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
作者 韩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4期164-166,共3页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可解决滨水生态存在的问题,为此,探讨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如何通过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性原则,重新塑造城市河道,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 河道生态修复 滨水景观设计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走廊
下载PDF
立体构成之空间要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株洲湘江风光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源 孙晔 李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92-95,105,共5页
立体构成以点、线、面、体4个空间要素为基础,使用一定的材料,运用一定的色彩,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新的立体形态。将立体构成中的空间要素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能建造出优秀的滨水空间,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立体构成以点、线、面、体4个空间要素为基础,使用一定的材料,运用一定的色彩,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新的立体形态。将立体构成中的空间要素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能建造出优秀的滨水空间,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利用点、线、面、体等空间要素,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感,展现了株洲悠久的历史及城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构成 空间要素 滨水景观设计
下载PDF
浅析地域性要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霞 兰超 《美术大观》 2017年第8期106-107,共2页
当今中国的城市滨水景观盲目学习欧美园林,追求"现代化"与"国际化",导致城市面貌趋同,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性的忽略导致滨水景观缺少活力与可识别性。只有将滨水景观设计与地域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魅力、能... 当今中国的城市滨水景观盲目学习欧美园林,追求"现代化"与"国际化",导致城市面貌趋同,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性的忽略导致滨水景观缺少活力与可识别性。只有将滨水景观设计与地域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魅力、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本文研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地域性要素的应用表达,研究如何设计出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
下载PDF
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意象元素 被引量:4
4
作者 邵靖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滨水景观在当今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着重将意象学运用于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分析了各意象元素的独立特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在滨水景观中应该将意象的各元素灵活运用,并加以整体规划。
关键词 滨水景观设计 意象元素 节点 标志物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滨水景观设计 被引量:29
5
作者 杜春兰 代劼 《时代建筑》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从景观带与城市开放空间、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及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浅析生态恢复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严颖 喻竹 《花卉》 2019年第6期275-276,共2页
在社会形态变化的同时生态环境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利用,出现日益恶化的局面[1]。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生态恢复手段,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为逐步实现恢复生态环境,可通过对用地合理规划、体现地域特色、建设景观设计等方式实现[2]。... 在社会形态变化的同时生态环境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利用,出现日益恶化的局面[1]。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生态恢复手段,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为逐步实现恢复生态环境,可通过对用地合理规划、体现地域特色、建设景观设计等方式实现[2]。本文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的内涵,并解读生态恢复原理,同时对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功能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深刻讨论,并与目前一些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而得出的生态恢复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途径相结合,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环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生态恢复 涉及途径
下载PDF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抒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3年第7期77-78,共2页
成功的滨水景观设计不仅能美化城市,丰富城市的天际线,大大满足市民的亲水性,同时也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关键词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下载PDF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研究——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8
作者 李平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31-I0031,共1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热点领域。而城市滨水区设计涉及道路、园林、水利等多个景观要素,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建设难度。为此,需结合地理位置和建筑理论科学地规划滨水景观设计,将景观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热点领域。而城市滨水区设计涉及道路、园林、水利等多个景观要素,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建设难度。为此,需结合地理位置和建筑理论科学地规划滨水景观设计,将景观的视觉形象进行有效传达,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为人们构建一个优美雅致的休闲娱乐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 滨水景观设计 休闲娱乐场所 景观要素 视觉形象 视觉传达 开发与建设
下载PDF
基于《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的美学意境
9
作者 唐文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I0005-I0006,共2页
人类文明与水相伴,依水而生。早期的城市往往逐水而建,河流可提供充足的水源,从而延续城市文明,可以说,城市发展离不开河流。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城市中的河流多数已经枯竭,河道治理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开发滨水... 人类文明与水相伴,依水而生。早期的城市往往逐水而建,河流可提供充足的水源,从而延续城市文明,可以说,城市发展离不开河流。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城市中的河流多数已经枯竭,河道治理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开发滨水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生态价值。滨水地区的开发既能提升城市形象,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闲暇时间的良好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开发建设 重点项目 闲暇时间 美学意境 地区 河道治理
下载PDF
适宜可续视野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10
作者 李刚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1-54,共4页
