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1
作者 惠慧 王转转 +2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吴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之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14 d、3月观察组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IMT急不稳定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更快使血脂异常达标,更有效地抑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芪参益气滴丸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
2
作者 陈娜 王燕琳 +3 位作者 孙慧芳 樊飞燕 李东红 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60-2966,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以及干细胞在受损部位存活率、分化率低,导致治疗效果有限。目的:探讨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以及干细胞在受损部位存活率、分化率低,导致治疗效果有限。目的:探讨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迁移和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连续灌胃麝香黄芪复方滴丸5 d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备用。采用CCK-8法检测体积分数5%,10%,20%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对BMSCs横向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培养BMSCs,用结晶紫染色和DAPI核染色观察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对BMSCs纵向迁移的影响;用含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的诱导液或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观察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积分数10%和20%含药血清在第2,3天促进细胞增殖更明显,且两种体积分数无统计学差异;②在划痕30,48 h时,10%含药血清组BMSCs迁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③10%含药血清组BMSCs穿过Transwell小室滤过膜的数量高于对照组;④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可能促进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分化作用较弱,星形胶质细胞能进一步促进含药血清诱导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⑤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能促进BMSCs体外增殖、迁移;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可能促进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麝香黄芪复方滴丸 含药血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迁移 分化
下载PDF
苍耳子鼻炎滴丸对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李树华 邓伟 +1 位作者 蒋振华 蔡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观察苍耳子鼻炎滴丸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主要的药效学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经治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辅舒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 目的 观察苍耳子鼻炎滴丸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主要的药效学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经治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辅舒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鼻炎滴丸口服。疗程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IL-4、IL-6、IL-34)、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和鼻腔黏膜纤毛清除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IL-4、IL-6、IL-34、Ig 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鼻腔黏膜纤毛清除率明显提高(P<0.05),但以观察组指标改变更为显著(P<0.05)。结论 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能进一步提升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其药效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及Ig E水平、促进鼻腔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变应性鼻炎 苍耳子鼻炎滴丸 疗效观察 药效学机制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4
作者 率中泰 刘小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济宁市中医院CHF患者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济宁市中医院CHF患者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对比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功能、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低,6 min步行距离(six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长,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ion gene 2 protein,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均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均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3.04%)与对照组(10.8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经复方丹参滴丸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趋于正常,血管活性物质生成有效一致,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复方丹参滴丸 阿托伐他汀钙 心功能 细胞因子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滴丸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5
作者 段黎娟 黄小强 +2 位作者 贾安 王丽 黄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7-951,共5页
目的 优化薯蓣皂苷元滴丸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以成型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基质种类、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距对成型率的影响,测定体外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度。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 目的 优化薯蓣皂苷元滴丸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以成型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基质种类、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距对成型率的影响,测定体外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度。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基质PEG 4000,基质与药物比例6∶1,冷凝温度10℃,滴距8 cm,成型率为95.68%,3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5.68%。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滴丸tmax缩短(P<0.01),Cmax、AUC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53倍。结论 滴丸可提高薯蓣皂苷元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滴丸 制备工艺 体内药动学 单因素试验 HPLC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6
作者 李蒙 刘用 +2 位作者 张健真 郝学增 张立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和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麝香通心滴丸组(SXTX组)和阳性组,每组15只。SXTX组以18.90 mg/(kg·d...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和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麝香通心滴丸组(SXTX组)和阳性组,每组15只。SXTX组以18.90 mg/(kg·d)的浓度灌胃;阳性组以尼可地尔1.35 mg/(kg·d)的浓度灌胃;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1周后,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松解手术,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构建心肌I/R模型。通过心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心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及血管改变;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和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管相关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和血管损伤明显,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增加;与I/R组相比,SXTX组心肌细胞和血管病理结构损伤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VEGF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可保护大鼠心肌细胞和血管I/R损伤,可能与上调VEGF蛋白表达、促进缺血区微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麝香通心滴丸 保护作用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郭恩会 刘凯 +2 位作者 闫向格 张豪杰 赵志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14-319,共6页
