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水面蒸发年内滞后效应分析
1
作者 王晓春 闫金波 +3 位作者 吕超楠 王伟杰 林涛涛 韩松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0-900,共11页
水面蒸发在季节变化上相比净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相位延迟反映了水体储热对水面蒸发的影响,量化这一对气象要素波动的滞后响应对理解和估算深水水库(湖泊)蒸发非常重要。三峡水库等河道型深水水库的水位和面积具有显著周期性变动,使得其水... 水面蒸发在季节变化上相比净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相位延迟反映了水体储热对水面蒸发的影响,量化这一对气象要素波动的滞后响应对理解和估算深水水库(湖泊)蒸发非常重要。三峡水库等河道型深水水库的水位和面积具有显著周期性变动,使得其水面蒸发的响应模式更为复杂,而目前对其认识非常薄弱。本文利用2013年8月—2020年7月三峡水库巴东站水面蒸发场和陆面蒸发场的蒸发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面蒸发的季节变化及其年内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水面蒸发场蒸发量在年内的8和12月呈现双峰变化,与只有8月单峰值的陆面蒸发场蒸发量显著不同。水面蒸发场蒸发量相对净辐射、平均气温和水面温度分别存在4、3和2个月的滞后,而陆面蒸发场蒸发量相对滞后时间均在1个月以内;水面与陆面蒸发场相比,水温、蒸发量和水面与大气饱和差之间的滞后时间分别为1、3和4个月,而平均气温和净辐射之间不存在滞后。本文揭示出三峡水库巴东段水面蒸发年内滞后效应主要受到水库水温引起的水面与大气饱和差在季节上滞后的影响,需通过深入分析水温的时空变化来明确整个三峡水库的水面蒸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滞后效应 水体储热 三峡水库 水温变化
下载PDF
农业面源氮污染控制措施滞后效应形成机理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萌 耿润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2-3141,共10页
推广实施最佳管理措施(BMPs)被认为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许多流域实施BMPs后通常难以在预测的时间内实现水质改善目标,导致人们对BMPs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受流域内养分遗留效应影响,BMPs实施后的环境质量改善效益可能不会... 推广实施最佳管理措施(BMPs)被认为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许多流域实施BMPs后通常难以在预测的时间内实现水质改善目标,导致人们对BMPs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受流域内养分遗留效应影响,BMPs实施后的环境质量改善效益可能不会立刻显现(也即“滞后期”),这是由于过去人为活动输入的过量营养物质在流域水文传输和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中的积累所致,当来自外部的污染负荷减少时,这部分营养物质的汇集和释放可能掩盖治理措施对于水质改善的影响。鉴于遗留的营养物质在延迟水质改善方面的关键作用,滞后期的量化评估对于全面分析污染成因,科学配置BMPs,有效治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水质改善效率非常重要。以农业面源氮控制措施的滞后效应形成机理和评估方法为主线,概述了流域尺度氮累积和滞后效应产生的主要机理,述评了氮污染滞后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提出目前大多数流域模型尚不能很好的表述滞后效应以及缺乏解决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遗留效应的能力,并对未来BMPs优化配置研究提出建议:(1)摸清流域水文传输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对BMPs控氮效益滞后期的影响,分析污染负荷削减的时空响应规律;(2)构建包含土壤、浅层含水层和地下水动力学组合的流域尺度BMPs控氮效益滞后期模型,分析不同管理情景下污染物减排和水质目标改善所需时间;(3)建立涵盖滞后效应的BMPs优化配置方案,以寻求短时间内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以及环境与经济效益双重协同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相关管理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污染 最佳管理措施 滞后效应 遗留营养物质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的领先滞后效应
3
作者 黄雨晴 吴飞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日度与分钟级的数据,研究了股票间收益率领先滞后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较大的公司对市场信息反应更快,其股票收益率先于规模较小的公司变动。在时间序列上,相较于日度数据的研究结果,使用分钟级数据的...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日度与分钟级的数据,研究了股票间收益率领先滞后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较大的公司对市场信息反应更快,其股票收益率先于规模较小的公司变动。在时间序列上,相较于日度数据的研究结果,使用分钟级数据的领先滞后效应指标具有更大幅度的衰减,说明我国A股的信息有效性在不断提升。此外,发现交易量和分析师覆盖率也是影响领先滞后关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先滞后效应 规模 交易量 分析师覆盖率
下载PDF
考虑变形影响的黄土土-水特征及其滞后效应
4
作者 高旭龙 张豫川 +2 位作者 黄鸿伟 刘东发 刘智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50-2359,共10页
为了研究变形对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和滞后效应的影响,通过先构建恒定吸力条件下土体含水率与孔隙比的关系,再引入吸力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能够考虑变形的三维土-水特征曲面模型,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不同初始孔隙比黄土吸脱湿过程中含水率... 为了研究变形对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和滞后效应的影响,通过先构建恒定吸力条件下土体含水率与孔隙比的关系,再引入吸力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能够考虑变形的三维土-水特征曲面模型,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不同初始孔隙比黄土吸脱湿过程中含水率随孔隙比和吸力的变化规律。为了证实所提出模型的可靠性,对压实黄土进行一系列吸脱湿过程的土-水特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恒定吸力条件下土体含水率与孔隙比成线性关系,验证了模型的理论假设。另外由模型可以确定恒定孔隙比状态的土-水特征,将其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脱湿路径由吸力引起的变形对土-水特征影响较大,会使特征参数减小,并抑制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变形 土-水特征曲面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龙爪槐树干液流相对于气象因子的滞后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谢恒星 张振华 +2 位作者 杨润亚 刘继龙 蔡焕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10,共5页
