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筒漏失对桥射联作施工的影响及对策
1
作者 张秋冬 董拥军 +2 位作者 马阔 王英杰 林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煤层气桥射联作施工中井筒漏失是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重大风险点,基于从射孔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形成的认识,以及山西煤层气大量施工经验的总结,针对井筒漏失问题,结合工程事故复杂案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井筒漏失速度过快... 煤层气桥射联作施工中井筒漏失是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重大风险点,基于从射孔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形成的认识,以及山西煤层气大量施工经验的总结,针对井筒漏失问题,结合工程事故复杂案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井筒漏失速度过快导致桥塞座封时端面产生强烈的水击效应,可能导致电缆头弱点断脱,工具串落井;②井筒严重漏失产生的空井筒现象,极易导致投球失败及次生工程复杂。结论认为:①煤层气桥射联作施工中井筒漏失过程中套管内流体流速及井筒内液面高度的变化对泵送排量、桥塞坐封及井口投放可溶球等关键环节的施工安全均可能造成严重影响;②从漏失位置和漏失程度切入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不同井况下的安全施工边界条件,有针对性地制订应对井筒漏失的对策,可以有效保证井筒漏失井桥射联作的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漏失 漏失位置 漏失速度 桥塞座封 投球
下载PDF
南堡沙河街组硬脆性泥页岩地层漏失压力预测方法
2
作者 吴晓红 李云峰 +4 位作者 余小龙 陈金霞 周岩 梁利喜 丁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南堡沙河街组硬脆性泥页岩是典型的井壁易失稳地层,钻井过程中,井壁垮塌、漏失现象频发。目前,针对页岩井壁失稳现象,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面影响下的井壁垮塌。然而,实际钻井过程中,由于泥页岩层理、裂缝等结构面发育,导致地层漏失明显,... 南堡沙河街组硬脆性泥页岩是典型的井壁易失稳地层,钻井过程中,井壁垮塌、漏失现象频发。目前,针对页岩井壁失稳现象,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面影响下的井壁垮塌。然而,实际钻井过程中,由于泥页岩层理、裂缝等结构面发育,导致地层漏失明显,严重制约了安全高效钻井。因此,基于室内力学实验,考虑页岩结构面发育特征,融合页岩沿基体破裂、沿层理或裂缝破裂及沿裂缝扩展等多类漏失机制,构建了一种新的硬脆性泥页岩地层漏失压力预测方法,明确了地层漏失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层理与天然裂缝作为典型弱结构面,是硬脆性泥页岩地层漏失的主要控制因素。相比较均质地层,结构面发育的页岩地层漏失压力明显降低,安全井眼轨迹方位减少,钻井难度增大。此外,受弱结构面影响,难见沿基体的破裂漏失现象。漏失优先出现在天然裂缝面,天然裂缝对漏失影响强于层理面。研究成果可为硬脆性页岩地层钻井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对实现页岩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井壁稳定 漏失压力 结构面
下载PDF
弹性体型胶粘材料在大庆油田裂缝性漏失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闫晶 张坤 +1 位作者 郭栋 栾广涵 《钻探工程》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深部裂缝性地层漏失严重、桥塞堵漏材料堵漏效果不佳的问题,引入了弹性体型胶粘材料,与桥塞堵漏材料复配,形成了热塑性复合堵漏技术,室内实验表明该技术可抗温160℃,承压5 MPa,封堵4 mm内裂缝。在大庆油田25口深井中进行了... 针对大庆油田深部裂缝性地层漏失严重、桥塞堵漏材料堵漏效果不佳的问题,引入了弹性体型胶粘材料,与桥塞堵漏材料复配,形成了热塑性复合堵漏技术,室内实验表明该技术可抗温160℃,承压5 MPa,封堵4 mm内裂缝。在大庆油田25口深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应用,现场数据表明热塑性复合堵漏技术较桥塞堵漏技术堵漏效果更佳,堵漏成功率100%,承压7.5 MPa,未发生由于恶性漏失导致提前完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型胶粘材料 热塑性复合堵技术 深井 裂缝性地层 漏失
下载PDF
碳酸盐岩地层漏失规律研究
4
作者 隋小兵 田丰 +2 位作者 赵岷 齐晔 刘建国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2期43-49,55,共8页
