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考虑空间异质环境的湖泊生态系统模型的全局稳定性
1
作者 喻梦瑶 黄刚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本文研究一类空间异质环境下具有扩散的湖泊生态系统模型.引入空间异质环境影响,模型中浮游动物的扩散及相互作用系数具有空间依赖性.本文首先证明了模型解的全局存在和唯一性以及共存平衡解的存在唯一性,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建立了... 本文研究一类空间异质环境下具有扩散的湖泊生态系统模型.引入空间异质环境影响,模型中浮游动物的扩散及相互作用系数具有空间依赖性.本文首先证明了模型解的全局存在和唯一性以及共存平衡解的存在唯一性,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建立了模型非齐次共存平衡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条件,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本文推广了含有外来有机物的湖泊生态系统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空间异质环境下的扩散不会改变湖泊生态系统共存平衡解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扩散 空间异质性 LYAPUNOV泛函 全局稳定性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驱动氮-铁耦合反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旗 李晨希 +6 位作者 胡娜 李术艺 何宇 李泳哲 郭天赐 胡文龙 董依然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81,290,共12页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着氮(N)素富集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这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和生态功能。系统地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利用硝态氮和广泛分布的铁所驱动的氮-铁耦合脱氮过程,重点梳理了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着氮(N)素富集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这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和生态功能。系统地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利用硝态氮和广泛分布的铁所驱动的氮-铁耦合脱氮过程,重点梳理了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和厌氧氨氧化与铁耦合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说明了Fe(Ⅱ)与Fe(Ⅲ)的氧化还原循环可以持续支持与含氮化合物的反应。深入理解微生物驱动的氮-铁耦合机理,有助于认识其对湖泊内源脱氮等方面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微生物 氮-铁耦合 依赖硝酸盐还原的铁氧化 铁氧化耦合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 铁氨氧化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碳汇特征及其潜在碳中和价值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姚程 王谦 +5 位作者 姜霞 郭轶男 王坤 吴志皓 车霏霏 陈俊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3-909,共17页
为了应对气候挑战,达成碳达峰远景目标,需要正确评估自然资源碳中和价值。湖泊作为具有独特生态、人文价值的地理单元,因碳循环强度高、碳排放总量大,是传统意义上的碳源。通过梳理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湖泊碳汇/源状况,湖泊... 为了应对气候挑战,达成碳达峰远景目标,需要正确评估自然资源碳中和价值。湖泊作为具有独特生态、人文价值的地理单元,因碳循环强度高、碳排放总量大,是传统意义上的碳源。通过梳理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湖泊碳汇/源状况,湖泊生态系统以一系列碳汇特征表现出潜在的碳中和价值。强烈的光合作用可以使水体CO_(2)欠饱和,但由呼吸-光合作用、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带来的水体碱度、CO_(2)分压pCO_(2)提高也有利于湖泊碳汇增益。CO_(2)在水体中大量溶解,积极参与到湖泊碳循环,将pCO_(2)高于40 Pa作为判断湖泊为碳源的依据可能忽视了水体碱度上升带来的碳汇。在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受到生态系统光合-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异养微生物群落能及时分解沉入湖底的衰亡组织、有机质时,沉积物中有机碳不会大量累积,当呼吸对光合的相对滞后,有机碳才会大量累积。湖泊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决定了固碳能力,是湖泊发挥碳汇效益的重要“碳库”。由水生植物固定下的CO_(2)总量不如浮游植物,但在过程中发挥了“压舱石”般的稳定作用。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湖泊面临的碳排放压力正在扩大。森林砍伐、农田开垦、城镇发展等土地利用降低了陆上单元的固碳能力,外部碳源增加加剧了湖泊碳排放。面对气候变暖、水体富营养化,湖泊有机碳的矿化、生物分解正在加速,食物链固碳能力正在下降。为了发挥湖泊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近期的实践成果显示未来有3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坚持和改进。首先是重构水生植物,改善水体质量为湖泊碳汇效益“保驾护航”。修复湖泊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延长食物链中的碳流动,增强碳在湖泊中的系留效果。其次是重视沉积物碳累积。溯源分类将为我们提供碳平衡全面调查的替代方案,通过与陆地碳的累积情况对比突出湖泊生态系统的碳汇贡献。最后是以采集湖泊CH_(4)资源为目的的技术探索,将解决湖泊环境中低密度CH_(4)与能源供应高密度需求的主要矛盾,开辟湖泊碳中和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碳中和 生物多样性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2
4
作者 胡志新 胡维平 +2 位作者 谷孝鸿 陈宇炜 季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62,共7页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获知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对于湖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太湖的野外调查,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获知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对于湖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太湖的野外调查,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系统能结构、生态缓冲容量和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东部湖区较好,西部湖区较差,呈现由东南部湖区向西北部湖区递减的趋势.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阈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指标 空间分异 太湖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湖泊生态系统 营养状态指数 健康状况 人类社会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初探——以湖北保安湖为例 被引量:75
5
作者 潘文斌 唐涛 +1 位作者 邓红兵 蔡庆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315-1318,共4页
随着生物资源价值估算方法的日益成熟 ,生态系统的服务评估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 .鉴于国内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服务评价的研究较少 ,本文运用生态系统学与生态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湖北保安湖生态系统的部分生态服务 .计算得到 1992年保... 随着生物资源价值估算方法的日益成熟 ,生态系统的服务评估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 .鉴于国内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服务评价的研究较少 ,本文运用生态系统学与生态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湖北保安湖生态系统的部分生态服务 .计算得到 1992年保安湖水生态系统有机质生产价值为 15 14 .93万元 ,固定CO2 的价值为 4 772 .99万元 ,释放O2 的价值为 36 2 6 .5 3万元 ,主要初级生产者储存N、P的价值为 4 4 .4 8万元 ,而年吸收量的价值为 15 0 7.99万元 ,调蓄和供水的价值为 10 92 8.93万元 ,消除排入湖水SO2 价值为5 1.5 0万元 ,合计 2 .2 4× 10 8元 .据不完全估计 ,可以认为 ,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评估 湖北 保安湖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94
