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管炉中煤颗粒气化过程破碎特性研究
1
作者 高天 龚岩 +3 位作者 李恒 陆晗涛 吴晓翔 于广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7-543,共7页
基于可视化成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滴管炉内不同粒径下福化印尼煤气化过程中破碎概率和破碎个数等破碎特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颗粒在滴管炉内下落过程中发生不同现象的破碎,其中中心破碎占主导作用,外围破碎发生较少... 基于可视化成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滴管炉内不同粒径下福化印尼煤气化过程中破碎概率和破碎个数等破碎特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颗粒在滴管炉内下落过程中发生不同现象的破碎,其中中心破碎占主导作用,外围破碎发生较少,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持续时间长短和是否改变原本颗粒的行为路径;按煤颗粒破碎时的破碎个数将其分成高破碎模式和低破碎模式,小粒径煤更易发生高破碎模式,即破碎个数更多,煤颗粒发生破碎的概率受最大拉伸应力与煤颗粒结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可视化 颗粒破碎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煤颗粒热态研究的滴管炉应用现状与开发方向
2
作者 陈志鹏 吴晓翔 +4 位作者 史伟康 胡宜岑 孟恩浩 刘霞 于广锁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17-623,共7页
目前滴管炉系统以其体积较小、操作便利以及模拟性能较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的热解、气化与燃烧等热模试验研究,以深入了解煤样品的相关特性及反应动力学机理,并为实际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指导。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目前滴管炉系统以其体积较小、操作便利以及模拟性能较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的热解、气化与燃烧等热模试验研究,以深入了解煤样品的相关特性及反应动力学机理,并为实际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指导。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将滴管炉应用于煤粉热模试验的研究进展,目前应用的滴管炉主要可分为3类:气化炉型常压滴管炉、加压滴管炉及两段式滴管炉,各类型滴管炉以其结构、功能的不同而被应用于不同试验研究。基于对3类滴管炉应用现状的分析和炉内颗粒沉降仿真模拟,进一步剖析目前滴管炉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3点改进开发方向:扩展可模拟条件、加强全面温度监控、维持颗粒沉降稳定,以期使滴管炉系统能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煤热解 开发方向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显微组分富集物燃烧特性滴管炉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军 汉春利 +1 位作者 王夕华 徐益谦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利用滴管炉对不同显微组分富集样进行了燃烧试验,利用灰示踪法对它们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显微组分组成样的燃烧特性不同,富惰质组样较为明显地显示出较低的挥发分燃尽度、固定炭燃尽度和煤燃尽度,这表明惰质组的燃烧性... 利用滴管炉对不同显微组分富集样进行了燃烧试验,利用灰示踪法对它们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显微组分组成样的燃烧特性不同,富惰质组样较为明显地显示出较低的挥发分燃尽度、固定炭燃尽度和煤燃尽度,这表明惰质组的燃烧性能比镜质组差。但由于矿物质影响的存在,使得一些煤中显微组分富集样的燃烧性质表现出随显微组分组成更为复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燃烧 滴管炉 灰示踪法
下载PDF
滴管炉内不同煤阶煤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丁路 周志杰 +2 位作者 赵冰 霍威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3-1002,共10页
在滴管炉内对煤焦与水蒸气气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阶、气化温度、水蒸气与进料煤焦质量比(气焦比)对气化气体产物释放特性以及煤焦转化率的影响。实验温度为1100、1200、1300和1400℃,气焦比分别为0.4:1、0.6:1和1:1。研究发现... 在滴管炉内对煤焦与水蒸气气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阶、气化温度、水蒸气与进料煤焦质量比(气焦比)对气化气体产物释放特性以及煤焦转化率的影响。实验温度为1100、1200、1300和1400℃,气焦比分别为0.4:1、0.6:1和1:1。研究发现:滴管炉内不同煤焦的水蒸气气化气体产物以H2含量最高,CH4含量最低。不同煤阶热解焦、气化温度以及气焦比的变化影响滴管炉内水蒸气气化产物气体组成和转化率的高低。随气化温度的升高,神府煤焦和北宿煤焦气化气体产物中H2和CO产率不断增大,H2/CO的比值则逐渐减小,碳转化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气化温度大于1200℃的条件下,当气焦比从0.4:1增至0.6:1,神府煤焦和北宿煤焦的碳转化率变化幅度不大(5%以内);当气焦比从0.6:1增至1:1,北宿煤焦的碳转化率略微降低,而神府煤焦的碳转化率增幅则在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水蒸气气化 碳转化率 气焦比
