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滤液处理工程溶解性有机物
1
作者 岳文慧 刘吉宝 +2 位作者 郭建宁 魏源送 隋倩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9-707,共9页
以典型的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滤液处理工程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滤液中氨氮和COD的浓度分别高达(2034±465),(4128±276) mg/L,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是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大于1000Da的DOM占80.6%.现有“生物预处... 以典型的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滤液处理工程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滤液中氨氮和COD的浓度分别高达(2034±465),(4128±276) mg/L,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是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大于1000Da的DOM占80.6%.现有“生物预处理+两级AO-MBR”滤液处理工艺总体上可实现高效脱氮(TN去除率94.9%)和部分COD去除(69.9%).脱氮主要依赖生物预处理单元(去除贡献率为79.9%),而DOM去除主要依赖MBR工艺的膜过滤(去除贡献率为184.7%).膜过滤截留的DOM依次为高分子聚合物>腐植酸类物质>低分子有机酸和中性物质,出水DOM主要以腐植酸和富里酸类物质为主,且腐殖化程度增高.现有的水洗、酸洗和碱洗对膜的有机污染均有一定的清洗效果,但清洗液中DOM类型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厌氧消化 溶解性有机物(dom) 腐殖质 有机组分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水相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浓度对荧蒽光降解的影响
2
作者 薛爽 姜彩虹 +3 位作者 刘纪阳 张朝星 于英潭 刘强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本文以Suwannee River NOM(SRNOM)和Upper Mississippi River NOM(UMRNOM)两种溶解性有机物(DOM)为研究对象,利用500 W高压氙灯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进行室内光解实验,考察了DOM的浓度对水相中荧蒽光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降解是荧... 本文以Suwannee River NOM(SRNOM)和Upper Mississippi River NOM(UMRNOM)两种溶解性有机物(DOM)为研究对象,利用500 W高压氙灯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进行室内光解实验,考察了DOM的浓度对水相中荧蒽光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降解是荧蒽的主要降解途径,荧蒽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这两种DOM均促进了荧蒽的光降解,并且这两种DOM对荧蒽光降解的促进作用均随着溶解有机碳(DOC)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DOM存在的条件下,荧蒽的表观光降解速率常数(K)值与两种DOM的DOC(a_(280)和a_(350))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而与E_(2)/E_(3)和荧光强度无显著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荧蒽 光降解 紫外-可见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下载PDF
呼伦湖水体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白凯 君珊 +1 位作者 郑朔方 张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呼伦湖水体中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进行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DOM中含有3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呼伦湖水体中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进行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DOM中含有3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富里酸(C3);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C2和C3荧光强度占比约70%,表明呼伦湖水体DOM以腐殖质类物质为主,其中不同水期生态补水工程入湖口的C2和C3荧光强度均高于其他区域;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荧光指数、生物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0~1.54、0.85~1.00和4.12~4.68,表明呼伦湖DOM由陆源和自生源混合组成,具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水质监测数据表明,2021年呼伦湖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均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Ⅴ类,其中平水期和丰水期的BOD5平均值高于枯水期,而平水期总有机碳平均浓度高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同水期C2和C3的荧光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DOM中组分C2和C3的产生及来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征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天然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级组分对典型城市源污染的荧光响应 被引量:19
4
作者 魏群山 罗专溪 +1 位作者 陈强 颜昌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9-1235,共7页
