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立即早期蛋白IE62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潘德全 王玮 +5 位作者 付文锟 蔡琳俐 叶江辉 朱桦 程通(指导) 夏宁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43-1848,共6页
目的:基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立即早期蛋白IE62与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建立一种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并合成VZV-IE62蛋白的多肽抗原,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和... 目的:基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立即早期蛋白IE62与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建立一种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并合成VZV-IE62蛋白的多肽抗原,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和制备抗VZV-IE62单克隆抗体,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等开展抗体性能评价,继而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结合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法建立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并与经典空斑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获得抗VZV-IE62的单克隆抗体1B7,应用于ELISpot方法可特异识别VZV感染后的细胞,以之为基础建立了新型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相比经典空斑计数法,该方法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从5至7 d缩短至32 h)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VZV立即早期蛋白IE62与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VZV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VZV-IE62 ELISpot),具有潜在的转化应用前景,可为VZV的防治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 立即早期蛋白62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下载PDF
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戴宝平 蔡吉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0期4785-4786,共2页
目的探讨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情况。方法跟踪梅毒确诊病人55例,治疗前后均抽采患者血液,按1:2、1:4、1:8、1:16、1:32、1:64检测出患者达到的滴度,判断其血清滴度转阴情况。结果 50例患者转阴性,5例治疗无效。结论血清学检... 目的探讨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情况。方法跟踪梅毒确诊病人55例,治疗前后均抽采患者血液,按1:2、1:4、1:8、1:16、1:32、1:64检测出患者达到的滴度,判断其血清滴度转阴情况。结果 50例患者转阴性,5例治疗无效。结论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判断治疗后梅毒患者是否达到血清治愈、是否复发或是否中枢神经系统受梅毒感染,其滴度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滴度检测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免疫染色法检测杆状病毒滴度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3
作者 李静 李媛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杆状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方法按照免疫染色法建立杆状病毒滴度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适用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筛选细胞接种浓度、病毒接种浓度、最适抗体稀释倍数,选择最佳反应条件优化检测方法,通过重复性、适用性实验验... 目的建立并优化杆状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方法按照免疫染色法建立杆状病毒滴度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适用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筛选细胞接种浓度、病毒接种浓度、最适抗体稀释倍数,选择最佳反应条件优化检测方法,通过重复性、适用性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细胞接种浓度选择0.65×10^(6)个/ml、病毒接种浓度选择104、抗体稀释倍数选择1∶500时检测结果最佳,应用最适检测参数进行重复验证,检测不同样品,仅杆状病毒组出现特异性病毒噬斑。结论建立并优化了重组杆状病毒滴度免疫染色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生产中病毒滴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染色法 杆状病毒 滴度检测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B1型病毒培养及滴度检测方法建立
4
作者 祖翡翠 崔俊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5-0108,共4页
