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游离小孢子及其培养所获得的组织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常凯军 谭德冠 +2 位作者 李定琴 郑鹏 张家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6-21,共6页
植物游离小孢子及其培养所获得的组织是植物基因工程中优良的受体,它们具有单倍性和较高胚胎发生能力的特性。因此,以它们为受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可以快速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通过综述植物游离小孢子及其培养所获得的胚状体、愈伤组... 植物游离小孢子及其培养所获得的组织是植物基因工程中优良的受体,它们具有单倍性和较高胚胎发生能力的特性。因此,以它们为受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可以快速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通过综述植物游离小孢子及其培养所获得的胚状体、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激光微孔穿刺法、显微注射法、电激法、PEG介导法等转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目前游离小孢子作为转化受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 游离小孢子培养来源的胚状体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枪轰击法
下载PDF
茄子体细胞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被引量:35
2
作者 连勇 刘富中 +3 位作者 陈钰辉 宋燕 张松林 Darasinh Sihachakr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养茄子体细胞融合杂种DSa不同株系的小孢子。结果表明:对花药进行3C℃高温6 d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脱分化能力;小孢子离体培养的最佳发育时期是单核期;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KM附加PEG 250 mg/L、2,4-D ...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养茄子体细胞融合杂种DSa不同株系的小孢子。结果表明:对花药进行3C℃高温6 d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脱分化能力;小孢子离体培养的最佳发育时期是单核期;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KM附加PEG 250 mg/L、2,4-D 0.2 mg/L、ZT 0.5 mg/L、NAA 1mg/L及6.5%的葡萄糖;再生植株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ZT 2 mg/L、IAA 0.1 mg/L、2%蔗糖和7g/L琼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体细胞杂种 游离小孢子培养 培养基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35
3
作者 方淑桂 陈文辉 +3 位作者 曾小玲 朱朝辉 廖晓珍 郑学立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0,共3页
以结球甘蓝的双交种和四交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用高出胚的材料与不易出胚的材料杂交后,能明显提高不易出胚材料的出胚能力;双交种比单交种容易... 以结球甘蓝的双交种和四交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用高出胚的材料与不易出胚的材料杂交后,能明显提高不易出胚材料的出胚能力;双交种比单交种容易培养出健壮的胚,成苗率也高;高糖培养4 d后添加低糖培养液可显著提高胚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双交种 游离小孢子培养 出胚能力
下载PDF
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再生植株 被引量:38
4
作者 蒋武生 原玉香 +3 位作者 张晓伟 耿建峰 韩永平 郅玉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8-401,共4页
在NLN-13添加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中,20个小白菜品种有18个诱导出小孢子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较大,每花蕾产胚在0.026~26.89个之间.比较NLN培养基中蔗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效果表明,NLN+蔗糖130 mg·L-1效果较好.接种后... 在NLN-13添加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中,20个小白菜品种有18个诱导出小孢子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较大,每花蕾产胚在0.026~26.89个之间.比较NLN培养基中蔗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效果表明,NLN+蔗糖130 mg·L-1效果较好.接种后小孢子在33℃高温预处理24 h产胚量较高.B5+6-BA 0.1 mg·L-1+NAA 0.01 mg·L-1+蔗糖30 mg·L-1+琼脂11mg·L-1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诱导率 小孢子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提高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的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蒋武生 原玉香 +4 位作者 张晓伟 耿建峰 韩永平 高睦枪 栗根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对提高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大白菜品种(品系)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有21个品种诱导出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极大,每花蕾产胚在0.1~14.66个之间.比较添加不同浓度蔗糖...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对提高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大白菜品种(品系)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有21个品种诱导出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极大,每花蕾产胚在0.1~14.66个之间.比较添加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的NLN培养基的培养效果,以NLN+13%蔗糖的效果较好.接种后,小孢子在33℃高温预处理24~48 h,产胚量较高.B5+6-BA 0.2 mg/L+3%蔗糖+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诱导率 小孢子
下载PDF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29
6
作者 方淑桂 陈文辉 +3 位作者 曾小玲 朱朝辉 牛媛媛 廖晓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5,共5页