运用化学(树脂)分级方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从总体溶解性有机物(DOM)到DOM各分级组分,逐步深入考察其总体分级特征及各组分三维荧光特征对典型城市生活源污染的响应特征和机理.总体DOM分级特征对污染的产生和变化响应较弱,而DOM的分级... 运用化学(树脂)分级方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从总体溶解性有机物(DOM)到DOM各分级组分,逐步深入考察其总体分级特征及各组分三维荧光特征对典型城市生活源污染的响应特征和机理.总体DOM分级特征对污染的产生和变化响应较弱,而DOM的分级组分对生活源污染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DOM的总体分级特征表明,无污染的源头水DOM中以憎水酸(HoA)为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亲水性物质(HiM),而受污染水体DOM中的憎水性碱和中性物质(HoBN)及弱憎水酸(WHoA)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明显增高,表明用HoBN和WHoA组分相对含量的增加指示污染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各分级组分的三维荧光光谱结构特征表明,HoA,HoBN及HiM均对城市源污染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受污染水体的HoA和HoBN组分荧光特征信息更为突出和丰富,且主要为具有紫外吸收的生物代谢类蛋白物质;最为特异的是WHoA组分,其在源头水中主要为含共轭结构的富里酸类物质,而在受污染水体中该类物质几乎消失且荧光响应也急剧降低.分析式分级法获得的水体DOM主要分级组分对城市源污染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体 污染预警 溶解性有机物(dom) 树脂分级 三维荧光
下载PDF
华北煤田不同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对比研究——以东滩煤矿为例
5
作者 张宏乐 骆祥波 +6 位作者 赵子通 万光龙 邸卫猛 李怀东 梁明春 张伟 李琼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1期79-84,共6页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东滩煤矿上下组煤矿井水中DOM的来源、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7~3.10 mg/L,均值为1.57 mg/L;下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2~3.76 mg/L,均值...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东滩煤矿上下组煤矿井水中DOM的来源、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7~3.10 mg/L,均值为1.57 mg/L;下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2~3.76 mg/L,均值为0.69 mg/L。矿井水共有3个荧光组分,为大分子类陆源腐殖质物质,小分子类陆源腐殖质物质和类蛋白物质。相比上组煤矿井水,下组煤矿井水DOM具有较高的E2/E3、S_(R)、BIX、FI和SUV_(254)值,较低的HIX和β∶α值,这可能与乳化油的泄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溶解性有机物(do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因子分析
下载PDF
白洋淀沉水植物腐解释放溶解性有机物光谱特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洪志强 熊瑛 +5 位作者 李艳 崔骏 刘钰钦 何江伟 王京刚 袁冬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308-6317,共10页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污染水体中,水生植物在秋冬季节腐烂分解会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DOM可影响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对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和主...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污染水体中,水生植物在秋冬季节腐烂分解会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DOM可影响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对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和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表征和分析水生植物腐解产物中DOM的组分及其特点。UV-vis的研究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样品中DOM的腐殖化程度逐渐升高,当腐殖化程度达到最高值时,腐解进入矿化阶段,此时腐殖化程度逐渐降低。通过PARAFAC分析可以分离出3种类蛋白组分(C1、C2和C5)和2种类腐殖酸组分(C3和C4)。由PCA可以得出在腐解初期,类蛋白组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类蛋白组分含量逐渐降低,而类腐殖酸组分含量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腐解 溶解性有机物(dom) 平行因子(PARAFAC) 主成分分析(PCA) 光谱特性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紫色土耕地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慧云 鲜青松 +1 位作者 刘琛 唐翔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8-726,共9页
选取位于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的四川盐亭石灰性紫色土和重庆忠县中性紫色土的两种典型耕地(旱地和菜地)土壤,添加0.5%~3.0%生物质炭并经过老化作用,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中可水提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性质的影响。DOM的含量与组分特征... 选取位于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的四川盐亭石灰性紫色土和重庆忠县中性紫色土的两种典型耕地(旱地和菜地)土壤,添加0.5%~3.0%生物质炭并经过老化作用,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中可水提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性质的影响。DOM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分别以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和光谱学特征参数表征。