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晓敏 柯野 +4 位作者 林良佳 陈春营 王晓 李洁 黄卓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研究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溪黄草复方的不同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扫描电镜确... 目的研究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溪黄草复方的不同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扫描电镜确认。采用人绒毛膜单层细胞体外培养检测受试药物的毒性作用。结果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28 mg/ml,当MIC值增加至192和256 mg/ml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时,其活菌数明显减少。受试药物无体外活细胞毒性作用。结论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有清除效应,无细胞毒性作用,具备开发应用的潜力,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和临床用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复方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清除效应
下载PDF
RP-HPLC测定复方溪黄草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戴向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15-1017,共3页
关键词 复方溪黄草颗粒 栀子苷 RP—HPLC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鉴别复方溪黄草颗粒中白花蛇舌草及丹参 被引量:4
3
作者 覃兴奇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4期40-40,共1页
目的更好地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的质量。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白花蛇舌草、丹参。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了白花蛇舌草、丹参药材的特征斑点。结论 T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作为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白花蛇舌草 丹参 复方溪黄草颗粒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溪黄草颗粒中咖啡酸的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丘玮 李芳桂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1期98-99,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溪黄草颗粒中咖啡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L),流动相: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值=4.0,20∶80),检测波长323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 目的:建立复方溪黄草颗粒中咖啡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L),流动相: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值=4.0,20∶80),检测波长323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咖啡酸在10.56-105.6μg的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1.0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溪黄草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溪黄草颗粒 咖啡酸 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