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辉石在花岗质熔体中溶解度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雨生 唐勇 +1 位作者 张辉 吕正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5-622,共8页
本次研究利用快速淬火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在100MPa和650~850℃条件下,开展了锂辉石在简单花岗质熔体中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的高温高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锂辉石在简单花岗质熔体中溶解度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为铝饱和指数(ASI),... 本次研究利用快速淬火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在100MPa和650~850℃条件下,开展了锂辉石在简单花岗质熔体中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的高温高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锂辉石在简单花岗质熔体中溶解度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为铝饱和指数(ASI),而熔体的Na/K比值对锂辉石的溶解度几乎没有影响。结合已有的数据,建立了锂辉石溶解度与温度、铝饱和指数的关系:logLi_(2)O(%)=-0.61×(1000/T)+0.53×ASI+0.10,R^(2)=0.60其中T为绝对温度。该关系式可以用来量化锂辉石的结晶温度或评价花岗伟晶岩的成矿潜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伟晶岩矿床中锂的成矿潜力受限于初始岩浆中锂的含量和伟晶岩的结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实验 溶解度 锂辉石 伟晶岩
下载PDF
降混剂对二氧化碳在稠油中的溶解度和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
2
作者 于田田 刘廷峰 +5 位作者 冯海顺 廖毅 盖平原 林吉生 高海杰 杨子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稠油体系与CO_(2)难混相,最小混相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的问题,对CO_(2)与原油的混合体系进行了分子模拟,考察了降混剂种类和加量、温度、压力的影响。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混相过程中CO_(2)分子及沥青质分子的聚集...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稠油体系与CO_(2)难混相,最小混相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的问题,对CO_(2)与原油的混合体系进行了分子模拟,考察了降混剂种类和加量、温度、压力的影响。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混相过程中CO_(2)分子及沥青质分子的聚集程度,进而明确各类分子的分散状态,分析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温高压PVT相态实验,测定CO_(2)与原油混合体系中添加不同降混剂后的体积膨胀系数和CO_(2)溶解度,对分子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柠檬酸三甲酯、苯甲醇、苯甲酸乙酯3种降混剂进行优选,得到最优复配配方,并通过细管实验评价其降混性能。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柠檬酸三甲酯的降混效果最为显著,可有效增大CO_(2)分子间的聚集程度,降低沥青质分子间的聚集程度;在高压(6.90 MPa)低温(308.15 K)的条件下,降混剂更能发挥其作用。PVT相态实验结果表明,0.23%柠檬酸三甲酯的增溶与增膨作用最佳,与分子模拟结果一致。降混剂最优复配配方为80%柠檬酸三甲酯+20%苯甲酸乙酯。在原油-CO_(2)体系中加入0.23%复配降混剂,最小混相压力降幅为21.47%,CO_(2)溶解度和原油采收率提高。降混剂含有亲油的烃类基团和亲CO_(2)的酯基,不仅能与原油体系中的极性分子结合,拆散各沥青分子的聚集体,同时在双亲性能作用下,能吸附在原油与CO_(2)的界面上,降低原油与CO_(2)的界面张力,进而降低最小混相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稠油 溶解度 最小混相压力 降混剂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季戊四醇在二元溶剂中溶解度测定与关联
3
作者 司超 施云海 +1 位作者 郑实 朱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0,共6页
采用合成法测定了323.15~353.15 K下季戊四醇在不同比例异丙醇-水、叔丁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Jouyban-Acree模型和Van’t Hoff-Jouyban-Acree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最大绝对偏差(D)均小于0.004 33,平... 采用合成法测定了323.15~353.15 K下季戊四醇在不同比例异丙醇-水、叔丁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Jouyban-Acree模型和Van’t Hoff-Jouyban-Acree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最大绝对偏差(D)均小于0.004 33,平均相对偏差(ARD)低于3.21%,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季戊四醇溶解过程的溶解焓、溶解熵、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焓贡献值和熵贡献值。结果表明,季戊四醇在两种混合溶剂中表现出相同的溶解规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温度相同时,其溶解度随溶剂中醇溶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溶解焓均大于零,温度升高利于季戊四醇溶解;溶剂中焓贡献值均大于50%,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主要受溶解焓变的影响。采用KAT-LSER模型分析了季戊四醇在混合溶剂的溶剂效应,得季戊四醇的溶解度主要受溶质-溶剂间氢键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戊四醇 溶解度 模型关联 热力学分析 溶剂效应