下载PDF
两段式高温滴管炉内烟煤NO_x生成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道平 尚庆雨 牛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00-3304,共5页
为了研究分级低氮燃烧技术主燃区温度及过量空气系数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以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两段式高温滴管炉,对主燃区温度1 000~1 600℃的工况下NOx排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燃区温度在1 000~1 600℃时,过量空气系数... 为了研究分级低氮燃烧技术主燃区温度及过量空气系数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以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两段式高温滴管炉,对主燃区温度1 000~1 600℃的工况下NOx排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燃区温度在1 000~1 600℃时,过量空气系数从1.0增加到1.6,浓度随之升高。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时,主燃区温度越高,NOx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的幅度就越小。在保证煤粉燃尽率的前提下,主燃区温度越高,所需过量空气系数越小,可以有效减少锅炉排烟热损失。主燃区温度为1 000~1 400℃,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0.786时,氮氧化物排放量最低。主燃区温度为1 500~1 600℃,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0.69时,氮氧化物排放量最低。主燃区温度从1 000℃升高到1 600℃时,NOx的脱除率从80%升高到96%,主燃区的温度和NOx的脱除率正相关。主燃区的温度为1 400~1 600℃时,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热力型NOx占总NOx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主燃区 分级燃烧 低氮燃烧
下载PDF
滴管炉中煤粉燃烧NO_x生成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全利 曾汉才 +1 位作者 聂明局 徐涛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在滴管炉中对12 种煤进行了热解实验和燃烧实验.研究了煤中的氮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NH3 和HCN 与煤种的关系,煤的成分以及中间产物NH3 和HCN 对煤燃烧中NOx 生成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用VrNfφ(HCN)/... 在滴管炉中对12 种煤进行了热解实验和燃烧实验.研究了煤中的氮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NH3 和HCN 与煤种的关系,煤的成分以及中间产物NH3 和HCN 对煤燃烧中NOx 生成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用VrNfφ(HCN)/φ(NH3) 的值作为预测指数来预测不同煤种在燃烧中的NOx 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挥发分氮 滴管炉 煤粉 燃烧 氮氧化物
下载PDF
滴管炉中不同煤种NO_X生成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全利 曾汉才 +1 位作者 聂明局 徐涛 《华中电力》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在滴管炉中对12种煤进行了热解和燃烧实验。分析和研究了煤中氮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NH3和HCN与煤种的关系,同时,还分析和研究了煤的成分以及中间产物NH3和HCN对煤燃烧中NOX生成量的影响。提出了用Vr×... 在滴管炉中对12种煤进行了热解和燃烧实验。分析和研究了煤中氮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NH3和HCN与煤种的关系,同时,还分析和研究了煤的成分以及中间产物NH3和HCN对煤燃烧中NOX生成量的影响。提出了用Vr×Nf×[HCN]/[NH3]的值作为预测指数来预测不同煤种在燃烧中NOX生成量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氮氧化物 实验 滴管炉
下载PDF
