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酸梭菌对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静 余术宜 +1 位作者 黄慧 李健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目的】分析丁酸梭菌对高胆碱饮食造成脂代谢异常小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FFA)的影响,以阐明丁酸梭菌调节高胆碱膳食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只。高... 【目的】分析丁酸梭菌对高胆碱饮食造成脂代谢异常小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FFA)的影响,以阐明丁酸梭菌调节高胆碱膳食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只。高胆碱饮食造模8周后,给药7 d,禁食12 h,采集血浆、肝脏、附睾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对肝脏、脂肪称重,利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通过HE染色及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及脂滴沉积程度;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检测小鼠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血浆中FFA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小鼠体重、脂肪增长得到显著抑制(P<0.05),给予丁酸梭菌后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减少;丁酸梭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P<0.05;P<0.01),并使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丁酸梭菌灌胃后,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TMAO浓度显著降低(P<0.05);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高胆碱饮食小鼠血浆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单不饱脂肪酸(MUFA)中棕榈烯酸(C16∶1)、油酸(C18∶1 N9c)含量,显著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n-3型PUFA含量,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升高,n-6型PUFA中亚油酸(C18∶2 N6c)、γ-亚麻酸(C18∶3 N6)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丁酸梭菌还显著降低了血浆中反油酸(C18∶1 N9t)、反亚油酸(C18∶2 N6t)含量(P<0.05)。【结论】服用丁酸梭菌可调节高胆碱饮食小鼠游离脂肪酸组成及血浆TMAO含量,改善其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高胆碱饮食 游离脂肪酸(ffa) 氧化三甲胺(TMAO)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依屹 张珏 +1 位作者 鲁传翠 孟佳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247-249,2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游离脂肪酸(FFA)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0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其中150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空腹采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葡萄糖(F...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游离脂肪酸(FFA)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0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其中150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空腹采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葡萄糖(FPG)、脂类等实验室指标,同时做肝脏瞬时弹性检查(FibroScan)和受控衰减参数(CAP);选择1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做相同检测。结果糖尿病组和合并NAFLD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合并NAFLD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游离脂肪酸(ffa) 胰岛素抵抗(IR) 2型糖尿病(DM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在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亚 郄会卿 +1 位作者 魏宏莲 姜玲玲 《西部医学》 2009年第9期1486-148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在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铜显色法,检测4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23例正常健康成人的血清FFA水平;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在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铜显色法,检测4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23例正常健康成人的血清FFA水平;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肾炎组)和肾病综合征组(肾综组)的FF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炎组和肾综组FFA与传统肾功能受损指标BUN和Cr成正相关。结论血中FFA水平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密切相关;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时,FFA与传统的肾功能监测指标BUN、Cr成正相关,所以FFA可作为监测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ffa)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尿素氮 肌酐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波 申明莉 杜小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轻度46例、中度38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肝功能ALT水平。结果 CH...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轻度46例、中度38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肝功能ALT水平。