碳酸盐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由于受到化学溶蚀作用,发育包括溶孔、溶洞和裂缝在内的多种类型漏失通道,导致漏失成为安全高效钻井的首要挑战。以S油田N组巨厚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综合测井和录井解释成果,建立了溶孔、溶洞和裂缝不同... 碳酸盐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由于受到化学溶蚀作用,发育包括溶孔、溶洞和裂缝在内的多种类型漏失通道,导致漏失成为安全高效钻井的首要挑战。以S油田N组巨厚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综合测井和录井解释成果,建立了溶孔、溶洞和裂缝不同类型的等效物理模型。通过采用将离散裂缝嵌入变渗透率基质中的方法建立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系统对比分析不同漏失通道条件下的钻井液漏速和漏量的变化特征,以及钻井液参数对漏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漏失通道类型是影响漏失的主控因素,漏失程度与溶洞渗透率大小成正相关,且易引发失反性漏失。裂缝宽度和溶蚀半径也对漏速和漏量影响较大,但二者存在阈值,当达到一定极限时漏速和漏量趋于平缓。漏失通道组合越复杂,漏失越严重。钻井液密度与漏失程度成正相关。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为溶孔-溶洞-裂缝型碳酸盐岩漏失规律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安全高效钻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孔-裂缝-溶洞 漏失规律 流-固耦合
下载PDF
漏失井封堵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5
作者 雷士博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6期91-93,共3页
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的过程中,漏失井是一个常见而严峻的问题。漏失井的发生往往受到地层压力系数的制约,该系数在不同地区和井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漏失井的出现不仅影响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产事故。因此,对漏失... 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的过程中,漏失井是一个常见而严峻的问题。漏失井的发生往往受到地层压力系数的制约,该系数在不同地区和井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漏失井的出现不仅影响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产事故。因此,对漏失井封堵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漏失井封堵技术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为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推进提供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失 封堵工艺 地层漏失 技术措施 井下安全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钻井地层漏失压力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金昱 李高仁 +2 位作者 陈阵 夏宏泉 王舵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99-107,共9页
漏失压力是合理确定钻井液密度上限的重要依据之一。传统的漏失压力计算模型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准确地预测复杂地层的漏失压力。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连续准确地计算井壁地层漏失压力的新方法,以满足新井钻井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漏失压力是合理确定钻井液密度上限的重要依据之一。传统的漏失压力计算模型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准确地预测复杂地层的漏失压力。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连续准确地计算井壁地层漏失压力的新方法,以满足新井钻井设计和施工的需要。针对钻井地质剖面中常见的孔隙性漏失、溶洞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和压裂性漏失这4种漏失类型,分析其漏失机理;参考传统的漏失压力计算模型,基于井壁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利用声波时差、体积密度和自然伽马等测井曲线计算井壁地层漏失压力的方法,包括裂缝性和压裂性地层漏失压力计算新模型。通过对关键井测井资料的岩石力学处理分析,准确得到了全井段地层漏失压力剖面,为研究区复杂地层的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了重要的防漏、堵漏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失类型 漏失机理 漏失压力 裂缝性地层 测井资料
下载PDF
峰丛洼地岩溶裂隙水土漏失过程室内模拟试验
7
作者 李娟 邵明 +1 位作者 李法虎 赵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7,46,共10页
