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煤层气游离气饱和度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1
作者 石军太 曹敬添 +9 位作者 徐凤银 熊先钺 黄红星 孙政 贾焰然 马淑蕊 郑浩杭 邓婷 李靖 李相方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6,共13页
近几年全国深部煤层气基于精细地质研究和水平井多段加砂压裂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井日产气量高达十万方,给煤层气产业重新树立了信心。但是,由于深部煤储层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孔隙压力、低渗透率的复杂地质环境,不同深度煤储层典型... 近几年全国深部煤层气基于精细地质研究和水平井多段加砂压裂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井日产气量高达十万方,给煤层气产业重新树立了信心。但是,由于深部煤储层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孔隙压力、低渗透率的复杂地质环境,不同深度煤储层典型参数和煤层气赋存方式的分布特征以及对储量和产量的影响亟需揭示。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式、亨利定律及物质平衡原理,考虑吸附层和溶解气的影响,建立了深部煤层气游离气饱和度计算模型;以国内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藏为例,分析不同深度深部煤层气赋存方式及分布特征,并评价游离气饱和度对深部煤层气储量、产量与合理配产的影响。研究认为:当煤层埋深大于溶解饱和对应的深度,游离气才会出现,且随着埋深的增加,游离气饱和度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目标区块埋深1875 m处才出现游离气,在埋深2800 m处游离气饱和度高达90%,游离气的占比高达17.3%。游离气饱和度对深部煤层气储量计算、产气特征和合理配产影响很大,随着游离气饱和度的增大,煤层气储量线性增大,累产气量持续上升但后期上升幅度逐渐变缓,深部煤层气井最优配产增加,井底流压下降速度加快,压裂改造区的内外压差降低,未改造区动用程度增加。目标区块主力开发煤层埋深位于2100~2300 m,游离气饱和度介于48%~68%,游离气占比介于10%~13%,建议气井合理配产介于(4~10)×10^(4)m^(3)/d。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煤层气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赋存方式 游离气饱和度 储量评价 规律 合理配产
下载PDF
深层页岩孔隙结构及游离气传输特征——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2
作者 万成祥 郭旭升 +3 位作者 申宝剑 常佳琦 薛子鑫 杜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4-1214,共11页
深层页岩气是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攻关方向,但与中浅层页岩气在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为了明确深层页岩气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页岩游离气传输特征,以川南深层... 深层页岩气是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攻关方向,但与中浅层页岩气在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为了明确深层页岩气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页岩游离气传输特征,以川南深层龙马溪组优质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观察和定量表征实验,并基于体相气体传输机理,探讨了页岩游离气的传输特征、临界条件及动态演化规律。①深层页岩储层孔隙形态特征与中浅层差别不大,但中孔的孔隙结构特征更加明显,孔体积占比为62.5%~69.7%;②深层页岩游离气传输方式分为过渡流、滑脱流和达西流三类,永川地区页岩游离气划分3种传输方式的临界孔径分别为4.2 nm和420 nm,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盆地页岩游离气传输图版;③从浅层到深层,页岩游离气不同传输方式对应的临界孔径随之变小,游离气传输方式从以过渡流为主(最高占比达63.0%)转变为以滑脱流为主(最高占比达67.3%),达西流占比不超过2%;页岩游离气传输能力从浅层到中层随埋深增加快速下降,中深层页岩游离气传输能力随埋深增加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分析和对比深浅层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游离气传输特征,研究成果可有力支撑深层页岩气乃至浅层页岩气下一步高效勘探开发方案的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特征 游离气传输特征 深层页岩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浅谈煤层气与游离气共同开发新思路 被引量:9
3
作者 屈绍忠 林建东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2期64-70,共7页
游离气是由煤系地层生成的烃类气体,游离于储层储集空间之中而形成天然气气藏,与煤层中的吸附气呈共生关系。根据游离气储集层的岩性及空间组合特征,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煤岩顶板砂岩型、煤岩顶板灰岩型、不整合面灰岩型。测井中子密度... 游离气是由煤系地层生成的烃类气体,游离于储层储集空间之中而形成天然气气藏,与煤层中的吸附气呈共生关系。根据游离气储集层的岩性及空间组合特征,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煤岩顶板砂岩型、煤岩顶板灰岩型、不整合面灰岩型。测井中子密度重叠法是判别煤系地层游离气层主要的方法之一,拉梅常数、剪切模量及密度预测法可有效识别砂岩中的气饱和层。AVO高异常可准确解释煤层气的富集部位,等温曲线法及补偿中子变化量法能够有效计算煤层气的含气量。游离气与煤层气的成藏特点使得煤层气与游离气共同开发成为可能。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介绍了在查明煤层气和游离气富集高产部位后,利用高密度勘探开发井网,有望实现煤层气与煤系地层浅层游离气的联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游离气 游离气藏类型 AVO正演数值模拟 等温曲线法 补偿中子变化量法 勘探开发井网
