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王灵恩 丁佳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近年来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逐渐被各界所关注,但作为重要的利用方式,缺乏旅游视角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论文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工具,总结国内外... 近年来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逐渐被各界所关注,但作为重要的利用方式,缺乏旅游视角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论文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工具,总结国内外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阶段特征、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国内外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分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研究限于资源评价、资源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价值评估等方面,处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初级阶段。国外研究内容较为全面,除对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保护等领域进行广泛探讨外,更在气候变化影响、综合效益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论文在总结分析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影响、资源管理、综合效益分析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下一阶段应当重视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社区参与和利益机制、价值转化机制和路径、创新研究手段和方法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旅游资源 保护利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滨海湿地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卉莲 吴桐 +4 位作者 查家宝 黄海鹏 杨芯月 韩蕊 吴英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系统梳理了多溴联苯醚(PBDEs)在滨海湿地中的种类和浓度、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与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关系、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滨海湿地沉积物和生物体内PBDEs的种类和浓度,总结了PBDEs在滨海湿地中的水平分布与垂向分... 系统梳理了多溴联苯醚(PBDEs)在滨海湿地中的种类和浓度、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与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关系、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滨海湿地沉积物和生物体内PBDEs的种类和浓度,总结了PBDEs在滨海湿地中的水平分布与垂向分布规律,阐述了滨海湿地沉积物理化因子对其分布影响,归纳了滨海湿地中PBDE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后期研究需进一步厘清滨海湿地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PBDEs同系物及富集浓度等问题,加强滨海城市排污口附近区域的PBDEs归趋研究,解析滨海湿地沉积物理化因子(如铁、硫、氮等元素)与PBDEs的关系,探究PBDEs生态风险阈值与评价方法,为滨海湿地污染控制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滨海湿地 沉积物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河北滦南滨海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3
作者 王久良 刘朋飞 +1 位作者 刘德武 李跃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滨海湿地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蕴含丰富资源的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湿地科学领域内的热点话题。为研究河北省滦南滨海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本文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 滨海湿地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蕴含丰富资源的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湿地科学领域内的热点话题。为研究河北省滦南滨海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本文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铜(Cu)、锌(Zn)、铬(Cr)、铅(Pb)、镉(Cd)的单因子质量指数均小于1.0,说明研究区重金属含量小于土壤背景值,土壤未受到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法Cu、Zn、Cr、Pb、Cd指数均小于0.7,表明滦南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处于未污染。湿地各区域重金属地累积指数为无污染或较轻污染,其中Pb污染为较轻污染,监测点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利用地累积指数分析认为Pb在湿地北区为轻度污染水平,经调查发现该区域主要为居民点,人类活动频繁,其他重金属均无污染。河北滦南滨河湿地土壤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湿地土壤环境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重金属 污染特征 评价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4
作者 刘世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31-0034,共4页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当前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文章提供了关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的最新知识。考虑到滨海湿地作为易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当前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文章提供了关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的最新知识。考虑到滨海湿地作为易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推动滨海湿地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修复 保护
下载PDF
海岸带滨海湿地蓝碳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磊 叶思源 +6 位作者 赵广明 谢柳娟 裴绍峰 丁喜桂 杨士雄 Hans Brix Edward ALaws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7-794,共18页
