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放工作面巷道沿空侧松散煤体漏风强度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邓军 徐精彩 +1 位作者 王春跃 吕子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2-506,共5页
测算巷道松散煤体的漏风强度分布状况及动态变化规律, 对松散煤体的自然发火预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巷道松散煤体的实际漏风速度极小(0-001 ~0-5 cm/s) , 因而目前测风、测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测算巷道松散煤体的漏风强度分布状况及动态变化规律, 对松散煤体的自然发火预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巷道松散煤体的实际漏风速度极小(0-001 ~0-5 cm/s) , 因而目前测风、测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提出了通过实测巷道沿空侧松散煤体钻孔氧气浓度推算漏风强度的方法, 并分析了巷道松散煤体在自燃过程中热风压对漏风强度的动态影响. 该方法在东滩煤矿4308 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自燃性预测中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巷道 漏风强度 测算法 松散煤体
下载PDF
综放无煤柱开采下采空区松散煤体漏风强度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左秋玲 李景山 张作华 《煤炭科技》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综放无煤柱开采技术改变了采空区的漏风状况和漏风规律。在实测崔家沟煤矿2108工作面邻近采空区的松散煤体钻孔氧气浓度的基础上,计算出平均漏风强度,并推算了采空区松散煤体在自燃过程中热风压作用下漏风强度的动态变化,为解决采空区... 综放无煤柱开采技术改变了采空区的漏风状况和漏风规律。在实测崔家沟煤矿2108工作面邻近采空区的松散煤体钻孔氧气浓度的基础上,计算出平均漏风强度,并推算了采空区松散煤体在自燃过程中热风压作用下漏风强度的动态变化,为解决采空区松散煤体的自燃性预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漏风强度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凉水井煤矿431303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3
作者 刘喜亮 邱观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为掌握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以凉水井煤矿431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采空区地表垂直漏风及相邻工作面采空区水平漏风,测得431303工作面地表垂直漏风流速为2.157~5.047m/min,平均风速为3.541m... 为掌握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以凉水井煤矿431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采空区地表垂直漏风及相邻工作面采空区水平漏风,测得431303工作面地表垂直漏风流速为2.157~5.047m/min,平均风速为3.541m/min。相邻工作面采空区水平漏风强度最高处在进风侧,到回风侧漏风强度逐渐减少。对431303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的研究,为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及遗煤自燃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漏风 水平漏风 漏风强度 煤自燃
下载PDF
巷道煤体漏风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兴明 徐精彩 惠世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在分析综放开采条件下巷道煤体所处环境的基础上 ,通过对巷道松散煤体中漏风风流的流态、渗透系数、漏风动力等关键因素的分析研究 ,探讨了巷道煤体的漏风规律 ,推导出了巷道松散煤体的渗透系数的表达式 ,漏风强度、风压梯度与空隙率之... 在分析综放开采条件下巷道煤体所处环境的基础上 ,通过对巷道松散煤体中漏风风流的流态、渗透系数、漏风动力等关键因素的分析研究 ,探讨了巷道煤体的漏风规律 ,推导出了巷道松散煤体的渗透系数的表达式 ,漏风强度、风压梯度与空隙率之间的关系式 ,以及总体漏风强度的表达式 .研究结果表明 ,巷道松散煤体中的漏风流态为层流 ,其漏风动力主要由风流沿巷道的压力降、巷道煤柱两侧的压力差、热力风压、巷道起伏引起的动压差和巷道风流的位压差构成 .为研究巷道煤体自燃规律及防治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松散煤体 缩放开采 漏风风流 流态 渗透系数 漏风风流 流态 渗透系数 漏风动力 漏风强度
下载PDF
采空区紊流漏风相关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邢玉忠 郭勇义 吴世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5-528,共4页
利用中下分层工作面进、回风巷网上漏风的特点 ,建立了网上漏风数学模型 ,通过实测通风参数 ,拟合漏风强度与漏风位置的关系 ,揭示出网上矸石紊流漏风风阻的分布规律 ,得出采空区矸石漏风相关系数随矸石冒落时间的变化规律 ;由实测数据... 利用中下分层工作面进、回风巷网上漏风的特点 ,建立了网上漏风数学模型 ,通过实测通风参数 ,拟合漏风强度与漏风位置的关系 ,揭示出网上矸石紊流漏风风阻的分布规律 ,得出采空区矸石漏风相关系数随矸石冒落时间的变化规律 ;由实测数据开始偏离回归直线的位置 ,可判断出漏风由紊流向层流转化的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开采 采空区 分布规律 漏风强度 漏风位置
下载PDF
高温高湿矿井自燃煤层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6
作者 王永 王涛 赵忠显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年第4期64-66,共3页
