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探析
1
作者 王若冲 吴凤芝 +4 位作者 戴宁 江洋 廖文勇 张炜悦 李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99,共7页
近年来,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已成为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脾虚湿盛证病位在脾,病性为虚与湿,因此模型的构建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动物模型。现从脾虚湿盛证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及模型评价指标2个维度为核心对当前研究进行探析与总... 近年来,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已成为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脾虚湿盛证病位在脾,病性为虚与湿,因此模型的构建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动物模型。现从脾虚湿盛证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及模型评价指标2个维度为核心对当前研究进行探析与总结,研究表明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常选用饮食失宜、久居湿地及劳倦过度等因素从病因角度进行模型构建,造模方法分为单因素、双因素与混合多因素;脾虚湿盛证模型评价指标常以症状及表证进行宏观与证候评价、多通过疲劳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及水液代谢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从脾虚湿盛模型证候命名、模型证候评价标准及构建模型的方法剖析目前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以此讨论并分析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盛 动物模型 证候评价 饮食失宜 久居湿 劳倦过度 疲劳 水液代谢
下载PDF
五苓散化裁治疗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疗效观察
2
作者 赵洁 吴秋生 胡剑卓 《山西中医》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五苓散化裁治疗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五苓散化裁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 目的:观察五苓散化裁治疗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五苓散化裁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腰围、FP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苓散化裁治疗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肥胖程度,控制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脾虚湿盛 五苓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联合ART治疗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1 位作者 邓长刚 袁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51-0156,共6页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2021年2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公卫感染门诊就诊的HIV患者,且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不...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2021年2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公卫感染门诊就诊的HIV患者,且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继续原方案ART治疗,联合治疗组在ART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1-3月,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7例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基线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病毒治疗时间、感染途径、CD4计数、CD4/CD8、WBC、Hb、Cr、ALT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纳差、腹胀、腹泻、乏力、身体困重、消瘦、舌淡苔白腻、脉虚弱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免疫功能恢复方面,联合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改善艾滋病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CD4细胞的增长,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盛 艾滋病 免疫重建不良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徐博文 徐海丰 程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30-532,537,共4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治疗...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GRP、VIP、5-HT、CCK水平,中医证候总积分,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92%),CGRP、VIP、5-HT、CCK水平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匹维溴铵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效果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湿盛 参苓白术散加减 胃肠激素 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王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 观察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于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患者7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予医院自拟的... 目的 观察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于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患者7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予医院自拟的健脾燥湿汤治疗,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水平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319,P=0.038)。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s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第3周,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为(4.62±0.73)分,低于对照组的(5.32±0.33)分(t=5.397,P<0.001);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复发率为18.92%,低于对照组的43.33%(χ^(2)=4.716,P=0.030)。结论 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术后 慢性腹泻 脾虚湿盛 健脾燥湿
原文传递