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 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均连续治疗两周。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一周后、两周后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评分、脑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NTF)]、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RNA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和两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及BI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和两周后,两组患者的NGF、NTF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后、两周后,两组患者的NF-κB p50蛋白、NF-κB p50 mRNA、NF-κB p65蛋白、NF-κB p65 mRNA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后、两周后,两组患者的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IL-1β、IL-6、IL-8、TNF-α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86%,略高于对照组的8.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加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复方丹参滴丸 丁苯酞 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兰希福 赵曼丽 +3 位作者 罗凯 张文昌 董玉霞 吴红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评分分别为(90.56±7.52)、(86.29±8.56)、(89.21±7.69)、(90.52±7.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3.45±6.62)、(77.54±6.36)、(73.58±5.39)、(81.65±5.67)分(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4.29%,较对照组的77.14%明显更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而巩固整体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缺血性脑卒中 生活质量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平痤滴丸制备工艺及药效研究
9
作者 张欣荣 董人华 +1 位作者 王洁煊 程杰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6-12,共7页
目的在平痤散中药处方基础上,研制平痤滴丸,并对比研究平痤散和平痤滴丸对痤疮的作用。方法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因素为药物与基质质量比、药液温度、冷凝温度,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平痤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考察平痤散... 目的在平痤散中药处方基础上,研制平痤滴丸,并对比研究平痤散和平痤滴丸对痤疮的作用。方法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因素为药物与基质质量比、药液温度、冷凝温度,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平痤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考察平痤散和平痤滴丸对小鼠激素水平、皮脂腺斑组织的影响,对耳肿胀的抗炎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优滴丸制备工艺料液比为5∶1,药液温度为80℃,冷凝温度为0℃;平痤滴丸组体内激素水平睾酮(T)值、雌二醇(E2)值、T/E2值、小鼠耳肿胀程度及抑菌作用,均与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平痤散组。结论平痤滴丸组治疗痤疮效果显著,优于平痤散组,能够有效调节小鼠体内激素水平、减轻小鼠耳肿胀程度、抑制痤疮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丸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痤疮 耳肿胀 抑菌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军 李雪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0-0084,共5页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中的 60例SAP患者,30例为一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诊疗方...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中的 60例SAP患者,30例为一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诊疗方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早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晚10mg),根据血压及心率的具体情况予以加用相应的钙离子拮抗剂及 β 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并连续用药2个月。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学实验室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一步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对于SAP的治疗安全效果及预后。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每月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优于治疗组(73.33%)(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等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随访过程中观察到加服复方丹参滴丸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3.33%)。结论 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疾患时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中医症候各项积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新型口服抗凝药干预高危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霄 邵正斌 魏青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24-328,共5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危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高危NVA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10m...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危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高危NVA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10mg利伐沙班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1袋,3次/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EHRA房颤症状评分、房颤负荷以及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中医症候积分、房颤负荷、EHRA房颤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生活质量评分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APTT、P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延长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益气滴丸与低剂量利伐沙班联合治疗高危NVAF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预防卒中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低剂量利伐沙班 高危 非瓣膜性房颤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冯浩 马学锐 赵健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424-426,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具有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气虚血瘀证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麝香通心滴丸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料来看,麝香通心...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具有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气虚血瘀证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麝香通心滴丸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料来看,麝香通心滴丸可通过抗炎、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机制改善心力衰竭,是潜在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未来需要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坚实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麝香通心滴丸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 抗炎
下载PDF
7401张银杏叶滴丸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分析与评价
13