10个青花菜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有 6个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达 60%,其中绿洲 808产胚量可达 13. 6个·蕾 -1;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到双核期适宜小孢子培养;在 1 /2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蔗糖、活性炭、6 BA、AgNO3、2, 4 D有利于胚胎发... 10个青花菜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有 6个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达 60%,其中绿洲 808产胚量可达 13. 6个·蕾 -1;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到双核期适宜小孢子培养;在 1 /2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蔗糖、活性炭、6 BA、AgNO3、2, 4 D有利于胚胎发生; 32℃热激处理 1d有利于小孢子产生胚状体;采蕾前 2-5d的温度在 15-25℃适合小孢子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 青花菜 胚状体 小孢子发育 杂种 6-BA 诱导率 单核 晚期 影响
下载PDF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晓芬 王晓武 +2 位作者 张延国 刘运霞 王永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花椰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再生植株 栽培 十字花科 芸薹属植物 营养 中国 东部 欧洲
下载PDF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29
8
作者 方淑桂 陈文辉 +1 位作者 曾小玲 朱朝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以中晚熟大白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生长的供体植株适宜小孢子培养;不同基因型反应不同,拧抱炮弹型的诱导率达66.7%,其中18-1-4-2-2-2每蕾产胚量高达100胚;NLN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对小孢子胚胎发育的同步... 以中晚熟大白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生长的供体植株适宜小孢子培养;不同基因型反应不同,拧抱炮弹型的诱导率达66.7%,其中18-1-4-2-2-2每蕾产胚量高达100胚;NLN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对小孢子胚胎发育的同步性有很好的作用;在MS中附加1.2%琼脂的培养基适宜植株再生,成苗率达62%,已培育出一批健壮苗,并开花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游离小孢子 培养技术 基因型 培养基
下载PDF
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新58’ 被引量:22
9
作者 姚秋菊 蒋武生 +3 位作者 原玉香 耿建峰 张晓伟 王志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929,共1页
‘豫新58’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生育期58-60d。叶球矮桩叠抱,单球质量1.5-2.0kg。叶质柔嫩,口感略甜,风味佳,生食、熟食皆宜。净菜产量68.8t·hm^-2。抗病性好。
关键词 大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品种
下载PDF
活性炭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蒋武生 张晓伟 +2 位作者 姚秋菊 原玉香 耿建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96,共4页
以24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活性炭,研究其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 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供试材料(N4,N8)添加活性炭处理胚诱导率较未添加活性... 以24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活性炭,研究其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 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供试材料(N4,N8)添加活性炭处理胚诱导率较未添加活性炭的处理分别提高19,66.5倍。采用添加活性炭(0.5 g/L)的NLN培养基对24份小白菜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为83.3%。表明添加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基因型间胚诱导率差别较大,每花蕾诱导胚数为0.4-86.7个。依据胚诱导率的高低可将其分为极易诱导、易诱导、难诱导和不能诱导出胚4类。B5+6-BA 0.2 mg/L+NAA 0.02 mg/L+活性炭0.5 g/L+3%蔗糖+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幼胚长成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小孢子 诱导率 活性炭
下载PDF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前程 吉立柱 +3 位作者 蔡荣旗 刘莉莉 佟志强 孙德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8,共4页
以186个花椰菜杂交品种及组合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胚状体发生的决定因素;24 h 32℃的高温前处理是胚状体发生的必须条件;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是进行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时期,胚状体发生频率最高;培... 以186个花椰菜杂交品种及组合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胚状体发生的决定因素;24 h 32℃的高温前处理是胚状体发生的必须条件;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是进行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时期,胚状体发生频率最高;培养基中添加6-BA 0.1 mg/L,NAA 0.005 mg/L可以促进胚状体发育。将20 d的胚状体进行脱分化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胚状体的成活率,植株再生率为53%,再生植株中双单倍体占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双单倍体
下载PDF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新5号’ 被引量:16
12
作者 耿建峰 原玉香 +4 位作者 张晓伟 蒋武生 韩永平 高睦枪 栗根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9-249,共1页
‘豫新 5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的一代杂种 ,该品种生育期 6 0d ,单球质量 2~ 3kg ,球形指数 1 35 ,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净菜产量 5 6 7t·hm-2 ,可兼作早熟、晚熟栽培。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 早熟品种 豫新5号 大白莱