为研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问题,以李楼煤业1303工作面为背景,通过试验,测定煤层自燃特性,分析采空区煤层自燃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采空区煤层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 为研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问题,以李楼煤业1303工作面为背景,通过试验,测定煤层自燃特性,分析采空区煤层自燃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采空区煤层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煤层更容易发生自燃;温度越高,煤样耗氧速率、CO和CO 2产生率增长越明显,活性官能团越多,煤层更容易氧化升温;煤的氧化活性增强以及有利的蓄热环境和采空区漏风供氧加剧是导致高温高湿工作面自燃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向采空区深入,氧浓度呈递减趋势,采空区“两道”漏风强度与采空区深度呈负相关;“三带”分布的进风侧氧化升温带为35~120m,大于回风侧的25~6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 采空区 漏风强度 自燃“三带”
下载PDF
瓦斯抽放条件下采空区漏风供氧规律与煤自燃防治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海鱼 武振国 +1 位作者 宋宜猛 杨志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为解决瓦斯抽放条件下煤自燃问题,以白芨沟矿242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瓦斯抽放条件下采空区内的漏风场与氧气浓度分布规律,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出高瓦斯矿抽放条件下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技术方案。
关键词 高瓦斯抽放 数值模拟 漏风强度 煤自燃 综合防灭火技术
下载PDF
王家山煤矿大倾角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
8
作者 刘山 卢树德 +2 位作者 王凯 王喆 白光星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62-67,共6页
采空区遗煤自燃是煤炭井工开采过程中最主要的灾害之一。以王家山煤矿大倾角中二4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场采空区内氧气浓度观测,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确定了采空区煤自燃“三带”范围,从而保证正常回采。研究结果表明,随... 采空区遗煤自燃是煤炭井工开采过程中最主要的灾害之一。以王家山煤矿大倾角中二4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场采空区内氧气浓度观测,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确定了采空区煤自燃“三带”范围,从而保证正常回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持续推进,采空区内O2浓度初期缓慢下降,后期快速下降;综合现场观测与模拟结果,确定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为:进风侧55~72 m,中部45~68 m,回风侧20~50 m,并以此确定工作面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为0.44 m/d。研究结果对于此类型工作面的开采以及危险区域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采空区 “三带”划分 漏风强度 数值模拟 推进速度
下载PDF
煤自燃的热量积聚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7
9
作者 文虎 徐精彩 +1 位作者 李莉 代爱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根据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分析了煤自燃热量的积聚过程,推导出煤自燃的热量传递方程,从而得知煤体升温的必要条件.影响煤体热量积聚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浮煤厚度、空隙率和漏风强度.温度越高,煤体氧化放热强度越大,煤体与围岩温度差越大,... 根据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分析了煤自燃热量的积聚过程,推导出煤自燃的热量传递方程,从而得知煤体升温的必要条件.影响煤体热量积聚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浮煤厚度、空隙率和漏风强度.温度越高,煤体氧化放热强度越大,煤体与围岩温度差越大,越不利于煤体的热量积聚;浮煤厚度是放热和蓄热的物质基础,只有大于最小浮煤厚度,煤体才有可能自燃;空隙率决定松散煤体内漏风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大小;漏风强度对煤体氧化放热和对流散热都有影响,漏风强度必须大于提供足够氧气所需的最小值,小于上限漏风强度,煤体才可能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热量积聚 漏风强度 浮煤厚度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晓坤 杨世潇 +3 位作者 翟小伟 王凯 李逵 胡国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4-96,共3页
通过对红柳煤矿I01020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观测,得到了采空区内气体、温度在工作面推进中的动态分布,结合大型煤自然发火试验数据及工作面开采情况,确定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及工作面不发生自燃的最小推进度,据此对采空... 通过对红柳煤矿I01020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观测,得到了采空区内气体、温度在工作面推进中的动态分布,结合大型煤自然发火试验数据及工作面开采情况,确定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及工作面不发生自燃的最小推进度,据此对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三带 采空区 综采工作面 漏风强度
下载PDF
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朱毅 邓军 +1 位作者 张辛亥 毛占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92,共6页
