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应用滑膜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李天亮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028-0030,共3页
目的:分析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岁髋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按照实施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研究1组实施传统西医治疗,研究2组实施滑膜切除术,观察疗效。结果:研究2组患者髋关... 目的:分析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岁髋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按照实施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研究1组实施传统西医治疗,研究2组实施滑膜切除术,观察疗效。结果:研究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高于研究1组,研究2组CRP和ESR水平低于研究1组,且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均P<0.05)。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通过滑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可获得比较显著的效果,髋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病变 滑膜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节清理并滑膜切除术治疗1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越 马阿妮 董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11-14,共4页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由滑膜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病变部位常累及滑膜、腱鞘等周围组织。PVNS是因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而产生绒毛结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该疾病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故常难以早期鉴别与治疗,且治疗后复发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由滑膜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病变部位常累及滑膜、腱鞘等周围组织。PVNS是因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而产生绒毛结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该疾病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故常难以早期鉴别与治疗,且治疗后复发概率较高。本文报道1例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典型确诊病例,给予患者左膝关节清理术、开放式左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 关节清理 关节滑膜切除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峻 侯筱魁 +1 位作者 王友 史定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 )中的价值。方法 在关节镜下对 34例早、中期类风关患者共 4 2个膝关节 (早期 2 2例 ,2 4个关节 ;中期 12例 ,18个关节 )行滑膜切除术 ,其中32个膝关节使用双极射频对残留...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 )中的价值。方法 在关节镜下对 34例早、中期类风关患者共 4 2个膝关节 (早期 2 2例 ,2 4个关节 ;中期 12例 ,18个关节 )行滑膜切除术 ,其中32个膝关节使用双极射频对残留的滑膜进行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所有的 4 2个关节得到了 6个月的随访 ,31个关节得到 2年的随访 ,14个关节得到 4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和类风湿因子 (RF)的测定。结果 术后 6个月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 95 .2 % (4 0 / 4 2个 ) ,术后 2年为 87.1% (2 7/ 31个 ) ,术后 4年为 6 4 .3% (9/ 14个 )。术后 3个月 ,早期类风关组的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中期类风关组的ESR和CRP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对早、中期类风关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术后给予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 ,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双极射频能够彻底清除滑膜 ,有利于减少关节血肿的发生 ,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滑膜切除术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军 赵雪丽 +2 位作者 姜鑫 张益民 郭永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9-1340,134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45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滑膜切除术,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3个月。45例患者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45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滑膜切除术,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3个月。45例患者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结果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1.7%(44/48个)。术后3个月,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术后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滑膜切除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自平 蔡道章 +1 位作者 卢华定 金文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选择Ⅰ~Ⅲ期病例共37例(61个腕关节)施行手术。在腕关节牵引下,应用直径2.3mm30°与0°关节镜、小型刨削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选择Ⅰ~Ⅲ期病例共37例(61个腕关节)施行手术。在腕关节牵引下,应用直径2.3mm30°与0°关节镜、小型刨削器、直径2.5mm刨削头、射频汽化仪,取背侧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入路,镜下探查腕部疾病,证实为类风湿性滑膜病变后,应用刨削器与射频汽化仪彻底切除腕关节滑膜。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病理诊断符合类风湿性滑膜炎。经6~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8.6个月,优良率达73.8%,其中Ⅰ、Ⅱ期患者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70.6%、86.1%)明显高于Ⅲ期患者的术后优良率(25.0%),P<0.01。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可有效治疗Ⅰ、Ⅱ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关节镜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切除术
下载PDF
^(188)Re-硫化铼滑膜切除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培勇 于俊峰 +4 位作者 江旭峰 陈刚 孙文善 朱承谟 汪勇先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节腔内注射β射线的放射性药物治疗滑膜炎有别于外科手术的滑膜切除方法[1]。本研究通过制备188Re硫化铼混悬液,研究其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生物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88W溶液:美国橡树岭国家... 关节腔内注射β射线的放射性药物治疗滑膜炎有别于外科手术的滑膜切除方法[1]。本研究通过制备188Re硫化铼混悬液,研究其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生物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88W溶液: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提供。188W/188Re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188 硫化铼 滑膜切除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胶体磷酸铬^(32)P放射性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膝关节炎(附85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兴福 王淑贞 +2 位作者 王韶进 丁峰 夹方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3-5,共3页