结果 CHB患者血清FFA水平为(625.63±35.63)mmol/L较对照组升高,并且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FFA的水平显著增高,但是经过治疗后CHB组患者的FFA水平为(227.96±12.38)mmol/L,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炎症组间血清FF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血清中FFA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用来判断CHB患者的病情、判断预后和观察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CHB) 游离脂肪酸(ffa) 肝脏炎症程度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晶 袁伟杰 +4 位作者 王玲 郝静 谷立杰 王轩 黄艳茹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o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FABP4)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与HD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D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HD组)...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o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FABP4)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与HD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D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HD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H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组血清A-FAB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厚度。再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将HD组分为HD合并AS组(HD+AS组)、HD不合并AS组(HD-AS组)。结果 HD组患者与HC组比较,血清A-FABP、FF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FABP与FFA存在显著相关(r=0.939,P<0.01),A-FABP与IL-6、MCP-1亦存在正相关关系。HD+AS组患者血清A-FABP水平高于CKD-AS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HD患者血清A-FABP及FFA水平高于健康人群,AS的形成可能与血清A-FABP水平的升高有关。推测A-FABP可能主要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和活化巨噬细胞参与A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HD) 动脉粥样硬化(AS)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 游离脂肪酸(ffa)
下载PDF
PI3K、P70S6K在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艳军 尤雪娜 +2 位作者 赵丹 姜苒华 刘国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测定不同饮食喂养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观察大鼠脂肪中PI3K、P70S6K的表达及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普通、高糖、高脂、高糖高脂饲料... 目的测定不同饮食喂养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观察大鼠脂肪中PI3K、P70S6K的表达及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普通、高糖、高脂、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w后,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实验,对大鼠IR程度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FFA及hs-CRP,分别用原位杂交、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脂肪中的PI3K、P70S6K。结果高脂、高糖高脂饲料组大鼠产生IR,普通、高糖饲料组未出现IR,IR组大鼠FFA及hs-CRP明显高于非IR大鼠(P<0.01),PI3K表达在IR组大鼠明显低于非IR组大鼠、P70S6K的表达在IR组大鼠明显高于非IR组大鼠(P<0.01)。结论高脂、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w可成功诱导大鼠产生IR,IR的产生可能与肥胖、高FFA及炎症反应有关,PI3K在IR组表达降低,P70S6K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IR) 游离脂肪酸(ffa)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PI3K P70S6K
下载PDF
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与游离脂肪酸及胰岛素抵抗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洁婷 孙凤 +7 位作者 马儒林 郭恒 芮东升 张景玉 丁玉松 胡傲荣 徐上知 郭淑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IR)与新疆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MS)关系。方法在哈萨克族人群现况调查中,随机抽取MS患者195例和健康者120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采用比色法测定FFA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IR)与新疆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MS)关系。方法在哈萨克族人群现况调查中,随机抽取MS患者195例和健康者120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采用比色法测定FFA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_IR)。结果MS病例组男性FFA为(0.57±0.22)mmol/L,女性为(0.65±0.24)mmol/L,对照组男性为(0.46±0.22)mmol/L,女性为(0.52±0.17)mmol/L;MS病例组男性HOMA_IR为(5.17±4.89),女性为(3.75±3.37),对照组男性为(1.62±1.29),女性为(2.20±1.53);2组男、女性FFA、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FFA浓度与HOMA_IR的增加,MS患者比例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FA浓度为0.55 mmol/L~、0.69 mmol/L~,对MS的影响分别OR=4.374(95%CI=1.271~15.046)和OR=4.208(95%CI=1.068~16.586);HOMA_IR为3.96~时,对MS的影响OR=8.552(95%CI=2.064~35.428);FFA、HOMA_IR与MS各组分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HOMA_IR等影响后,FFA只与腰围、舒张压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MS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FA可能不是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它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MS及其各组分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代谢综合征(MS) 游离脂肪酸(ffa) 胰岛素抵抗(IR)
原文传递