[目的]水土漏失控制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防治的关键,因此对水土漏失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压力(0.3,1.3,2.3,5.5 m水头)、岩溶裂隙宽度(0.25,0.50,0.75,1.00 cm)和土壤团聚体粒径(0~1.0,1.0~2.0,2.0~5... [目的]水土漏失控制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防治的关键,因此对水土漏失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压力(0.3,1.3,2.3,5.5 m水头)、岩溶裂隙宽度(0.25,0.50,0.75,1.00 cm)和土壤团聚体粒径(0~1.0,1.0~2.0,2.0~5.0,0~5.0 mm)对峰丛洼地水土漏失过程的影响。[结果]水压力和裂隙宽度越大、团聚体粒径越小或粒组缺失的土壤,上覆土层越易被击穿。土层被击穿时间约需2~20 min。在土层被击穿后,水漏失速率迅速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土壤漏失速率则急剧增大至峰值后减小并趋于其稳定值,且水土漏失速率及其累积漏失量显著大于未击穿土层。水土漏失量随着水压力或裂隙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裂隙宽度为0.25,0.50,0.75,1.00 cm时,1.3~5.5 m水压力时的累积水漏失量分别比0.3 m水压力时增大1.2~13.2,2.4~131.0,2.1~167.3,75.8~141.9倍。累积土壤漏失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在大团聚体缺失时土壤漏失量随着裂隙宽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小团聚体缺失时则随之增大。当裂隙宽度为0.25,0.5,0.75,1.0 cm时,1.0~2.0,2.0~5.0 mm团聚体粒组的土壤漏失量分别比0~1.0 mm粒组减小98.4%和99.1%,46.3%和83.7%,43.2%和74.0%及41.1%和27.1%。[结论]上覆土层的稳定状况决定峰丛洼地水土漏失过程,水力条件、土壤性质及岩溶裂隙发育程度是影响其稳定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宽度 水土漏失 水压力 土壤团聚体粒径 岩溶裂隙
下载PDF
三维粗糙裂缝网络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8
作者 金泰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针对现有三维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模型未考虑粗糙裂缝网络对钻井液漏速影响的情况,建立了三维椭圆裂缝粗糙表面形貌方程,采用分形维数、高度幅值和粗糙峰叠加数量3个参数表征粗糙裂缝;建立了三维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力学模型... 针对现有三维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模型未考虑粗糙裂缝网络对钻井液漏速影响的情况,建立了三维椭圆裂缝粗糙表面形貌方程,采用分形维数、高度幅值和粗糙峰叠加数量3个参数表征粗糙裂缝;建立了三维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力学模型,修正了粗糙裂缝中流体流动的立方定律,研究了漏失过程中储层压力和裂缝开度的变化规律。实例计算表明,分形维数和高度幅值与钻井液漏失量呈正相关关系;粗糙峰叠加数量与裂缝的平均开度、钻井液漏失量呈负相关关系,裂缝的最大开度与钻井液漏失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选择堵漏材料粒径时需要充分考虑裂缝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堵漏材料应重点在开度较大处架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钻井液在裂缝性地层的漏失规律和裂缝开度反演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缝 分形 钻井液 漏失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压力相关的城市供水管网漏失预警研究
9
作者 涂杰 刘文睿 +1 位作者 丁祥 吴芬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3,共5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加之我国大部分城市长期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因此为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及时发现城市供水管网漏失事故十分必要。首先通过某市供水管网历史压力数据分析了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压力数据特征;然后探讨了当供水管网发生漏...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加之我国大部分城市长期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因此为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及时发现城市供水管网漏失事故十分必要。首先通过某市供水管网历史压力数据分析了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压力数据特征;然后探讨了当供水管网发生漏失事故时影响漏失点压力变化的因素,并利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验证;最后在各种工况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供水管网压力波动阈,当监测压力值超出压力波动阈,综合考虑压力监测点单一时刻的压力波动程度及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压力变化趋势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预警供水管网是否发生漏失事故,并以某市供水管网为例,验证了所提漏失预警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拟 供水管网 压力波动 漏失预警