滴管炉内煤粉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绪东 朱光俊 《能源与节能》 2016年第11期19-20,64,共3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小剂量煤粉在滴管炉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富氧率、风温、风速及煤粉给料量对滴管炉内煤粉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风温有利于煤粉燃烧;满足煤粉能完全燃烧所需氧量情况下,适当降低风速有利于煤粉燃烧,反之... 采用Fluent软件对小剂量煤粉在滴管炉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富氧率、风温、风速及煤粉给料量对滴管炉内煤粉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风温有利于煤粉燃烧;满足煤粉能完全燃烧所需氧量情况下,适当降低风速有利于煤粉燃烧,反之,过度提高风速可能导致煤粉不能完全燃烧;提高富氧率能加快煤粉燃烧,导致生成CO量增加;一定条件下,煤粉给料量增加,煤粉完全燃烧位置有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滴管炉技术特点及其研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马正中 姜凡 +1 位作者 徐祥 肖云汉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阐述了进行煤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一种重要的实验室用装置滴管炉在煤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特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滴管炉的研制进展,认为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滴管炉 反应动力学 停留时间 升温速率
下载PDF
滴管炉内新疆后峡煤挥发分释放和形态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紫青 周志杰 +1 位作者 崔童敏 于广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2-1177,共6页
对新疆后峡煤和滴管炉内的快速热解焦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粒径和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快速热解过程中原煤的形态变化。将热解焦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气化实验,研究形态变化对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比表面... 对新疆后峡煤和滴管炉内的快速热解焦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粒径和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快速热解过程中原煤的形态变化。将热解焦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气化实验,研究形态变化对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比表面积与平均孔径变化趋势不同;快速热解过程中煤颗粒除破碎外,还会发生膨胀及凝聚形态变化;不同热解碎片气化趋势不一样,1200℃热解温度下的热解焦气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热解 气化 膨胀 凝聚
下载PDF
空气分级燃烧对滴管炉粉煤灰理化特性及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清航 尚庆雨 +2 位作者 徐振刚 李婷 李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296-304,共9页
为了研究空气分级燃烧对煤粉工业锅炉粉煤灰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制备高脱硫活性粉煤灰的风量配比。采用滴管炉试验装置模拟煤粉工业锅炉,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化学滴定等测试仪器和方法... 为了研究空气分级燃烧对煤粉工业锅炉粉煤灰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制备高脱硫活性粉煤灰的风量配比。采用滴管炉试验装置模拟煤粉工业锅炉,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化学滴定等测试仪器和方法,对不同二次风量下所获得粉煤灰的物理形貌、化学组成、活性氧化钙含量及脱硫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对粉煤灰物相组成影响较小;对粉煤灰的化学形态、固硫率及活性氧化钙含量影响偏大,随二次风量增加,粉煤灰中Ca(OH)_2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aO反之,烟气中SO_2排放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活性氧化钙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二次风量为95%左右时粉煤灰燃烧固硫率和活性氧化钙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5%和17%;粉煤灰的脱硫穿透时间和累积脱硫率均随二次风量的提高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次风量为95%条件下获得的粉煤灰脱硫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粉煤灰 空气分级燃烧 脱硫性能
下载PDF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加压滴管炉研制取得进展