筛选出COXB1的最适培养基及病毒保护剂,并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建立COXB1滴度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比HepG2、Vero 和293T三种细胞接种COXB1后细胞的病变程度(CPE)及速度确定了COXB1的适宜培养基质,并通过比较六种保护液对COXB1反复冻融7次... 筛选出COXB1的最适培养基及病毒保护剂,并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建立COXB1滴度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比HepG2、Vero 和293T三种细胞接种COXB1后细胞的病变程度(CPE)及速度确定了COXB1的适宜培养基质,并通过比较六种保护液对COXB1反复冻融7次的稳定性影响,确定最适病毒保护液,最后通过微量细胞病变法建立了COXB1滴度检测方法。结果 三种细胞中Vero 细胞为COXB1最适培养基质,六种病毒保护液,其中配方以20mM Tris-HCl+1%牛血清白蛋白+0.5mM氨基比林+2%硫酸庆大霉素 pH7.4为最佳保护液。通过微量细胞病变法标定病毒滴度为TCID50/mL为1.62×108,接毒后76h细胞CPE为100%,同时用ELISA检测病毒效价结果显示76h时不同稀释比例组抗原效价均达到峰值,即76h为病毒的最佳收获时间。结论 建立了稳定可靠的COXB1培养及滴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B1 培养条件 滴度检测
下载PDF
探究293细胞分泌于膜上蛋白用于ELISA检测小鼠滴度
5
作者 隋明 高森 李俊儒 《生物化工》 2018年第2期9-12,35,共5页
以构建的CM311基因转染293-C18细胞表达的蛋白质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后的小鼠割尾取血,分离血清探究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的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滴度的方法。本试验以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基础上检测293-C18细胞的... 以构建的CM311基因转染293-C18细胞表达的蛋白质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后的小鼠割尾取血,分离血清探究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的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滴度的方法。本试验以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基础上检测293-C18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蛋白含量,确定最佳细胞数,结果表明采用5×10~5cell为最佳细胞数。用免疫后小鼠血清进行滴度检测,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进行效价测定,测定表明该只免疫老鼠的效价为5.12×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93-C18细胞 滴度检测 ELISA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培养以及病毒滴度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南南 鲍倡俊 +6 位作者 金柯 胡建利 刘源 岳明 颜莹莹 韩亚萍 李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9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建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毒(SFTSV)培养和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铺六孔板接种SFTSV,每隔24 h收集培养病毒上清检测SFTSV病毒复制拷贝数,从而选取最佳时间点收获病毒液并... 目的:建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毒(SFTSV)培养和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铺六孔板接种SFTSV,每隔24 h收集培养病毒上清检测SFTSV病毒复制拷贝数,从而选取最佳时间点收获病毒液并用浓缩离心管浓缩病毒液,保存备用。将SFTSV病毒液进行10倍比稀释,每梯度200μL接种生长良好的单层Vero细胞,用3 m L高压灭菌的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覆盖每孔Vero细胞,约9 d后温和去除甲基纤维素-DMEM覆盖物,经预冷的4%甲醛固定细胞后,用结晶紫染色,PBS洗脱3次,计算空斑数。结果:根据病毒繁殖生长情况,病毒在第4 d后达复制高峰并随后进入平台期,第8天病毒复制开始下降。参照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实验结果,病毒滴度为6×106PFU/m L。结论:SFTSV病毒培养以及滴度检测方法成功建立,选取4天后收获病毒上清最佳,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形成的空斑清晰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非洲绿猴肾细胞 空斑试验 病毒滴度检测
原文传递
甲型肝炎病毒滴度检测方法的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红育 王艺博 +6 位作者 岳立广 王拥军 裴友财 翁滨 黄晓娜 包晓婧 李莉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 对优化后的甲型肝炎病毒滴度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分别使用甲型肝炎病毒滴度检测的常规方法(每个细胞培养瓶中加入胰酶消化,收集后经超声破碎、氯仿抽提、聚乙二醇6000浓缩等步骤,收获病毒。滴定期间病毒在35℃吸附4h,中间轻摇2... 目的 对优化后的甲型肝炎病毒滴度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分别使用甲型肝炎病毒滴度检测的常规方法(每个细胞培养瓶中加入胰酶消化,收集后经超声破碎、氯仿抽提、聚乙二醇6000浓缩等步骤,收获病毒。滴定期间病毒在35℃吸附4h,中间轻摇2次)和优化方法(在每个细胞培养瓶中加入1%TritonX-1001mL,置35℃培养箱中30~40min,收获病毒。滴定期间病毒在35 ℃吸附1.5h,中间轻摇1次)进行滴度检测,同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性(准确性)及特异性(专属性)的方法学验证,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吸附时间的病毒增殖培养实验病毒滴度3次检测结果均在8.33~8.50之间,显示优化方法与常规方法一致。优化方法的重复性验证中,取6批样品,分别检测3次,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_((第1次与第2次))=0.694,P2_((第2次与第3次))=0.694,P3_((第1次与第3次))=1.000,P>0.05);中间精密性(准确性)验证中,2组实验人员分别使用常规方法和优化方法进行病毒滴度检测,其检测结果差别较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P>0.05);特异性(专属性)验证中,用常规检测方法及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6批样品,其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P>0.05)。结论 甲型肝炎病毒滴度检测优化方法可以代替常规方法进行滴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肝病毒 滴度检测 方法学验证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RT-PCR滴度检测法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敬武 刘先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78-2580,共3页