游离脂肪酸对肝细胞ACSL1表达及相关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艳 施文荣 +2 位作者 洪振丰 郑海音 李颖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5,240,共5页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的诱导对L02肝细胞长链脂酰CoA合成酶1(ACSL1)的表达及相关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0.2、0.4、0.8 mmol/L)FFA的培养液诱导L02细胞48 h,Western blot检测ACSL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ACSL1 mRNA水平,比...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的诱导对L02肝细胞长链脂酰CoA合成酶1(ACSL1)的表达及相关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0.2、0.4、0.8 mmol/L)FFA的培养液诱导L02细胞48 h,Western blot检测ACSL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ACSL1 mRNA水平,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TG)含量、ATP水平和培养上清FFA浓度变化,生化法测定酮体含量和培养上清葡萄糖浓度变化。结果 FFA的诱导可显著提高ACSL1蛋白表达水平(P<0.01),但对ACSL1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细胞内TG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酮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上清葡萄糖消耗显著增加(P<0.01),胞内AT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0.2 mmol/L、0.4 mmol/L FFA组相比,0.8 mmol/L FFA组培养上清FFA消耗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 FFA通过上调ACSL1蛋白表达水平致肝细胞TG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ffa) 长链脂酰CoA合成酶1(ACSL1) L02细胞 甘油三酯(TG)
原文传递
金华火腿传统加工过程中脂质分解氧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章建浩 曾弢 +2 位作者 朱健辉 王文华 周光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通过对金华火腿传统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FFA)、硫代巴比妥酸(TBARS)及双烯值和羰基值等的分析,研究其在加工过程中的脂质分解氧化规律及其与温度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是火腿中FFA的主要成分,在成熟结... 通过对金华火腿传统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FFA)、硫代巴比妥酸(TBARS)及双烯值和羰基值等的分析,研究其在加工过程中的脂质分解氧化规律及其与温度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是火腿中FFA的主要成分,在成熟结束时占FFA总量的93.58%,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亚油酸占主导地位;在加工过程中各种FFA均先降低再增加,其总量在发酵中期达到最高点;高温成熟促进脂质分解,同时加速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TBARS显著地降低;双烯值、羰基值与温度呈正相关(R2分别为0.938 8和0.841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游离脂肪酸(ffa) 硫代巴比妥酸(TBARS) 双烯值 羰基值
下载PDF
广式腊肠中影响亚硝酸盐浓度及风味物质形成因素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婉珠 芮汉明 +1 位作者 袁海涛 张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以亚硝酸钠,游离氨基酸(FAA),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脂肪氧化度为指标研究了腊肠在烘箱加热过程中的动态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热风干燥生产过程中存在三大因素交替着影响亚硝酸盐浓度。在前6h中,由于水分蒸发引起的失重使亚硝酸盐百... 以亚硝酸钠,游离氨基酸(FAA),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脂肪氧化度为指标研究了腊肠在烘箱加热过程中的动态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热风干燥生产过程中存在三大因素交替着影响亚硝酸盐浓度。在前6h中,由于水分蒸发引起的失重使亚硝酸盐百分含量急剧从10mg/kg上升至60mg/kg;在第6~50h的干燥中间期,亚硝酸盐由于消耗于发色反应中而含量从60mg/kg降低至30mg/kg;第50h后,亚硝酸盐含量进一步随着pH提高而从30mg/kg降低至15mg/kg,其中pH的增加跟风味形成反应底物的增加及氧化分解反应的加速相关。pH的增加跟FAA和FFA的变化并不一致,但pH的增加跟亚硝酸盐的降低一致。过氧化值及羰基价保持增长,特别是在干燥后期,这同时也是风味物质形成的主要阶段。因此,可得结论,FAA和FFA的消耗以及脂肪氧化反应的加剧导致了风味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动态化学变化 亚硝酸盐 游离氨基酸(FAA) 游离脂肪酸(ffa) 脂肪氧化
原文传递
微波加热对麦胚品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定 鞠兴荣 +4 位作者 刘长鹏 高瑀珑 刘常金 路桂红 陶婷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探讨了微波处理时间、麦胚原始水分含量及35℃条件下储藏时间对微波加热处理的麦胚稳定性的影响和麦胚蛋白质溶解特性及乳化性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原始水分麦胚能够部分抑制脂肪水解酶活性,微波处理时间90 s最佳,120 s麦胚发生焦糊... 探讨了微波处理时间、麦胚原始水分含量及35℃条件下储藏时间对微波加热处理的麦胚稳定性的影响和麦胚蛋白质溶解特性及乳化性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原始水分麦胚能够部分抑制脂肪水解酶活性,微波处理时间90 s最佳,120 s麦胚发生焦糊;微波处理麦胚90 s,麦胚中水分由11.83%降到4%,贮藏4周内游离脂肪酸(FFA)由14.82%增加到19.34%,增加1.3倍,而对照组则增加到28.76%,增加1.9倍。麦胚蛋白质在pH 4.0时溶解性最低,pH 6.0时溶解性达到最大值,大于pH 6.0后溶解特性处于稳定状态。微波处理麦胚90 s,麦胚蛋白质的乳化性最大(pH 5~9),pH 5~9范围内,蛋白质的乳化活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 微波加热 稳定性 游离脂肪酸(ffa) 蛋白质乳化性
下载PDF
花旗泽仁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葛鹏玲 李庆云 +7 位作者 旺健伟 盛波 王智 苏云明 周敏 孙阳 温薇 李冀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5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花旗泽仁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探索花旗泽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复合脂肪乳连续灌胃配合双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 目的:观察花旗泽仁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探索花旗泽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复合脂肪乳连续灌胃配合双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花旗泽仁进行干预,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结果:花旗泽仁显著降低了血清TG、TC和FFA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花旗泽仁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TG、TC、FFA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时的高血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花旗泽仁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游离脂肪酸(ffa)