根据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测得的淮南潘一矿煤样自燃特性参数和2322(3)工作面现场观测数据,得出潘一矿2322(3)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氧浓度和漏风强度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当瓦斯抽放管道进入采空区10 m,20 m,30 m,40 m时,采空区内氧浓度... 根据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测得的淮南潘一矿煤样自燃特性参数和2322(3)工作面现场观测数据,得出潘一矿2322(3)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氧浓度和漏风强度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当瓦斯抽放管道进入采空区10 m,20 m,30 m,40 m时,采空区内氧浓度和漏风强度动态变化规律,可判断出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自燃“三带”动态变化趋势,为高瓦斯矿井采空区早期自然发火预测及火灾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 瓦斯抽放 动态分布 氧浓度 漏风强度
下载PDF
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翟小伟 马灵军 邓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为建立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煤氧化过程中CO气体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开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煤自燃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以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参数和煤自燃氧化特征参数为计算依据,... 为建立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煤氧化过程中CO气体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开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煤自燃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以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参数和煤自燃氧化特征参数为计算依据,建立了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值的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灵武矿区不同回采工艺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进行了计算,计算参数和实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在1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工作面CO浓度 漏风强度 CO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煤自燃的热量积聚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文虎 许满贵 +1 位作者 李莉 代爱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煤氧化产生的热量在一定蓄热环境下被积聚起来,当积聚的热量能够满足煤自燃发展的需要时,煤体温度不断上升,最终导致自燃。热量的积聚在煤自燃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热力学、传热学理论,推导出煤自燃的热量传递方程及煤体升温的必... 煤氧化产生的热量在一定蓄热环境下被积聚起来,当积聚的热量能够满足煤自燃发展的需要时,煤体温度不断上升,最终导致自燃。热量的积聚在煤自燃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热力学、传热学理论,推导出煤自燃的热量传递方程及煤体升温的必要条件,分析了煤自燃的热量积聚过程及温度、浮煤厚度、空隙率、漏风强度对煤体蓄热升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热量积聚过程 影响因素 热量传递 温度 浮煤厚度 空隙率 漏风强度
下载PDF
“U+L”型通风系统条件下采空区三维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佳文 杨胜强 +1 位作者 焦汉林 秦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92,共4页
基于采空区三维流场模拟实验台,进行了U型和"U+L"型通风系统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改变进回风压力差及尾巷联络巷与工作面的距离,分析不同参数下的采空区压力场和瓦斯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空区漏风强度与进回风压... 基于采空区三维流场模拟实验台,进行了U型和"U+L"型通风系统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改变进回风压力差及尾巷联络巷与工作面的距离,分析不同参数下的采空区压力场和瓦斯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空区漏风强度与进回风压差有一定关联;高瓦斯区主要集中在偏向回风侧的压实区内,其位置及范围随通风参数的改变而变化,在现场可对此区域进行重点抽采;缩短尾巷联络巷距工作面步距,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采空区内高瓦斯区域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型通风 采空区三维流场 漏风强度 压力场 瓦斯浓度场
下载PDF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骆大勇 张国枢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84,90,共3页
结合煤自燃的理论和现场实际情况,归纳了影响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因素,并分析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因素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程度。对预测、预防和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透气性 漏风强度 煤层倾角
原文传递
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特点及环境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牛会永 周心权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15,共4页