一、前言 人类天生具有亲水性。人类历史上很多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当代城市发展依然体现了向水体回归的趋势。本文所讨论的“滨水地区”,特指呈线状的城市河流两侧、且常水位河面宽度在150米以下的河流沿岸地带,而... 一、前言 人类天生具有亲水性。人类历史上很多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当代城市发展依然体现了向水体回归的趋势。本文所讨论的“滨水地区”,特指呈线状的城市河流两侧、且常水位河面宽度在150米以下的河流沿岸地带,而讨论的重点则是河流流经的城市中心区段及城乡结合部段景观改造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发展 视野 城市河流 人类历史 城乡结合部 城市中心区 地区
下载PDF
生态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嘉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217-217,219,共2页
在景观设计中,既要合理运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在可调配的区域内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开发,又要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在结合滨水景观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理念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
关键词 生态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 现状 问题 原则
下载PDF
武汉市沿江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12
作者 向春芳 《美与时代(城市)》 2021年第10期63-64,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户外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城市中有一个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放松方式,那么它将是大多数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而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就可以满足居民这方面的需求。故而,以湖北武汉的沿江滨水休闲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户外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城市中有一个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放松方式,那么它将是大多数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而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就可以满足居民这方面的需求。故而,以湖北武汉的沿江滨水休闲活动区域的设计为例,总结了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原则,充分阐述了城市滨水区在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面的功能,从而方便进行有效的人工干预。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实现城市雨水自然积累,同时,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 滨水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 武汉市
下载PDF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福魁 于明 《山东建筑》 2003年第4期32-33,共2页
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 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设计 建筑 空间形态 规划设计 城市 地段 行规 历史变迁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留白”的意境美——以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欣然 《华中建筑》 2012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意境的表达手法,"留白"意境美的产生是一个从空间形态—空间意象—空间意境的复杂过程。该文将其引入滨水景观设计中,以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为例,分析了"留白"的意境美在城市...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意境的表达手法,"留白"意境美的产生是一个从空间形态—空间意象—空间意境的复杂过程。该文将其引入滨水景观设计中,以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为例,分析了"留白"的意境美在城市滨水空间中的体现。从而得出"留白"的应用可形成如诗如画的意境,增加城市滨水空间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留白 意境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达 寇微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9期324-324,共1页
对信息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介绍的基础上,论证了信息技术在今后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
下载PDF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包装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歆惠 《中国包装》 2016年第12期42-44,共3页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具备文化包装意义,其作用应该是突出景观设计的文化价值效应,在传统的景观设计功能性基础上强调文化意义上的标志性、美化性、地域性等。设计时应注重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包装的实现方式,使使用者与景观互动并形成...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具备文化包装意义,其作用应该是突出景观设计的文化价值效应,在传统的景观设计功能性基础上强调文化意义上的标志性、美化性、地域性等。设计时应注重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包装的实现方式,使使用者与景观互动并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且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景观环境中。做好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包装是实现以景观承载城市文化,以文化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滨水景观设计 文化包装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以红水河流域滨水景观整治项目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欧阳建友 王振宇 张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21-24,共4页
可持续发展的滨水资源与环境,对于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水河流域滨水景观整治项目结合天峨、来宾两个城市的地域、水文、民俗风情等特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整治理念,对红水河流域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整治进行... 可持续发展的滨水资源与环境,对于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水河流域滨水景观整治项目结合天峨、来宾两个城市的地域、水文、民俗风情等特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整治理念,对红水河流域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整治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和认识,探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法与途径,为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整治设计提供更丰富的设计要素与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 生态营造
下载PDF
水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以浙江省嘉兴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卫永 陈婵 殳世平 《小城镇建设》 2007年第4期45-49,共5页
滨水是指与河流、湖泊、江海毗邻的土地或建筑物,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
关键词 滨水景观设计 乡城市 浙江省 嘉兴 城市 城市用地 空间领域 发展潜力
下载PDF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评《滨水景观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大多是傍水而居。水是大自然的重要元素,有着动静结合的灵动美感,与周围的景色相互衬托,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就是专门围绕水这一元素展开设计的。《滨水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一门基...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大多是傍水而居。水是大自然的重要元素,有着动静结合的灵动美感,与周围的景色相互衬托,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就是专门围绕水这一元素展开设计的。《滨水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提升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书主要从滨水景观设计概述、设计要素、设计类型等方面讲解,并涉及滨水景观设计与亲水设施、滨水景观设计与生态可循环、滨水景观设计的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专业 细节处理 设施 设计要素 动静结合 提升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