下载PDF
山羊腿干腌发酵成熟工艺过程中脂质分解氧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黎洋 闵成军 +2 位作者 董庆利 王永丽 章建浩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7,共6页
以山羊后腿为原料,参照干腌火腿现代工艺方法进行发酵成熟工艺实验,分析股二头肌中游离脂肪酸(FFA)、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双烯值等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腌羊腿经过20d的高温(30℃)成熟,其水分含量为48.86%、含盐量10.41%;羊... 以山羊后腿为原料,参照干腌火腿现代工艺方法进行发酵成熟工艺实验,分析股二头肌中游离脂肪酸(FFA)、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双烯值等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腌羊腿经过20d的高温(30℃)成熟,其水分含量为48.86%、含盐量10.41%;羊腿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在发酵成熟40d达到最高(158.78mg/g脂质),而不饱和脂肪酸(UFA)在发酵成熟20d达到最高(229.89mg/g脂质),随后随发酵成熟的进行呈下降趋势;游离脂肪酸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是主要的脂肪酸,亚油酸在发酵成熟20d达到最高,在高温成熟过程中显著降低(p<0.05);TBARS在发酵成熟20d达到最高,随后同样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干腌羊腿发酵成熟40d已达到产品的基本要求,发酵成熟过程脂质分解随发酵成熟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在高温成熟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快速氧化而形成风味且能有效降低氧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腿 干腌 脂质分解氧化 游离脂肪酸(ffa) TBARS
下载PDF
降低酸化油酸价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崔宇慧 伍林 +1 位作者 易德莲 方登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64-66,共3页
采用酯化反应降低酸化油的酸价。结果表明,在醇油比(体积质量比,mL∶g)为12∶10、浓硫酸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65℃的条件下反应2.0 h,酯化效果最佳。以三种不同酸价的酸化油为原料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酸价(mgKOH.g-1)变化分别为... 采用酯化反应降低酸化油的酸价。结果表明,在醇油比(体积质量比,mL∶g)为12∶10、浓硫酸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65℃的条件下反应2.0 h,酯化效果最佳。以三种不同酸价的酸化油为原料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酸价(mgKOH.g-1)变化分别为:由3.79降至0.25,由82.98降至0.89,由153.15降至1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油 地沟油 游离脂肪酸(ffa) 酸价 酯化
下载PDF
大米新鲜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祁明霞 林艳 解彬 《啤酒科技》 2007年第9期23-29,共7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大米新鲜度指标体系,引入大米茶品评,游离脂肪酸(FFA),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酸度和pH等新鲜度指标,探讨指标间相关性,研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新鲜度指标的变化,找出影响大米新陈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大米 游离脂肪酸(ffa) 新鲜度指标体系 相关性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浆内脂素及FFA的水平变化及与ISI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佳秋 刘丽娟 +1 位作者 田建武 王慧慧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46例,正常对照组(NC)30例。观察其血浆Visfatin及FFA水平并计算其ISI等指标。结果T2DM者血浆Visfatin及FF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Visfatin与BMI、FPG、IR、FFA显著正相关,与ISI、HOMA-β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46例,正常对照组(NC)30例。观察其血浆Visfatin及FFA水平并计算其ISI等指标。结果T2DM者血浆Visfatin及FF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Visfatin与BMI、FPG、IR、FFA显著正相关,与ISI、HOMA-β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ISI、FFA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浆Visfatin水平。结论血浆Visfatin水平的升高,可能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内脂素(visfatin) 游离脂肪酸(ffa) 胰岛素敏感性(ISI)
原文传递
大黄醇提物对糖尿病肥胖大鼠IR及FFA等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莹莹 于世家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采用高热量饲料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方法模拟糖尿病肥胖大鼠的模型。选择大黄醇提物给大鼠灌胃,测定FF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醇提物大、小剂量组TC、TG、LDL、FFA... 采用高热量饲料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方法模拟糖尿病肥胖大鼠的模型。选择大黄醇提物给大鼠灌胃,测定FF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醇提物大、小剂量组TC、TG、LDL、FFA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性提高(P<0.01)。结论:大黄醇提物能提高糖尿病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血浆FFA、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醇提物 糖尿病肥胖大鼠 血浆游离脂肪酸(ffa) 胰岛素抵抗(I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