原文传递
吴起地区裂缝性漏失区域井控技术难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10
作者 徐俊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063-0066,共4页
吴起地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深入,该地区的裂缝性漏失问题愈发严重,对于油田的后续开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裂缝性漏失是指油井在钻井过程中,泥浆进入地层中的裂缝和孔隙,导致漏失现象。这... 吴起地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深入,该地区的裂缝性漏失问题愈发严重,对于油田的后续开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裂缝性漏失是指油井在钻井过程中,泥浆进入地层中的裂缝和孔隙,导致漏失现象。这种漏失形式具有隐蔽性高、漏失量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严重影响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针对吴起地区的裂缝性漏失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有效的井控技术对策对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地区 裂缝性漏失区域 井控技术 难题 解决对策
下载PDF
渤海某油田2D井区开发井项目漏失风险评价及工程对策研究
11
作者 张野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渤海区域作为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重要的海域之一,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面临着多重潜在井漏风险。以渤海某油田2D井区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地质日报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资料及技术方法,运用了Geoframe软件分析得出的常规剖面、... 渤海区域作为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重要的海域之一,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面临着多重潜在井漏风险。以渤海某油田2D井区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地质日报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资料及技术方法,运用了Geoframe软件分析得出的常规剖面、方差剖面、蚂蚁体剖面以及测录井曲线,对渤海某油田2D井区的裂缝性漏失、薄弱地层漏失和工程漏失进行综合而深入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累计完钻探井3口,漏失率66.7%,完钻开发井12口,漏失率50%;漏失层位集中在东三段、东二段,漏失类型归结为3类(裂缝性、薄弱地层、工程漏失);断层、裂缝是井漏易于发生的重要地质因素,新井预测及优化应尽量规避近东西向断层,确需过断层建议在浅层穿越断层,需东营组过断层的应尽量垂直断层减小轨迹与断层接触,应按从大原则给出风险段,利于钻井作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速度偏差引发的风险点预测偏差。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为渤海区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降低漏失风险,推动油气产业在这一关键区域的安全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漏失 风险评价 工程对策
下载PDF
裂缝性地层H-B流型钻井液漏失流动模型及实验模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松 康毅力 +3 位作者 李大奇 唐龙 杨建 刘雪芬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2,共6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逐步面向深层、超深层、深水、高温高压高含硫及多压力层系等复杂地层,井漏问题异常严峻,严重迟滞了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因此,开展钻井液漏失诊断研究,揭示钻井液漏失动态行为及其特征,对认识井漏和优化防漏堵漏技术有...