结果表明,石灰性和中性紫色土旱地不添加生物质炭的对照土壤中DOM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65 mg DOC·kg^(-1),相应菜地的对照土壤分别为110、105 mg DOC·kg^(-1);加炭后DOM含量随投加量呈非单调性变化。石灰性和中性紫色土菜地土壤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明显高于旱地土壤。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表明,土壤DOM由两种土壤有机质源的类腐殖质组分及一种类色氨酸组分构成,菜地土壤中各组分的含量都明显高于旱地土壤,也具有更高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综合多种光谱学分析的结果发现,加炭并经过老化后,土壤DOM的组分特征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生物质炭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再生水地下回灌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巍 刘翔 辛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54-2358,共5页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再生水地下回灌后的水质变化,重点分析了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对再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时期,SAT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平均去除率为37.2%。利用XAD...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再生水地下回灌后的水质变化,重点分析了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对再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时期,SAT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平均去除率为37.2%。利用XAD树脂分离出再生水中占最主要DOM的3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和亲水性有机物(HPI)。HPOA、TPIA和HPI在SAT中去除率分别为33.9%、21.5%和44.1%。再生水有较高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BPDFP),经过SAT后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分别降低了11.0%和21.5%,但单位质量DOC的BPDFP却升高了,Specific THMFP和Specific HAAFP分别增大了42.4%和25.7%。即经过SAT处理后再生水中的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浓度会减少,但是剩下的难降解的DOM有更高的氯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灌 再生水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 卤乙酸生成势(HAAFP)
下载PDF
强化混凝去除循环水溶解性有机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大龙 李美珍 +2 位作者 王园园 许臻 姜琪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循环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易引起微生物滋长和膜污堵,提高循环水利用率必须对其加以处理。采用传统化学分析,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凝胶色谱和三维荧光等手段,研究了强化混凝对循环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1)在0~120 mg/L内,随Fe Cl... 循环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易引起微生物滋长和膜污堵,提高循环水利用率必须对其加以处理。采用传统化学分析,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凝胶色谱和三维荧光等手段,研究了强化混凝对循环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1)在0~120 mg/L内,随Fe Cl3投加量增加,混凝对有机物去除率增加;溶解性有机物分子缩合度降低,分子量减小。(2)在Fe Cl3质量浓度为120 mg/L条件下,混凝对总有机碳(TOC)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分别为54.06%和33.33%;腐殖质类物质C1、C2和蛋白质类物质C3的荧光强度Fmax值分别下降了48.02%、66.38%和22.27%。说明强化混凝可有效降低循环水中有机物浓度,特别是去除难被生物降解的腐殖质类物质效果明显,因而可通过旁流强化混凝处理循环水,提高循环水系统运行稳定性,为循环水进一步进行膜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强化混凝 溶解性有机物(dom) 分子量 三维荧光 腐殖质 蛋白质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物对再生水铸铁管道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萃敏 安鑫悦 +2 位作者 尹晓星 张嵩浩 张欣蕊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1-575,581,共6页
采用旋转反应器模拟再生水铸铁管道工况,通过腐蚀失重、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再生水中多糖和蛋白质两种溶解性有机物(DOM)对铸铁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和蛋白质均可抑制铸铁的腐蚀,多糖质量浓度为2mg/L或... 采用旋转反应器模拟再生水铸铁管道工况,通过腐蚀失重、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再生水中多糖和蛋白质两种溶解性有机物(DOM)对铸铁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和蛋白质均可抑制铸铁的腐蚀,多糖质量浓度为2mg/L或蛋白质质量浓度为6mg/L时,铸铁腐蚀最为稳定且腐蚀速率最小;在多糖条件下,腐蚀产物主要由稳定性较强的α-FeOOH组成;在蛋白质条件下,硅氧化形成一层较致密的SiO_2膜,对铸铁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溶解性有机物(dom) 铸铁 腐蚀
下载PDF