The sap flow velocity and the micro-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ophora japonica f.pendula were measured from Aug.to Oct.2006 with sap flow gauge based on heat balance principle and auto-weather station in Ludong Un... The sap flow velocity and the micro-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ophora japonica f.pendula were measured from Aug.to Oct.2006 with sap flow gauge based on heat balance principle and auto-weather station in Ludong University.The time lag effect of sap flow compared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as analyzed,and the regressive analysis between comprehensive affecting factor put forwar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ap flow was conducted.The time lag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p flow lag effect existed compared to total solar radiation,wind speed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nd the lag time was 10 min,20 min and 10 min,respectively.The time lag effect was the reason of water storage adjustment of leaves,branches and trunks.The sap flow lag time to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was shorter than wind,because solar radiation affected tree transpiration directly,and the wind affected tree transpiration through affecting boundary resistance of leaves.In the case sap flow time lag considered or not,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affecting factor and sap flow were 0.830 and 0.944,respectively,and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ascending 13.735% because of lag effect considered.In conclusion,the fitted precision w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time lag effect of trunk sap flow compared to micro-meteorological factors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爪槐 树干液流 综合气象影响因子 滞后效应
下载PDF
春季麻栎树干边材木质部液流垂直变化及其滞后效应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文飞 王华田 +1 位作者 亓立云 张迎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0-325,共6页
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茎流探针(TDP)和微型自动气象站组成的测定系统,对泰山林科院林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树干不同高度边材液流及其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对影响边材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和滞后效应分析... 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茎流探针(TDP)和微型自动气象站组成的测定系统,对泰山林科院林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树干不同高度边材液流及其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对影响边材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和滞后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立木,树干上位边材液流流速上升快,高峰期持续时间短,但高峰流速较高,最大流速在0.002cm.s-1以上;树干下位边材液流流速上升、下降慢,液流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最大流速不超过0.001cm.s-1。太阳净辐射是麻栎边材液流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且成正相关,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对边材液流的影响较小,空气温度与麻栎边材液流的影响成正相关,相对湿度与边材液流速率成负相关。边材液流与主要环境因子日周期波动在时间上存在延迟效应,延迟效应因树干高度和环境因子而变。树干上、中和下部边材液流与太阳净辐射变化的滞后时间分为80、20和30min,与空气温度的滞后时间分别为60、130和110min,与空气相对湿度的滞后时间分别为170、160和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边材液流 滞后效应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水稻、大豆、玉米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光强响应的滞后效应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建林 齐华 +1 位作者 房全孝 于贵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孔因素”是高温加剧蒸腾作用,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反馈抑制造成的。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明显差异,上午利用光能的能力明显大于下午。这主要表现在上午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比下午大。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会造成这种量子效率的差异性。无论是气孔限制还是光合产物反馈抑制都可能是导致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产生“滞后效应”的主要原因。C4作物(玉米)的午休现象不明显,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的差异也不明显,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这可能与C4作物(玉米)自身的生理特性适应高温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豆 玉米 光合速率 气孔限制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兰州市气温对脑卒中发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继元 陈永聪 +2 位作者 张本忠 周骥 王式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6-374,共9页