【研究目的】自2009年“蓝碳”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海岸带蓝碳生境在封存大气CO_(2)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如何有效管理海岸带蓝碳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研究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国... 【研究目的】自2009年“蓝碳”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海岸带蓝碳生境在封存大气CO_(2)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如何有效管理海岸带蓝碳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研究方法】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海岸带湿地蓝碳管理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海岸带湿地蓝碳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并总结了影响海岸带蓝碳生境及其碳库保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中国海岸带地区滨海湿地的蓝碳总量和碳汇潜力巨大,但随着海岸带地区开发越发频繁,已对海岸带蓝碳碳汇能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结论】本文提出需要综合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强化已有蓝色碳汇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未来新增蓝碳碳汇的潜力评价,以此提升中国在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碳减排增汇等方面研究的国际地位,同时为国家相关应对策略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能为近来实施的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滨海湿地 碳储管理 碳埋藏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时空差异的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寿兵 魏思洁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互花米草作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其生物量大小数据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通过收集分析我国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研究数据,得到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时、空分异特征及相关分析结果:①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作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其生物量大小数据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通过收集分析我国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研究数据,得到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时、空分异特征及相关分析结果:①互花米草的地上生物量7月至10月较高,4、5月最低;地下生物量6月至10月较高,2月至4月最低,即互花米草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夏秋季较高,春季最低。互花米草生物量的这种季节变化格局可能是由互花米草本身的生命活动规律决定的。②在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生境,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均存在差异。互花米草生物量的空间差异可能与潮汐作用、纬度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作用、种群入侵年限和互花米草种类有关。③江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上海、浙江和福建(上海>浙江>福建>江苏),而地下生物量却最高,此外江苏的地下生物量高于本省的地上生物量。这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可能是由江苏的生长条件不利造成的,互花米草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繁殖来适应逆境环境,并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可利用的资源是一定的,分配到生殖构件的生物量多,就必然导致分配到营养构件的生物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生物量 时空差异
下载PDF
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收支核算方法
7
作者 王涛 赵锐 +1 位作者 殷悦 邓丽静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0,共5页
滨海湿地在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掌握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收支状况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了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收支核算方法,按照滨海湿地覆被类型和碳库类型明确了立体空间核算单元;针对二氧化碳、甲烷和... 滨海湿地在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掌握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收支状况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了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收支核算方法,按照滨海湿地覆被类型和碳库类型明确了立体空间核算单元;针对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吸收和排放情况设计出核算指标体系;基于单位面积生物量法、储量差分法和收支法构建出核算方法体系;设计出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收支核算清单,并进一步指出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核算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温室气体清单 活动数据 排放因子
下载PDF
盐城滨海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分析
8
作者 何冬梅 王火 +1 位作者 祝亚云 江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1-787,共7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盐城沿海的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碱蓬(Suaeda glau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4种典型湿地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湿地土... 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盐城沿海的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碱蓬(Suaeda glau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4种典型湿地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湿地土壤DOM的芳香性指数(SUVA 254)显著高于其他湿地;除碱蓬外,其他湿地表层土壤DOM的SUVA 254值显著高于深层土壤(P<0.05)。土壤DOM的荧光效率(FE)在土层间的差异明显,FE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且与SUVA 254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25~40 cm土层芦苇湿地土壤DOM的FE值显著高于其他湿地类型(P<0.05)。不同湿地类型土壤DOM的荧光指数(FI)值均<1.40,DOM陆源输入占主导作用。4种湿地类型中,大米草湿地土壤DOM的同步荧光腐殖化指数(HIX syn)较高,刺槐湿地土壤DOM的HIX syn在土层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C/N比与土壤DOM的SUVA 254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光谱技术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刺槐和大米草湿地表层土壤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更高,表明其含有更多结构复杂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化学结构 光谱特征 滨海湿地
下载PDF
滨海湿地中溶解态CH4的通量及影响因子
9
作者 张颖 张晓慧 +2 位作者 刘婷婷 杨芷璇 唐剑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107,共15页