对 8 5例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的 12 1个膝关节采用胶体磷酸铬3 2 P行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先将患者膝关节腔内积液抽出 ,然后每个膝关节给予 92 .5~ 12 9.5 MBq胶体磷酸铬3 2 P和 1ml得宝松 ,同时给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结果 :88%的... 对 8 5例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的 12 1个膝关节采用胶体磷酸铬3 2 P行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先将患者膝关节腔内积液抽出 ,然后每个膝关节给予 92 .5~ 12 9.5 MBq胶体磷酸铬3 2 P和 1ml得宝松 ,同时给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结果 :88%的膝关节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后 1年疗效较好 ,关节积液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认为胶体磷酸铬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滑膜切除术 类风湿膝关节炎 治疗
下载PDF
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远期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曾润铭 邹育才 +3 位作者 林菁 赵资坚 刘梦璋 李维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7-869,共3页
目的连续观察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切除对改善关节损害及对生活质量的远期效果。方法1988-1997年中21例RA患者做24个膝关节滑膜切除。在术前、术后0.5年以及连续8年每年检查X光平片并用Larsen评分法评估骨破坏情况及健康评定... 目的连续观察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切除对改善关节损害及对生活质量的远期效果。方法1988-1997年中21例RA患者做24个膝关节滑膜切除。在术前、术后0.5年以及连续8年每年检查X光平片并用Larsen评分法评估骨破坏情况及健康评定问卷(HAQ)评分情况。结果滑膜切除术后关节损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有明显好转。在手术0.5年开始Larsen评分下降,1年时获得最好效果并至少能持续5年,此后再度出现关节损害。HAQ评分在术后0.5年出现最好效果并至少维持2年,术后4年恢复至术前水平并逐步恶化。结论膝关节滑膜切除不仅能阻止局部病变的进展,而且有利于改善关节周围骨破坏,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术后远期,随着滑膜组织增生再度出现关节损害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从临床上证实RA滑膜组织参与关节周围骨破坏和全身疾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切除术 关节损害 骨破坏
下载PDF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峻 侯筱魁 +1 位作者 王友 史定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和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的疗效。 方法 对34例早中期的类风关42个膝关节(早期类风关组22例, 24个关节;中期类风关组12例, 18个关节),在关节镜下施行以滑膜切除术为主处理,其中32个膝关节...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和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的疗效。 方法 对34例早中期的类风关42个膝关节(早期类风关组22例, 24个关节;中期类风关组12例, 18个关节),在关节镜下施行以滑膜切除术为主处理,其中32个膝关节辅助使用双极射频进行滑膜的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对早、中期两组进行随访(平均25月),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检测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 结果 早期类风关组24个膝关节术后优良率为91 7% (22 /24),中期类风关组18个膝关节优良率为66. 7% (12 /18),二者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χ2 =2 .705,P=0 .100)。 结论 早期和中期类风关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二者疗效无差别。双极射频有助于彻底清除病变滑膜、减少关节血肿、利于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滑膜切除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膝关节滑膜切除术与关节腔灌洗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波 白人骁 王志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10-1612,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切除术与关节腔灌洗术2种不同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对32例RA患者(36个膝关节)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进行分期〔1〕,分别采用膝关节滑膜切除术与关节腔灌洗术2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中20例...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切除术与关节腔灌洗术2种不同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对32例RA患者(36个膝关节)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进行分期〔1〕,分别采用膝关节滑膜切除术与关节腔灌洗术2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中20例(22个膝关节,以Ⅰ期为主)行关节腔灌洗术配合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对12例(14个膝关节,以Ⅱ期为主)行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正规抗类风湿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按Lysholm标准评分,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早期症状均改善,灌洗组优良率为86.4%;滑切组优良率为85.7%。[结论]对于早期RA患者,经系统的抗类风湿治疗后,病变局限于单侧或双侧膝关节时,行关节腔灌洗术配合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疗效,对于中期以上滑膜重度增生,关节软骨部分破坏的患者,为抢救关节功能,宜尽早施行开放滑膜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切除术 关节腔灌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关节镜结合开放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被引量:9
11
作者 戴祝 陈志伟 廖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开放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38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在关节镜结合开放下行膝关节滑膜切除术,20例行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开放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38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在关节镜结合开放下行膝关节滑膜切除术,20例行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结合开放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方面低于全关节镜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天数方面高于全关节镜组,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结合开放滑膜切除术能彻底清理膝关节增生的滑膜,且手术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切除术 关节镜 膝关节
下载PDF
^(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血友病滑膜炎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瑞燚 赵永强 +3 位作者 康增寿 龙明清 周炜 李方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2期56-57,60,共3页