6
作者 赵臻彦 徐福留 +5 位作者 詹巍 郝君宜 张颖 赵珊珊 胡维平 陶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66-1474,共9页
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0~100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作为定量尺度,然后通过评价指标选择、各指标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计算等基... 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0~100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作为定量尺度,然后通过评价指标选择、各指标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计算等基本步骤,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实用实例对意大利西西里湖泊群及单个湖泊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结果可靠、直观,既可用于同一湖泊又可用于不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定量评价与比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定量评价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与驱动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磊 刘永 +2 位作者 李玉照 朱翔 邹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97-1707,共11页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稳态转换前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过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理论内涵、...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稳态转换前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过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理论内涵、驱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概念主要含有发生的突然性和难以预知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存在多稳态现象等内涵;具有非线性、多阈值、多稳态,以及修复过程中的迟滞效应等特征。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驱动因子可分为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两种类型。外部驱动包括外源性氮磷负荷、气候变化、风浪、湖泊水位等因子;外源性氮磷负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通过逐步削弱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而引发稳态转换;风浪、湖泊水位等为突发性因子,往往表现为稳态转换的直接诱因。内部驱动包括鱼类、水生植物等因子;鱼类主要通过对水生植物、湖泊底质、浮游动物等生态组分的影响引发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水生植物对湖泊清水稳态可能不仅存在正反馈作用,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负反馈作用。今后应加强沉水植物生长消亡的主要环境与生物要素综合作用机理、湖泊稳态类型与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稳态转换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基于熵理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评估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国宾 任旺 +1 位作者 郭书英 王乙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5-800,共6页
为评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方向,基于薛定谔关于熵变与生命体关系的理论,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建立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量化模型.采用基于指标所处状态的方法,划分指标为消极指标和积极指标,对指标性质和熵流方向进行辨识,权衡... 为评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方向,基于薛定谔关于熵变与生命体关系的理论,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建立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量化模型.采用基于指标所处状态的方法,划分指标为消极指标和积极指标,对指标性质和熵流方向进行辨识,权衡健康与发展两方面赋予权重计算.以2012年白洋淀各水域的监测资料为基础进行了实例应用,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白洋淀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且若无重大治理措施近几年都会处于此状态,其中"水文水资源"、"生物"准则层情况最为严重.通过分析两准则层的关联指标发现,影响白洋淀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甶于白洋淀的生态水位长期得不到满足,从而引发生物、水质下降,且后续实地考察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变 湖泊生态系统 信息熵 白洋淀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冰 杨桂山 万荣荣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106,共9页
在介绍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产生、发展、内涵,梳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几种常用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包括生物监测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剖析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借鉴环境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 在介绍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产生、发展、内涵,梳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几种常用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包括生物监测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剖析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借鉴环境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领域的评价方法,探讨不同时空尺度更为完善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并总结了目前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健康内涵和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时空尺度结合、关键性指标的阈值和数据精炼等,认为结合遥感、GIS以及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定量技术,建立多尺度互为耦合的模型,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评价方法 综述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太湖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杜婷婷 罗维 +1 位作者 李中和 吕永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08-211,共4页