下载PDF
过成熟海相页岩孔隙度演化特征和游离气量 被引量:110
4
作者 王飞宇 关晶 +1 位作者 冯伟平 包林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4-768,共5页
采用He-Hg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法分析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一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孔隙度,讨论过成熟阶段页岩孔隙度与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及游离气量之间的关系。在过成熟阶段(R。值大于2.0%),TOC值小于5%时,页岩孔... 采用He-Hg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法分析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一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孔隙度,讨论过成熟阶段页岩孔隙度与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及游离气量之间的关系。在过成熟阶段(R。值大于2.0%),TOC值小于5%时,页岩孔隙度与TOC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当TOC值大干5%后,页岩孔隙度随TOC值增高增加幅度有限。过成熟阶段页岩孔隙度总体随有机质成熟度的升高而降低。页岩游离气量是页岩气成功开发的关键因素,游离气量主要取决于页岩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高TOC页岩具更高的页岩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TOC值较高,尺。值为2.0%~2.3%,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均高于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游离气含量高,故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孔隙度 游离气 过成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游离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月 林玉祥 于腾飞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1-487,共7页
应用平衡剖面法和埋藏史分析法,对沁水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游离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构造演化对游离气藏的作用,建立了沁水盆地游离气聚集模式图。燕山期,在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先期形成的煤层气通过裂缝游离出来在顶板砂岩的低应... 应用平衡剖面法和埋藏史分析法,对沁水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游离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构造演化对游离气藏的作用,建立了沁水盆地游离气聚集模式图。燕山期,在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先期形成的煤层气通过裂缝游离出来在顶板砂岩的低应力区聚集,富集在褶皱的翼部。到了喜山期,由于应力方向的改变,对先期形成的褶皱进行了轻微的改造,使得先期富集的游离气发生再次运移,聚集的部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总体仍然以远离断裂的中高部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游离气 褶皱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估算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秀娟 吴时国 刘学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4-511,共8页
讨论了不同水合物胶结类型的流体饱和多孔隙固体中地震波的衰减情况,分析了估算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纵波速度模型和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是影响反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含水合物地层的... 讨论了不同水合物胶结类型的流体饱和多孔隙固体中地震波的衰减情况,分析了估算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纵波速度模型和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是影响反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含水合物地层的吸收与水合物胶结类型密切相关,当水合物远离固体颗粒,像流体一样充填在孔隙时,品质因子出现负异常,而当水合物胶结固体颗粒影响骨架的弹性性质,其品质因子出现正异常.根据布莱克海台地区164航次995井的测井资料,分别应用低频和高频速度模型估算了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由低频速度模型得到的水合物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10%~20%,游离气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0.5%~1%;而由高频速度模型得到的水合物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5%~10%,游离气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合物和游离气 饱和度 纵波速度 品质因子
下载PDF
水合物层下伏游离气渗漏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苏正 曹运诚 +2 位作者 吴能友 Lawrence M.Cathles 陈多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24-3131,共8页