目的:观察^(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血友病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至2002年我院对12例血友病患者的13个关节进行了^(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结果:经过3~13个月(中数时间11个月)的随诊观察,治疗后关节的平均出血次数由7.... 目的:观察^(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血友病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至2002年我院对12例血友病患者的13个关节进行了^(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结果:经过3~13个月(中数时间11个月)的随诊观察,治疗后关节的平均出血次数由7.1±3.8次/6个月减少到3.2±2.5次/6个月(P<0.01),出血频率降低者占84.6%;69.2%的关节疼痛减轻;无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常规替代治疗无效的慢性血友病滑膜炎,^(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磷胶体 滑膜切除术 治疗 慢性血友病
下载PDF
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鑫 李程 +2 位作者 牟健雄 姜河 姚晓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112-3114,共3页
目的探讨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42髋)。术后门诊随访进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检测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放射学Larsen评分。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42髋)。术后门诊随访进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检测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放射学Larsen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得到门诊2~6年随访,患者ESR、CRP均降至正常范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9.64±7.88提高至术后的86.86±19.11(P=0.000),骶髂关节Larsen评分13例进展,髋关节Larsen评分7例进展。结论髋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有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髋关节置换手术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滑膜切除术 髋关节病变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内滑膜切除术30例初步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史文骥 毛宾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节镜下膝关节内滑膜切除术30例初步报告史文骥毛宾尧膝关节滑膜病变现已倾向于用一种简捷有效的关节镜外科技术治疗,它既降低术后病残率,也显著地减少了各种滑膜病灶治疗后继发病变,并有辨认某种滑膜病变的能力,这些病变在使用... 关节镜下膝关节内滑膜切除术30例初步报告史文骥毛宾尧膝关节滑膜病变现已倾向于用一种简捷有效的关节镜外科技术治疗,它既降低术后病残率,也显著地减少了各种滑膜病灶治疗后继发病变,并有辨认某种滑膜病变的能力,这些病变在使用关节镜之前诊断不明,通过关节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内 滑膜切除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病变滑膜切除术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伍中庆 苏培基 +1 位作者 王海彬 吴宇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滑膜切除术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治疗
下载PDF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杰 孔令山 +1 位作者 潘文舟 孟济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多种慢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与手术、化学药物滑膜切除术相比有明显优势。本文重点介绍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的作用原理、适应证、药物选择、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情况及并发症与预后等内容。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腕关节炎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思伟 王洋 +1 位作者 杨显春 邱学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4-55,57,共3页
目的总结类风湿腕关节炎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5例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1年采用VAS评分对腕关节疼痛进行评价,测量患者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 目的总结类风湿腕关节炎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5例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1年采用VAS评分对腕关节疼痛进行评价,测量患者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VAS评分术前(8.5±2.7)分,术后1年(3.5±1.3)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77.0°±17.0°,术后1年117.0°±19.0°;RF术前(58.1±12.2)U/ml,术后1年(23.1±8.6)U/ml;CRP术前(31.3±4.0)mg/L,术后1年(13.1±3.0)mg/L;ESR术前(52.4±4.5)mm/1h,术后1年(22.5±3.6)mm/1h。术后1年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疗效评价:优15例,良1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74.29%。结论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提升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腕关节炎 关节镜检查 滑膜切除术
下载PDF
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昊伟 王黎明 +1 位作者 桂鉴超 徐燕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0,I0001,共3页
目的 评定12例(14肘)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12例(14肘)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按术前Larsen分级分为两组:A组Larsen 1、2级(5例);B组Larsen 3、4级(7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2年,A组术... 目的 评定12例(14肘)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12例(14肘)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按术前Larsen分级分为两组:A组Larsen 1、2级(5例);B组Larsen 3、4级(7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2年,A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肘关节功能改善。B组虽然疼痛显著缓解但肘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A组2例,B组全部x线片上出现骨破坏进一步加重的表现。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可以用于类风湿肘关节炎病情处于Larsen 1~4级有肘关节持续疼痛、肿胀症状患者的治疗,但单纯滑膜切除术并不能完全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肘关节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肘关节 类风湿性肘关节炎 滑膜切除术 关节镜下 近期疗效 治疗 后疼痛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早期诊断价值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健 蒋煜青 +2 位作者 郭维康 王军 赖兵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MRI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观察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行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R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X线片和注射钆对比... 目的:探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MRI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观察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行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R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X线片和注射钆对比剂MRI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观察X线片、MRI检查诊断早期RA的准确性,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X线片、MRI检查诊断早期RA的准确率分别为66%(29/44)和97%(2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及RF、ESR、CRP等指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早期膝RA较X线片检查准确;全滑膜切除术是治疗膝RA较好的术式选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明显,RF、ESR和CRP等临床指标显著改善,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炎 类风湿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关节镜检查 滑膜切除术