目的:为促进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滴度检测法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滴度-ct值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和荧光定量RT-PCR滴度检测法对10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单次收获液及... 目的:为促进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滴度检测法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滴度-ct值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和荧光定量RT-PCR滴度检测法对10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单次收获液及成品进行滴度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经配对t检验分析,P分别为0.743、0.868,差值均值分别在(-0.174,0.094)、(-0.113,0.15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等同。结论:荧光定量RT-PCR滴度检测法可用于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制造过程中的单次收获液及成品滴度检测,有望进一步升级为《中国药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S79株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滴度检测 病毒
原文传递
聚乙烯亚胺提升慢病毒滴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宏鹏 唐小川 +2 位作者 徐世永 陈清 刘红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459,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解决传统慢病毒生产方法中存在的实际操作复杂或成本高等问题,提高慢病毒生产效率。[方法]使用了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转染介质,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离心浓缩介质的慢病毒生产方法,并对浓缩后的慢病毒进行滴度... [目的]本文旨在解决传统慢病毒生产方法中存在的实际操作复杂或成本高等问题,提高慢病毒生产效率。[方法]使用了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转染介质,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离心浓缩介质的慢病毒生产方法,并对浓缩后的慢病毒进行滴度测定。还对可能影响慢病毒滴度的几个关键因素——转染初始细胞数、N/P值、转染质粒DNA量、佐剂的选择等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使用15 cm培养皿生产慢病毒的条件下,转染质粒DNA总量10.5μg,N/P=20,PEI浓储液p H值为7.0~9.0,转染时293T细胞数(0.5~2)×107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慢病毒滴度。[结论]PEI作为一种新的转染试剂,可以替代磷酸钙和脂质体用于高滴度慢病毒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生产 聚乙烯亚胺 载体构建 滴度检测 转染试剂
下载PDF
早期梅毒患者驱梅前后血清TRUST滴度及hs-CRP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世荣 范瑞青 李欣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1515-1516,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患者驱梅前后血清TRUST滴度及hs-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早期梅毒患者,均接受驱梅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行TRUST滴度检测,同...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患者驱梅前后血清TRUST滴度及hs-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早期梅毒患者,均接受驱梅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行TRUST滴度检测,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评估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患者TRUST转阴率为0.00%;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患者的TRUST转阴率分别为为8.16%、 30.61%、 35.71%、64.29%、 75.51%、 90.82%。治疗前,患者的hs-CRP水平为(71.50±10.35) mg/L;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18个月、 24个月患者的hs-CRP水平分别为(13.62±6.23) mg/L、(11.37±5.10) mg/L、(10.40±4.32) mg/L、(8.14±3.69) mg/L、(6.28±2.10) mg/L、(3.57±1.40) mg/L。结论早期梅毒患者接受驱梅治疗后,其血清TRUST转阴率处于明显升高趋势,而hs-CRP水平处于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RUST滴度检测 超敏C-反应蛋白 驱梅
下载PDF
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窦丽丽 陶晓莉 +3 位作者 李婷婷 李藤菲 林家锋 李永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5-739,共5页
