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研究水体中溶解性组分对双酚A光解的复合影响
1
作者 韩雪 韩瑶 +3 位作者 刘军 时天昊 宋梦雨 景伟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1-438,共8页
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以双酚A(bisphenol A,BPA)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水环境中代表性可溶组分腐殖酸(humic acid,HA)、Fe^(3+)、NO_(3)^(-)和Cl^(-)对BPA光解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HA、Fe^(... 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以双酚A(bisphenol A,BPA)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水环境中代表性可溶组分腐殖酸(humic acid,HA)、Fe^(3+)、NO_(3)^(-)和Cl^(-)对BPA光解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HA、Fe^(3+)是影响BPA光降解的显著因素,其次是NO_(3)^(-)和Cl^(-)。HA、NO_(3)^(-)和Cl^(-)对BPA的光解起抑制作用,而Fe^(3+)为促进作用(P<0.05)。这些代表性可溶性组分共存于水体中时表现出交互作用。作为显著性因素,Fe^(3+)分别与Cl^(-)或HA复合时抑制BPA的光解,HA-Cl^(-)以及HA-NO_(3)^(-)共存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作为非显著性因素,NO_(3)^(-)和Fe^(3+)以及NO_(3)^(-)和Cl^(-)之间显示出拮抗作用。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HA对BPA光解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激发三重态进行的。利用天然水样得到的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之间显示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可用于估算BPA在所用天然水样中的光解,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光解 溶解性组分 复合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源头河流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组分及其关键调控因素
2
作者 王旭 蒋浩 +2 位作者 谭香 张全发 王伟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0-1051,共12页
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组分的变化与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以青藏高原东缘龙苍沟流域27条Strahler 1级源头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DOM荧光特性表示组分特征,同时调查各河... 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组分的变化与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以青藏高原东缘龙苍沟流域27条Strahler 1级源头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DOM荧光特性表示组分特征,同时调查各河流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和水化学特征,探究源头河流DOM含量和组分的关键调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在0.35—1.50 mg/L之间,平均值为0.85 mg/L。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的均值分别为0.91和1.11,类色氨酸与类酪氨酸比值(Trypto/Tyro)的均值为0.76,新鲜度指数β/α均值为0.61,表明蛋白质的生物可利用性较差、微生物活性较低。随着海拔的降低,龙苍沟流域河流DOC浓度降低,DOM组分外源性降低,而微生物生物活性升高(P<0.05)。DOM组分受地形、流域面积和气候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荧光指数FI、新鲜度指数β/α与Ca^(2+)/Mg^(2+)和NO_(3)^(-)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海拔、坡降、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DOC浓度、Ca^(2+)/Mg^(2+)和NO_(3)^(-)浓度都对DOM组分起到了一定作用(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在Strahler 1级源头河流中Ca^(2+)/Mg^(2+)和NO_(3)^(-)浓度是驱动DOM组分海拔变异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以上分析,随着海拔降低,岩石风化加剧,同时人类活动的增加引起NO_(3)^(-)浓度的增加改变了水化学环境,导致DOM组分品质改善。对源头河流DOM组分空间变异和调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加深对源头河流有机物代谢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头河流 溶解性有机物组分 环境因素 人类活动 岩石风化
下载PDF
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分级解析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青亮 吴昌永 +3 位作者 胡翔 周岳溪 高祯 徐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17-2022,共6页
以某石化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离成亲水性物质、疏水酸性物质、疏水中性物质和疏水碱性物质4个组分,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亲水... 以某石化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离成亲水性物质、疏水酸性物质、疏水中性物质和疏水碱性物质4个组分,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亲水性物质和疏水酸性物质分别占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的49%和29%,是该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主要物质类别.亲水性物质中含有较多的生物源腐殖质类物质,疏水中性物质含有较多的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4种组分的红外光谱图中600~1200cm-1波数的指纹区波峰数量最多,多为芳香类同分异构体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废水 溶解性有机物组分 紫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被引量:16
4
作者 薛爽 金乌吉斯古楞 +5 位作者 陈忠林 王智 王俭 文杨 张营 王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0-419,共10页