牛粪堆肥中溶解性有机物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生化及产毒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林毅青 吴根义 +1 位作者 许振成 邵继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提取牛粪堆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并将DOM转移至含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细胞的培养液中,DOM含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进行衡量,分别控制培养液中DOC的终质量浓度为0、15、30... 提取牛粪堆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并将DOM转移至含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细胞的培养液中,DOM含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进行衡量,分别控制培养液中DOC的终质量浓度为0、15、30、60、90、120 mg/L(分别记为CK、T1、T2、T3、T4、T5)。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色素含量和藻毒素含量,研究DOM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生化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aeruginosa FACHB905受DOM影响,在处理后第2天,各DOM处理的细胞密度与CK相比均有所增加,T4处理的细胞密度(5.97×106个/m L)最大,比CK增加了21.67%,处理后第4天,T1、T2、T3处理均能够促进细胞生长,T2处理的细胞密度(9.23×10~6个/m L)最大,比CK增加了15.27%,而T4、T5处理抑制细胞生长,处理后第6天,仅T1及T2处理能够促进细胞生长,T1处理的细胞密度(13.34×10~6个/m L)最大,比CK增加了10.35%,而T3、T4、T5处理抑制细胞生长;2)堆肥来源DOM能够抑制藻毒素的合成,单位细胞藻毒素Microcystin–LR含量在处理后第2天T5处理的最低,比CK下降了53.13%,而Dha7–Microcystin–LR含量在处理后第4天T5处理的最低,与CK比较下降了78.51%;3)各DOM处理对单位细胞内Chl–a和Carotenoid的合成没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堆肥 溶解性有机物(dom) 铜绿微囊藻 藻细胞密度 藻毒素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柳婷 杨海燕 +2 位作者 董慧峪 强志民 李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变化,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其变化进行表征.本文围绕DOM在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子量、馏分、芳香性及荧光组分等性质的变化,综述了当前饮用水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分级(物理分级-超滤膜过滤、化学分级-树脂吸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准确评估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表征方法 饮用水 水处理
原文传递
贵州草海湿地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及其与PFASs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洁 王娅南 +3 位作者 林绍霞 郭峰 李军 杨鸿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5-892,共8页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开展DOM光谱学特性研究,分析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草海湿地中共解析出3类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酸〔λEx(360 nm)λEm(450 nm)〕、长波段腐殖质〔λEx(400 nm)λEm(510 nm)〕、类富里酸〔λEx(330 nm)λEm(400 nm)〕和类色氨酸〔λEx(280 nm)λEm(350 nm)〕,贡献率分别为48.6%、23.6%、22.9%和4.9%,其中类腐殖质总贡献率高达72.2%.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荧光强度大致呈现从入湖区向出湖区逐渐降低、湖心区略高的趋势.②在草海湿地表层水中共检出了12种PFASs,ρ(PFASs)为233.18 ng L,每种平均值为19.43 ng L,PFBA(perfluorobutanoic acid,全氟丁酸)是主要污染物;草海湿地入湖区点源影响特征明显,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是主要的潜在污染源.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荧光组分含量均与ρ(PFBS)(potassium perfluorobutanesulfonate,全氟丁烷磺酸)负相关;类色氨酸含量与ρ(PFHpA)(perfluororoheptanoic acid,全氟庚酸)负相关,与ρ(PFTriDA)(perfluorotrideanoic acid,全氟十三酸)则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草海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高,外源特征明显,共检出12种PFASs,初步揭示了草海湿地水环境中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其受水体性质及化合物结构等差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荧光特征 草海湿地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 相关性
下载PDF
河岸带地下水溶解性有机物输入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俊霖 苏婧 +5 位作者 郑明霞 孙源媛 刘昶 傅雪梅 郝鑫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为了研究河岸带地下水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选取了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的奎河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区域积分法、矿物Eh-pH稳定性图解,分析河岸带地下水荧光组分、As形态及... 为了研究河岸带地下水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选取了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的奎河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区域积分法、矿物Eh-pH稳定性图解,分析河岸带地下水荧光组分、As形态及其质量浓度在洪水前、后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水文地质条件、ρ(FeT)(FeT表示总铁)、荧光有机物含量及其活性官能团对含As矿物溶解性和迁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洪水前相比,洪水后河岸带地下水ρ(DOC)升高,促进了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导致潜水层出现明显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以及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荧光峰,弱承压层的类酪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各荧光物质含量Φi,n均表现为潜水层>弱承压层.