海洋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层是理想的毛细管封闭层,游离气被抑制在水合物层下,游离气层的气体压力随气体聚集和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气压超过封闭层的毛细管力时,游离气会克服毛细管进入压力、刺入上伏封闭层孔隙空间,毛细管封闭作用... 海洋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层是理想的毛细管封闭层,游离气被抑制在水合物层下,游离气层的气体压力随气体聚集和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气压超过封闭层的毛细管力时,游离气会克服毛细管进入压力、刺入上伏封闭层孔隙空间,毛细管封闭作用随之消失,从而形成水合物下伏游离气向海底的渗漏.通过对该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渗漏气体是以活塞式驱动上伏沉积层中的孔隙水向海底排出,水合物稳定带内流体渗漏速度随水流柱高度的减小而增加,当水流阻抗大于相应沉积层段的静岩压力时,沉积层将转变为流沙,流沙沉积被海流移除后便在海底留下凹陷麻坑.麻坑形成后流体运移通道演化为气体通道,气体快速排放.麻坑深度主要取决于游离气层的厚度和水合物封闭层(底界)的深度,而与沉积层的渗透率无关,麻坑深度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渗漏前水合物层下伏游离气层的资源量.对布莱克海台海底麻坑深度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形成4m深的海底麻坑需要至少22m厚的游离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合物 毛细管封闭 游离气渗漏 麻坑 布莱克海台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和岩石物理的游离气定量估算方法——以印度Krishna-Godavari盆地NGHP01-10A井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钱进 王秀娟 +3 位作者 董冬冬 吴时国 Sain Kalachand 叶月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53-2563,共11页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下方游离气分布模式、气体含量及其对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指示是水合物研究中的难点,而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Versus Offset,AVO)与岩石物理模型能够对游离气含量进行地震定量解释.我们对印度Krishna-Godav...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下方游离气分布模式、气体含量及其对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指示是水合物研究中的难点,而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Versus Offset,AVO)与岩石物理模型能够对游离气含量进行地震定量解释.我们对印度Krishna-Godavari(K-G)盆地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保幅处理,在测井数据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等效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和AVO正演模拟定量估算了NGHP01-10A井的游离气饱和度,发现水合物下方的游离气饱和度与其分布模式有关.游离气呈均匀分布时饱和度为孔隙空间的0.3%~0.4%,而块状分布时为3%~4%,该结果与NGHP01-10D实测计算的泊松比交汇分析结果吻合很好.最后再根据干燥岩石骨架的泊松比反演结果进一步判断游离气分布为均匀分布,其饱和度为0.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合物 岩石物理 AVO 定量估算 游离气饱和度
下载PDF
地震属性参数在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分布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秀娟 吴时国 徐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9,共9页
为了准确估算沉积层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必须确定沉积层水合物和游离气的分布模式。基于Biot三相介质波传播理论,研究了水合物和游离气呈不同沉积类型时,沉积层的泊松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反射振幅随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了准确估算沉积层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必须确定沉积层水合物和游离气的分布模式。基于Biot三相介质波传播理论,研究了水合物和游离气呈不同沉积类型时,沉积层的泊松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反射振幅随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综合分析含水合物和游离气沉积层的泊松比、纵波速度和AVA特征,可以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在沉积地层中的分布模式。与不含水合物沉积层相比,BSR上纵波和横波速度比较高,而泊松比略微偏低且出现PP-波反射系数的AVO负异常表明沉积层含有水合物。BSR下纵波速度和泊松比都比较低表明沉积层游离气呈均匀分布;纵波速度低而泊松比不太低表明沉积层游离气呈块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合物 游离气 泊松比 AVA 分布模式
下载PDF
深部煤层游离气形成机理及资源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发岐 董昭雄 +3 位作者 赵兰 马超 范明 王小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4-608,613,共6页