以长江口滨海湿地的九段沙湿地和西沙湿地为研究区域,探究了滨海湿地水体中溶解态CH4浓度和通量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采样期间,CH4溶存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九段沙秋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0.30±0.19)μmol·L^(-1);西... 以长江口滨海湿地的九段沙湿地和西沙湿地为研究区域,探究了滨海湿地水体中溶解态CH4浓度和通量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采样期间,CH4溶存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九段沙秋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0.30±0.19)μmol·L^(-1);西沙夏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1.16±1.52)μmol·L^(-1).西沙的CH4平均溶存浓度((0.56±0.91)μmol·L^(-1))高于九段沙((0.18±0.17)μmol·L^(-1)).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CH4的时空变化主要与滨海湿地的季节更替及潮汐作用有关,低温、高盐度和富氧环境都将抑制CH4的合成.对于不同的季节和研究区域,溶解态CH4的通量变化也有显著差异.九段沙和西沙水环境向大气扩散的CH4通量分别在秋季((0.45±0.43)nmol·m^(-2)·s^(-1))和夏季((3.34±5.21)nmol·m^(-2)·s^(-1))最大.两者向长江口水平输送的CH4通量分别在秋季((2.32±9.32)nmol·m^(-2)·s^(-1))和夏季((1.66±5.06)nmol·m^(-2)·s^(-1))最大.利用水质参数与CH4溶存浓度拟合多元回归方程,获得高频率、连续观测的CH4溶存浓度.进一步计算得到九段沙和西沙的溶解态CH4年均横向输送通量,分别为1.46 mg·m^(-2)·d^(-1)和0.34 mg·m^(-2)·d^(-1),年均垂向扩散通量分别为1.85 mg·m^(-2)·d^(-1)和2.90 mg·m^(-2)·d^(-1).还揭示了滨海湿地中溶解态CH4是大气和沿岸水体中CH4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溶解态CH4 原位连续观测技术 排放通量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蓝碳行动的双向共进探讨
10
作者 梅宏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年第4期90-92,共3页
近年来,沿海城市快速发展不断挤占海岸带空间,导致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生态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成为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随着我国《湿地保护法》的施行,各沿海地区更加关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由于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 近年来,沿海城市快速发展不断挤占海岸带空间,导致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生态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成为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随着我国《湿地保护法》的施行,各沿海地区更加关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由于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难度大、影响因素多,因措施不当造成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诸如区域规划不合理导致植被退化;建设入海河流岸堤修复时采用硬质岸堤而非生态岸堤,物理性阻隔了植被的连续生长;不合理的拦潮筑坝等非生态友好型水利设施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生态灾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栖息地 生态灾害 生态退化 滨海湿地 外来物种入侵 区域规划 入海河流 岸堤
下载PDF
河北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特征与情景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菲 王丰 +3 位作者 刘斌 付同刚 高会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3-1144,共12页
滨海湿地处于海陆生态系统交错地带,研究湿地面积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变化,可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近海岸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分析河北滨海湿地面积变化,对2000—2020年河北滨海湿地生态... 滨海湿地处于海陆生态系统交错地带,研究湿地面积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变化,可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近海岸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分析河北滨海湿地面积变化,对2000—2020年河北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量和社会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进行评估,并以供需比定量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特征,最后利用情景分析预测了2030年河北滨海湿地供需安全。结果表明:1)河北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和湿地生态廊道面积减少。2)除水产品供给服务增加外,河北滨海湿地的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调节洪水、固碳、释氧和美学景观等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均降低,河北滨海区社会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均呈增加趋势。3)河北滨海湿地面积仅占河北滨海区全域面积的6.3%,但其提供的调节洪水服务可以满足河北滨海区全域对其需求。4)河北滨海湿地调节洪水服务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水产品供给服务、水资源供给服务和净化环境服务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生态安全问题,是未来可能影响河北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隐患,固碳、释氧和美学景观服务是未来河北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发展中的短板。5)情景分析下,湿地严格保护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供需比最高,是河北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未来发展的最好情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比 情景分析 生态安全
下载PDF
天津滨海湿地与其长期开垦农田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比较
12
作者 冯苗 史妍 +2 位作者 郭长城 高健 王义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了深入探究土壤线虫在滨海湿地开垦前后的群落特征变化,以天津北大港湿地和七里海湿地及其开垦后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0~15 cm的土样并分离土壤线虫,在种属水平上划分为不同营养类群和生活史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线虫的多度和占比,计算土... 为了深入探究土壤线虫在滨海湿地开垦前后的群落特征变化,以天津北大港湿地和七里海湿地及其开垦后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0~15 cm的土样并分离土壤线虫,在种属水平上划分为不同营养类群和生活史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线虫的多度和占比,计算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和功能性指数.研究区内共捕获土壤线虫8630条,分属33属,优势属为拟丽突属(Acrobeloides)、真滑刃属(Aphe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和锥形虫属(Dolichodoridae),占捕获线虫总数的49%.研究区湿地经长期开垦后,土壤线虫多度由每100 g干土342条增加到737条,其中,北大港地区增加38%,七里海地区显著增加194%;线虫种属数量也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c-p1类群和c-p2类群线虫数量的增加引起的.研究区在长期开垦后,北大港地区变化不显著,七里海地区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增加了51.58%和48.95%,线虫功能性指数中仅富集指数在七里海地区显著增加了103%.土壤pH值与线虫生态指数和线虫组成之间均存在较强相关性.综上,滨海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线虫群落物种逐步丰富,线虫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同北大港湿地相比,七里海湿地受环境扰动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开垦 土壤线虫 优势属 生态指数
下载PDF
广州南沙滨海湿地人工红树林植物生长量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红苹 冯建祥 +1 位作者 殷祚云 魏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6-16,共11页