下载PDF
热液体系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颖 王佳新 +1 位作者 张雪旎 袁顺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5,共15页
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 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集沉淀机制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其中,基于钛合金反应釜开展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实验,结合相关的热力学模拟,能够精确测定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络合物配位数、气液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定量模拟热液成矿过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文章归纳了近年来针对热液体系的实验矿床学方法,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的优点与不足。重点介绍钛合金反应釜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并结合该方法模拟钪矿床成矿的水岩反应过程,说明该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热液流体 热力学 成矿过程模拟 实验矿床学
下载PDF
双酚A型苯酰亚胺溶解度测定及关联
5
作者 孙闯 杨座国 查美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742,共4页
用平衡法测定了273.15~353.15 K下双酚A型苯酰亚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苯酰亚胺溶解度增大,通过改进的Apelblat方程,λh方程和Wilson活度系数方程关联该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相关系数分别不低于0.9880,0.9771,0... 用平衡法测定了273.15~353.15 K下双酚A型苯酰亚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苯酰亚胺溶解度增大,通过改进的Apelblat方程,λh方程和Wilson活度系数方程关联该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相关系数分别不低于0.9880,0.9771,0.9394,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苯酰亚胺的溶解度数据,对比几种模型的拟合结果,改进的Apelblat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其中ARD≤6.18%,RSMD≤2.39,且R^(2)≥0.9880,为结晶过程的设计提供热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酰亚胺 重结晶 溶解度 模型关联
下载PDF
基于本质安全的新型乙炔溶解度测量方法
6
作者 穆垚 程易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乙炔被广泛用于各种化学工业领域,然而其具有不稳定的碳碳三键,可能在加压条件下发生爆炸,因此测量乙炔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具有极大风险。为了实现乙炔溶解度的安全测量,基于减量化的本质安全策略和静态饱和法的溶解度测量原理,设计... 乙炔被广泛用于各种化学工业领域,然而其具有不稳定的碳碳三键,可能在加压条件下发生爆炸,因此测量乙炔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具有极大风险。为了实现乙炔溶解度的安全测量,基于减量化的本质安全策略和静态饱和法的溶解度测量原理,设计了内径为0.8 mm的石英管内封装约7μmol乙炔的微型溶解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可在1~2 h内达到气液传质平衡。采用该装置在最高温度为150℃和最高压力约为0.5 MPa的条件下,测量了乙炔在多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该装置测定的亨利系数与文献报道的亨利系数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5.72%。该装置乙炔用量少、气液平衡速度快、设备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为以乙炔为代表的危险气体溶解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溶解度 静态饱和法 微型装置 安全测量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的离子液体CO_(2)溶解度可解释性预测
7
作者 张茜茜 陈平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为构建离子液体的CO_(2)溶解度的准确预测模型,考虑到传统模型存在的描述符计算复杂、成本高、关联结构与性质困难、结构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了加入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和XGBoost的预测模型(APGCN-XGBoost)。对9 ... 为构建离子液体的CO_(2)溶解度的准确预测模型,考虑到传统模型存在的描述符计算复杂、成本高、关联结构与性质困难、结构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了加入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和XGBoost的预测模型(APGCN-XGBoost)。对9 897组离子液体的CO_(2)溶解度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出的APGCN-XGBoost模型在预测性能上优于传统的分子指纹模型和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此外,通过注意力池化层与SHAP方法对模型进行解释,APGCN-XGBoost模型学习到了离子液体中各个原子和结构的特征信息与分子非局部信息,这些特征信息不仅可以用于性质预测,还可以用于探索化学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即通过模型的解释,筛选出对于溶解度预测重要的离子液体结构信息,从而实现CO_(2)捕获过程中理想离子液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卷积神经网络 离子液体 性质预测 溶解度 可解释性