落实我国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深部(埋深在2000 m以上)煤岩地质体中的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8#煤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岩心含气量检测和等温吸附实验发现,深部煤层含气量高(平均高达20 m^(3)/t),且大于地层... 落实我国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深部(埋深在2000 m以上)煤岩地质体中的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8#煤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岩心含气量检测和等温吸附实验发现,深部煤层含气量高(平均高达20 m^(3)/t),且大于地层条件下的理论吸附量;利用煤岩物性、压汞、吸附/脱附等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深部煤层含气量高是因煤系(煤)岩性圈闭中聚集了游离气。综合地层埋藏演化史和煤岩孔隙结构特征等资料研究认为:煤岩微孔吸附甲烷达到饱和后,裂隙之中聚集了大量游离态甲烷;围岩封盖能力和后期煤岩吸附增量决定了现今煤层中游离气饱和度。研究指出,深部煤层气资源通过有效储层改造后,较浅层有降本优势,是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游离气成因 非均质 毛细管压力 解吸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克兵 钱铮 +2 位作者 刘欢 郑扶军 郭增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24-28,5,共5页
沁水盆地面积大,煤系地层游离气资源丰富,但多年勘探未获突破,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后期构造活动对游离气聚集成藏所产生的影响。对沁水盆地构造演化及煤系地层游离气的运移成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喜山期沁水盆地产生了大量的走滑断层,... 沁水盆地面积大,煤系地层游离气资源丰富,但多年勘探未获突破,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后期构造活动对游离气聚集成藏所产生的影响。对沁水盆地构造演化及煤系地层游离气的运移成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喜山期沁水盆地产生了大量的走滑断层,以前形成的大部分游离气藏被破坏,游离气藏被调整与改造,成藏关键取决于走滑断层控制。这些走滑断层是游离气运移和逸散通道,导致早期形成的山西组(P1s)、太原组(C3t)古气藏向石盒子组(P1-2sh)迁移或逸散。以此为依据,对沁水盆地游离气的有利成藏层位和区域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游离气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基于热弹性理论的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估算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秀娟 刘学伟 吴时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6期545-550,共6页
目前大多通过双相介质理论的纵波速度来估计水合物和游离气的饱和度。含水合物的地层具有低导热和高纵波速度等特性,以热弹性理论为基础,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与纵波速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估算出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的饱和... 目前大多通过双相介质理论的纵波速度来估计水合物和游离气的饱和度。含水合物的地层具有低导热和高纵波速度等特性,以热弹性理论为基础,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与纵波速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估算出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的饱和度。首先给出了热弹性理论估算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方法;然后利用ODP164航次实际地震资料估算了布莱克海台地区的水合物和游离气的饱和度。纵波速度通过约束宽带反演方法得到,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估算采用迭代正演模拟法。同时,对影响饱和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地层孔隙度是影响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对水合物而言,若假定的地层孔隙度比实际孔隙度高,则反演得到的饱和度就偏高;反之,饱和度偏低。对游离气来说,若假定的地层孔隙度比实际孔隙度高,则反演得到的饱和度就偏低;反之则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合物 游离气 纵波速度 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游离气为核心的页岩气层类型划分方法——以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强 蒋春碧 +3 位作者 陈鹏 陈云天 王秀芹 刘凤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6,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存在着一套厚度介于30~50 m的富有机质页岩(TOC>2%),但在开发过程中不同层段的页岩气产量差异巨大,利用原有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气层划分的结果与实际产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此,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验数...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存在着一套厚度介于30~50 m的富有机质页岩(TOC>2%),但在开发过程中不同层段的页岩气产量差异巨大,利用原有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气层划分的结果与实际产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此,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基于页岩气储层评价指标对比,探讨了原有评价标准与评价结果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页岩气层类型划分方法研究,建立了以游离气为核心参数的新页岩气层类型划分方法及标准,并在川南威远区块进行了页岩气开发实践验证。