研究探讨了广州南沙滨海湿地红树林植物群落的3个维次个体指标生长量与物种多样性。选取12个典型群落样地,分林上层、林下层、全层调查每个植物物种。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NPar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对每个生长量指标(容易获取且精... 研究探讨了广州南沙滨海湿地红树林植物群落的3个维次个体指标生长量与物种多样性。选取12个典型群落样地,分林上层、林下层、全层调查每个植物物种。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NPar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对每个生长量指标(容易获取且精度较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与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群落3个维次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群落,在浅层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2)南沙滨海湿地二期红树林中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丰富度较一期简单,二期林下层植物种类较少,且多为陆生维管植物,水生维管植物较少;(3)植物多样性与生长量的NPar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两者的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高度、胸高面积、基部体积、胸高体积和冠层体积之间,林下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全层Simpson指数、全层Shannon-Wiener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其余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人工红树林中生长较快的外引植物无瓣海桑为优势种,有蔓延趋势,存在较高的入侵风险,可能对乡土红树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乡土树种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树形高大、长势旺盛,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红树林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三维
下载PDF
环渤海滨海湿地重金属的时空变化及来源分析
14
作者 简锐风 岳甫均 +2 位作者 朱兆洲 刘小龙 张璐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25-6038,共14页
以环渤海滨海湿地的水体、表层沉积物、表层土壤重金属为对象,通过收集已有数据,利用内梅罗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的时空变化、污染水平、来源,旨在为环渤海地区滨海湿地重金属污染防控、治理提供重要信... 以环渤海滨海湿地的水体、表层沉积物、表层土壤重金属为对象,通过收集已有数据,利用内梅罗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的时空变化、污染水平、来源,旨在为环渤海地区滨海湿地重金属污染防控、治理提供重要信息.结果表明:2000~2020年,环渤海滨海湿地水体As、Pb、Cd、Cu浓度上升,Cr、Hg、Zn浓度下降;湿地表层沉积物As、Ni含量变化较小,Cr、Cu、Zn、Hg含量上升,Pb、Cd含量下降;湿地表层土壤Cr、Zn含量上升,As、Cu、Ni、Pb、Cd、Hg含量下降,三种湿地环境介质表现出差异性变化;环渤海滨海湿地重金属中Cd、Hg单因子污染水平较高,分别为2.67和2.57;2010s环渤海滨海湿地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较高,水体、沉积物、土壤的内梅罗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分别为1.53、4.49、2.52和0.34、0.96、1.44,但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处于较低水平;Cu、Ni、Cr、Zn、As对环渤海滨海湿地环境影响程度较低,主要来源于自然来源及少量人为来源;Hg、Pb、Cd对环渤海滨海湿地环境影响程度较高,主要来自重工业、与重工业联系较强的轻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环渤海 重金属 时空变化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进展分析
15
作者 杜长芬 雷坤 +3 位作者 李中浤 吕淑果 吕旭波 李晓光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阐明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从ISI 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获取了1990—2022年发表的关于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的相关文献,从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方... 为阐明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从ISI 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获取了1990—2022年发表的关于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的相关文献,从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定量分析了33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1990—2022年发表2820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因政策和社会关注等方面的影响,未来发文量将呈持续增长趋势;2)发文量最多的3个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发表1033篇、674篇和394篇文献;3)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美国地质调查局、昆士兰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其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达187篇;4)研究文章主要发表在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Wetlands等期刊;5)文章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滨海湿地蓝碳、滨海湿地碳循环、滨海湿地沉积物以及影响滨海湿地碳库的因素4个研究方向。分析结果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国内外滨海湿地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碳循环 碳收支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天津滨海湿地一株高效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春萍 郭宏宇 +3 位作者 霍玉珠 王丽霞 马成仓 王银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2,共8页
从天津滨海湿地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异养硝化细菌WP5,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肠杆菌属(Enterbacter),将其命名为Enterbacter sp.WP5.以氨态氮为氮源,研究碳源、温度、氨氮负荷、接种量对该菌株生长... 从天津滨海湿地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异养硝化细菌WP5,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肠杆菌属(Enterbacter),将其命名为Enterbacter sp.WP5.以氨态氮为氮源,研究碳源、温度、氨氮负荷、接种量对该菌株生长和脱氮特性的影响,并应用正交实验探究其脱氮的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碳源、温度、氨氮负荷、接种量对该菌株的生长和脱氮效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该菌株总氮去除效能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温度>碳源>氨氮负荷>接种量.最优脱氮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温度35℃、氨氮负荷50 mg/L、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该菌株达到最佳总氮去除率91.41%.