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探讨
6
作者 孟萌 王守武 刘永兰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 目的 探讨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六君子汤可有效改善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疾病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 脾虚湿盛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下载PDF
消渴健脾胶囊对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7
作者 马美玲 杨明霞 丁然然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消渴健脾胶囊对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8周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过劳+饮食不节+湿热环境法建立脾虚湿盛模型。将10只... 目的:研究消渴健脾胶囊对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8周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过劳+饮食不节+湿热环境法建立脾虚湿盛模型。将10只适应性饲养大鼠作为空白组,将成功造模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消渴健脾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给予0.9%氧化钠注射液5 mL/kg灌胃,消渴健脾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消渴健脾胶囊50、100、200 mg/kg浓度灌胃。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尾部采血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指标,解剖并于腹主动脉取血后,沿大鼠颈中线剪开皮肤,摘取胰腺、脾脏、肺脏、心脏,用4%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消渴健脾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体质量增加,其中高、中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干预4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FBG水平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组FBG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4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S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消渴健脾胶囊中、高剂量组GSP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GSP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消渴健脾胶囊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排列规则,分界清晰,细胞间质未见明显炎症及异常;脾脏组织结构正常且清晰;肺脏肺泡结构完整清晰,无出血,肺间质炎症浸润减少;胰腺组织胰岛结构清晰,体积减小,胰岛细胞萎缩现象较模型组减少。结论:消渴健脾胶囊可降低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大鼠FBG及GSP水平,改善大鼠体质量和脏器病理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健脾胶囊 2型糖尿病 脾虚湿盛 生化指标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PGA穴位埋线联合代茶饮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肖晓华 王琪 +2 位作者 廖希希 康子健 张路 《中医康复》 2024年第5期32-37,共6页
目的:观察PGA线体穴位埋线联合中药代茶饮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GA穴位埋线联合代茶饮治疗,对照1组采用PGA穴位埋线治疗,对照2... 目的:观察PGA线体穴位埋线联合中药代茶饮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GA穴位埋线联合代茶饮治疗,对照1组采用PGA穴位埋线治疗,对照2组采用代茶饮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并据此统计疗效;同时检测患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1组为76.67%,对照2组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体重、BMI、腰围、TG、TC、HDL-C、LDL-C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1组为66.67%,对照2组为76.67%,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A穴位埋线联合代茶饮是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脾虚湿盛 穴位埋线 PGA线体 中药代茶饮
下载PDF
加味六君子汤配合常规西药在治疗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赵李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61-0064,共4页
分析加味六君子汤配合常规西药在治疗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2020年12月到2023年12月60例脾虚湿盛型糖尿病划分2组,即西药治疗为参照组(n=30)与加味六君子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为分析组(n=30),较比不同... 分析加味六君子汤配合常规西药在治疗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2020年12月到2023年12月60例脾虚湿盛型糖尿病划分2组,即西药治疗为参照组(n=30)与加味六君子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为分析组(n=30),较比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效果、血糖指标、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分析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分析组在治疗4周后显示出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分析组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相比之下,参照组的血糖指标变化较小,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仍然较高。这些结果表明,分析组的治疗方案在血糖控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是显著的(P<0.05)。从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变化来看,分析组在治疗4周后显示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增加和内脂素水平的降低。相比之下,参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小,而内脂素水平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分析组的治疗方案在改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与参照组治疗4周后相比,分析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内脂素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脾虚湿盛型糖尿病时,中药和常规西药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互补作用,可以综合调理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盛 加味六君子汤 盐酸罗格列酮片 盐酸二甲双胍片