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①存在上述矛盾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页岩气赋存方式对产气量的控制作用;②新标准主要由TOC、吸附气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孔隙度、游离气饱和度等参数构成,新、旧标准的最大差异是前者将吸附气含量和游离气含量进行了区分,并利用容易获得的含气饱和度代替游离气含量参数;③研究区页岩气层可划分为游离型、吸附型、过渡型(混合型)共3种类型,其中游离型硅质页岩气层是该区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的高产层段,过渡型页岩气层是潜在的有利目的层段;④实践证实新分类标准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结论认为,新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页岩气层、准确界定页岩气高产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层类型 页岩岩性 游离气 吸附 高产层段 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下载PDF
页岩气藏游离气量和解吸气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铭 胥云 翁定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3-38,共6页
页岩气藏中天然气赋存形式不仅包括游离形式,还有吸附形式。对于页岩气藏,准确识别气藏中两种气体状态的相对多少,对认识气藏开发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岩心实验认识气藏赋存特征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操作繁琐,误差难以控制。为此,根据物... 页岩气藏中天然气赋存形式不仅包括游离形式,还有吸附形式。对于页岩气藏,准确识别气藏中两种气体状态的相对多少,对认识气藏开发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岩心实验认识气藏赋存特征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操作繁琐,误差难以控制。为此,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分别建立了页岩单纯介质定容气藏、页岩单纯介质封闭气藏和页岩双重介质封闭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结合页岩气藏的生产特点,提出了页岩气藏游离气量和解吸气量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了计算实例分析。该方法避免了模拟实验的繁琐和误差,简单实用,是页岩气藏动态分析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游离气 吸附 解吸附 物质平衡
下载PDF
游离气作用下的渗漏型甲烷水合物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进安 梁德青 +1 位作者 樊栓狮 吴能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77-279,共3页
为了准确评估海洋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必须研究水合物在沉积层里的形成过程。渗漏体系里往上运移的甲烷气(游离)、原位孔隙水(包括溶解气及溶解盐)与固体骨架共同作用,在动态相平衡条件下形成甲烷水合物并在孔隙里沉淀胶结,形成含水合物... 为了准确评估海洋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必须研究水合物在沉积层里的形成过程。渗漏体系里往上运移的甲烷气(游离)、原位孔隙水(包括溶解气及溶解盐)与固体骨架共同作用,在动态相平衡条件下形成甲烷水合物并在孔隙里沉淀胶结,形成含水合物藏。游离气迁移能改变沉积层的地质属性,根据规律建立了多相流模型,并以南海北部为背景,以反应开始和结束两个时刻演绎了水合物形成过程中,孔隙毛细压力、渗透率、各相饱和度和盐度的联动变化关系,表明游离气含量是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的控制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气 甲烷水合物 渗漏型
下载PDF
沁南煤系地层游离气与吸附气识别敏感参数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美辰 刘传玉 王彦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0-174,共5页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属低孔、低渗、非常规的薄储层,单一的弹性参数无法较好地满足煤系地层游离气和吸附气的识别。基于测井岩石物理参数,找出与游离气和吸附气关联度较高的多个敏感参数,利用敏感参数进行双参数交会分...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属低孔、低渗、非常规的薄储层,单一的弹性参数无法较好地满足煤系地层游离气和吸附气的识别。基于测井岩石物理参数,找出与游离气和吸附气关联度较高的多个敏感参数,利用敏感参数进行双参数交会分析。结果表明:泊松比和体积模量对游离气的识别最敏感,纵波阻抗和体积模量对吸附气的识别最敏感;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得到的敏感弹性参数划分出了有利游离气勘探区和吸附气富集区。有利区与实际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有效地识别游离气和吸附气,为实现煤系地层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同开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气 吸附 泊松比 体积模量 叠前弹性反演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下伏游离气垂直单井开发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17