12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第5期36-36,共1页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加压滴管炉,并开展了高温(-1400℃)、高压(-3.0MPa)和高升温速率(-105℃/s)条件下的煤热解、燃烧、气化实验研究,深化了对煤反应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探索提高煤...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加压滴管炉,并开展了高温(-1400℃)、高压(-3.0MPa)和高升温速率(-105℃/s)条件下的煤热解、燃烧、气化实验研究,深化了对煤反应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探索提高煤转化效率、优化反应器设计的途径,为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反应器的设计、性能预报提供理论和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滴管炉 加压 中科院 反应器设计 制取 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两段式滴管内烟煤富氧空气分级燃烧NOx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石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力度的日益严格,NOx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直接、简便的NOx排放控制技术,富氧空气燃烧技术已经出现在燃气锅炉和内燃发动机等行业,然而在燃煤锅炉行业中却鲜有应用。为了验证... 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力度的日益严格,NOx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直接、简便的NOx排放控制技术,富氧空气燃烧技术已经出现在燃气锅炉和内燃发动机等行业,然而在燃煤锅炉行业中却鲜有应用。为了验证富氧空气燃烧技术在煤粉工业锅炉中的NOx减排效果,笔者以神府烟煤作为燃料,利用两段式滴管炉试验系统模拟煤粉在锅炉内燃烧的实际情况,采用热态试验方法,研究了烟煤富氧空气分级燃烧的NOx排放特性,并与单级供风、空气分级燃烧2种燃烧方式下的NOx排放情况进行对比。考察了主燃区温度、二次风配比(以主燃区过量氧气系数表示)、二次风氧浓度等关键因素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氧空气分级燃烧的NOx排放显著低于单级供风燃烧,同时也低于空气分级燃烧的NOx排放。主燃区温度为1 300~1 500℃时,富氧空气分级燃烧的NOx排放减少比例比分级配风燃烧提高了6~12个百分点;富氧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随主燃区温度升高,煤粉燃烧更加充分,燃料中N元素分解成NHi、HCN等大量中间产物,使主燃区气氛的还原性增强,被还原的NOx比例增加。因此,NOx排放降低且NOx排放减少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富氧空气分级燃烧的二次风配比对NOx排放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主燃区过量氧气系数的升高,NOx排放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因此存在最佳二次风配比,使NOx排放浓度最低。主燃区温度为1 300℃时,最佳主燃区过量氧气系数约为0.58;主燃区温度为1 500℃时,最佳主燃区过量氧气系数约为0.55;在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给定的条件下,提高二次风氧浓度可以延长煤粉颗粒在主燃区的停留时间,并在煤粉颗粒表面形成局部富氧环境,促进煤粉充分燃烧,从而增强主燃区气氛的还原性,降低NOx的生成。因此,当二次风氧浓度为21%~31%时,NOx排放随二次风氧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随着二次风氧浓度的逐渐升高,NOx排放的降低趋势逐渐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式滴管炉 富氧空气分级燃烧 烟煤 NOX排放特性
下载PDF
煤快速热解焦的微观结构对其气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路 周志杰 +2 位作者 刘鑫 袁帅 王辅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8-654,共7页
在滴管炉内对中国三种不同煤阶的典型煤种在800~1 400℃进行快速热解实验,利用XRD和氮气气体吸附法对所得煤焦进行微晶结构和孔隙特征分析,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CO2气化反应活性的测定,研究不同热解温度煤焦结构特性与气化活性之间的关... 在滴管炉内对中国三种不同煤阶的典型煤种在800~1 400℃进行快速热解实验,利用XRD和氮气气体吸附法对所得煤焦进行微晶结构和孔隙特征分析,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CO2气化反应活性的测定,研究不同热解温度煤焦结构特性与气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内蒙古褐煤焦和神府烟煤焦的比表面积在1 200℃达到极大值,但气化活性却相对较低;遵义无烟煤焦在800~1 200℃气化活性逐渐提高,但比表面积在900℃达到极大值,表明煤焦比表面积与气化活性不存在严格关联。煤焦碳微晶结构变化所反映出煤焦石墨化进程与煤焦气化活性随热解温度的变化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快速热解煤焦的碳微晶结构变化对煤焦气化活性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碳微晶结构 比表面积 气化活性
下载PDF
固体吸附剂控制燃煤重金属排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晶 郑楚光 +2 位作者 曾汉才 张军营 陆晓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27,共5页