菌株Enterbacter sp.WP5具有优良的异养硝化特性,在治理滨海湿地氨氮污染方面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细菌 滨海湿地 氮污染 生物脱氮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静泰 闫丹丹 +4 位作者 么秀颖 谢思荧 刘垚 盛昱凤 栾兆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0-814,共15页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强大,探究其固碳能力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提供的1987—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及已发表的滨海湿地碳密度数据,使用遥感定量反演与...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强大,探究其固碳能力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提供的1987—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及已发表的滨海湿地碳密度数据,使用遥感定量反演与生命地带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滨海湿地30多年来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盐沼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北部区域,光滩主要分布于沿海东部区域,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南部区域;(2)中国南部滨海湿地碳密度明显高于北部和东部滨海湿地;(3)中国滨海湿地总碳储量整体呈降低趋势,沿海北部区域与东部区域总碳储量大于南部区域。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共同影响了滨海湿地碳储量的时空动态,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影响滨海湿地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有效评估滨海湿地的碳汇能力、制定减排增汇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碳密度 碳储量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阳紫怡 罗松 +2 位作者 吴天振 赵欣冉 李楠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36-44,共9页
明确滨海湿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5年至2015年5期遥感数据分析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5年湿地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 明确滨海湿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5年至2015年5期遥感数据分析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5年湿地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景观格局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增量最多,水域面积持续下降,大量沿海水域滩涂被围垦转换为其他用地类型;2)研究区总体生态风险呈好转趋势,但局部地区生态风险仍然居高;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持续下降,分布呈现不断向海域推进趋势,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面积上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3)研究区各时段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并在空间上聚集.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景观类型较为单一、人为干扰小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化较快的西南地区和围垦速度较快的沿海区域.热点和冷点的分布与研究区区域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耦合性,整体生态风险地域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杭州湾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滨海湿地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19
作者 张治梅 樊彦国 +1 位作者 矫志军 管青春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滨海湿地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且盐渍化特征突出,迫切需要研究土壤盐渍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提出基于基线的盐渍化指数(baseline-based soil sa... 土壤盐渍化是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滨海湿地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且盐渍化特征突出,迫切需要研究土壤盐渍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提出基于基线的盐渍化指数(baseline-based soil salinity index,BSSI),有效抑制了复杂地物对地表盐渍化监测带来的影响,盐渍化土壤提取精度高于其他盐分指数模型10%;随后通过改进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water benefit-based ecological index,WBEI)提出优化的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optimized water benefit-based ecological index,OWBEI),使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精度有效提高至87%;最后,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获取其土壤盐渍化分布和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探讨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滨海湿地的土壤脆弱性不断增加,间接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变差。尽管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断提出,但针对盐渍化土壤的保护措施较少,导致生态质量状况恶化并负反馈于土壤,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当地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盐渍化 生态环境质量 虚拟盐渍化基线 植被指数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群落甲烷通量研究的综述
20
作者 魏思洁 王寿兵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0-547,共8页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了解互花米草群落的甲烷通量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净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的总体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了解互花米草群落的甲烷通量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净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的总体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无明显规律且差异较大。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环境因子对CH4排放有综合调控作用,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影响土壤中与CH4产生有关的微生物影响CH4通量。(2)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夏季最高、冬春较低;日通量则处于不规则的波动中,但总体白天通量高于夜晚。CH4通量季节差异与温度、生物量和光照呈正相关,温度影响参与CH4生成的微生物的活性,生物量为CH4产生提供有机质原料,光照则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有机质的合成;日通量差异除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外,最主要还受到潮汐变化的影响。(3)无潮水覆盖时CH4通量远大于有潮水覆盖时。有潮水覆盖时互花米草下部作为CH4排向大气的重要通道受阻,同时CH4被储存于土壤或排放到潮水中,落潮后才进入大气,因此CH4通量更低。(4)刈割会降低CH4通量。互花米草植株为CH4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原料,同时利用通气组织将CH4排放到大气,刈割切断了CH4传输途径并减少了地上生物量,因此降低了CH4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甲烷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