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炎清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怡 张家玮 +5 位作者 黄缨 彭宣文 陈宜斌 贺漪 黄晓艳 胡文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金刚藤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及妇炎清颗粒模拟剂口服,疗程4周。将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2周两组的临床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盆腔疼痛评分疗效、盆腔积液及包块的恢复、宫颈分泌物恢复、复发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00例患者中,符合方案有效病例282例,试验组145例,对照组137例。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3%(132/145)、67.88%(93/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程度对比对照组更佳(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盆腔疼痛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10%(135/145)和75.91%(104/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腔内积液、包块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15.633,P<0.05);宫颈分泌物恢复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8.560,P<0.05);治疗结束后12周进行对比,试验组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均有较高安全性。结论妇炎清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综合总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和单个症状积分的疗效等方面均优于金刚藤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炎清颗粒 湿热瘀结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原文传递
蔡氏内异Ⅲ方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李卓 曾薇薇 +2 位作者 谢韬 唐菊 周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9-12,17,共5页
目的:探讨蔡氏内异Ⅲ方用于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EMS患者40例,采用蔡氏内异Ⅲ方治疗2个疗程(6个月经周期)。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患者治... 目的:探讨蔡氏内异Ⅲ方用于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EMS患者40例,采用蔡氏内异Ⅲ方治疗2个疗程(6个月经周期)。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盆腔包块体积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6.16±1.44)分,中医证候评分为(23.78±7.80)分;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为(5.18±1.58)分,中医证候评分为(20.15±5.94)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B超囊肿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01、-2.514,P<0.05)。结论:蔡氏内异Ⅲ方能降低患者VAS评分,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清CA125水平,抑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蔡氏内异Ⅲ方 湿热瘀结 痛经 血清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庞氏妇科治疗湿热瘀结型围绝经期崩漏经验探讨
3
作者 潘扬 张大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中原三大著名妇科流派之一的庞氏妇科对治疗湿热瘀结型围绝经期崩漏认识独到,探究其治疗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其治法及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发现,庞氏妇科认为此型围绝经期崩漏病机虚实夹杂,涉及肝脾肾三脏,以湿热瘀之邪实为标。... 中原三大著名妇科流派之一的庞氏妇科对治疗湿热瘀结型围绝经期崩漏认识独到,探究其治疗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其治法及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发现,庞氏妇科认为此型围绝经期崩漏病机虚实夹杂,涉及肝脾肾三脏,以湿热瘀之邪实为标。治法上运用“逐瘀止血以塞流、清热补虚以澄源、补脾宁神以复旧”三法,重视分期而治,急则治标,缓则培本,因时制宜,身心同调。在此基础上重视配伍,用药精准,善用益母草-枳壳、墨旱莲-藕节、柴胡-白芍及黄柏-知母等对药,创立了“庞氏逐瘀止血汤”“庞氏清热止血汤”及“庞氏更年安汤”三方,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崩漏提供了更多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氏妇科 湿热瘀结 围绝经期崩漏
下载PDF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朱晶晶 占丽芳 洪丽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6-87,共2页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见下腹疼痛、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1]。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得到重视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引发慢性盆腔炎[2]。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愈难度较大...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见下腹疼痛、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1]。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得到重视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引发慢性盆腔炎[2]。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愈难度较大。西医通常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盆腔组织对于药物吸收率低,病位局部无法达到治疗需求的药物浓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3]。近些年,中医外治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应用广泛且有显著优势,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4]。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超声药物透入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急性盆腔炎 盆腔组织 慢性盆腔炎 超声药物透入 湿热瘀结 治疗需求 妇科临床
下载PDF
傅金英从湿热瘀结论治产后发热
5
作者 王艳 李瑞丽 +1 位作者 胡俊攀 傅金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产后发热是产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对产后发热的治疗手段有限。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傅金英教授认为,可从湿热瘀结辨治此病,对因治疗,兼治标本,以健脾祛湿、化瘀清热为治法,灵活加减用药,同时注重调畅情志、调节饮食... 产后发热是产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对产后发热的治疗手段有限。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傅金英教授认为,可从湿热瘀结辨治此病,对因治疗,兼治标本,以健脾祛湿、化瘀清热为治法,灵活加减用药,同时注重调畅情志、调节饮食,可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发 产褥 湿热瘀结 傅金英
下载PDF
加味桂枝茯苓丸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袁新 吴筱花 应慧群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37-140,151,共5页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96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桂枝茯苓丸...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96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糖类抗原CA125(CA125)、D二聚体(D-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于对照组(t分别=-11.92、-14.61、-9.82、-9.28、-12.91、-10.28,P均<0.05);白介素-10(IL-10)、CD^(4+)/CD^(8+)、CD^(4+)及CD^(3+)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9.18、8.06、8.16、9.06,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结论 联合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抗纤维化,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结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清热调血汤加减辅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观察
7
作者 马凯霞 张利敏 郭灵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调血汤加减辅治CPID湿热瘀结证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甲硝唑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调血汤加减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症候积分、总症候积分、VAS评分、炎症包块大小、盆腔积液大... 目的:观察清热调血汤加减辅治CPID湿热瘀结证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甲硝唑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调血汤加减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症候积分、总症候积分、VAS评分、炎症包块大小、盆腔积液大小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调血汤加减方辅治CPID湿热瘀结证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 调血汤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临床观察