在滴管炉上进行了烟煤添加固体吸附剂的燃烧实验 .研究了硫酸钙、石灰石、铝土矿 3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Pb、Cd、Cu、Co、Ni排放的控制 ,并采用形态逐级提取法 ,将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分为吸附态、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硫酸盐结... 在滴管炉上进行了烟煤添加固体吸附剂的燃烧实验 .研究了硫酸钙、石灰石、铝土矿 3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Pb、Cd、Cu、Co、Ni排放的控制 ,并采用形态逐级提取法 ,将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分为吸附态、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硫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 .从粗粒灰渣及细微粒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和细微粒子中残渣态稳定形态含量增加 2个方面说明添加吸附剂对煤中重金属的排放具有一定的捕获力 .对不同的重金属 ,由于吸附剂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 ,所表现出的吸附能力也各不相同 .硫酸钙对Pb、Cd、Cu的排放有控制作用 ;石灰石对Pb、Cd、Cu、Ni的排放有控制作用 ;铝土矿对 5种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都有控制作用 .吸附剂粒径越小 ,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越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吸附剂 燃煤重金属排放 形态逐级提取法 滴管炉
下载PDF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掺混方式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仑 汪涂维 +3 位作者 方庆艳 谭鹏 张成 陈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40-2346,共7页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高、低挥发分煤不同配比(贫煤掺混烟煤比例0,25%,50%,75%,100%)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对混煤燃尽与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煤燃烧过程中烟煤对贫煤存在促...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高、低挥发分煤不同配比(贫煤掺混烟煤比例0,25%,50%,75%,100%)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对混煤燃尽与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煤燃烧过程中烟煤对贫煤存在促进和抑制两种作用,两者的竞争共同决定了混煤的燃尽特性。"炉外"掺烧方式下,掺烧烟煤比例较小时,促进大于抑制作用,有利于混煤燃尽;进一步提高烟煤掺烧的比例,抑制作用增加并大于促进作用,不利于混煤的燃尽;NO_x排放量随烟煤掺烧比例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规律。掺烧烟煤比例控制在25%以内有利于提高混煤燃尽率;掺烧烟煤比例为75%时,混煤燃尽率显著降低。"炉内"掺烧方式下,混煤燃烧中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会同时减弱;掺烧大比例烟煤时,烟煤与贫煤混合越晚越有利于混煤燃尽;NO_x排放量随着烟煤延迟混合而逐渐降低。"炉内"掺烧烟煤且烟煤延迟送入炉内有利于混煤燃尽率,且NO_x的排放降低明显;而贫煤延迟送入炉内则会导致混煤燃尽率进一步降低,但NO_x排放降低程度低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掺烧 掺烧方式 滴管炉 交互作用 燃尽率 NOx
下载PDF
快速热处理石油焦与煤的微观结构变化及气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冰 周志杰 +1 位作者 丁路 于广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在接近工业气化条件下石油焦和煤的结构和气化活性变化规律的差异,在滴管炉装置内,800~1 400℃对两种石油焦和一种烟煤进行快速热处理。用比表面积孔隙分析仪、XRD分析仪考察快速热处理对石油焦和煤的孔隙结构、碳微晶结构的影... 为了研究在接近工业气化条件下石油焦和煤的结构和气化活性变化规律的差异,在滴管炉装置内,800~1 400℃对两种石油焦和一种烟煤进行快速热处理。用比表面积孔隙分析仪、XRD分析仪考察快速热处理对石油焦和煤的孔隙结构、碳微晶结构的影响,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不同温度快速热处理后石油焦和煤的CO2气化活性。结果表明,石油焦与煤相比,孔隙结构主要由微孔组成,随快速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石油焦和煤微孔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快速热处理降低了石油焦和煤的石墨化程度,石油焦碳微晶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堆垛高度的变化,而煤的碳微晶结构变化在衍射峰对应的2θ002值、晶面间距和堆垛高度上均有体现;石油焦和煤的气化活性随快速热处理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但均与碳微晶结构参数(石墨化程度)的变化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比表面积 碳微晶结构 气化活性
下载PDF