作者 王月娥 赵旭霞 +2 位作者 宁金堂 王维波 周小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某院银杏叶滴丸的应用情况,评估其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为提高临床用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该院门诊处方中银杏叶滴丸的使用情况。对收集到的处方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科...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某院银杏叶滴丸的应用情况,评估其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为提高临床用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该院门诊处方中银杏叶滴丸的使用情况。对收集到的处方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科室分布、用药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等,以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7401张银杏叶滴丸处方涉及23个门诊科室,其中耳鼻喉科门诊最多(76.68%),其次为眩晕科(8.27%)、神经内科(5.04%)和便民门诊(3.12%)。涉及病症共计256种,其中五官系统疾病最多(75.20%),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16.84%)和心血管系统疾病(5.52%)。仅有250张处方为单独使用处方,其余7151张处方均为联合用药处方。排名前10种的联合用药包括胞磷胆碱钠胶囊、甲钴胺片、乌灵胶囊等。处方的合格率为98.84%。结论:该院银杏叶滴丸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存在超说明用药和西医医师开具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情况,医院应加强对处方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滴丸 门诊处方 用药分析 超说明书用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于博 杨屈扬 +1 位作者 芦斐 尹光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探讨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于该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88例CR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5)... 目的:探讨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于该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88例CR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鼻炎滴丸,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炎症状总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评分(TNNSS)、呼吸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生化指标[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VAS、TNSS、TNNSS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EV_(1)、FVC、MM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WBC、LYM、EOS、IgE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1.40%,P<0.05);治疗随访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调节CRS患儿的呼吸功能及免疫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鼻炎滴丸 儿童 慢性鼻窦炎 呼吸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云帆 马维娜 张春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 目的:研究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单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以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内皮功能及肝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单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一氧化氮(NO)高于单一组,内皮素-1(ET-1)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联合组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肝功能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反应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的影响
16
作者 李爱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反应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反应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心绞痛发作频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率(82.65±5.18)次/min高于对照组的(74.34±4.83)次/min、心绞痛发作频率(4.22±0.41)次/周低于对照组的(6.83±0.65)次/周(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与对照组的6.12%(3/39)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能有效改善心率指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宋俊钢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79,177,共2页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血液黏度变化,比较两组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O、FMD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上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并且研究组NO、FMD明显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的冠心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和对比剂肾病发生风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复方丹参滴丸 心肌微循环 心绞痛
下载PDF
复方三七滴丸质量标准研究
18
作者 李思治 王剑丽 刘彬果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三七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素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8∶91∶1);流速:1.0 ml·m... 目的建立复方三七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素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8∶91∶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样品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在0.5~10.0μg的范围内,丹参素钠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n=7)。加样回收率为99.8%,RSD值为0.6%。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准确、重复性好、结果可靠,能有效控制复方三七滴丸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三七滴丸 丹参素
原文传递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19
作者 童迎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55-58,共4页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14例,均行PCI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14例,均行PCI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氯吡格雷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肌损伤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心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3%,高于氯吡格雷组的77.19%(χ^(2)=4.222,P=0.040)。术后72 h,2组NT-proBNP、cTnI、CK-MB水平低于术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氯吡格雷组(P均<0.01)。治疗3个月后,2组TNF-α、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2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氯吡格雷组(P均<0.01)。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01%,低于氯吡格雷组的24.56%(χ^(2)=6.597,P=0.010)。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采取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心肌损伤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麝香通心滴丸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经皮冠脉介入术 术后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中药缓释滴丸滴制备动力学分析与模型构建
20
作者 程佳昕 彭建 +1 位作者 苗丽坤 陈胜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1期54-61,共8页
中药是国内备受重视的领域之一,滴丸作为中药制剂中一种重要的制备形式,引起了众多制药企业与研究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中药缓释滴丸的滴制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药液自然滴落和冷凝固化的动力学原理,探讨液体的流变性、成... 中药是国内备受重视的领域之一,滴丸作为中药制剂中一种重要的制备形式,引起了众多制药企业与研究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中药缓释滴丸的滴制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药液自然滴落和冷凝固化的动力学原理,探讨液体的流变性、成型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壁材的温度和厚度等因素对滴丸的球形度、偏心率等关键物理指标的影响规律,为高品质滴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研究表明,成型介质的密度和黏度对其与药液的相对速度值有显著影响,相对速度数值越小,滴丸形状越规则;壁材凝固时间对滴丸的偏心率也有显著影响,调节滴制参数,将凝固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降低偏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滴丸 滴制过程 球形度 偏心率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