根据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开采特点及现场调查和观测,总结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特点。在分析综放开采条件下采空区煤体所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采空区浮煤厚度、松散煤体空隙率、采空区漏风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采... 根据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开采特点及现场调查和观测,总结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特点。在分析综放开采条件下采空区煤体所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采空区浮煤厚度、松散煤体空隙率、采空区漏风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采空区围岩原始温度等关键因素的分析研究,指出采空区遗煤所处环境的变化将会引起浮煤自燃过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浮煤厚度 漏风强度
下载PDF
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参数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文虎 徐精彩 +1 位作者 葛岭梅 代爱萍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根据传热学和化学动力学理论 ,推导出采空区下限氧浓度和氧化带宽度的计算方法 ,并分析了煤自燃与氧浓度、氧化带宽度与漏风强度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对采空区注氮后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 根据理论推导 ,确定出防治采空... :根据传热学和化学动力学理论 ,推导出采空区下限氧浓度和氧化带宽度的计算方法 ,并分析了煤自燃与氧浓度、氧化带宽度与漏风强度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对采空区注氮后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 根据理论推导 ,确定出防治采空区浮煤自燃的最佳注氮参数 ,为采空区注氮后自燃火灾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下限氧浓度 氧化带 注氮参数 采空心 防灭火技术 漏风强度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65
18
作者 文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主要取决于浮煤厚度、氧浓度、漏风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和自然发火期 5个参量 ,工作面正常生产时 ,采空区自燃三带处于一个动态的稳定状态 .根据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点 ,将松散煤体自然发火数学模型简...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主要取决于浮煤厚度、氧浓度、漏风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和自然发火期 5个参量 ,工作面正常生产时 ,采空区自燃三带处于一个动态的稳定状态 .根据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点 ,将松散煤体自然发火数学模型简化 ,建立了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温度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采空区浮煤自然升温过程 ,及时反映采空区温度分布状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对采空区浮煤自燃危险性进行超前预测 ,指导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采空区 煤自燃 动态数值模拟 氧浓度 浮煤厚度 漏风强度
下载PDF
黄白茨矿1293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划分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子荣 王俊峰 +1 位作者 吴玉国 邬剑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72,共3页
通过对黄白茨矿1293工作面的观测,得到采空区各种气体的分布及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浓度的动态变化。根据观测数据及所采煤层自燃的极限参数和工作面的开采条件等,确定了采空区"三带"的范围,并结合黄白茨矿煤的自然发火期,确... 通过对黄白茨矿1293工作面的观测,得到采空区各种气体的分布及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浓度的动态变化。根据观测数据及所采煤层自燃的极限参数和工作面的开采条件等,确定了采空区"三带"的范围,并结合黄白茨矿煤的自然发火期,确定了工作面不发生自燃的最小推进度,据此可以对综采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采空区“三带” 漏风强度 最小推进度
下载PDF
运河煤矿13下04综放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青海 秦忠诚 +2 位作者 黄冬梅 蒋凌强 李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8-33,共6页
针对运河煤矿煤层的自然发火倾向,采用真空泵抽气法和埋设热电阻测定法对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测定,掌握了氧气浓度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借助测定的氧浓度反推出了采空区漏风强度变化规律。根据获得的氧气浓度、漏风强度变化曲线,利用... 针对运河煤矿煤层的自然发火倾向,采用真空泵抽气法和埋设热电阻测定法对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测定,掌握了氧气浓度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借助测定的氧浓度反推出了采空区漏风强度变化规律。根据获得的氧气浓度、漏风强度变化曲线,利用"三带"划分的极限值法对运河煤矿采空区进行了"三带"划分,并根据工作面实际推进速度确定出自然发火区域为采空区进风侧大于78 m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面 采空区 自然发火 氧气浓度 漏风强度 三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