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逐步面向深层、超深层、深水、高温高压高含硫及多压力层系等复杂地层,井漏问题异常严峻,严重迟滞了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因此,开展钻井液漏失诊断研究,揭示钻井液漏失动态行为及其特征,对认识井漏和优化防漏堵漏技术有重要意义。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H-B流型钻井液漏失流动模型,揭示了钻井液漏失动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平面裂缝的纵横比、裂缝面积、延伸长度、裂缝变形及裂缝面倾角越大,钻井液漏失速率及累积漏失量则越大。钻井液稠度系数及动切力越大,钻井液漏失速率及累积漏失量则越小。利用高温高压钻井液漏失动态评价仪评价了0.5 mm和1mm缝宽的平面裂缝的钻井液漏失行为,与漏失模型模拟结果整体趋势吻合,误差小于25%,表明所建二维平面裂缝钻井液漏失流动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钻井液漏失 平面裂缝 H-B流型 漏失模型 漏失速率 漏失
下载PDF
基于DCC-LSTM的钻井液微量漏失智能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伟峰 卜赛赛 +3 位作者 张德志 李威桦 刘凯 戴永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148,共8页
钻井过程中发生钻井液漏失时,现有的井漏智能监测方法,难以获取长时数据序列特征,无法实现对微量漏失的及时监测和预警,进而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漏失发生。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扩张因果卷积网络(Dilated and Causal Convolution,DCC)特... 钻井过程中发生钻井液漏失时,现有的井漏智能监测方法,难以获取长时数据序列特征,无法实现对微量漏失的及时监测和预警,进而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漏失发生。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扩张因果卷积网络(Dilated and Causal Convolution,DCC)特征映射能力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时序特征提取能力的DCC-LSTM钻井液微量漏失智能监测方法,弥补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于长期记忆衰减的不足,实现了对钻井液微量漏失的准确监测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DCC-LSTM井漏智能监测模型利用扩张因果卷积网络提取监测参数的长时特征,并将其映射为短序列表示,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处理特征短序列获取监测数据的长时变化趋势,实现了微量漏失的准确监测;②扩张因果卷积网络层数确定方法可以获得最佳网络层数,得到的DCC网络结构使LSTM对长时序列趋势信息的遗忘减少24%;③与其他井漏监测方法相比,DCC-LSTM网络能够准确监测早期微量漏失,井漏预警时间最长可提前26 min,监测准确率由96.9%提升至99.4%,漏报率由6.4%降低为1.1%。结论认为,该方法能够获取监测参数的长时趋势变化特征,经矿场试验验证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明显优势,为微量漏失监测和预测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对油气钻井井漏风险的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漏失 长时趋势特征 智能监测 扩张因果卷积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西南石漠化区地表侵蚀/地下漏失的侵蚀环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旭东 戴全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158,共9页
西南喀斯特区具有独特的地表地下双重侵蚀环境系统,而基岩明显出露的石漠化区露石与土壤的镶嵌分布塑造该区最复杂的侵蚀环境系统,其侵蚀环境组成和作用特点具有自身独特性,但目前尚缺乏系统认识。以贵州石漠化区的野外调查、定位试验... 西南喀斯特区具有独特的地表地下双重侵蚀环境系统,而基岩明显出露的石漠化区露石与土壤的镶嵌分布塑造该区最复杂的侵蚀环境系统,其侵蚀环境组成和作用特点具有自身独特性,但目前尚缺乏系统认识。以贵州石漠化区的野外调查、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等前期研究成果为主线,深入分析和总结地表侵蚀/地下漏失的双重侵蚀环境组成、侵蚀对象、侵蚀方式、侵蚀动力因子及作用特点。结果表明:石漠化区侵蚀环境具有典型的脆弱性、复杂性及速变性;在组成上,侵蚀动力包括水力(降雨、岩面流、地表径流)、重力、风力、人为因素以及岩溶作用和石漠化等营力因子;侵蚀对象包括土壤、腐殖质、岩石及岩石风化物等;侵蚀界面包括地表和地下、水土岩气生等多界面;地表侵蚀多以水力侵蚀形式发生,而地下漏失呈叠加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化学溶蚀的复合侵蚀类型;提出石漠化区土壤侵蚀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建议。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石漠化区土壤侵蚀环境的认识,为该区地表侵蚀/地下漏失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地表侵蚀 地下漏失 复合侵蚀 石漠化区