原文传递
健脾益肾祛湿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脾虚湿盛证临床研究
10
作者 张晓静 冯亚宏 +1 位作者 季德江 王淑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祛湿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验证其相对优势所在,为该疾病的诊疗拓展更宽的思路,为该方用于临床患者治疗的有力手段提供理论...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祛湿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验证其相对优势所在,为该疾病的诊疗拓展更宽的思路,为该方用于临床患者治疗的有力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满足纳入排除条件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健脾益肾祛湿丸)、对照组(康妇炎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局部体征评分指标,并对其进行详细比较。结果: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评分上有统计学意义;2组经治疗有效率评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益肾祛湿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脾虚湿盛证对腰骶胀痛、下腹疼痛、身倦乏力、带下异常改善效果极佳,效果优于对照组,彰显了健脾益肾祛湿丸治疗SPID的临床优势,为SPID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肾祛湿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脾虚湿盛 康妇炎胶囊
下载PDF
补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东 张胜威 +2 位作者 王华胜 李晓洁 刘世举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421-42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补脾消溃方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腹... 目的:观察补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补脾消溃方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黏液便、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IL-6、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减少均明显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及TNF-α降低,IL-10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通过调节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缓解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补脾消溃方 美沙拉嗪 脾虚湿盛 IL-6 IL-10 TNF-α
下载PDF
浅述脾虚湿盛型泄泻中医辨治思路
12
作者 杨敏华 刘高仁 +1 位作者 田欣欣 马志鹏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脾虚湿盛型是泄泻中最常见的症型之一,就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新的中医辨治思路。脾虚湿盛型泄泻传统的中医内治法以健脾、渗湿为主,外治法以脐灸、穴位贴敷、灌肠等为主,而内外联合治疗是当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 脾虚湿盛型是泄泻中最常见的症型之一,就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新的中医辨治思路。脾虚湿盛型泄泻传统的中医内治法以健脾、渗湿为主,外治法以脐灸、穴位贴敷、灌肠等为主,而内外联合治疗是当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在临床实践中另辟蹊径,予以升阳止泻法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疗效同样显著,并且发现联合应用升阳除湿法内涵组方的隔药灸脐法疗效更佳,通过使阳气升、浊气降,升降恢复有序达到止泻的效果。故提出升阳止泻法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升阳止泻法不但是内服中药组方用药的法则,而且还是隔药灸脐法的核心,临床疗效显著。基于此,阐述升阳止泻法的内涵及病机,并结合临床经验来论证其有效性,为脾虚湿盛型泄泻的中医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脾虚湿盛 隔物灸脐法 升阳除湿
下载PDF
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凡 姜砚馨 +8 位作者 蔡祥焜 郑婷 张惠 田世民 张朋朋 王林元 王淳 郑立新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和造模组(n=48),采用“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和造模组(n=48),采用“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将造模组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组后开始给药,灌胃剂量为1 mL/100 g,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相应的受试物,连续给药6周。测定血脂四项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胃肠激素,即胃动素(MTL)、促胃液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液调节激素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和心房利尿钠肽(ANP),以及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结肠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水孔蛋白(AQP)3、胃AQP4的表达位置及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胃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升高(P<0.001),HDL-Ch水平降低(P<0.05),血清MTL、GAS水平降低(P<0.001,P<0.01),VIP升高(P<0.001),ALD、ADH升高(P<0.05,P<0.001),ANP水平显著降低(P<0.001),TP、ALB水平降低(P<0.001,P<0.05)。结肠绒毛、胃黏膜出现大量脱落情况,结肠AQP3荧光强度降低,胃AQP4荧光表达增强,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呈下降趋势,HDL-C水平升高,MTL、GAS显著升高,VIP水平显著降低,ALD、ADH水平降低,ANP显著升高,结肠、胃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肠AQP3荧光表达增强,胃AQP4荧光强度减弱,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增强。结论:健脾祛湿方可降低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有健脾祛湿之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Occludin、AQP3、AQP4的表达,保护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水液代谢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湿 脾虚湿盛 胃肠功能 水液代谢 高脂血症 水孔蛋白 紧密连接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运用补脾燥湿法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匡云凤 黄中登 陈高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运用补脾燥湿法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0例患者进行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脱落2例,剩...