下载PDF
高含硫气井元素硫溶解度与硫沉积预测模型研究
8
作者 王国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
为了正确评估高含硫气井的储层硫堵伤害,通过收集整理大量酸性气体硫溶解度实验数据,建立了考虑溶质压力特性的典型高含硫气藏条件下元素硫溶解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气水渗流理论与硫溶解度随压力变化量函数,推导了元素硫沉积量... 为了正确评估高含硫气井的储层硫堵伤害,通过收集整理大量酸性气体硫溶解度实验数据,建立了考虑溶质压力特性的典型高含硫气藏条件下元素硫溶解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气水渗流理论与硫溶解度随压力变化量函数,推导了元素硫沉积量化表征数学模型;采用四川盆地某高含硫边水气藏与典型硫堵气井的基础静态与动态资料等,定量分析了影响气井硫堵状况的因素与储层硫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缓解储层硫堵状况的技术思路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验证,证明了本文建立的硫溶解度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预测结果也更可靠;(2)气井硫堵程度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相同的生产时间下,较大的气井日产气量、储层(初始)含水饱和度、非达西流常数,较小的储层有效厚度、储层(初始)孔隙度与渗透率、井底流压,能够造成更严重的气井硫沉积堵塞状况;(3)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增加,气井硫堵区域逐渐向井筒外围地层扩展。在气藏不同开发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硫沉积治理思路。开发初期,建议采用“控速为先,治理为辅”的治硫思路;开发中期,采取“控治并重”的思路;开发后期,应以经济效益为先,维持气井带液生产是该阶段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含硫气井 溶解度 硫沉积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乳清浓缩蛋白对松仁蛋白溶解度及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文超 杨凯 赵玉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8,105,共13页
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松仁蛋白(PKP)溶解度、结构和乳液性质的影响,以PKP和乳清浓缩蛋白(WPC)为研究对象,采用pH循环法制备PK P-WPC复合蛋白,利用SD S-PAGE、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探针和ζ-电位等方... 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松仁蛋白(PKP)溶解度、结构和乳液性质的影响,以PKP和乳清浓缩蛋白(WPC)为研究对象,采用pH循环法制备PK P-WPC复合蛋白,利用SD S-PAGE、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探针和ζ-电位等方法分析了复合蛋白结构特性和表面特性,再以PK P-WPC复合蛋白为原料,分别制备了油相体积分数为3%、10%和50%的乳液,并对制备的乳液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WPC与PKP的质量比为1.0∶1.0,且体系pH值经历由7.0到12.0再回到7.0时的1次pH循环后,PKP的水溶性可从48.53%提高到92.43%。SD S-PAGE结果显示,PK P-WPC复合蛋白完整保留了PKP和WPC的亚基。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是驱动PKP和WPC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PKP与WPC相互作用使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韧性,抵抗酸诱导的构象折叠;WPC的加入改变了PKP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的含量增加,而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降低。PK P-WPC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表面电荷(-34.74 mV)来抵抗蛋白质的聚集。与由PKP制备的乳液相比,由PK P-WPC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和乳层析指数减小,ζ-电位绝对值增大,稳定性显著提高。乳液的性质因油相体积分数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油相体积分数为3%的复合乳液液滴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于油相体积分数为10%和50%的复合乳液。通过pH循环法,通过添加WPC,提高了PKP的溶解度,获得了稳定性较佳的PKP乳液,研究可为新型蛋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拓宽松仁蛋白在加工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推动PK P-WPC双蛋白乳液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蛋白 乳清浓缩蛋白 复合蛋白 乳液稳定性 溶解度
下载PDF
二甲醚在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乙二醇中的溶解度
10