下载PDF
复杂漏失地层堵漏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7
15
作者 王中华 《中外能源》 CAS 2014年第1期39-48,共10页
井漏不仅是钻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且是制约安全、快速钻井的重要因素之一。围绕解决复杂漏失地层有效封堵问题,在漏失和堵漏机理、堵漏材料、堵漏效果评价仪器、堵漏和找漏工具,以及复杂漏失地层堵漏配方设计及堵漏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大... 井漏不仅是钻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且是制约安全、快速钻井的重要因素之一。围绕解决复杂漏失地层有效封堵问题,在漏失和堵漏机理、堵漏材料、堵漏效果评价仪器、堵漏和找漏工具,以及复杂漏失地层堵漏配方设计及堵漏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尤其针对裂缝型、孔洞型复杂漏失,研究应用了凝胶聚合物复合堵漏材料及堵漏方法,有效解决了堵漏材料在漏失通道中的驻留能力,提高了堵漏一次成功率,特别是膨胀管堵漏技术的初步应用,为应对复杂漏失提供了有效手段。由于漏失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目前复杂漏失地层堵漏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专用高效材料与方法、防漏效果及堵漏一次成功率低、漏点或漏型判断或识别不准确、缺乏可以有效模拟现场情况的评价手段、漏失机理及堵漏机理研究与现场存在差距等。针对存在问题,围绕提高复杂漏失地层堵漏一次成功率,需要从漏失机理和堵漏机理、应对复杂漏失的有效手段、能够模拟现场情况的室内评价方法、准确判断漏失类型和漏点,以及裂缝和溶洞等复杂漏失堵漏材料与堵漏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同时,提高对防漏堵漏的认识,一并考虑防漏堵漏和井壁稳定,通过预防来减少井漏发生的几率。在堵漏材料的选择上,不能只看材料价格,更要重视材料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要认识到制定科学堵漏施工方案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技术 复杂漏失 裂缝型漏失 孔洞型漏失 材料 漏失及堵机理
原文传递
稠油热采耐高温防漏失阀的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凤祥 张文博 +2 位作者 张伦 李强 徐海珍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82-85,共4页
稠油开采一般采用热采方式,热采技术的应用对完井工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海上平台的油井生产要求有较高的储层保护措施。考虑高温热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隔离井筒与地层的装置,在热采防砂管柱中独立下入耐高温350℃防漏失阀。耐高温防漏失... 稠油开采一般采用热采方式,热采技术的应用对完井工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海上平台的油井生产要求有较高的储层保护措施。考虑高温热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隔离井筒与地层的装置,在热采防砂管柱中独立下入耐高温350℃防漏失阀。耐高温防漏失阀结构包括阀体本身、回接密封以及配套的开关工具。对防漏失阀的主要结构进行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了球座球体上、下分别承受21.0 MPa压力,C型环在上、下承受21.0 MPa流体压力下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球阀结构和密封性能满足要求,室内测试分析显示,防漏失阀球阀经过高温(大于350℃)和低温(小于150℃)多轮次实验后密封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通径测试和整机完整性测试,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 漏失 强度分析 室内测试
下载PDF
岩溶坡面土壤地下漏失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琦 邓大鹏 鲁克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6-170,共5页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其独特的地表地下二元水文地质结构导致了表层岩溶带水土流失不仅表现为坡面水土流失,同时还存在水土向地下漏失的现象。为揭示岩溶坡面土壤地下漏失过程的规律和机理,利用物理模拟试验和CFD-DEM数值模拟...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其独特的地表地下二元水文地质结构导致了表层岩溶带水土流失不仅表现为坡面水土流失,同时还存在水土向地下漏失的现象。为揭示岩溶坡面土壤地下漏失过程的规律和机理,利用物理模拟试验和CFD-DEM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坡面土壤地下漏失的过程中土壤颗粒运移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历程,坡面不同层位的土壤颗粒运移速度由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的趋势转变为整个坡面土壤颗粒运移速度趋于一致,从剖面上看,土壤颗粒运移速度从降雨初期的表层>中层>底层转变为降雨后期的速度趋于一致;随着降雨历程,坡面土壤由地表流失出口和地下漏失口率先侵蚀,随后坡面形成侵蚀细沟并加剧侵蚀最终发展到坡面整体滑移的过程;随着降雨的进行,坡面颗粒与坡面的接触数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增大,裂隙口下缘的颗粒与坡面接触数逐渐增大;此外,在降雨过程中,坡面上的颗粒与坡面在Y方向的接触力整体上始终较小,表明降雨过程中颗粒与坡面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模拟试验 CFD-DEM数值模拟 土壤漏失