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运用补脾燥湿法治疗的增效作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0例患者进行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脱落2例,剩余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脾燥湿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体瘤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的水平。运用疲乏调查量表(Piper)评估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记录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CTH较治疗前降低,Cor、FT3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ACTH比对照组低,Cor、FT3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感觉、情感、行为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燥湿法对晚期结直肠癌脾虚湿盛证化疗患者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有助于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可能与调节内分泌激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脾燥湿 晚期结直肠癌 脾虚湿盛 化疗 减毒增效 癌因性疲乏 内分泌激素
下载PDF
circ-CBLB/miR-486-5p在脾虚湿盛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李舒 万磊 +5 位作者 刘健 黄传兵 陈莹莹 李方泽 胡赛赛 程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324-1331,共8页
目的:探讨circ-CBLB/miR-486-5p在脾虚湿盛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纳入的30例健康者来自安徽省中医院体检中心,纳入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评分采用VA... 目的:探讨circ-CBLB/miR-486-5p在脾虚湿盛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纳入的30例健康者来自安徽省中医院体检中心,纳入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评分采用VAS评分和DAS28评分评估、关节症状和脾虚证候积分采用分级量化法评估、免疫炎症指标采用相关仪器检测、炎症细胞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通路基因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通过受试者曲线来评估circCBLB和miR-486-5p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预测效果。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iR-486-5p、CD14+CD86+、ESR、CRP、RF、Anti-CCP-Ab、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与健康者,circ-CBLB、CD14+CD163+、IL-4、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irc-CBLB表达水平,与CD14+CD163+呈正相关,与miR-486-5p、CD14+CD86+呈负相关;miR-486-5p表达水平与CD14+CD163+呈负相关,与CD14+CD86+呈正相关;CD14+CD86+与CD14+CD163+呈负相关;ESR与circ-CBLB呈负相关,与miR-486-5p、CD14+CD86+、CRP呈正相关;CRP与circ-CBLB、CD14+CD163+呈负相关,与CD14+CD86+、ESR呈正相关;(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irc-CBLB表达水平与关节压痛、晨僵、少气懒言、食后腹胀积分呈负相关;miR-486-5p表达水平与关节压痛、食欲减退积分呈正相关。(4)ROC曲线显示:circCBLB方面,ESR、CRP、VAS、DAS28 AUC分别为0.662(P=0.032),0.658(P=0.035),0.516(P=0.830),0.791(P=0.000)。miR-486-5p方面,ESR、CRP、VAS、DAS28 AUC分别为0.566(P=0.385),0.511(P=0.883),0.592(P=0.223),0.727(P=0.003)。结论:脾虚湿盛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irc-CBLB、miR-486-5p的异常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极化标志物、免疫炎症、疾病活动度、关节症状及脾虚证候有关,且circ-CBLB的低水平表达和miR-486-5p的高水平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circ-CBLB miR-486-5p 炎症极化 脾虚湿盛
下载PDF
从脾虚湿盛论治中枢疲劳的理论探讨
16
作者 王若冲 张翼飞 +6 位作者 马捷 廖文勇 江洋 张亚雯 张炜悦 李峰 刘燕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中枢疲劳属于疲劳的亚型之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从而导致躯体、神经、心理等系列的疲劳样反应。近年来,中枢疲劳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现代医学概念及特征阐述中枢疲劳的中医理论内涵及... 中枢疲劳属于疲劳的亚型之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从而导致躯体、神经、心理等系列的疲劳样反应。近年来,中枢疲劳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现代医学概念及特征阐述中枢疲劳的中医理论内涵及辨证思路,从病因、病机、症状等方面进行探析论述,认为中枢疲劳的中医药内涵为“神劳”“神疲”,其病位在“脾”,病性属“湿”,从脾虚湿盛论治中枢疲劳更符合现代人的疲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疲劳 疲劳 中医 脾虚湿盛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健脾解毒汤对脾虚湿盛证银屑病样大鼠皮肤屏障功能调控机制研究
17
作者 左永杰 许孟月 +3 位作者 李斌 祖丽娅·吐尔地 姚文汇 刘红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643-2650,共8页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健脾解毒汤调控脾虚湿盛证银屑病大鼠皮肤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健脾解毒汤调控脾虚湿盛证银屑病大鼠皮肤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汤中剂量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中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MAP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中剂量+MAP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MAPK抑制剂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咪喹莫特外涂和大黄配方颗粒剂灌胃方法构建脾虚湿盛证银屑病样皮损复合模型。造模成功后,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碟呤片0.97 mg/kg灌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32 g/kg、4.64 g/kg、9.26 g/kg健脾解毒汤灌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ERK抑制剂各组均给予ERK抑制剂U0126腹腔注射和相应剂量的健脾解毒汤灌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MAPK抑制剂各组均给予MAPK抑制剂SB203580腹腔注射和相应剂量的健脾解毒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均1次/d,连续14 d。