通过收集兰州市2010—2013年每日脑卒中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气温和不同滞后天数对脑卒中发病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象... 通过收集兰州市2010—2013年每日脑卒中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气温和不同滞后天数对脑卒中发病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象因素与脑卒中病例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兰州市脑卒中每日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均存在相关性,气温在不同滞后日与脑卒中的关联呈非线性,不同类型脑卒中与气温的关联强度存在差异。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低温在当天就表现出危害效应,随后发病风险不断增加,滞后2~3 d时达到最大,可持续至低温发生后的第30天。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与脑出血存在一定差异,高温和低温均会引起发病风险增大,并且气温效应在当天就能发生,在滞后3~5 d内最强。低温对女性或者19~64岁者的影响更大,而高温对≥65岁者的影响更大;低温对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均有影响,高温仅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影响。气温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影响存在差异,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发病影响也有所不同。气温是作为外因通过影响机体功能而致人发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脑卒中 滞后效应 兰州市
下载PDF
基于滞后效应函数的土石坝渗流水位模型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庞琼 王士军 +2 位作者 谷艳昌 王宇 吴云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根据长期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建立土石坝渗流效应量模型,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方法。传统土石坝渗流效应量模型主要受库水位、降雨和时间3个因素直接影响,并考虑前期平均库水位和降雨的影响。然而采用前期平均... 根据长期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建立土石坝渗流效应量模型,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方法。传统土石坝渗流效应量模型主要受库水位、降雨和时间3个因素直接影响,并考虑前期平均库水位和降雨的影响。然而采用前期平均法并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库水位和降雨对大坝渗流的滞后影响,近年来提出了考虑库水位、降雨动态效应权重的滞后效应函数法,可以更好的描述变化库水位及降雨作用下的大坝渗流场。以此为基础,建立较为合理的大坝渗流模型,对某水库的渗流水位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及最小二乘原理优化求得滞后参数及各分量系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库水位滞后参数演变规律。基于滞后效应函数的渗流水位模型拟合效果好,很接近实际情况,有利于对大坝的运行工况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滞后效应 回归分析 渗流模型
下载PDF
综合考虑渗流滞后效应和库水位变化速率影响的大坝渗流统计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婷婷 苏怀智 +1 位作者 顾冲时 仇建春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5-48,51,共5页
以某大坝渗流量分析评价为例,通过引入库水位变化速率这一渗流影响因子,在对库水位变化速率及其对大坝渗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综合考虑渗流滞后效应和库水位变化速率影响的大坝渗流统计模型构建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与传统统计模... 以某大坝渗流量分析评价为例,通过引入库水位变化速率这一渗流影响因子,在对库水位变化速率及其对大坝渗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综合考虑渗流滞后效应和库水位变化速率影响的大坝渗流统计模型构建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与传统统计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渗流监控模型 滞后效应 变化速率 库水位
下载PDF
基于滞后效应的土石坝渗流监控模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乾飞 顾冲时 吴中如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文引入了库水位和降雨的滞后影响函数 ,以考虑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大坝渗流的滞后效应 ,并建立了考虑滞后效应的大坝渗流监控模型 .计算实例表明 ,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渗流的滞后效应 ,且模型精度较高 ,可预报大... 本文引入了库水位和降雨的滞后影响函数 ,以考虑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大坝渗流的滞后效应 ,并建立了考虑滞后效应的大坝渗流监控模型 .计算实例表明 ,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库水位、降雨等因素对渗流的滞后效应 ,且模型精度较高 ,可预报大坝的渗流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渗流监控模型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对气候变化滞后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志宏 武晓东 +2 位作者 杨素文 李燕妮 叶丽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0,共6页