②洪水后,潜水层与弱承压层呈现还原环境,导致As以电中性的亚砷酸盐形式存在,且河水入渗并未直接对各含水层贡献ρ(AsT)(AsT表示总砷),地下水ρ(AsT)升高可能主要受ρ(FeT)与荧光物质含量(Φi,n)升高的影响.③在空间上,由于弱承压层ρ(FeT)>潜水层ρ(FeT),铁氧化物通过桥接亚砷酸盐与荧光物质来增强As的迁移性和溶解性,导致洪水后弱承压层ρ(AsT)平均值接近于潜水层.④河岸带地下水ρ(AsT)升高途径主要是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与亚砷酸盐形成DOM-As二元络合物,或铁离子充当DOM活性官能团与亚砷酸盐的"桥梁",以共价键或氧桥形式形成多元络合物DOM-Fe-As、DOM-Fe-O-As.研究显示,由河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对含水层输入DOM导致的As溶解现象应纳入预防河岸带地下水As污染的前提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地下水 洪水 三维荧光 溶解性有机物(dom) 架桥机制 dom-As(Ⅲ)络合物
下载PDF
不同絮凝剂对生活污水处理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锐 李宁杰 +1 位作者 刘洁 兰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94,共5页
选择不同絮凝剂对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COD的去除率,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阐明不同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DOM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阳离子的絮凝剂对COD的去除效果更好... 选择不同絮凝剂对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COD的去除率,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阐明不同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DOM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阳离子的絮凝剂对COD的去除效果更好,FeCl_(3)和微生物絮凝剂SMP联合使用可去除44.0%的COD,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可去除57.4%的COD;紫外分析发现絮凝剂对含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和含多个共轭双键物质的去除能力强;三维荧光分析表明PAM类絮凝剂对类腐殖酸物质的去除效果好,FeCl_(3)+SMP可去除52%的类色氨酸物质,FeCl_(3)可去除60.2%的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絮凝处理使得DOM荧光峰发生蓝移,即部分DOM转化为芳香性较低的物质,这有利于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絮凝 三维荧光光谱法 荧光指数(FI_(370))
原文传递
湖泊底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转化规律
16
作者 刘明 李霖昱 +5 位作者 胡爱彬 张伟军 王东升 孙祥 黄佳音 陈益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5-163,共9页
为探究湖泊底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组成和转化规律,采用紫外、荧光光谱并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对不同堆肥时间的底泥中DOM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光谱学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底... 为探究湖泊底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组成和转化规律,采用紫外、荧光光谱并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对不同堆肥时间的底泥中DOM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光谱学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底泥样品中DOM的含共轭苯环结构和显色基团的组分含量均在增加,含有不饱和结构的组分中π→π~*跃迁更为活跃;底泥样品中DOM的腐殖化指数(HIX)不断增大,氢碳比减少,平均芳香性指数增大,由此说明堆肥底泥中DOM的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提高;底泥样品中DOM的荧光指数(FI)在0.7~0.9之间,生物源指数(BIX)在0.7~1.0之间,表明其来源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显著;此外,底泥样品中蛋白类物质被分解转化为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且富里酸类物质成为DOM中的主要部分;FT-ICR MS则从分子层面说明堆肥底泥中DOM的脂肪族/蛋白质类化合物会向木质素/富羧基脂环分子类化合物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底泥 溶解性有机物(dom) 好氧堆肥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FT-ICR MS
下载PDF
阳澄湖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17
作者 施静 董晓晨 +3 位作者 汤庆会 袁陆妗 刘玉红 董秉直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1期33-39,共7页
