周、1月、4月)摘除双眼固定。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TTT治疗对猴眼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HSP70的影响。结果TTT治疗后,于1d起,在强反应光斑边缘视网膜和脉络膜有HSP70的表达,4个月时仍有弱表达。弱反应光斑1d时,在视网膜全层及脉络膜均有HSP70表达,4个月时消失。同时,TTT治疗可以引起视网膜不同程度组织病理学的损害。结论TTT可以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病理学损害。局部温度的升高会诱导视网膜、脉络膜内源性HSP70的产生,并且这种表达在激光治疗后1~4个月的猴眼中仍可以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热休克蛋白 恒河猴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凹旁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蕾 秦洁 +3 位作者 赵婕 陆豪 封昌 丁琦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56-256,共1页
目前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中浆)的治疗尚无有效的药物.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采用一种810 μm波长的近红外激光,主要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其治疗中浆是否有效?国内报道较少,我们进行了初步尝试,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温热疗法治癌材料现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培荣 吴知方 唐小亮 《玻璃与搪瓷》 CAS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医学难题,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癌新方法———温热疗法正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温热疗法的原理及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些温热治癌材料,其中包括:磁性微晶玻璃、低居里点铁氧体、合金热籽和磁流体,并对温热疗法...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医学难题,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癌新方法———温热疗法正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温热疗法的原理及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些温热治癌材料,其中包括:磁性微晶玻璃、低居里点铁氧体、合金热籽和磁流体,并对温热疗法治癌材料的研究发展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温热疗法 磁性微晶玻璃 铁氧体
下载PDF
归芍地黄汤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对MMP-2和MMP-9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安 郑永征 +2 位作者 曹明芳 金威尔 曹雪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14-31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归芍地黄汤、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和联合疗法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青紫蓝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T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中药联合TTT治...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归芍地黄汤、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和联合疗法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青紫蓝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T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中药联合TTT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半导体激光行视网膜光凝建立CNV动物模型。造模后4周经FFA等检查证实有CNV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持续到8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造模全部成功。①造模8周后各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个治疗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③中药联合TTT治疗组MMP-2表达明显低于TTT治疗组(P<0.05)和中药治疗组(P<0.01);MMP-9表达明显低于中药治疗组(P<0.01),而与TTT治疗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地黄汤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可能通过调节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进而调控基质的降解与合成,从而在CNV的治疗中起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归芍地黄汤 经瞳孔温热疗法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兔眼经瞳孔温热疗法阈值能量治疗的组织病理反应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丽娟 曹西友 苗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93-996,共4页
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阈值能量照射后组织病理反应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健康青紫兰兔20只,采用阈值能量对实验眼采用1.2mm光斑的810nm激光照射60s。采用眼底镜和眼底照相对光斑进行形... 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阈值能量照射后组织病理反应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健康青紫兰兔20只,采用阈值能量对实验眼采用1.2mm光斑的810nm激光照射60s。采用眼底镜和眼底照相对光斑进行形态学研究,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研究光斑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TUNEL法、荧光素标记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测定法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TTT后1d可见视网膜轻度灰白色水肿,后视网膜逐渐出现色素沉着。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神经节细胞无显著性破坏。TUNEL染色可见视网膜全层均有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内颗粒层为主,流式细胞双染测定显示以凋亡为主。结论:阈能级TTT照射未引起神经节细胞严重损伤,较安全,其作用机制以细胞凋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视网膜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