灌胃结束后,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AQP3、ERK1/2、p-ERK1/2、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皮损部位表皮增生肥厚,表皮内及角质层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内血管扩张,慢性炎细胞散在或灶状浸润;各药物组皮肤组织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轻,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MAPK抑制剂组病变程度更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肤组织中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ERK1/2、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健脾解毒汤各剂量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MAPK抑制剂组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p-ERK1/2、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健脾解毒汤高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MAPK抑制剂组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其他药物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其他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甲氨蝶呤组和健脾解毒汤低、中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 健脾解毒汤可能是通过抑制ERK/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上调AQP3蛋白表达,从而使体内水液分布均衡,恢复皮肤屏障功能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健脾解毒汤 脾虚湿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水通道蛋白3
下载PDF
安肠止泻方剂联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型)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贵玉 赵庆华 常秦征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612-2616,共5页
目的探讨安肠止泻方剂联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84例脾虚湿盛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 目的探讨安肠止泻方剂联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84例脾虚湿盛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中药组和针刺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给予针刺疗法治疗,联合中药组则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肠止泻方剂联合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肠道菌群数目、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血清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针刺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中药组患者的肠球菌、乳酸杆菌数目分别为(12.84±1.54)lg(CFU/g)、(9.96±1.58)lg(CFU/g),明显多于针刺组的(10.18±1.42)lg(CFU/g)、(8.93±1.49)lg(CFU/g),酵母样真菌数目为(3.02±0.47)lg(CFU/g),明显少于针刺组的(3.65±0.56)lg(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中药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5-HT、IL-8、IFN-γ水平分别为(0.59±0.08)pg/mL、(9.85±1.63)U/L、(7.05±1.25)mg/L、(350.28±27.14)pg/mL、(2.85±0.84)ng/L、(25.84±3.46)pg/mL,明显低于针刺组的(0.72±0.11)pg/mL、(11.24±1.85)U/L、(8.64±1.38)mg/L、(368.53±29.48)pg/mL、(4.25±0.96)ng/L、(30.26±3.6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中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略高于针刺组的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肠止泻方剂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盛型IBS可改善患者的黏膜屏障功能、肠道微生态及炎症状态,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盛 肠易激综合征 安肠止泻方剂 针刺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宫颈HPV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顾小青 季佳文 +1 位作者 徐丽红 季虹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脾虚湿盛型宫颈HPV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脾虚湿盛型宫颈HPV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比2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HPV病毒载量、HPV转阴率、白细胞介素-17(IL-17),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比对照组(78.26%)高(P<0.05)。治疗后,2组HPV病毒载量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HPV转阴率(91.30%)比对照组(76.09%)高(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7、IL-2、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宫颈HPV感染疗效确切,可提高HPV转阴率,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脾虚湿盛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脾虚湿盛浅谈“术”在小儿泄泻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思伟 赵琼 +3 位作者 唐阳雷 霍碧岫 万什方 王丽 《医师在线》 2023年第4期77-79,共3页
泄泻是常见的儿科胃肠道疾病之一。脾虚湿盛是小儿泄泻重要的疾病机理之一。白术和苍术在六朝前统称为“术”,直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才明确将两者区别开。白术益气健脾、利水除湿,在小儿脾虚湿盛型以脾虚为主的泄泻中应用更加广泛;苍术... 泄泻是常见的儿科胃肠道疾病之一。脾虚湿盛是小儿泄泻重要的疾病机理之一。白术和苍术在六朝前统称为“术”,直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才明确将两者区别开。白术益气健脾、利水除湿,在小儿脾虚湿盛型以脾虚为主的泄泻中应用更加广泛;苍术作为健脾燥湿的药物,因其燥性较白术更高,故常常用于小儿脾虚湿盛型以湿盛为主的泄泻。本文旨在探讨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泄泻 脾虚湿盛 白术 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