作者 路程 杜家浩 +1 位作者 贾秀璨 王晓坡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拓展低共熔溶剂的潜在应用范围,探索其作为吸收式制冷工质对中吸收剂的可行性,测定制冷剂二甲醚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制备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摩尔比分别为1∶3和1∶4的2种低共熔溶剂Ethaline (1∶3)和Ethal... 为拓展低共熔溶剂的潜在应用范围,探索其作为吸收式制冷工质对中吸收剂的可行性,测定制冷剂二甲醚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制备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摩尔比分别为1∶3和1∶4的2种低共熔溶剂Ethaline (1∶3)和Ethaline (1∶4)的基础上,采用等体积饱和法分别测量温度在283.15—343.15 K内的二甲醚在Ethaline (1∶3)和Ethaline (1∶4)中的溶解度,使用非随机双液模型对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对二甲醚/Ethaline (1∶3)和二甲醚/Ethaline (1∶4)而言,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39%和3.34%,可为所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基础的相平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二甲醚 溶解度 非随机双液模型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馏分中氢气溶解度测定的研究
11
作者 吉顺峰 胡苹 王志文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建立了一套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馏分中氢气溶解度测定的实验方法,同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优化,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氢气在甲苯和焦化重蜡油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氢气在甲苯中的溶解度数据与前人的实验结果一致... 建立了一套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馏分中氢气溶解度测定的实验方法,同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优化,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氢气在甲苯和焦化重蜡油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氢气在甲苯中的溶解度数据与前人的实验结果一致,偏差小于5%;且相同温度条件下,氢气在甲苯及焦化重蜡油中的溶解度都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且呈线性变化;相同压力条件下,氢气在甲苯及焦化重蜡油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方法在已有的直接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系统内外压力平衡过程,同时优化了实验装置的大小、取样及读数方法,且在容易产生测量误差的地方增加了修正方法,使得测定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石油馏分 氢气 溶解度
下载PDF
药物晶型研究中溶解度的高效测定
12
作者 李宏名 胡瑞馨 +1 位作者 郑维江 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药物晶型研究是药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药物晶型研究实验设计需要大量的溶解度数据支撑。如何快速、高效获得大量的药物溶解度数据的同时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已成为晶型研究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结合动态溶剂法和静态平衡法,... 药物晶型研究是药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药物晶型研究实验设计需要大量的溶解度数据支撑。如何快速、高效获得大量的药物溶解度数据的同时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已成为晶型研究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结合动态溶剂法和静态平衡法,提出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快速地测定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克服了这两种测定方法的缺点,并讨论了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供药物晶型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溶解度 高效液相色谱 药物晶型研究 摇瓶法
下载PDF
丹参提取物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13
作者 周斌 宋选飞 +2 位作者 谢欢 王云 张永萍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目的 测定丹参提取物中“水-脂”二元组分指标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不同pH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探索丹参提取物的溶解性能。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结合质量权重系数法表征丹参提取物中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 目的 测定丹参提取物中“水-脂”二元组分指标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不同pH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探索丹参提取物的溶解性能。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结合质量权重系数法表征丹参提取物中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 6个指标成分在不同极性及pH值溶液中的整体溶解度和在饱和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整体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时提取物在水、甲醇、乙醇、乙腈、正丁醇、丙酮、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八种溶剂中整体溶解性介于0.62~11.58 mg·mL-1之间,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较大;在缓冲液中平衡溶解度呈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饱和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整体油水分配系数Kapp介于-1.12~-0.16之间,pH为4.97时lgP达到最大。结论 丹参提取物溶解性与渗透性均差,在剂型设计时可考虑在处方中加入适量醇类提高溶解度,调节pH值、利用促渗方法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丹参提取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指向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中考试题研究——以溶解度曲线题为例