以东北地区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考察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的去除效果,以及对DOM组分的光谱学特性和卤代活性的影响.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 以东北地区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考察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的去除效果,以及对DOM组分的光谱学特性和卤代活性的影响.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A/O法、曝气生物滤池、浮动填料法和A2/O法对DOM都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对DOM的处理效果最好.经4种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5种组分的芳香性和三卤甲烷生成活性(STHMFP)均升高.A2/O法对HPO-A和TPI-A的芳香性增强程度最高,而曝气生物滤池对HPO-N,TPI-N和HPI的芳香性增强程度最高.浮动填料法对HPO-A,TPI-A和HPI的STHMFP升高最显著,A2/O法对HPO-N的STHMFP增加最显著,曝气生物滤池对TPI-N的STHMFP升高最显著.4种污水处理工艺对HPI中荧光物质的去除率高于非荧光物质.而对于其他4种DOM组分来说,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不同荧光峰的改变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污水处理工艺 溶解性有机物组分 光谱学特性 卤代活性
下载PDF
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特性及其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迎雪 吴乾元 +2 位作者 田杰 王丽莎 胡洪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82-2287,共6页
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离成亲水性物质、疏水酸性物质、疏水中性物质和疏水碱性物质4个组分,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特性、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结果表明,亲水性物... 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离成亲水性物质、疏水酸性物质、疏水中性物质和疏水碱性物质4个组分,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特性、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结果表明,亲水性物质和疏水酸性物质分别占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的33%和30%,其中亲水性物质相对含有较多的生物源腐殖质类物质,疏水酸性物质相对含有更多的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氯消毒后,亲水性物质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分别为630.4μg.L-1,占污水三卤甲烷生成潜能的73.7%.亲水性物质和疏水酸性物质的卤乙酸生成潜能分别为644.6μg.L-1和123.2μg.L-1,是污水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利用 溶解性有机物组分 三维荧光光谱 氯消毒 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原文传递
光助-过碳酸钠体系降解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华英 韩骐骏 +3 位作者 房岐 柴小龙 田森林 李英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6-642,共7页
有机防晒剂在废水、海水和地表水中经常检出,亟需发展新型高效的去除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以过碳酸钠(SPC)代替H2O2的光助均相氧化体系,并选取水体中广泛检出的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该体系中的降解动力学和常... 有机防晒剂在废水、海水和地表水中经常检出,亟需发展新型高效的去除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以过碳酸钠(SPC)代替H2O2的光助均相氧化体系,并选取水体中广泛检出的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该体系中的降解动力学和常见溶解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SPC、单独UV体系,BP-3在SPC+UV体系中呈现更好的降解效率.自由基淬灭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证实·OH是SPC+UV体系中降解BP-3的最主要活性物种.水中常见溶解性组分DOM和Br-可淬灭体系中的·OH进而对BP-3的降解表现为抑制效应;而Cl-在低浓度下促进BP-3降解,高浓度则抑制其降解,这和BP-3与Cl·、Cl2·-的反应活性差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Fenton体系 过碳酸钠 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羟基自由基 溶解性组分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研究磺胺氯哒嗪在海水中的光解动力学
7
作者 赵姚云川 任鸿飞 +3 位作者 房岐 李英杰 张彪军 田森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70-375,共6页
光化学转化是抗生素类污染物在表层水体的主要降解途径,且受水体中多种溶解性组分的影响.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针对单一组分对抗生素光降解的影响,鲜有研究报道多溶解性组分共存对抗生素光降解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水中经常检测出的磺胺氯哒... 光化学转化是抗生素类污染物在表层水体的主要降解途径,且受水体中多种溶解性组分的影响.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针对单一组分对抗生素光降解的影响,鲜有研究报道多溶解性组分共存对抗生素光降解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水中经常检测出的磺胺氯哒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海水环境中代表性溶解性物质,溶解性有机质(DOM)、NO_(3)^(-)、Cl^(-)和Br^(-)的复合作用对磺胺氯哒嗪光解动力学的影响.通过RSM中的中心组合实验模块,并在P<0.05显著水平条件下对数据进行二次方程式拟合.结果表明在,DOM、NO_(3)^(-)、Cl^(-)和DOM-DOM相互作用是影响磺胺氯哒嗪光解的显著性因素.DOM抑制磺胺氯哒嗪光解,而NO_(3)^(-)、Cl^(-)和DOM-DOM相互作用则对磺胺氯哒嗪光解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氯哒嗪 抗生素 光降解 溶解性组分 二次方程式拟合
下载PDF
石化废水生化处理前后抗雌激素活性的变化
8
作者 张晶 谭小艳 +3 位作者 赵文玉 王灿 吴乾元 胡洪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4-1058,共5页
以某企业的石化废水处理工艺为对象,利用固相萃取-双杂交酵母法,对混入和未混入苯胺废水2种典型工况下进、出水的抗雌激素活性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不同性质废水的混合处理对石化废水抗雌激素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 以某企业的石化废水处理工艺为对象,利用固相萃取-双杂交酵母法,对混入和未混入苯胺废水2种典型工况下进、出水的抗雌激素活性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不同性质废水的混合处理对石化废水抗雌激素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能有效降低有机物浓度,2种典型工况下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2%和74%,但生成了更具抗雌激素活性的物质.在混入苯胺废水的工况下,出水的抗雌激素活性显著高于进水,为进水的2.8倍.进一步研究废水中不同组分的抗雌激素活性发现,苯胺废水中的疏水性物质是导致出水抗雌激素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雌激素活性 废水生物毒性 溶解性有机物组分 石化废水 苯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