以阿拉善典型温性荒漠为试验区,选取不同放牧干扰下2009~2014年4~7月啮齿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2006~2014年气象因子,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啮齿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对气候变化的滞后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干扰... 以阿拉善典型温性荒漠为试验区,选取不同放牧干扰下2009~2014年4~7月啮齿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2006~2014年气象因子,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啮齿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对气候变化的滞后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干扰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不同(拟合优度分别为0.9499、0.9442和0.8678),轮牧干扰优于禁牧和过牧;啮齿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禁牧、轮牧、过牧干扰下分别滞后3个月、3个月、1个月;根据滞后效应和滞后时间,可以提前预测不同放牧干扰下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趋势,继而为鼠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啮齿动物 SHANNON-WIENER指数 滞后效应
下载PDF
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的滞后效应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0,共5页
利用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坡地天然降雨入渗 -产流的实测资料分别对考虑滞后效应与不考虑滞后效应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在降雨入渗 -产流过程中 ,滞后效应加快入渗速率 ,减少径流量 ;滞后模型使土壤含水量、产流过程更... 利用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坡地天然降雨入渗 -产流的实测资料分别对考虑滞后效应与不考虑滞后效应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在降雨入渗 -产流过程中 ,滞后效应加快入渗速率 ,减少径流量 ;滞后模型使土壤含水量、产流过程更加接近实测值。由此可见 ,土壤水滞后效应对土壤含水量、入渗速率、产流过程及产流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坡地 降雨 入渗 径流 滞后效应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释水条件下地面沉降的滞后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海洋 周志芳 高宗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595-3601,共7页
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研制地面沉降室内试验装置,并改进试样的饱和方法。使用该装置模拟释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从地面沉降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和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孔隙水压... 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研制地面沉降室内试验装置,并改进试样的饱和方法。使用该装置模拟释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从地面沉降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和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两方面研究地面沉降的滞后性。分析结果得出:(1)承压含水砂层和黏土层的变形均表现出滞后现象;(2)相同试验条件下,黏土层变形的滞后时间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地面沉降试验完成后,分别从黏土层的底部和顶部取出试样进行室内常规压缩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垂直层面方向上是不均匀的,距离抽水含水层越近的部分其压缩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试验装置 地面沉降 滞后效应
下载PDF
过热合金熔体的几种物性滞后效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耿兴国 陈光 傅恒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9-551,共3页
过热处理的合金熔体会使熔体结构状态发生不可逆变化。这种不可逆变化与合金熔体中结构不均匀性有关 ,即熔体过热处理引起非均匀形核中心数量的不可逆变化 ,导致熔体粘滞性 η和溶质扩散系数DL
关键词 合金熔体 物性滞后效应 不可逆过程 过热度 过热处理 粘滞性 溶质扩散系数
下载PDF
煤层气解吸滞后效应及其评判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蔺亚兵 贾雪梅 马东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0-163,共4页
煤层气解吸特性是影响煤层气采收率和制定煤层气排采制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研究认为煤层气解吸过程滞后于吸附过程,煤层气解吸滞后主要受温度、压力、水分、煤孔隙特征、煤变质程度等因素影响。对煤层气解吸理论研... 煤层气解吸特性是影响煤层气采收率和制定煤层气排采制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研究认为煤层气解吸过程滞后于吸附过程,煤层气解吸滞后主要受温度、压力、水分、煤孔隙特征、煤变质程度等因素影响。对煤层气解吸理论研究,将煤层气解吸类型划分为微观解吸和宏观解吸两类。针对煤层气解吸滞后特征提出了煤层气解吸滞后效应的概念,认为在降压解吸过程中,随着压力降低煤层气解吸滞后特征越明显。结合煤层气解吸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煤层气解吸曲线判定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层气解吸滞后的理论评判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对煤层气解吸滞后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实践中要注意煤层气解吸滞后效应对煤层气排采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解吸 解吸滞后效应 临界解吸压力 滞后系数
下载PDF
土壤温度相对于气象因子的滞后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燕 张振华 +2 位作者 姚付启 冯雪 李清翠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8-470,共3页