8
作者 张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湿热瘀结型的效果。方法: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治疗组用慢盆I号方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湿热瘀结型的效果。方法: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治疗组用慢盆I号方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CPID湿热瘀结型效果较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 慢盆I号方 针刺
下载PDF
清热化湿逐瘀汤联合红藤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叶金力 梁瑞丽 +4 位作者 邢天伶 李瑞珠 骆杨 李建芹 李清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352-356,362,共6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逐瘀汤联合红藤方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间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妇科收治的189例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逐瘀汤联合红藤方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间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妇科收治的189例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1组、联合2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康妇炎胶囊,联合1组给予康妇炎胶囊+红藤方保留灌肠,联合2组给予清热化湿逐瘀汤+红藤方保留灌肠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疼痛程度[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等级]、性功能评分(The 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生活质量评分(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WHOQOL-BREF)改善情况及治疗安全性、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2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3.65%(59/63)高于对照组76.19%(48/63)与联合1组82.54%(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1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联合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疼痛等级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1组优于对照组,联合2组优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SFI、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1组高于对照组,联合2组高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3个月,对照组治愈患者中复发6例,联合1组复发4例,联合2组未见复发病例,3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逐瘀汤联合红藤方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盆腔疼痛,改善患者性功能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 湿 红藤方保留灌肠 盆腔疼痛 性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穴位敷贴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王娟 毛静 +1 位作者 郭会平 韩咏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针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干预后其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所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99例纳入至该项研究中... 目的:针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干预后其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所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99例纳入至该项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9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穴位敷贴干预。2组均干预21 d。比较相关指标。结果:与护理前比,护理后2组患者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分、PI、RI、PSV、血清IL-2、IL-6、CRP水平均降低,而各项QLQ C-30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各项趋势较对照组均更为明显,数据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干预后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并调节血流动力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 穴位敷贴 临床症状 血流动力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四联疗法联合泻法平衡火罐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张妍妍 张月群 叶传素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9期90-91,共2页
目的:评价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应用泻法平衡火罐联合中医四联疗法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4月—2023年3月择取8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实施泻法平衡火... 目的:评价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应用泻法平衡火罐联合中医四联疗法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4月—2023年3月择取8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实施泻法平衡火罐联合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妇科检查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腰骶胀痛、下腹胀痛、带下情况、经行腹痛、形寒肢冷、月经不调和神疲乏力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分泌物量、分泌物清稀、子宫活动受限、一侧附件区压痛、宫颈触痛、宫体压痛、一侧附件区增粗及包块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泻法平衡火罐联合中医四联疗法可以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法平衡火罐 中医四联疗法 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
下载PDF
自拟活血化瘀汤保留灌肠配合丹萸饮内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米清仙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4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化瘀汤保留灌肠配合丹萸饮内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SPID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化瘀汤保留灌肠配合丹萸饮内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SPID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汤保留灌肠配合丹萸饮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精力、疼痛、情绪、睡眠、身体活动、社交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盆腔包块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盆腔积液少于对照组(P<0.05),盆腔包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EGF、MMP-9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症组织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基础上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汤保留灌肠配合丹萸饮内服治疗SPID湿热瘀结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 保留灌肠 活血化 丹萸饮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琪 张丽丽 田文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目的 分析研究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阳油田医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8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高频热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 分析研究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阳油田医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8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高频热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灌肠治疗。研究以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8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9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对比可见试验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5.13%,对照组7.6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其炎性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高频 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 治疗有效率 中医证候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红梅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而观察组... 目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而观察组予当归芍药散加减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下腹胀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乳房胀痛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等结果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给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下腹胀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乳房胀痛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