下载PDF
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Ⅰ、Ⅱ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亚博 杨顺 《中医正骨》 2021年第2期30-37,53,共9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Ⅰ、Ⅱ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方法(包括口服西药、电针、中药外敷、中药薰蒸)治疗58例...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Ⅰ、Ⅱ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方法(包括口服西药、电针、中药外敷、中药薰蒸)治疗58例(手术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58例(常规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含量、类风湿因子血清含量、晨僵时间、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红细胞沉降率。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2.110,P=0.000);2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63.23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红细胞沉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8.300,P=0.000);2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54.80±3.81)mm·h^(-1),(21.42±1.61)mm·h^(-1),(20.10±1.91)mm·h^(-1),F=18.352,P=0.000;(53.60±3.72)mm·h^(-1),(32.21±2.10)mm·h^(-1),(30.20±1.71)mm·h^(-1),F=11.946,P=0.000];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1,P=0.971;t=0.871,P=0.820);治疗结束后12个月,手术联合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常规治疗组(t=-7.740,P=0.000)。②C反应蛋白血清含量。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8.100,P=0.000);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4.310,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血清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3.510,P=0.000);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清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36.60±4.23)mg·L^(-1),(13.22±3.14)mg·L^(-1),(11.90±3.10)mg·L^(-1),F=20.352,P=0.000;(34.90±4.31)mg·L^(-1),(20.31±3.62)mg·L^(-1),(18.60±2.91)mg·L^(-1),F=10.206,P=0.000];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0,P=1.930;t=0.961,P=0.571);治疗结束后12个月,手术联合治疗组C反应蛋白血清含量低于常规治疗组(t=-6.210,P=0.000)。③类风湿因子血清含量。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9.110,P=0.000);2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6.210,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类风湿因子血清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5.100,P=0.000);2组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血清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60.10±1.42)U·mL^(-1),(24.12±8.20)U·mL^(-1),(22.40±8.71)U·mL^(-1),F=19.250,P=0.000;(59.30±12.12)U·mL^(-1),(30.32±1.22)U·mL^(-1),(28.60±3.71)U·mL^(-1),F=11.940,P=0.000];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血清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873;t=1.250,P=0.631);治疗结束后12个月,手术联合治疗组类风湿因子血清含量低于常规治疗组(t=-5.741,P=0.000)。④晨僵时间。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8.120,P=0.000);2组患者的晨僵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69.320,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晨僵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0.310,P=0.000);2组患者晨僵时间均呈先减短后增长趋势,但2组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47.60±1.12)min,(2.12±1.30)min,(2.80±0.91)min,F=26.001,P=0.000;(48.20±1.42)min,(3.10±1.12)min,(8.70±1.31)min,F=11.002,P=0.000];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晨僵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1,P=1.981;t=0.871,P=1.391);治疗结束后12个月,手术联合治疗组晨僵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t=-6.210,P=0.000)。⑤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8.120,P=0.000);2组患者的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8.730,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腕关节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230,P=0.000);手术联合治疗组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常规治疗组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呈下降趋势[(7.80±1.21)分,(8.22±0.90)分,(1.10±0.81)分,F=18.012,P=0.000;(7.90±1.31)分,(7.10±1.60)分,(2.70±1.10)分,F=12.616,P=0.000];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腕关节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970;t=1.310,P=0.950);治疗结束后12个月,手术联合治疗组腕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t=-4.301,P=0.000)。⑥Cooney腕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8.120,P=0.000);2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76.210,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ooney腕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8.110,P=0.000);2组患者治疗前后Cooney腕关节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47.00±2.42)分,(76.41±3.40)分,(90.10±2.81)分,F=18.012,P=0.000;(45.90±3.52)分,(60.40±2.61)分,(68.30±3.21)分,F=15.901,P=0.000];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0,P=0.920;t=0.860,P=0.061);治疗结束后12个月,手术联合治疗组Cooney腕关节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t=-9.861,P=0.001)。⑦安全性。2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手术联合治疗组均未出现感染、神经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缓解疼痛、减少晨僵、改善腕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腕关节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镜检查 滑膜切除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