14
作者 刘家亮 《理科考试研究》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必然体现初中化学教学的学科思维培养,溶解度曲线是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重点考试内容,该考点是初中学生学习溶液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于溶液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发展情况.溶解度曲线是溶... 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必然体现初中化学教学的学科思维培养,溶解度曲线是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重点考试内容,该考点是初中学生学习溶液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于溶液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发展情况.溶解度曲线是溶解度的表示方式之一,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和应用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溶解度曲线考题的复习备考研究中,以固体溶解度曲线“一线型、二线型、三线型”为基本模型,深入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综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溶解度大小的判断方法、物质溶解性的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晶法的应用,借助函数图像的直观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化学中考备考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曲线 初中化学 学科思维能力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铁溶解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玥 张银晓 +3 位作者 齐冰 朱艳红 袁琦 李卫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采集了杭州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PM_(2.5)样品,并进一步获取了PM_(2.5)中可溶铁(FeS)的浓度及%FeS.研究结果显示,采样期间气溶胶中总Fe(FeT)的浓度为(629±296)ng/m^(3)(150~1167ng/m^(3)),FeS的浓度为(51.4±30.5)ng/m^(3)(4.2... 采集了杭州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PM_(2.5)样品,并进一步获取了PM_(2.5)中可溶铁(FeS)的浓度及%FeS.研究结果显示,采样期间气溶胶中总Fe(FeT)的浓度为(629±296)ng/m^(3)(150~1167ng/m^(3)),FeS的浓度为(51.4±30.5)ng/m^(3)(4.2~90.5ng/m^(3)),%FeS为(7.8%±3.5%)(1.5%~12.9%).污染天PM_(2.5)、FeT和FeS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非污染天,且污染天%FeS为9.3%,高于非污染天的5.1%.本研究发现%FeS的差异主要与Fe的来源和大气酸化过程相关,污染天Fe受交通排放和工业排放等人为源的影响更大,且污染天大气酸化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可溶铁 铁的溶解度 富集因子 大气酸化
下载PDF
费托合成减压馏分油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结晶形貌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亚楠 蒋晨光 +1 位作者 张胜振 张翠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5,共9页
常用的从含蜡原料油中提取石蜡的生产工艺为溶剂脱蜡,因此确定含蜡原料油在有机溶剂中的热力学基础数据以及析出蜡晶的晶形晶貌十分重要。采用动态法测定了费托合成精制减三线油(简称减压馏分油)在甲苯、正己烷、甲基异丁基酮、丁酮、... 常用的从含蜡原料油中提取石蜡的生产工艺为溶剂脱蜡,因此确定含蜡原料油在有机溶剂中的热力学基础数据以及析出蜡晶的晶形晶貌十分重要。采用动态法测定了费托合成精制减三线油(简称减压馏分油)在甲苯、正己烷、甲基异丁基酮、丁酮、异丙醇以及丁酮-甲苯混合溶剂(丁酮、甲苯体积比为3∶1)中的溶解度。研究数据表明,减压馏分油在6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甲苯中的溶解度最大,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最小。采用改进的Apelblat方程、简化的Van′t Hoff方程和二项式方程关联溶解度数据,关联结果良好,所得模型方程可预测所测温度范围内减压馏分油在6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其中二项式方程拟合效果最佳。使用修正的Van′t Hoff模型,确定了减压馏分油与有机溶剂二元体系的溶解吉布斯自由能、溶解焓及溶解熵,结果表明减压馏分油在6种溶剂中的溶解过程均为非自发的吸热过程,溶解过程中体系的混乱度增加。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减压馏分油中的蜡分子在6种溶剂中结晶形成的蜡晶形貌,结果表明蜡分子析出形成片状晶体,具有短程有序性,酮苯溶剂中蜡晶的径向尺寸最大,但仍不超过50μm。在丁酮-甲苯混合溶剂及甲基异丁基酮溶剂中析出的蜡晶径向尺寸较大且2种溶剂脱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馏分油 溶解度 溶解度模型 蜡晶形貌 溶剂萃取
下载PDF
共无定形体系对紫杉醇溶解度、溶出度的改善作用
17
作者 魏艳华 姜子瑜 +8 位作者 吴豪 赵瑞娟 尤夏 王建美 倪晶 胡虞睿 宋捷 宁青 周松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05-2110,共6页