利用AXWG03自动气象站于2007年3-6月对烟台市一果园内表层土壤温度及环境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典型晴天和阴天情况下土壤温度相对于气象因子的滞后效应,并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土壤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在典型的晴天情况下,... 利用AXWG03自动气象站于2007年3-6月对烟台市一果园内表层土壤温度及环境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典型晴天和阴天情况下土壤温度相对于气象因子的滞后效应,并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土壤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在典型的晴天情况下,土壤温度相对于大气温度、太阳总辐射和风速分别存在20min、10 min和60 min的滞后时间;在典型的情况下,土壤温度相对于大气温度、风速、湿度和大气压分别存在250 min、10 min、270 min和110 min的滞后时间。②在典型晴天情况下,考虑滞后前后土壤温度预测模型决定系数由0.891提高到0.911;在典型阴天情况下,决定系数由0.634提高到0.855,考虑滞后效应可提高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滞后效应
下载PDF
春季侧柏树干边材液流的滞后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徐军亮 章异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研究林木耗水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建设战略规划、林种布局、树种选择、林分结构配置及林地水分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测定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春季侧柏边材液流速率和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等... 研究林木耗水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建设战略规划、林种布局、树种选择、林分结构配置及林地水分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测定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春季侧柏边材液流速率和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同步测定。结果表明:侧柏边材液流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峰型特征,空气温湿度的峰型特征相对不明显。侧柏边材液流速率相对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滞后时间分别为110 min,-70 min,-60 min。在树干液流的数值模拟中,考虑液流相对于气象因子的滞后效应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而且仅用太阳辐射一个变量模拟侧柏边材液流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边材液流速率 气象因子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嘉峪关市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继元 李世雄 +1 位作者 周骥 王式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探讨分析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通过收集嘉峪关市2008—2013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气温和不同滞后天数对细菌... 探讨分析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通过收集嘉峪关市2008—2013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气温和不同滞后天数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性痢疾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6—8月,对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病例数据做相关分析,表明嘉峪关市细菌性痢疾每日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和降水量均存在相关性,嘉峪关市日平均气温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暴露效应曲线为J型和U型,气温对细菌性痢疾日发病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在暴露当天出现,女性2~3 d达到峰值,男性3~5 d达到峰值。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效应中,女性所受的高温效应大于男性,高温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气象因素在嘉峪关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性痢疾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各个环节(居民生活习惯、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自身体质),间接影响细菌性痢疾在人群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细菌性痢疾 滞后效应 嘉峪关市
下载PDF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其滞后效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曲洋 支大林 +1 位作者 滕建州 陈春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12期1065-1069,共5页
随着国家对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对其固定资产投资将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因此,通过切实提高长吉图先导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对化解长吉图先导区乃至整个吉林省潜在的资金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 随着国家对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对其固定资产投资将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因此,通过切实提高长吉图先导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对化解长吉图先导区乃至整个吉林省潜在的资金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长吉图先导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模型,全面系统地研究长吉图先导区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并进一步建立投资效益的一期滞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长吉图先导区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密切相关,且滞后一期固定资产投资对长吉图先导区GDP增量的滞后效应最为显著。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以及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吉图先导区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滞后效应 虚拟变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