为保护饮用水厂的安全运行,也为阳澄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以阳澄湖原水为分析对象,分析其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阳澄湖原水溶解性有机碳的质量浓度在2.14~4.94 mg/L,总体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原水... 为保护饮用水厂的安全运行,也为阳澄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以阳澄湖原水为分析对象,分析其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阳澄湖原水溶解性有机碳的质量浓度在2.14~4.94 mg/L,总体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小分子组成,占比约80%,6月—次年1月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阳澄湖原水自生源特征明显,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腐殖化程度较低。阳澄湖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物质主要有两类,其中,类蛋白荧光物质类酪氨酸、类色氨酸和小分子类酪氨酸来源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类腐殖质荧光物质为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强度主要由类蛋白荧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澄湖 原水 溶解性有机物(dom)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典型水处理氧化过程中微塑料老化及有机物释放特征研究
18
作者 李桂芳 王晓虹 +4 位作者 张孟雨 王永磊 宋武昌 杜振齐 贾瑞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5,共8页
地表水所含微塑料(MPs)的老化破碎过程可导致溶解性有机物(DOM)释放,进而对水环境及水处理过程造成潜在风险.为探索MPs在典型水处理氧化过程中的老化和有机物释放特性,本研究选取聚酰胺66(PA6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研究对象,... 地表水所含微塑料(MPs)的老化破碎过程可导致溶解性有机物(DOM)释放,进而对水环境及水处理过程造成潜在风险.为探索MPs在典型水处理氧化过程中的老化和有机物释放特性,本研究选取聚酰胺66(PA6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典型工业级MPs在模拟水处理氧化(UV、UV/H_(2)O_(2)、O_(3))过程中的DOM析出规律.结果表明:①3种典型氧化过程均加速了MPs-DOM的溶出,PA66的DOM生成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计]相对于PET更高.②在对照组、UV氧化、O_(3)氧化下,PA66-DOM和PET-DOM的DOC值均随反应时间及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呈上涨趋势,而在UV/H_(2)O_(2)氧化下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且3类氧化中O_(3)技术对2类MPs的氧化效果相对更好.③MPs表层的官能团在氧化处理前后未有较大差异,其羰基指数(CI)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④PA66与PET所产生的DOM在官能团构成及荧光组分上较为相似,主要由类色氨酸、类络氨酸、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成.研究显示,以PA66和PET为代表的工业级MPs在高级氧化水处理过程中会析出DOM,对后端消毒等工艺产生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处理氧化技术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
下载PDF
洞庭湖DOM组成与有机碳收支对江湖水力连通的响应
19
作者 庄奔 李冰 +2 位作者 郭燕妮 周永强 谷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6-1475,共10页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通江湖泊之一,为探究洞庭湖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DOC)收支与江湖水力连通间的内在关联,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1月在洞庭湖湘、资、沅、澧4支流和长江荆南松滋、虎渡、藕池3个入湖口以及洞庭湖出湖口城陵矶采...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通江湖泊之一,为探究洞庭湖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DOC)收支与江湖水力连通间的内在关联,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1月在洞庭湖湘、资、沅、澧4支流和长江荆南松滋、虎渡、藕池3个入湖口以及洞庭湖出湖口城陵矶采集水样,并探究洞庭湖流域DOM的组成分异特征及其对江湖水力连通的响应.结果表明,入湖河流和城陵矶DOM吸收系数a254和陆源类腐殖酸组分C1在7月最高.DOC由入湖口(2.4±1.3mg)/L下降至出湖口(2.1±0.3)mg/L,而a254由入湖口(9.7±2.2)m^(-1)上升至出湖口(10.1±1.7)m^(-1).微生物培养前的DOC浓度为(2.4±1.0)mg/L,微生物降解后的DOC浓度为(2.1±0.9mg)/L,DOC的微生物活性,即BDOC最高值出现在澧水为50.3%.5月、7月、9月和11月入湖的DOC通量分别为(63.7±43.6)×10^(3)t,(60.1±7.3)×10^(3)t,(27.6±3.6)×10^(3)t,(31.9±13.9)×10^(3)t.洞庭湖因自身水力滞留时间短,导致DOM在湖内运移过程中较少被降解,全湖DOM来源组成受流域不同季节来水条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洞庭湖 水力联系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物对Cd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
作者 常敏 《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725-730,共6页
本文以作物秸秆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为吸附剂,Cd2+为吸附质,设置单一影响因素,研究DOM对Cd污染的吸附行为,找出最优吸附条件,并且在光谱层面上对DOM进行了紫外扫描,为后续利用该作物中DOM处理Cd污染的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 本文以作物秸秆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为吸附剂,Cd2+为吸附质,设置单一影响因素,研究DOM对Cd污染的吸附行为,找出最优吸附条件,并且在光谱层面上对DOM进行了紫外扫描,为后续利用该作物中DOM处理Cd污染的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为DOM剂量与pH。DOM溶液添加的增多增加了土壤组分中的吸附位点,DOM溶液添加量为0.25 mL时,对Cd2+的吸附率为72.3%左右,在DOM溶液添加量达到2 mL的时候,吸附率达到最高点89.6%。pH在6~8之间时,DOM对Cd2+的吸附率能保持在高效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溶解性有机物(dom) 吸附 Cd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