下载PDF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抗热大白菜新品种‘豫园50’ 被引量:11
13
作者 耿建峰 原玉香 +4 位作者 张晓伟 蒋武生 陈晓 高睦枪 栗根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89,共1页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育成大白菜一代杂种‘豫园 5 0’。该品种生育期5 2d ,高温结球能力强 ,单球质量 1.4 5kg ,球形指数 1.74 ,抗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和黑腐病等多种病害 ;净菜产量 5 2 .6~ 5 8.7t·hm-2 。
关键词 豫园50品种 大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抗热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方淑桂 曾小玲 +3 位作者 朱朝辉 林碧英 陈文辉 廖晓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0-534,共5页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诱导则以14%蔗糖浓度为最好;高浓度(17%)蔗糖培养3 d后添加低浓度(11%)蔗糖培养液能大大提高胚胎发生能力,比一直在14%蔗糖培养液培养的提高282.4%,比更新培养液培养的提高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下载PDF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田保明 蒋武生 +6 位作者 张晓伟 原玉香 耿建峰 曹刚强 韩永平 赵珍 廉玉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19,共4页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BA 0.2 mg/L+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6-BA 0.2 mg/L+3%蔗糖+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诱导率 小孢子
下载PDF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方淑桂 朱朝辉 +3 位作者 曾小玲 陈文辉 郑学立 廖晓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胚量;取材前6d内气温在10~20℃、取盛花前期至盛花中期的花蕾、选择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经33℃热激处理48h后暗静止培养的产胚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被引量:28
17
作者 何杭军 王晓武 汪炳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0,共2页
以芥蓝的5个基因型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供体基因型对成功诱导胚状体发生至关重要;振荡培养明显有利于胚状体的发育;改良MS和B5培养基对诱导植株再生没有差别。
关键词 芥蓝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振荡培养 培养基 基因型
下载PDF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豫白菜7号(豫园1号) 被引量:25
18
作者 栗根义 高睦枪 +6 位作者 杨建平 徐小利 史宣杰 蒋武生 张晓伟 耿建峰 龙云铭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19,共4页
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此技术与花药培养胚诱导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效率比花药培养高数十倍。常规育种需5~6代自交才能得到相对纯合的自交系,而游离小孢子培养只要1~2年就能获得基... 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此技术与花药培养胚诱导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效率比花药培养高数十倍。常规育种需5~6代自交才能得到相对纯合的自交系,而游离小孢子培养只要1~2年就能获得基因完全纯合的双单倍体系。豫白菜7号(豫园1号)为两个游离小孢子培养产生的自交不亲和系(纯系)配制的一代杂种,表现整齐一致、抗病、高产、优质、耐贮藏,生育期75~80天。每667m2净菜产量6036.7~7538.8kg,比鲁白8号增产8.36%~24.4%。1994~1997年累计推广3.01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 大白菜 豫白菜7号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新60’ 被引量:12
19
作者 原玉香 张晓伟 +2 位作者 耿建峰 蒋武生 韩永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4-704,F003,共2页
‘豫新 6 0’系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 ,生育期 6 0~ 6 5d ;高抗病毒病 (TuMV)、霜霉病和软腐病 ;净菜产量 5 9 9~ 6 9 8t·hm-2 ;叶球矮桩叠抱 ,球形指数 1 19,单球质量 1 5~... ‘豫新 6 0’系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 ,生育期 6 0~ 6 5d ;高抗病毒病 (TuMV)、霜霉病和软腐病 ;净菜产量 5 9 9~ 6 9 8t·hm-2 ;叶球矮桩叠抱 ,球形指数 1 19,单球质量 1 5~ 2 0kg ;叶质柔嫩 ,生食、熟食皆宜 ;口感略甜 ,风味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 培养技术 早熟大白菜 '豫新60’
下载PDF
碳源组份及浓度对小麦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兰素缺 李光威 +4 位作者 权书月 李杏普 刘玉平 侯红军 高红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93-97,共5页
通过对小麦花药培养基中各种碳源的研究 ,发现单独使用麦芽糖作碳源的培养基出愈率最高 ,麦芽糖与蔗糖搭配使用培养效果次之 ,而单独使用蔗糖作碳源出愈率最低。在整个碳源比较试验中 ,随着培养基中麦芽糖比例的增加 ,出愈率随之提高。... 通过对小麦花药培养基中各种碳源的研究 ,发现单独使用麦芽糖作碳源的培养基出愈率最高 ,麦芽糖与蔗糖搭配使用培养效果次之 ,而单独使用蔗糖作碳源出愈率最低。在整个碳源比较试验中 ,随着培养基中麦芽糖比例的增加 ,出愈率随之提高。糖源对出愈率的影响与其水解产物有关。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 ,麦芽糖是最好的糖源 ,其他糖源经培养未形成胚状体。检查培养 3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唯有麦芽糖作碳源的培养基有活力 ;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与果糖混合糖源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葡萄糖起始浓度达到 2 0mmol/L时 ,对小孢子有致死作用。当麦芽糖培养 1d后 ,再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 ,而且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 ,小孢子的活力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碳源 花药培养 游离小孢子培养 出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