本研究以太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年完成的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科学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生态学及经济学方法,对太湖生态系统的四大类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和十一个亚类的服务价值(供水功能,提供水产品,航运功能,... 本研究以太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年完成的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科学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生态学及经济学方法,对太湖生态系统的四大类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和十一个亚类的服务价值(供水功能,提供水产品,航运功能,水力发电,大气调节,输沙功能,水质调节,调蓄洪水,蓄水功能,土壤保持,旅游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7年太湖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 500.372 3亿元,其中:供给功能价值973.719 3亿元,调节功能价值140.861 4亿元,支持功能价值30.761 6亿元,文化功能价值363.03亿元。在具体服务子功能类型分类中,比例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依次是航运(35.89%)、供水(27.71%)以及旅游(24.07%)。由此表明,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在航运功能、供水功能及旅游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是太湖的核心服务功能。本研究可为太湖水污染事件的经济损失评估、生态恢复、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湖泊生态系统 服务 评估
下载PDF
水生高等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兴民 许秋瑾 +3 位作者 邢晓丽 金相灿 马广存 李景超 《山东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并从覆盖率、群落结构、植物配比等角度讨论了湖泊水生高等植物的最佳保有生物量。表明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和初级生产功能,... 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并从覆盖率、群落结构、植物配比等角度讨论了湖泊水生高等植物的最佳保有生物量。表明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和初级生产功能,水生高等植物的消退与过量生长都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和不稳定;维持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生植物的生物量至少要大于1000g/m2,水生植物的覆盖度要大于30%,除了控制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的总体生物量,还应重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之间生物量的合适比例,并需密切注意水生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高等植物 湖泊生态系统 生物量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唐千 薛校风 +1 位作者 王惠 邢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7-610,共14页
湖泊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甲烷来源,其甲烷释放量占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40%.产甲烷和甲烷氧化微生物在湖泊甲烷生产和消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甲烷产生与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 湖泊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甲烷来源,其甲烷释放量占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40%.产甲烷和甲烷氧化微生物在湖泊甲烷生产和消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甲烷产生与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在湖泊中的分布特征、代谢途径以及调控机制.现有研究表明,湖泊中甲烷的生成不仅仅依靠赋存于沉积物和水体厌氧层的产甲烷古菌,还可能来自有氧环境中其他产甲烷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湖泊中的甲烷在脱离水体逸散至大气之前,被甲烷氧化微生物利用,转化成二氧化碳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甲醇、甲醛和甲酸等).除了传统依赖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好氧氧化过程外,新近研究还揭示了多种厌氧甲烷氧化过程,包括依赖还原硫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Fe^(3+)/Mn^(4+)等金属离子的甲烷氧化过程.文献综合分析表明,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淡水湖泊中,而硫酸盐还原型主要发生在高盐度或者高碱度湖泊中.水体温度、溶解氧浓度可以显著影响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的丰度与群落结构,其他湖泊环境条件,如盐度、pH和有机质类型等都可能改变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的分布和代谢活性.不同湖泊类型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全面掌握影响湖泊产甲烷与甲烷氧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与代谢特征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厌氧甲烷氧化菌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PSR-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的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5
13
作者 许文杰 曹升乐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本文结合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利用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将信息熵(IE)理论引入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了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法(CHIM)进行城市湖泊生... 本文结合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利用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将信息熵(IE)理论引入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了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法(CHIM)进行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应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的实测资料,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 综合健康指数 PSR模型 东昌湖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驱动因子判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磊 刘永 +3 位作者 李玉照 朱翔 邹锐 宋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灾变性稳态转换将会导致湖泊水环境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而延缓和加大治理的进程及成本。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现有的驱...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灾变性稳态转换将会导致湖泊水环境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而延缓和加大治理的进程及成本。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现有的驱动因子判定方法主要有实验观测、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实验观测缺乏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判断,仅采用观测数据并不能得出导致稳态转换确切的原因和效应;统计分析难以对未来作出预警;模型模拟可有效规避上述2种方法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机理模型是今后分析稳态转换的主要方法。有必要加强统计分析与模型模拟的结合、生态模型与传统水质水动力模型耦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稳态转换 驱动因子
下载PDF
粗糙集理论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定指数法的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庞发虎 庞振凌 杜瑞卿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7-344,共8页