目的建立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奠定基础。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Miyazaki病毒株感染L929细胞和BSR细胞情况,病毒RNA水平凝胶电泳验证Miyazaki病毒株核酸成分。建立呼肠孤病毒... 目的建立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奠定基础。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Miyazaki病毒株感染L929细胞和BSR细胞情况,病毒RNA水平凝胶电泳验证Miyazaki病毒株核酸成分。建立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计算病毒滴度。结果Miyazaki病毒株能成功感染L929细胞和BSR细胞,水平凝胶电泳验证病毒株核酸成分正确,病毒株感染的L929细胞出现空斑,计算得出病毒滴度结果为2.2×108 PFU/mL。结论呼肠孤病毒空斑检测方法成功建立,该方法可以形成清晰可见的空斑,能稳定地对病毒滴度进行定量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呼肠孤病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 L929细胞 BSR细胞 空斑试验 病毒滴度检测
下载PDF
简谈应用病毒计数仪检测轮状病毒浓度
12
作者 刘军 郭敏 +2 位作者 刘艳 冯德杰 鱼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65-0067,共3页
评价病毒计数仪定量检测轮状病毒的可行性。方法 将轮状病毒样品离心并使用组合染色剂染色后,采用InDevR(美国)公司的病毒计数仪检测其病毒浓度;并使用半数细胞感染剂量法(CCID50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轮状病毒样品经过20倍稀释后回收... 评价病毒计数仪定量检测轮状病毒的可行性。方法 将轮状病毒样品离心并使用组合染色剂染色后,采用InDevR(美国)公司的病毒计数仪检测其病毒浓度;并使用半数细胞感染剂量法(CCID50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轮状病毒样品经过20倍稀释后回收率为105.4%-130.9%;不同实验人员在同一天的检测结果RSD值分别为5.8%和6.3%;相同实验人员在不同实验日期检测结果的CV值分别为8%和10%;相同样品不同方法检测时,发现CCID50法的检测结果的RSD范围为0.8%-6.4%,病毒计数仪检测结果的RSD范围为3.3%-17.7%,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结论 使用病毒计数仪检测时,低效价水平的检测值明显升高,该仪器日间精密度及重复性较日内差异较大(RSD>5%),应用病毒计数仪进行病毒浓度检测时,检测结果与传统的CCID50方法有显著差异(P<0.05),显示该仪器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但是其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因而为轮状病毒浓度的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计数仪 轮状病毒 滴度检测 CCID50法
下载PDF
人3型副流感病毒滴度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关文竹 王云瑾 +6 位作者 火文 王名强 马超 李雄雄 包红 寇桂英 白慕群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RT-PCR(real-time RT-PCR)技术建立测定人3型副流感病毒培养物滴度的方法。方法根据人3型副流感病毒H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10倍系列稀释的体外转录HN RNA为模板,建立定量标准曲线。验证方法的专属... 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RT-PCR(real-time RT-PCR)技术建立测定人3型副流感病毒培养物滴度的方法。方法根据人3型副流感病毒H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10倍系列稀释的体外转录HN RNA为模板,建立定量标准曲线。验证方法的专属性、敏感性、重复性,并对人3型副流感病毒的病毒培养液滴度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方法对HN RNA标准品的检出灵敏度为4.7 copies/μ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为105%。标准品的实验内重复性CV均<0.50%,实验间重复性CV<3.60%。系列稀释HNRNA标准品在低温(-80℃)下保存3年后,所测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3)。用该方法对人3型副流感病毒分离株LZ17、LZ1501和LZ1728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3个病毒分离株滴度检测重复性CV均<10.00%;对7种呼吸道非人3型副流感病毒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专属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论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人3型副流感病毒滴度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3型副流感病毒 实时荧光PT-PCT 滴度检测 标准曲线 方法建立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多糖高滴度抗体的制备方法研究
14
作者 刘文敬 孟欣 +7 位作者 王浩猛 刘正 隋秀文 吕辰 郝擘 史建明 李红达 朱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获得针对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多糖(C-PS)的高滴度抗体的方法。方法:将C-PS多糖与载体蛋白CRM197通过化学方法共价偶联,制备出C-PS多糖蛋白结合物,并通过动物实验比较C-PS和C-PS-CRM_(197)结合物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滴度的差别... 目的:建立一种获得针对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多糖(C-PS)的高滴度抗体的方法。方法:将C-PS多糖与载体蛋白CRM197通过化学方法共价偶联,制备出C-PS多糖蛋白结合物,并通过动物实验比较C-PS和C-PS-CRM_(197)结合物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滴度的差别。结果:单独注射C-PS多糖未能产生高滴度抗体,而通过共价结合方法所得的C-PS-CRM_(197)结合物在小鼠体内诱导出高水平血清抗C-PS抗体,并且获得了免疫记忆。结论: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多糖与CRM_(197)蛋白结合物的免疫效果优于单纯C-PS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多糖(C-PS) C-PS活化 C-PS与CRM197的结合 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