煤加氢热解及热解焦气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宁梓 徐祥 +3 位作者 薛晓勇 阳绍军 郭啸晋 胡立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220,共7页
为给输运床气化试验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加压滴管炉反应装置,以次烟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的热解产物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基础物化性质及其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气... 为给输运床气化试验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加压滴管炉反应装置,以次烟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的热解产物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基础物化性质及其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气氛热解产物中CH_4、C_2H_4的产率超过氮气气氛条件下的3倍,且对煤焦剩余挥发分的影响不大,反应气氛对于失重率的影响因温度而异,600~800℃下常压加氢工况煤的热解失重率相比惰性气氛下更小,总压0.5 MPa含氢气氛则比惰性气氛下的失重率更大。对于热解焦的气化活性,常压加氢工况制得的热解焦,其气化活性高于氮气气氛热解焦,而加压工况的气氛是否含氢对气化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氢气与煤的反应主要表现为甲烷化反应,加氢工况提高了热解焦的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但对煤焦的化学结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热解焦气化 加压滴管炉 气化活性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煤与生物质混燃NO_x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廷旭 匡思维 +3 位作者 方庆艳 马仑 张成 陈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1,共6页
在滴管炉上研究不同煤种(褐煤、烟煤、贫煤和无烟煤)与生物质(稻壳)混燃NO_x的排放特性,分析不同燃烧气氛、生物质掺混比例和氧气体积分数对混燃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O_2/80%N_2气氛下,不同煤种和生物质混燃时,NO_x沿程分... 在滴管炉上研究不同煤种(褐煤、烟煤、贫煤和无烟煤)与生物质(稻壳)混燃NO_x的排放特性,分析不同燃烧气氛、生物质掺混比例和氧气体积分数对混燃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O_2/80%N_2气氛下,不同煤种和生物质混燃时,NO_x沿程分布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烟煤/稻壳的NO_x排放量最高;在氧气体积分数为20%条件下,O_2/CO_2气氛比O_2/N_2气氛下NO_x的排放量降低;在30%O_2/70%CO_2气氛下,随着混燃中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加,不同煤种NO_x的排放量逐渐降低,褐煤的NO_x排放量下降最显著,由130.029mg/m^3下降到49.674mg/m^3;在O_2/CO_2气氛下,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升高,NO_x排放量增加.氧气体积分数由20%升高到30%,烟煤单燃时NO_x排放的增加量较小,生物质和烟煤混燃时NO_x排放的增加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燃 O2/CO2气氛 滴管炉 NOX排放
下载PDF
钙硫比对粉煤灰脱硫及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清航 徐振刚 +1 位作者 王永刚 龚艳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229,共7页
为提高粉煤灰烟气脱硫性能,采用滴管炉试验装置,结合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添加不同比例固硫剂(钙硫比)时所获得粉煤灰的脱硫性能和煤粉燃烧特性进行... 为提高粉煤灰烟气脱硫性能,采用滴管炉试验装置,结合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添加不同比例固硫剂(钙硫比)时所获得粉煤灰的脱硫性能和煤粉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粉煤灰的物理形貌、化学组成、活性氧化钙含量等方面的变化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钙硫比对粉煤灰脱硫性能和煤粉燃烧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随钙硫比增加,炉内固硫率增大,在钙硫比0~1.0和2.0~2.5时,固硫率增长缓慢,粉煤灰脱硫性能增强,钙硫比为3.0时外加的固硫剂过量导致与钙硫比为2.0和1.5时脱硫性能大致相同;粉煤灰大粒径颗粒比例减小,CaO和Ca(OH)_2含量逐渐增大,活性CaO含量持续增长(钙硫比在1.5~2.0,趋势渐缓),活性CaO是脱硫反应的主要成分,煤粉燃烧残余量逐渐增大,发热量依次降低,灰熔点先降低后升高,钙硫比为1.0时灰熔点最低,钙硫比大于1.5时灰熔点逐渐上升。综合脱硫性能、燃烧特性和经济性3方面因素,钙硫比选取1.5为最宜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煤粉燃烧 粉煤灰 钙硫比 滴管炉 固硫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