下载PDF
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饮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赫艳梅 盛涛 +2 位作者 邵欢 宋宝林 朱欣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饮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8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坦索罗辛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 目的探讨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饮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8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坦索罗辛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饮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D^(4+)/CD^(8+)、CD^(3+)、CD^(4+)细胞、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医症状积分、最大尿流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液中MCP-1、TGF-β1、PS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18、10.11、11.44,P均<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32、-12.30,P均<0.05),观察组CD^(4+)/CD^(8+)、CD^(3+)、CD^(4+)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5、6.09、1.95,P均<0.05),观察组IPSS评分、中医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15、17.39、-4.74,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结论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饮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中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饮 盐酸坦索罗辛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结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特异性抗原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铜砭刮痧联合生殖医学科常规疗法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郭会平 尚兴娜 +4 位作者 宋红艳 毛静 聂小华 龚欢 王亚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采用铜砭刮痧联合生殖医学科常规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04例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采用铜砭刮痧联合生殖医学科常规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04例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生殖医学科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铜砭刮痧,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疗效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局部体征、疼痛程度、McCormack评分、盆腔包块大小、盆腔积液、血清IL-6、TNF-α及外周血CD+8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统计值减小,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外周血CD+4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水平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砭刮痧联合生殖医学科常规疗法应用于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降低包块体积和积液,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瘀结 盆腔炎 疾病后遗症 铜砭刮痧 生殖医学科 血液学
下载PDF
泽丹汤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谷风 谷周蓉 +1 位作者 张彩娴 马晟坤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泽丹汤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月经干净后,分别给以中药泽丹汤(观察组)和妇科千金胶囊(... 目的:通过观察泽丹汤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月经干净后,分别给以中药泽丹汤(观察组)和妇科千金胶囊(对照组)口服,治疗21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血清CD_(4)^(+)、CD_(8)^(+)及CD_(4)^(+)/CD_(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6.7%、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均下降,CD_(4)^(+)、CD_(4)^(+)/CD_(8)均上升,CD_(8)^(+)表达下降,观察组证候积分下降和T细胞亚群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泽丹汤可有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调节T细胞亚群的变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 泽丹汤 妇科千金胶囊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虎符铜砭刮痧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虹 毛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观察虎符铜砭刮痧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目的:观察虎符铜砭刮痧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殖医学科方式联合灌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息经络虎符铜砭刮痧联合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TGF-β1、IL-4水平均升高,观察组相关统计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盆腔积液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符铜砭刮痧应用于湿热瘀结型SPID具有减轻疼痛、减少积液量、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可能与虎符铜砭刮痧疗法促进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瘀结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虎符铜砭刮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清热利湿汤协同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矫楷琼 滕秀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2447-2451,共5页
目的:评价清热利湿汤协同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PID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维B6片口服,观察组同时予清热利湿汤中药饮片口服,... 目的:评价清热利湿汤协同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PID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维B6片口服,观察组同时予清热利湿汤中药饮片口服,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1、2周后,观察组盆腔痛体征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9%,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第3,7天,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汤协同抗生素治疗PID湿热瘀结证临床有效,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湿热瘀结 湿
下载PDF
清热利湿化瘀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49-451,共3页
目的:分析清热利湿化瘀汤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8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40例,清热利湿化瘀汤治... 目的:分析清热利湿化瘀汤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8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40例,清热利湿化瘀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汤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 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