选用浮游植物生物量(BA)等5个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各指标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意大利西西里岛30个湖泊的健康做出分级.然后用粗糙集理论对5个指标进行筛选处理,又重新计算加权综合指数和分级.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BZ)... 选用浮游植物生物量(BA)等5个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各指标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意大利西西里岛30个湖泊的健康做出分级.然后用粗糙集理论对5个指标进行筛选处理,又重新计算加权综合指数和分级.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BZ)指标在湖泊健康分级中没有作用,是多余指标;粗糙集理论与健康指数相结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湖泊生态系统 健康评定 指数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因子分析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为国 许文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5-37,40,共4页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基础资源,还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可将其划分为供给功能、支撑功能、调节功能和美学功能四大类,而这些功能发挥的程度与其水文特征、水质状况、水生态、空间物理结构和湖...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基础资源,还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可将其划分为供给功能、支撑功能、调节功能和美学功能四大类,而这些功能发挥的程度与其水文特征、水质状况、水生态、空间物理结构和湖滨景观等影响因子密切相关。采用改进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的判断矩阵,分析了各因子对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较好地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并以山东东昌湖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简便实用。分析结果可为湖泊生态系统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促进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影响因子 改进AHP 相对重要性 东昌湖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关键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白峰青 卢兰萍 +1 位作者 田自强 郑丙辉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1-13,共3页
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人类干扰的结果,现代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为退化生态的恢复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污染源的顶端控制和水体污染的末端治理是恢复退化生态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顶端控制 末端治理
下载PDF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对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雅洁 梅亚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2期38-41,共4页
湖泊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有着供给、支撑、调节和美学四大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是武汉市正在实施的水生态系统保... 湖泊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有着供给、支撑、调节和美学四大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是武汉市正在实施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核心内容。在系统地分析该工程构建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其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对该区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为该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科学建议,对城市发展和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 湖泊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影响
下载PDF
重建长江中游湖泊生态系统的构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涛 朱博文 雷海章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8期1-3,共3页
当代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是自然过程与人类社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 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集中反映了这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在中游的平原泛滥。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盲目的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 当代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是自然过程与人类社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 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集中反映了这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在中游的平原泛滥。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盲目的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造成湖泊调蓄洪水面积减小 ,湖泊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影响行洪能力。因此 ,我们在反思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寻求其对策的过程中 ,要特别重视长江中游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 ,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利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湖泊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游
下载PDF
磷的不同动态变化对模拟湖泊生态系统中附草螺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操瑜 张昭 +3 位作者 尹黎燕 刘帆 常锋毅 李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试验围隔模拟湖泊富营养化过程,选取磷的不同动态变化,研究其动态输入模式对附草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量相同时,中短期内低频次的磷输入比高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影响更显著,而长期条件下高低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 采用试验围隔模拟湖泊富营养化过程,选取磷的不同动态变化,研究其动态输入模式对附草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量相同时,中短期内低频次的磷输入比高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影响更显著,而长期条件下高低频次的磷输入对螺类生物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的添加显著促进螺类生物量(密度和丰度)的增长。试验系统中附植藻类的生物量与螺类的生物量成显著负相关(P<0.05),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与螺类(Radix)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螺类是螺类-附着藻-沉水植物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而沉水植物可能会因生态系统状态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动态 螺类-附着藻-沉水植物系统 模拟湖泊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