目的 考察共无定形体系对紫杉醇溶解度、溶出度的改善作用。方法 旋转蒸发法制备共无定形体系,扫描电镜、粉末衍射、差示扫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物相表征。测定紫杉醇饱和溶解度、过饱和粉末溶出速度、特性溶出速度,分析其... 目的 考察共无定形体系对紫杉醇溶解度、溶出度的改善作用。方法 旋转蒸发法制备共无定形体系,扫描电镜、粉末衍射、差示扫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物相表征。测定紫杉醇饱和溶解度、过饱和粉末溶出速度、特性溶出速度,分析其稳定性、吸湿性。结果 在共无定形体系中,原料药晶型衍射峰消失,转变为无定形态;紫杉醇饱和溶解度在水、HCl(pH 1.2)、PBS(pH 6.8)中均升高,其过饱和粉末溶出速度、特性溶出速度更高。共无定形体系在室温密闭环境中保存90 d后无结晶析出,吸湿性增重率仅为1.72%。结论 共无定形体系可改善紫杉醇溶解度、溶出度,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槲皮素 共无定形体系 溶解度 溶出度
下载PDF
基于LCASO-BPNN模型的单质硫溶解度预测
18
作者 汪洋 陈俊杰 +4 位作者 谢梦雨 何巾国 赵浩童 贺三 申小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1,共6页
使用智能算法对硫溶解度进行预测是分析解决硫沉积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提高算法精度,提出一种采用基于混沌理论与Logistic映射改进的原子搜索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的LCASO-BPNN预测模型,考虑温度、压力及CH_(4)... 使用智能算法对硫溶解度进行预测是分析解决硫沉积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提高算法精度,提出一种采用基于混沌理论与Logistic映射改进的原子搜索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的LCASO-BPNN预测模型,考虑温度、压力及CH_(4)、H_(2)S、CO_(2)摩尔分数5个影响硫溶解度的因素,选用224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与预测,使用EAARD(平均绝对相对偏差)、ERMSE(均方根误差)、ESD(标准偏差)和测定系数R^(2)这4个评估参数对模型进行评估。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LCASO-BPNN预测模型的EAARD为4.60%,ERMSE为0.0367,ESD为0.0689,R^(2)为0.9978。较之前的研究,LCASO-BPNN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误差小、模型简便的优势,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BP神经网络 混沌理论 LOGISTIC映射 原子搜索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NH_(4)H_(2)PO_(4)-(NH_(2))_(2)CO-H_(2)O体系溶解度的测定
19
作者 张杰 朱静 +4 位作者 史连军 王诗瀚 陈丽琼 孟泽宇 李天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在各个温度下均有1个共饱和点、2条单变量曲线、3个结晶区。运用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研究体系进行关联计算,结果表明:NH_(4)H_(2)PO_(4)-(NH_(2))_(2)CO-H_(2)O体系的Wilson模型关联值的RAD=2.68%,RMSD=0.11;NRTL模型关联值的RAD=1.78%,RMSD=0.71,溶解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后,用得到的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参数对313.15 K和353.15 K溶解度进行预测,并与文献值对比,效果较好,表明这2个模型可用于303.15—353.15 K体系的相平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2))_(2)CO NH_(4)H_(2)PO_(4) 溶解度 Wilson模型 NRTL模型
下载PDF
MDEA/正丁醇/水溶液的CO_(2)平衡溶解度和吸收热实验研究
20
作者 唐建峰 许义飞 +3 位作者 桑伟 陈洁 孙培源 王铭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在胺/物理溶剂/水相变吸收体系中,由于物理溶剂取代了相变吸收剂中的部分水,导致溶液的物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热力学性能。采用静态平衡法和绝热量热法对物理溶剂型液液相变吸收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正丁醇/水溶液在不... 在胺/物理溶剂/水相变吸收体系中,由于物理溶剂取代了相变吸收剂中的部分水,导致溶液的物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热力学性能。采用静态平衡法和绝热量热法对物理溶剂型液液相变吸收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正丁醇/水溶液在不同吸收温度和溶液配比下的CO_(2)平衡溶解度和吸收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CO_(2)的化学溶解度相比,吸收温度的升高对CO_(2)物理溶解度的负面影响更大;溶液富相黏度随着MDEA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或正丁醇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导致气液相间的传质阻力不断上升,当溶液中CO_(2)溶解度超过1.0 mol/mol时,溶液中正丁醇含量越高,其平衡溶液度曲线越平缓。溶液的反应热随着吸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吸收温度超过333.15 K时,在水的作用下MDEA与CO_(2)的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CO_(2)溶解度低于0.3 mol/mol时,溶液的化学吸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不同正丁醇含量的溶液反应热基本一致;当CO_(2)溶解度超过0.3mol/mol时,物理溶剂溶解CO_(2)的优势得以体现,使得吸收热下降的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吸收剂 CO_(2)溶解度 吸收热 N-甲基二乙醇胺 正丁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