原文传递
渤中区域裂缝性漏失风险量化评价方法
18
作者 周长所 杨进 +1 位作者 谢仁军 袁俊亮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0,共7页
裂缝性漏失给钻井安全及成本控制带来严重挑战。由于发生该漏失类型的地层不是连续性地层,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工程准确预测的要求。基于地震几何属性与工程参数联合建立了裂缝性漏失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地震几何属性作为漏失通道... 裂缝性漏失给钻井安全及成本控制带来严重挑战。由于发生该漏失类型的地层不是连续性地层,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工程准确预测的要求。基于地震几何属性与工程参数联合建立了裂缝性漏失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地震几何属性作为漏失通道与储集空间因素,以工程参数及地层原始孔隙压力作为动力因素,建立符合井下漏失发生过程的平衡方程。基于沿井轨迹的地震几何属性、连通指数、井眼液柱与地层压差以及钻井液流变参数等信息,建立区域内已钻井数据集,利用建立的数据集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建立起动力、通道、储集空间与漏失规模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从而实现基于待钻井相应基础参数对裂缝性漏失风险的量化预测,并对钻井液使用密度提供指导。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在渤中凹陷进行了实际应用,对研究区内5口开发评价井7处潜在漏失风险点进行了分析,预测的漏失点位及规模与实际工程表现完全相符,预测漏失速率精度大于85%,满足工程需要,且预测方法可为工程优化设计与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漏失 地震几何属性 风险评价 连通指数
下载PDF
顺北区块降低完井泥浆漏失方法研究
19
作者 王坤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漏失井在钻完井过程中液面的降低可能导致液柱压力无法平衡地层压力而发生溢流,为了避免井控事故,起下钻及下完井管柱作业时需要定期向井筒内吊灌泥浆补液。不合理的吊灌方式将产生巨大的泥浆浪费和严重的储层污染,影响后期诱喷作业和... 漏失井在钻完井过程中液面的降低可能导致液柱压力无法平衡地层压力而发生溢流,为了避免井控事故,起下钻及下完井管柱作业时需要定期向井筒内吊灌泥浆补液。不合理的吊灌方式将产生巨大的泥浆浪费和严重的储层污染,影响后期诱喷作业和油气井产能。以顺北区块漏失井吊灌泥浆为切入点,分析了老式吊灌方式存在的不足,通过漏失函数建立了吊灌泥浆理论模型,确定科学吊灌量,同时提出吊灌无固相油田水可行性,通过降低吊灌比重减小泥浆侵入对储层的影响。新型吊灌技术目前在顺北区块和塔河区块部分井取得了成功应用,为分公司降本增效做出贡献,也为行业内漏失井泥浆吊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失 吊灌 固相侵入 漏失速率
下载PDF
漏失空间虚拟技术辅助优选低压气井封堵材料
20
作者 朱方辉 彭小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46,共1页
1.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地层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通过合采方式提高单井产量,开采20年后修井期间发现,整个井筒在多个地层都发生了漏失,需要全部封堵。由于现场产量参数、暂堵材料用量参数均以单井为记录单元,单个地层数值获... 1.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地层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通过合采方式提高单井产量,开采20年后修井期间发现,整个井筒在多个地层都发生了漏失,需要全部封堵。由于现场产量参数、暂堵材料用量参数均以单井为记录单元,单个地层数值获取困难,因此需要人为假设劈分各层分量。现有人为假设依据往往来源于区域平均性数据,潜在偏差引起预测漏速偏低时,若现场材料类型选择不合适或备料不足,会导致一次封堵成功率低于50%,多次封堵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作业成本。因此,笔者利用现场直接测试得到全部地层和工程原生参数,逐一对各层赋值,模拟各层贡献单井全部产量和漏失量的极限状态,完成漏失空间虚拟设定,实现合采地层最大漏失条件下适用封堵材料优选,解决了单井参数人工劈裂不合理引发封堵材料性能或用量不足,提高了备料充分性,提升了首次封堵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井 漏失 合采 封堵材料 虚拟技术 极限状态 材料用量 修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