作者 苏正 曹运城 +1 位作者 陈多福 吴能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3-128,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下伏游离气是水合物系统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构建水合物下伏游离气藏垂直单井开发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节点上的气体密度和密度增量来计算天然气开发中气藏压力变化和井孔气体产能。利用D... 天然气水合物下伏游离气是水合物系统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构建水合物下伏游离气藏垂直单井开发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节点上的气体密度和密度增量来计算天然气开发中气藏压力变化和井孔气体产能。利用Dako试验气田的产能记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反映了其良好的可靠性。模型显示气体产能与气藏压力、气体饱和度以及采气时间都有很好的正相关,而气体累计产量与采气时间呈近似线性关系,降低井孔流体输出压力有利于提高产能。模拟计算表明布莱克海台水合物下伏游离气藏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对于平均气体饱和度为20%的气藏,计算的单井产气率为46%,69m厚的气层10a可产天然气9.6×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游离气 单井开发 数值模拟 布莱克海台
下载PDF
壤中游离气方法及其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国建 卢丽 +4 位作者 杨俊 李吉鹏 任春 唐俊红 李武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土壤游离气保真采集的方法。游离气方法在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钱官屯地区、塔里木盆地阿克亚苏地区X井区的油气化探应用,获得的游离烃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近地表信息,以及下伏油气的分布特征,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表明壤中游离气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在油气勘探中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渗漏 游离气 采样装置 地球化学勘探 勘探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共生成藏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梁宏斌 林玉祥 +2 位作者 钱铮 刘建军 于腾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2期72-78,88,共7页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物质基础。大量钻探成果表明,3#煤层与15#煤层是主要的吸附气含气层,而游离气一般赋存在煤层裂隙、煤层顶底板的围岩中,区内煤系地层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普遍存在同源共生的特点,具...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物质基础。大量钻探成果表明,3#煤层与15#煤层是主要的吸附气含气层,而游离气一般赋存在煤层裂隙、煤层顶底板的围岩中,区内煤系地层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普遍存在同源共生的特点,具有相近的温压条件,形成统一的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在系统内部,煤层吸附气与煤层游离气、煤层游离气与围岩中游离气之间发生动态交换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体系。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压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的不对称迁移。根据煤层与其他岩层接触关系,可将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划分为3类:煤岩—顶板型、煤岩—底板型、煤岩围限型。可根据围岩岩性进一步划分为煤岩—砂岩型、煤岩—泥岩型和煤岩—石灰岩型,不同的煤岩—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含气特征。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同源共生规律的发现,为实现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合理共采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地层 吸附 游离气 同源共生成藏
下载PDF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游离气测量技术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亚龙 张富贵 +4 位作者 杨志斌 唐瑞玲 孙忠军 张舜尧 王惠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75-1080,共6页
在青海木里已知水合物发现区,利用west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仪和Picarro公司的G2132-iAnalyzer甲烷碳同位素分析仪开展游离气甲烷现场测量技术试验。游离气甲烷含量特征值和地球化学异常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研究区已知水合物矿藏上方存在良... 在青海木里已知水合物发现区,利用west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仪和Picarro公司的G2132-iAnalyzer甲烷碳同位素分析仪开展游离气甲烷现场测量技术试验。游离气甲烷含量特征值和地球化学异常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研究区已知水合物矿藏上方存在良好的游离气甲烷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展布受到控矿断裂和地下水合物矿藏的影响,具有对应关系。有机地化和甲烷碳同位素证实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属于热解成因。研究区游离气甲烷地球化学异常成因主要为热解成因与微生物成因,冬季开展游离气甲烷试验能减少地表微生物作用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游离气甲烷现场测量技术适用于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能够指示水合物矿藏,其最佳采样时间为冬季,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有效补充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气 甲烷通量 冻土区 天然水合物 祁连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